我喜欢女人。
这不是哗众取宠,标新立异。从昨晚我在地铁上和一个女孩子一见钟情(当然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那一刻时,我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那时我坐在她对面,看着她和她的女伴在聊天,我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她,她正好是我喜欢的类型:大方而正气---后来我想起来,她的气质有点像我。那时我很认真地想:如果我是男的,追定她了!
也许我前世是男的,否则,今生怎么会如此执着地热爱酷似女人背部的大提琴,热爱杜普蕾,热爱多明尼佳,怜惜世上的一切女人?
多明尼佳、沙黛、jauny、席琳狄翁、莎拉布莱曼和齐豫,杜普蕾和阿格里齐,每次听她们的音乐,我心里都充满着柔情和疼惜。世界这么美丽和温情,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女人。
《飘泊的心life for rent》,在唱片架拿起这张专辑的时候是很随意和习惯性的。对于没有目的性的闲逛,我买到唱片只有三种可能:一是我喜欢的音乐人出了新专辑;二是封面吸引了我;三是有人送,不要白不要嘛。
蒂朵,一个不吸引人的面孔;《life for rent》,一张我没听过的唱片;一份没有任何设计味的封面----买下了,因为专辑的名字和封底一个穿睡衣的女人。
发现这张唱片的时候,我正在北京某个的周日午后,这是一个连上帝都要休息的时间,是一个客户也懒得理我的日子。一个人百无聊赖地踱进了北京西城区一间唱片店,在沙黛《华丽的爱情》旁边,我发现了她。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从旋律或人声中寻找到感觉,而不再需要依赖歌词。这应该是个可喜的改变,至少可以让我的听乐范围扩大了很多。
既然忽略了文字,没有了任何直观的元素可以让我感觉音乐的意念,那么对配乐和声音的要求是要很严格了。虽然到最后,我还是没有去验证我得到的感受,是否就是音乐人希望想要表达的东西。我就是这么执着地坚持着我的听乐原则:我听到的,肯定就是音乐里想要表达的,哪怕只有一部分!
这也是我喜欢听女人声音的原因,因为我是女人,我可以很自信地相信,我听得懂她们。
主打歌是第三轨《飘泊的心life for rent》是最体现蒂朵演绎风格的一首,随意、漂渺、轻描淡写,隐约中还透着些许无奈,满不在乎却又略带忧郁地诉说着她的琐碎心事。让你的心绪也跟着她漂移,无所依栖。
然而蒂朵的声音一开始是不会引起注意的,因为她漂缈却并不虚无,不像齐豫,如当真不食人间烟火,仿如空中楼阁,即时可以忘记一切,追随她的高远、宁静与平和而去。蒂朵的声音是人间的声音,渴求着脱俗,却不能真正挣脱。我听到的是一些无奈,想要高飞,想要离开,想要放弃一切,却无法抛开生活的包袱。
这样的心情,只能用“漂泊”来形容。“漂”和“泊”本来就是一对反义词,这样的心,这样的人生,注定是矛盾重重的。
但其实,我们谁又不是在漂泊当中呢?
----------------------------------------
《漂泊的心》专辑目录:
01.white flag 为爱投降
02.stoned 茫了
03.life for rent 漂泊的心
04.mary’s in India 玛丽在印度
05.see you when yor’re 40 你40岁时再见
06.don’t leave home 别离去
07.who make’s you feel 舍我其谁
08.sand in my shoes 鞋里的砂
09.do you have a little time 留点时间给我
10.this land is mine 我的天地
11.see the sun 发现太阳的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