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下午去中山公园音乐堂听了音乐会。这是纪念李德伦大师的普及交响乐系列音乐会。音乐会演奏了三首非常著名的协奏曲。第一首: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大提琴主题变奏曲》;第二首: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首贝多芬的《降E大调“皇帝”钢琴协奏曲》。担任伴奏的是北京交响乐团,指挥是中国优秀的指挥家--谭利华。
p>
音乐厅的灯光渐渐暗了下来,观众席也安静了下来。管弦乐温柔的声音缓缓地飘荡在音乐厅的上空,长笛吹出轻淡、柔和的音符,伴奏渐轻渐弱,大提琴奏出了温柔、恬静的旋律,像一位长者在回忆尘封的往事。琴声像潺潺流动的泉水,时而舒缓悠扬,时而起伏跌宕。美妙的旋律行云流水般地进入我的身体,直达灵魂的深处。闭上眼睛我感受着音乐创造的诗一般的境界......
一曲终了,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担任大提琴独奏的李洋先生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向观众频频致谢!回忆李洋的演奏,有直指心灵深处的感觉。他把大提琴的宽广音域、对乐曲的激情演绎结合得非常到位。再加上娴熟的拉奏技巧,把俄罗斯的温柔恬淡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19542&star=1
三星带花的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p>
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是由俄罗斯的列奥尼德父子演奏的。我喜欢这首展示小提琴优雅气质的乐曲,因此在聆听时格外地细心。两把小提琴以对话的形式,再衬托以乐队的和答,勾勒出一幅欢乐、详和的乡村景致。
谈谈列奥尼德父子的演奏。父亲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随着旋律的起伏,身体也在上下地摆动,让听众感受音乐带给他的意境。我想这与他丰富的演出经验是分不开的。儿子的演奏值得一提。这是个十二、三岁的文静少年。他在演奏中几乎没有什么身体的动作,配合着父亲的演奏,音乐在他的指尖下轻淡地滑出。给人以清新的感觉。我认为这更符合巴赫的音乐风格,没有激情四射的演绎,有的只是涓涓小溪的流淌......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23132&star=
【协奏曲】巴赫《双小提琴协奏曲》(穆特、阿卡多)
p>
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由17岁的少年金文彬弹奏。非常地巧合,李斯特在17岁时也成功地演奏过这部辉煌的作品。金文彬的弹奏,清新中透出华丽;豪迈雄壮中交织着温柔抒情。尤其对他弹奏的华彩乐段印象深刻。琴声音色几近透明,强弱配合得巧妙,音乐在他指尖下象奔腾的河水。在旋律激情处有种想站起来的冲动,在旋律柔缓下乐思也随之飘扬。
金文彬的演奏结束了,这位演绎英雄乐曲的少年,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向听众致谢,嗯,他缺乏的是舞台经验,我想随着演出的增加,他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钢琴家。在金文彬与大家谢幕的时候可以看出演奏这首乐曲透支了他太多的体力。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弹奏的间隙处,那少年不时拿出手帕擦去头上的汗水。演奏贝多芬的音乐也是一种繁重的体力活动呢:)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3969
【协奏曲】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
p>
整场音乐会可用激情、流畅来评价。建议各位爱乐朋友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现场聆听音乐,那种演奏者与听众的互动情绪,是任何一套高级音响无法营造的。
二OO四年十二月五日深夜于北京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6 22:12: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