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337|回复: 7

【推荐】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4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十世紀華人音乐經典作品」入選榜單 一、歌曲 作品 作詞 作曲 《黃河》(1905) 楊度 沈心工 《大江東去》(1922) 蘇軾(宋) 青主 《問》(1922) 易韋齋 蕭友梅 《教我如何不想他》(1926) 劉半農 趙元任 《我住長江頭》(1930) 李之儀(宋) 青主 《思鄉》(1933) 韋翰章 黃自 《漁光曲》(1934) 安娥 任光 《江城子》(1934) 秦觀(宋) 陳田鶴 《碼頭工人》(1934) 百靈 聶耳 《畢業歌》(1934) 田漢 聶耳 《救亡進行曲》(1935) 周鋼鳴 孫慎 《義勇軍進行曲》(1935) 田漢 聶耳 《松花江上》(1936) 張寒暉 張寒暉 《歲月悠悠》(1936) 黃嘉謨 江定仙 《中華民族不會亡》(1936) 施誼 呂驥 《游擊隊歌》(1937) 賀綠汀 賀綠汀 《武裝保衛山西》(1937) 白炎 呂驥 《大刀進行曲》(1937) 麥新 麥新 《故鄉》(1937) 張帆 陸華柏 《故鄉》(1937) 潘子農 劉雪庵 《延安頌》(1938) 莫耶 鄭律成 《嘉陸江上》(1939) 端木蕼良 賀綠汀 《白雲故鄉》(40年代) 韋翰章 林聲翕 《在那遙遠的地方》(1945) 王洛賓 王洛賓 《團結就是力量》(1945) 盧肅 盧肅 《咱們工人有力量》(1948) 馬可 馬可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紅太陽》(1950) 美麗其格 美麗其格 《歌唱祖國》(1950) 王莘 王莘 《愉快的歌聲》(1950) 王毓騵 呂泉生 《歌唱二郎山》(1952) 魏風 時樂濛 《我的祖國》(50年代) 喬羽 劉熾 《讓我們蕩起雙槳》(50年代) 喬羽 劉熾 《我們的田野》(50年代) 張文綱 張文綱 《我們走在大路上》(1963) 劫夫 劫夫 《馬兒啊,你慢些走》(1964) 李鑒堯 生茂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1976) 凱傳 王酩 《梅花》(1979) 劉家昌 劉家昌 《我愛你,中國》(1980) 瞿琮 鄭秋楓 《在希望的田野上》(1982) 曉光 施光南 《那就是我》(1982) 曉光 谷建芬 《長江之歌》(1984) 胡宏偉 王世光 《黃土高坡》(1986) 陳哲 蘇越 《紅樓夢》套曲(1987) 曹雪芹(清) 王立平 《籬笆牆的影子》(1989) 張藜 徐沛東 二、合唱曲 作品 作詞 作曲 《春游》(1913) 李叔同 李叔同注:我有李谷一独唱版本 《海韻》(1927) 徐志摩 趙元任 《抗敵歌》(1931) 黃自、韋翰章 黃自 《長恨歌》清唱劇(1932) 韋翰章 黃自 《秋夕》(30年代) 張秀亞 黃友棣 《在太行山上》(1938) 桂濤聲 冼星海 《歌八百壯士》(1938) 桂濤聲 夏之秋 《黃河大合唱》(1939) 光未然 冼星海 《中國人》(1940) 侯尹佩 吳伯超 《半個月亮爬上來》無伴奏合唱(1949) 王洛賓詞曲 蔡余文改編 《人生如蜜》(50年代) 李抱忱 李抱忱 《陽關三疊》(1965) 古曲 王震亞改編 《牧歌》無伴奏合唱(1957) 東蒙民歌 瞿希賢改編 《葬花吟》(60年代) 曹雪芹(清) 許常惠 《長征組歌》(1965) 蕭華 晨耕等 《雨後彩虹》(80年代) 蘆芒 陸在易 《雲南風情組歌》(1985) 張東輝 田豐 三、歌劇 作品 編劇 作曲 《小小畫家》兒童歌舞劇(1927) 黎錦暉 黎錦暉 《白毛女》歌劇(1945) 賀敬之、丁毅 向隅、陳紫、劉熾 《洪潮赤衛隊》歌劇(1959) 朱本和 張敬安、歐陽叔謙 《傷逝》歌劇(1981) 韓偉、施光南 施光南 《原野》歌劇(1988) 萬方 金湘 四、器樂獨奏曲 《病中吟》胡琴曲(1918) 劉天華 《空山鳥語》胡琴曲(1928) 劉天華 《良宵》胡琴曲(1927) 劉天華 《二泉映月》胡琴曲(40年代) 華彥鈞 《豫北敘事曲》胡琴、鋼琴二重奏(1958) 劉文金 《漁舟唱晚》箏曲(30年代) 婁樹華改編 《大浪淘沙》琵琶獨奏(40年代) 華彥鈞 《彝族舞曲》琵琶獨奏(1960) 王惠然 《陽明春曉》笛子曲(1960) 董榕森 《秋湖月夜》笛子曲(1981) 于遜發、彭正元 《牧童短笛》鋼琴曲(1934) 賀綠汀 《快樂的節日》兒童鋼琴組曲(1953) 丁善德 《百鳥朝鳳》鋼琴曲(80年代) 王建中 《他山集》鋼琴前奏與賦格(1981) 江立三 《長短的組合》鋼琴曲(1983) 權吉浩 《多耶》鋼琴曲(1983) 陳怡 《內蒙組曲》小提琴曲(1937) 馬思聰 《幻想曲》大提琴曲(1951) 桑桐 五、室內樂 小提琴與中提琴二重奏(1944) 譚小麟 《小河淌水》(1980) 錢南章 《Mong Dong》(1983) 瞿小松 《響晴》(80年代) 羅永暉 弦樂四重奏第二號(1992) 羅忠鎔 弦樂十五重奏(1992) 盧炎 絲弦五重奏 《躍龍》(1985年後) 胡登跳 六、協奏曲 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1972) 吳祖強、劉德海、王燕樵 梆笛協奏曲(1981) 馬水龍 《汨羅江幻想曲》箏與樂隊(1981) 李煥之 嗩吶協奏曲 《天樂》(1989) 朱踐耳 小提琴協奏曲 《梁祝》(1959) 何占豪、陳鋼 《青年》鋼琴小協奏曲 郭芝苑 鋼琴協奏曲 《山林》(1979) 劉敦南 鋼琴協奏曲 《春之采》(1988) 杜鳴心 長笛協奏曲(1990) 金載復 七、民族管弦樂 《賽龍奪錦》(20年代) 何柳堂 《平湖秋月》(30年代) 呂文成 《流水操》(1979) 彭修文 《秋訣》(70年代) 林樂培 《靈界》(80年代) 曾葉發 《千春樂》(1986) 梁銘越 八、管弦樂 《台灣舞曲》(1934) 江文也 《故都素描》(1944) 江文也 《山林之歌》(1953) 馬思聰 《貔貅組曲》(1954) 王義平 《春節序曲》(1956) 李煥之 交響曲第一號(1959) 羅忠鎔 交響曲 《長征》(1960) 丁善德 《花落知多少》(1961) 周文中 交響曲 《大理石花》(1968) 張昊 交響曲第二號 《清明祭》(1980) 陳培勳 《黔嶺素描》組曲(1981) 朱踐耳 《地平線》(1984) 葉小鋼 《敦煌夢》(1985) 黃安倫 《飛渡》(1988) 陳永華 交響樂與人聲 《道極》 譚盾 九、舞劇音樂 《魚美人》(1959) 吳祖強、杜鳴心 《紅色娘子軍》芭蕾舞音樂(1965) 吳祖強、杜鳴心、戴宏威、施萬春、王燕樵 普通字是我已经收集到音像资料的;大号加粗的是我还在寻觅的,哪位同好有就请不吝上传吧,知道网上资源链接的也请跟帖,小生拜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4 12:49: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后10年作品续评近日揭晓。歌曲《八骏赞》(那顺词,恩克巴雅尔曲)、《你是这样的人》(宋士明词,三宝曲),独奏曲《第一二胡狂想曲》(王建民曲)、《远草赋》(陈铭志曲),协奏曲《逝去的时光》(陈其钢曲)等20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获奖。此次评选最终完成了上世纪百年间海内外华侨华人作曲家经典作品的评定。 此次活动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1992年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开始举办。海内外音乐界知名人士曾评选了包括歌曲、合唱、独奏曲、室内乐、协奏曲、民族管弦乐、管弦乐、歌剧音乐、舞剧音乐在内的各类优秀作品124部(首),并先后在国内及海外12个城市举行了42场纪念演出,被誉为“华人世界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干“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我见 卞祖善 (2005-08-16 11:20:28) 音乐评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即对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评论。一个民族只有在音乐创作上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才有可能在音乐表演、理论、教学等领域形成自己的体系。故音乐作品的评选工作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建国以来举办过各类音乐作品的评选活动。而规模、意义最大的一次音乐作品评选活动当推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   自1992年7月起,从海内外音乐家推荐的500余首(部)作品中提名138首(部),入先124首(部),入选作曲家113名,入选作品年代日1905年至1991年。经艺术委员会评选后由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组委位于1992年11月17日正式宣布。为弘扬本世纪华人作曲家群体及其优秀作品,树立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作了一件大好事,这是有口皆碑的。但此次系列活动确也存在着不少未尽如人意之处:   1、“经典”的提法欠妥   经典系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因是传统的.应经历史积淀、筛选,而不是由某些人“评选”产生的。1991年创作的作品(即便是上乘之作)翌年就被评为“经典”未免轻率。如以“20世纪华人音乐名作”的名义进行评选较为恰当。   2、体裁与比例不当   在入选的124首(部)作品中,歌曲44首,独奏曲18首,室内乐作品7首共69首,占了一半以上。诚然,室内乐甚至小夜曲、摇篮曲亦有传世之作;而代表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最高水准的理应是大部头音乐作品——大型体裁(交响乐、歌剧、舞剧、民族管弦乐)音乐作品,应以“部”计而不以“首”计。   3、担任评选工作的艺术委员会成员共17名,而其中的9名成员本人有作品入选,这无疑影啊了它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4、入选作品中有不少作者、作品知名度不高,甚至鲜为人知。作品的上演率、教学率很低。有的作品在完成其历史使命后早已销声匿迹,被评为“经典”实无意义。   三、有一些作曲家的优秀作品未能入选,因而影响了评选工作的代表性。在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挫伤了这些作曲家的创作积极性。   众所周知,《娘子军连歌》在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不仅完整地被引用,而已从序曲、序幕、一至五场、过场、六场,《娘子军连歌》的主题动机贯穿在全剧之中。《红》剧从酝酿选题直至舞剧的完成,《娘子军连歌》的作用非同小可。而《娘子军连歌》曲作者(黄准)未能入选,参与《红》剧某一场(整场音乐基于《娘子军连歌》主题动机)的创作成员却被评为“经典”的作者,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评为“经典”的《红》剧显然是以1970年版总谱为依据的。自1992年恢复上演此剧以来,包括1995年6月9日晚在北京民族宫礼堂作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系列活动演出的《红》剧序、一、二场均采用的1970年版本。而这一版本的吴琼花主题乃是“文革”中长官意志、行政命令的产物;吴祖强创作的琼花主题却被粗暴地否定了,笔者为此一直深感遗憾。《红》剧何时才能恢复她的庐山真面目?   6、作为系列活动的演出曲目很窄。除《黄河大合唱》、《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演出较多以外,歌剧、舞剧只在一个晚会中各演了半场。这与入选的曲目范围相比很不相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華人音樂」百年來修得什麼正果? 「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公佈始末及其影響 文/楊忠衡 這份名單固然「分配」氣味濃厚, 但是它的四平八穩仍有可取之處。 它至少為中國音樂的時空分佈, 繪製出一幅座標分明、但沒有海拔等高線的「地圖」。 對探尋茫茫中國音樂的旅人來說, 提供了座標、方位清楚的可貴資料。   不管哪個藝術領域,「經典」的成型都是得自時代淬煉,而不是會議桌上的協議。然 而本世紀中國樂壇卻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沒有評選,中國人不知經典作品為何?甚 至根本不知有何作品存在!(試問,榜單上的所謂「名作」,您聽過多少首?)也就是說 ,當前樂壇存在的嚴重問題,就是國人缺乏對本國音樂的整體認識。 反省本世紀華人音樂   造成這個現象,其一是因為本世紀中國的急劇文化衝擊;其二是近代中國從來沒有健 全的創作、演出、欣賞、評論環境。所以音樂領域像被時代凌虐的殘破版圖,極需補綴的 工夫。近年政治和經濟緩和,中國人得到較好的藝術欣賞環境,勉強稱得上展開真正的「 音樂時代」。所以,儘管九二年大陸發表的「二十世紀華人經典作品」榜單仍有諸多爭議 ,但無論如何,都是民間自動自發,反省本世紀華人音樂的第一步。   今日愛樂者能輕易背誦從巴哈到荀白克的系譜,坊間充斥「古典音樂欣賞指南」、「 名曲三百首」的書籍;但是一說起近三百年的中國音樂,很少人不面面相覷、無言以對的 。台灣以往對中國音樂的教育尤其偏頗,刪除諸多音樂史章節,造成歷史真空,使台灣人 以為中國音樂就是「國樂」,眼光之小令人駭然! 建立完整的樂史架構   除了史料缺乏,國人欠缺「作品音樂」概念也是原因之一。我們聆聽西方音樂,由於 時空座標清楚,欣賞布拉姆斯,腦中馬上參考欣賞巴哈與貝多芬的經驗,對音樂不僅產生 感性激動,也建立理性的貫通。而欣賞中國音樂,習慣只聽作品,不問作者、時代、地區 、風格,得到的欣賞經驗零碎片斷,像堆在地上的散磚,無法組合成明晰的架構。   所以此時評選「經典」作品,談不上透過成熟欣賞經驗來公允定位作品;充其量只是 將代表性作品點名介紹,供大眾認識,為欣賞時代起個開頭,推廣用意重於奉上廟堂。發 起這次「經典」評選活動的,是大陸民間團體「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以下簡稱文促會 ),用意是完整回顧本世紀中國新音樂的發展成果。這項史無前例、規模跨全球華人社會 的「廿世紀華人經典作品」評選,結果於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發表,共取九個項目一百二 十四首曲目(榜單詳列於後)。 「經典」的迷思   然而主辦單位使用「經典」字眼,無可避免的引起爭議。「經典」有藝術價值至高的 含義,要以票選方式產生自然問題重重。誰?用什麼標準?用什麼方式?解決不完的問題 。評審團對此心知肚明,但是文促會卻對「經典」一詞很堅持,認為它夠清楚、夠響亮。 臨時以「代表作」取代,恐怕未發表就先挫聲威。主審吳祖強解釋道,「經典」兩字是出 乎大眾支持音樂的一番好意,評審也就在半推半就情況下,以「經典」之名,行「代表作 」之實(請詳見吳祖強專訪)。樂界對「經典」的反應毀譽參半,有的爭得頭破血流,有 的根本嗤之以鼻,不一而足。   評審委員由大陸音樂家王立平(電視主題曲《紅樓夢》作者)召集,收錄華人作曲家 作品(每位不超過三首)入圍,輯錄四百多部。之後請大陸樂界龍頭吳祖強組織決選評審 團,應邀參加評選的有大陸王立平、汪毓和、袁淨方、鄭小瑛、嚴良昆、桑桐、朱踐耳、 陳聆群;台灣方面有許常惠、馬水龍、吳季札;香港方面有陳永華、費明儀;海外有周文 中、梁銘越。 評審代表性的疑點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委員資歷(名單中並沒有元老級音樂家)和代表性頗令人質疑。 評委約可分為三類:一、作曲家(王立平、朱鐘堂、朱踐耳、吳祖強、桑桐、馬水龍、許 常惠、陳永華、周文中、梁銘越)二、演奏家(楊鴻年、鄭小瑛、吳季札、費明儀)三、 音樂學者(汪毓和、袁靜芳、陳聆群)。其中有的是作品尚待肯定的作曲家、有的是眼光 不寬的演奏家。音樂學者陣容尚稱整齊,可惜許多見多識廣、且外於作曲界的音樂學者、 樂評家並未參與評審,如:劉靖之、梁茂春、周凡夫、喬建中、韓國璜…等。   雖然評委包含海峽兩岸三地及海外龍頭人物,但台灣代表因一些「特殊原因」臨時不 出席,交由見識不廣的鋼琴家吳季札代投(多可怕!);楊鴻年、鄭小瑛又缺席,評委幾 乎形同為既定名單背書的橡皮圖章。原定選出百首整數,但因票源分散,以及若干無法擺 平的考慮,最後以一百二十四首作結。 一份清楚的音樂地圖   這份名單固然「分配」氣味濃厚,但是它的四平八穩仍有可取之處。若以「代表性」 論,尚稱符合客觀和代表性。它至少為中國音樂的時空分佈,繪製出一幅座標分明、但沒 有海拔等高線的「地圖」。對探尋茫茫中國音樂的旅人來說,提供了座標、方位清楚的可 貴資料。   榜單發佈後,中央音樂院開始搜集入榜樂曲資料,輯結成「華人經典音樂作品論文集 」。「人民日報」從九三年四月開始,每周三次介紹入榜作品。同年六月五日於北京人民 大會堂舉行頒獎,邀請入榜者及重要音樂家參加。開幕式由孫道臨、吳冠英主持,會中演 奏代表兩岸三地的作品,曲目是:大陸李渙之「春節序曲」、台灣馬水龍「梆笛協奏曲」 、香港陳永華「飛渡」;馬水龍作品由台灣指揮家呂紹嘉指揮中央交響樂團演出。目前這 場演出已發行紀念CD,可惜音效不甚理想。 開啟新的欣賞時代   這套節目後來曾在重慶(九三年六月)、成都(九三年十月)、深圳(九三南十二月 )、廣州(九四年五月)、天津(九四年七月)以及這次的台灣巡演:台北、台中、高雄 (九五年十月)。未來行程表亦明列:香港、澳門、新加坡、舊金山、多倫多等華人分佈 區。   勞師動眾的,我們可以當成這是音樂家的一場「世紀大秀」。這場戲演過後,作品名 單曝光,音樂家再也不是藏鏡人、作品也不再雲深不知處;以後就正式進入欣賞與批評的 時代。成績單在手上,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論斷。我個人認為,這份榜單基本上很不錯,但 後人下世紀若再評選一次,肯定會很不一樣。 ● 1.朱踐耳是罕見「老而彌新」的上海作曲家。(文促會提供) 2.《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在評選中角色吃重。(文促會提供) 3.吳季札(中對麥克風者)是唯一參與投票的台灣音樂家,代表性是個大問號。(文促會 提供) 4.文促會的藝委會,中間白髮者即為評選工作中心人物吳祖強。(文促會提供) -------------------------------------------------------------------------------- 【評審小檔案】 自一九九二年七月始,經海內外音樂家推薦五百餘首作品,提名138首。由活動藝術委員 會成員大陸:王立平、朱鐘堂、朱踐耳、吳祖強、陳聆群、楊鴻年、汪毓和、鄭小瑛、桑 桐、袁靜芳,台灣馬水龍、許常惠、吳季札,香港陳永華、費明儀,美國周文中、梁銘越 等人補充、討論,並以計票方式通過。 其中,馬水龍、許常惠授權吳季札,周文中授權吳祖強畫票。鄭小瑛、楊鴻年因事缺席, 表示原則認同。    ●榜單小檔案 台灣 大陸 歌曲       2  42  合唱 2 15 歌劇 0 5 獨奏曲 1 17 室內樂 2 6 協奏曲      2 6 民族管弦樂 1 6 管弦樂 3 12 舞劇 0 2 ───────────── 合計 13 111 台灣作品佔總數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21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的年代很有意思... 每个思想被束缚的时期,往往是没有什么好的作品出现。 当思想是百花齐放的时候,艺术作品也是源源不断的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22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进来转转,前些天实在忙。 555小兄弟,我收集的华人经典音乐是现场录音,只有四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搜索到你了,真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评选的人明显认为台湾、香港、澳门不是中国,那里的人不是华人。

这种所谓的评选,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很多政治的东西在里面,让人讨厌得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8 20:4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