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之前问朋友要不要一起,朋友说现在的殷承宗老啦,无复当年《红灯记》、《黄河》那时之勇矣。我不在意,晚上背上相机,直往剧院而去。
我买的是最便宜的100元票,却可以坐到最前的位置,是晚的入座情况不高,比起我四月听陈萨的那场低得多了,记得那次还下着大暴雨哩。正因为可以坐前,也使我带的相机用得上,于是间歇地在最前面右、中、左,再到中地换着位置把镜头瞄准这位年过六旬且面显富态的大师,按下快门,同时也在三个方位聆听到那架Steinway发出来的音色。看形体,这架Steinway比上次陈萨用的那架略小,说真的,我不太喜欢这次这架琴的声音,太清脆啦。
开场的莫扎特K330,对大师来说,是十拿九稳,信手而来,而曲终后听众的反应似乎也未见太大。最考功力的肯定是接下来的贝多芬第23首钢琴奏鸣曲“热情”,乐圣这部中期的钢琴独奏作品,由开篇那几下重音,已经预示着这是一部力度、技巧兼具的乐曲,快板、行板,再到快板、急板,不留半点余地的上下翻飞,我当时特意坐在可以看到大师指法的左边,听着他由第二乐章到第三乐章的演奏,去到后面的急板部分,看着那十指狂舞,自己已经是眼花缭乱,禁不住要合上双目,然后急促的乐音仍在牵动着自己的神经,直教人难再抽身,一曲终了,方才缓过神来,继而掌声雷动,激动不已。是啊,可以讲,入场听大师的这次独奏,很大一个原因自己是冲着曲目单里面有这首“热情”而来的,如今总算如愿。
下半场是舒伯特的D935即兴曲之三、之四。来之前自己特意听过其中之三的录音,好一首恬静安然的乐曲,给人有种想入梦的感觉,而当时听殷大师的演奏,自己却是打足精神聆听,偏却右耳后方竟真的传来呼噜之声,回头探望,是一胖小子倒在妈妈的怀里睡得正香哩,即使后面的挺有节奏感的诙谐快板也未能使他又梦醒之象。可以讲,后面是伴着那呼噜声继续听完那两首殷大师参与改编的国乐——《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
节目单曲目完毕,便是例行的献花,然而那几个小孩子上到台上竟茫然不知所措,使得要大师主动向前领取,台下也就满堂哄笑。散场后大家都涌上台去索要签名,自己也趁机上去近距离又拍了好几张,这时才注意到,大师的十指竟是如此粗壮有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19:15:5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