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02|回复: 1

鞋帽店之音乐欣赏2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鞋帽店之音乐欣赏2 (转) 鞋帽店之黄雅诗的扬琴专辑 棉鞋:怎么样?我给你们推荐的台湾那个黄雅诗的扬琴专辑都听了没有? 帽子:我学过扬琴,当然喜欢听。我几乎天天都在听,真好听。 手套:我也喜欢听。这个专辑搞得好,编制的也很精巧。它不仅表现了扬琴传统的那种古典与华丽的风格,而且还有很强的时代感。尤其是有象《游戏》呀,《七拍子》呀这一类拉丁曲风的曲子,和《追逐》、《左右》一类苏格兰曲风的曲子在里面,更使人感觉扬琴这种古老的乐器正在回归世界,体现世界性乐器的风采。 棉鞋:哎哟,老弟!看你蔫儿了吧几的,但为什么总能说出这种精辟的话来呢?! 帽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棉鞋: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手套不好意思了) 手套:喂!你俩搞什么呀?我说的不对吗? 棉鞋:对!太对了!咱们中国的扬琴,又叫洋琴,是那个洋人的洋;又叫打琴,确实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的世界性乐器。大约是在明朝由中东地区传入咱们中国,起初流行于广东一带。你们听广东音乐里是不是经常有扬琴的声音呢?后来才渐渐流入北方。帽子,我说的对吗? 帽子:扬琴这个乐器最早起源于中东的阿拉伯、波斯地区,当时被称之为桑图尔,最后流传到欧洲、 北美及大洋洲。它还有德西马、钦巴龙、海克布里及萨特瑞等名称。在中国,更由于他外观貌似蝴蝶,演奏时双手持拿的琴竹,舞动如触角,而有蝴蝶琴之美称。 手套:佩服!佩服!真不愧为“扬琴王子”啊! 帽子:建国之后,对传统的扬琴做了很大改进,相信台湾用的也是这种。现代改良后的中国大扬琴,音响丰富,音域宽广,可以演奏和弦、快速音、半音阶及各类特 殊技巧,不仅在合奏中是一件极重要的乐器,在独奏方面也极有特色与表现力。 棉鞋:得,抱住电线杆子了…… 帽子:什么意思? 手套:他……不是有句俗话“越说你胖你越喘”吗?“抱住电线杆子”就是……喘的更厉害了…… 帽子:嘿!你小子学会转弯儿损人啊! 棉鞋:岂敢!岂敢!说正经的,帽子,你对这个专辑还有什么意见? 帽子:听得多了,难免就有些想法。我个人的感觉是,扬琴的技巧还有很多,这张专辑还没全用到。比如说扬琴最难演奏的是什么?是复调演奏。可在这个专辑里没有什么复调演奏。 棉鞋:兄台此论余不敢苟同也。哈哈!其实我看过你弹奏扬琴,你所说的就是那种一竹长轮,一竹奏另一旋律的技法吧? 帽子:对!你说的是这种演奏法的一部分。 棉鞋:但你不觉得单竹长轮的震音比双竹的效果要差吗?我的意思是单竹的震音不象双竹那么密集,稀稀拉拉的,音响效果肯定不好。如果我是个音乐制作人,我宁肯用两张扬琴来演奏复调。 手套:黄雅诗的制作人就是这么做的。其中的《对话》还是用五张扬琴奏的。我的感觉是,这张专辑是只想给人以纯音乐的美的感受,并没有炫技的意图。 帽子:你们说的我也都想过。没错,扬琴的确不象钢琴那样,具有良好的延音和抑音功能,所以它演奏复调的效果有时也差强人意。当然,让竹笛、二胡什么的演奏复调,那绝对荒唐透顶,但扬琴毕竟是一种可以演奏复调的乐器呀!我想,专辑的制作人林海如果懂得扬琴演奏的话,以他的才智,绝对会配上几段扬琴的复调,既能避开扬琴延音和抑音功能差的缺陷,又能显露出扬琴演奏的复调效果……但他毕竟不是学扬琴的。所以说,‘隔行如隔山’啊。最关键的是,他还要考虑市场和赢利什么的……。这又回到手套的话了,既然“没有炫技”,那么又在“炫”什么呢?……是在“炫”黄雅诗!是在考虑专辑的明星市场效应!……可惜兮!可叹兮! (手套、棉鞋肃然起敬) 手套:深刻!入木三分。 棉鞋:太深刻了!其实,你才够得上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哪! (轮到帽子不好意思了) 帽子:别……你们别这样好不好?其实,我就是太喜欢这个专辑了,天天听它,老琢磨它,就琢磨出点儿味道来了。 手套:虽然我赞同你的观点,但是…… 帽子:又是那个“但是”!你快点儿痛快地说。 棉鞋:你知道不知道,现在的人最怕的就是“但是”这两个字。有了它,你的成绩可以全抹杀,你的仕途可以断送掉,就连你辛辛苦苦得来的财产都可以列为不法手段所获。知道吗,“但是”是把刀子! 手套:我只是想说,让竹笛演奏复调并不是件荒唐的事儿…… (帽子和棉鞋惊诧地对视,又瞪大眼睛转向手套) 手套:这是我认识一个吹竹笛的朋友对我说的,他说的也有道理。 棉鞋:胡说!有什么道理? 手套:他边吹竹笛边用鼻子哼出另一个旋律来…… (帽子和棉鞋又惊诧地对视,再又瞪大眼睛转向挂着狡黠笑意的手套) 帽子和棉鞋同声:欠扁! 手套:开个玩笑!大家轻松一下吗。对了,帽子对这专辑还有什么意见吗? 帽子:专辑一共有十二首曲子,每首都好听。好听是好听,就是不那么“大器”。我听完后一琢磨,整个专辑竟然都是“小家碧玉”型的。 棉鞋:“小家碧玉”有什么不好?莫非演奏者黄雅诗是个大家闺秀,当过空姐,见过世面,她演奏的作品就非得要“大家闺秀”不成? 手套:那倒不一定。但我也有帽子说的那种感觉。也许,扬琴这种乐器不大适合表现那些戏剧性很强、意境很深的音乐吧? 棉鞋:你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帽子自己就曾经用扬琴奏过他改编的《江河水》,我听过,很好,很有意境! 手套:这么说,扬琴还真能演奏戏剧性很强、意境很深的音乐。那专辑里为什么没有这一类的曲子呢? 帽子:其实,要说意境深邃,专辑里也有这一类的。就是那曲《过往》。每当我闭眼听这段时,总能感觉有丝丝的甜味儿来。 手套和棉鞋同声:同感! 帽子:但不知你们注意了没有?这段音乐的主题在主调上时是由扬琴主奏,转到属调时,却换成箫了。还有,在主调上,主题第二遍陈述时,以及音乐进行到副题时,都有竹笛加入进来,构成支声式复调。这一支声式复调的旋律,和后面转调时的高潮的旋律,是最使人浮想联翩的,对吧?另外,同样使人感觉深邃意境的还有那前奏和间奏,对吧?那么,我说的这几处都是谁在主奏?扬琴又在干什么呢? 手套:有竹笛,还有箫! 棉鞋:扬琴这时在伴奏!在休止! 帽子:那么,这首曲子的意境究竟是谁给烘托的,岂非一目了然了吗?咱们再往深处琢磨:一个扬琴专辑,里面意境深邃的音乐却不是扬琴自己演奏的,那么这个专辑在推出谁来主打?是扬琴吗? 手套:当然是在推黄雅诗! 棉鞋:对!就跟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第二乐章一样,乐队再怎么烘托,英国管吹的再怎么哀怨,那段柔板的主奏还是吉它。帽子,你分析的太好了。简直……简直叫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手套:帽子,棉鞋对你的景仰已经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棉鞋:你又欠扁…… 帽子:说起佩服,我还是真正佩服这个专辑的制作人林海,他不仅是个“钢琴才子”,能制作出这样的艺术和市场双赢的专辑来,他还是个市场策划才子! 手套:帽子,你不是没有佩服过人吗? (三人互看,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都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17:5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