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85|回复: 10

【转贴】“因为他们的幸福,都要靠耻辱来换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典音乐』 [古典话题]人民银行、肖申克监狱和莫扎特

作者:江山如是闲 提交日期:2005-4-18 13:27:11

人民银行、肖申克监狱和莫扎特

2004年末,隆冬无雪,天寒地未冻。

我歪在人民银行某支行的一把手的座驾里,在湖湘平原上奔驰。

窗外,黄色的土地,被野马般的汽车一片片甩在身后,逃离。但是,这丑陋的大地与沉重的天空一起,紧紧地包围着我们的狭小空间,暗示着――注定无法逃脱。

人民银行的项目终于结束了。10天的没日没夜的工作,夹乎其间的是觥筹交错、光怪陆离;各种被市井小人所热爱的俗务、暗藏着卑贱和奴役的勾当;行长、处长、科长,大腹便便、红光满面、油嘴滑舌;隐藏着的虚伪空洞的灵魂;尸位素餐、尸居高位与行尸走肉。

当所有的这些乱哄哄的成为过去――也许会成为恶心的记忆,那条通往“家”的高速公路,便可以让我开始沉静。

然而心力确实交瘁了,尘嚣依然在耳边回响,仿佛过夜的宿酒,不停地在脑海中泛滥。

不知司机什么时候打开了CD,那种用来为好车与“有级别”的身份装点的“古典音乐 ”,立即从金属中流淌出来,那是让人腻味得无以复加的古筝,不知道从哪里的民间小调改编过来的,每一个句子都仿佛在哪里听过,但又面目全非。一曲接着一曲,好像一个非常无聊的饶舌歌手,变着腔调重复这同样的话语。极美的音色,却演绎着垃圾。

于是,我打算用另外的方式来冲淡昨天的记忆。

记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段场景,让我非常喜欢:被诬陷入狱的银行家安迪利用工作之便,不顾狱长的痛恨,在广播室播放音乐,轰动了整个肖申克监狱,但他因此而付出了被关一个星期黑屋子的代价。当钦羡而又同情的牢友问他怎么熬过来的,他回答说,音乐。但是你什么也没有啊?牢友问。安迪指指自己的脑袋说,莫扎特在这里。

因此,我也闭上眼睛,开始寻找脑海中的莫扎特。

但是,我首先看到却是深邃的大海,“突袭”号消失在迷雾之中。这是电影《怒海争锋》(英文名Master and Commander)的情节,大雾消散,激战后的大海寂静无声,只有船长厄波里和随军医生自然学家斯提芬合奏的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那一段优雅的行板在沁人肺腑地响起,(Violin Concerto No. 3 in G 作品编号KV216 第三乐章Rondeau Allegro)让人似乎立即进入了它那富有诗意的迷人乐思,畅游无界。

关于这一段音乐,我听过梅钮茵亲自指挥一只小型室内乐队的演奏,也听过海非茨、戈莱米奥、米尔斯坦等大家的演绎,但无论是谁,都无法象《怒海争锋》中那一段一样打动我:斯提芬大提琴拨弦做伴,小提琴在好友兼船长厄波里这个粗人的手里,却演奏得如此开阔明朗。

长焦距的镜头中,“突袭”号缓缓驶向无边无际的大海,追逐着拿破仑的“冥何”号无敌战舰,慢慢随音乐走向的幽远和宁静。

我知道我迷恋这一段的主要原因,也许是我曾经那样向往商业和航海。战争和科学,是男人最应该从事的职业,而商业和航海则是战争和科学的最大诱因。

然后,我听到的是莫扎特的C大调钢琴奏鸣曲,我一直珍爱这部短小的作品,尤其是那开篇的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出差在外的时候,只要莫扎特的音乐响起,我就会想起可爱的儿子;而只要这个乐章响起,我就会看到儿子纯洁浪漫的笑脸。而且,那第二乐章 “如歌的行板”多么象儿子的睡姿啊。听到这里,我心里便会发出难以控制的微笑。

同样,关于这一段音乐,我最推崇内田光子的演奏。在我看来,不管是肯佩夫这样经典大师,还是布伦德尔这样的名师高徒,都不比女性是演奏莫扎特最佳人选。因为每一个女性都与生俱来有一种想像力,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想像力总是伴其一生。这种想像力,是与莫扎特那种如天使羽毛般洁白的童真十分契合的。女人心固然多变,但是最不能变的,还是隐藏于每一个女人心底深处的童真。

(当然,美丽的女钢琴家玛利亚.J.皮雷斯也让我喜爱异常,但皮雷斯显然太有诗意了,而诗意对于莫扎特而言,也许是一种伤害。)

写到这里,我也许不得不交待一下我如此沉溺于莫扎特的原因。

我很久以前就做出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的幸福,都要靠耻辱来换取”。

阅读中国近代史和聆听莫扎特,是生命中悲与欢无法调和的两极,一造极度羞愧,一造喜悦难抑。以至于每次在数卷泪后,我无法不掩卷长叹,叹息于造化的刻薄无情:一方面,它要把我们置身于这巨大无形的“肖申克监狱”中,一方面,他又要让我们听到莫扎特的音乐,听到这整个生命和作品都散发着圣洁光辉的天使的声音。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宣称,在莫扎特短短的36年流星般的岁月面前,所有近现代中国人的生命和成就叠加起来都黯然失色。

这确实是一种悲哀,而且,这所大监狱中的一切莫不在强化这种悲哀的程度。

安迪用一柄5英寸的小锤子,花了二十年时间,逃离了“肖申克”。然而我们所在的监狱是那样无形无影,我们即便手握大刀长矛,也无法对抗那堵由意识形态中枢、愚民教育、电视台和报纸等构建起来的一张绵密的柔墙。无所用力,便无所突破。

因为被奴役,所以迷恋武侠;因为热爱自由,所以沉溺于莫扎特。尽管有生之年毫无希望,我还是坚信,自由的光辉将透过任何一张致密的网,潜伏在中国哲学中的那种催人自省和奋进的力量,终将会把我们承受过的所有耻辱和痛苦,洗刷得一干二净,我们的后代,必将在莫扎特那里,获得纯净的幸福。

作者:aggienait 回复日期:2005-4-18 18:26:00

我很久以前就做出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的幸福,都要靠耻辱来换取”。

不是吧

电影里安迪在广播里放的也是莫扎特

好像是费加罗的婚礼里的一段咏叹调

作者:碎玉 回复日期:2005-4-18 18:46:00

:)

作者:新物理学 回复日期:2005-4-18 18:58:00

一直非常感动于这部电影。尤其是安迪所说的“希望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 ”,以及电影里关于制度和自由的讨论等等。他所放的那段费加罗的婚礼里的女高音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经典,很多平时从不听古典音乐的人都到处寻找这段乐曲。

音乐的力量有时候是惊人的。楼主的文章想必说出了很多人的情感,不过我觉得还是太作悲了一点。我们的心里并非没有自由和幸福,音乐也不应该是一种逃避的手段或选择,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对音乐的热爱就是对美的热爱,而心里怀有某种热爱,这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作者:newquantum 回复日期:2005-4-18 23:34:00

很好的文章,很好的音乐,很好的电影。我看过那电影,也被那里的“费加罗的婚礼 ”所震撼。看来有些音乐确实比另一些音乐更能让人感到圣洁,善良。

作者:仲夏0 回复日期:2005-4-19 1:24:00

我虽然不喜欢有人说 音乐无法表达文学之类的话

但我也不倾向于

作者:江山如是闲 提交日期:2005-4-18 13:27:11在莫扎特短短的36年流星般的岁月面前,所有近现代中国人的生命和成就叠加起来都黯然失色 这种看法

音乐只是批庞大文化构架中的一个肢体 具有不可代替性

但同时 他也没有权利和能力去代替别的东西 更不用说是整整N个时代的的东西 没有本质上的可比性

作者:于琴筝 回复日期:2005-4-19 12:45:00

前年看过这部电影,,,,

让我深思了好久,

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

真的在琴房里猛练了一天的琴

作者:梅非斯特 回复日期:2005-4-21 16:32:00

好文采啊,可惜那种自卑的情绪注定你郁郁而终。

作者:笑任平生 回复日期:2005-4-22 13:50:00

音乐对你来说已经成了蜗牛壳。

作者:玛特 回复日期:2005-4-22 16:15:00

谁说楼主自卑了?是清醒吧。

不过楼主,“我们的后代,必将在莫扎特那里,获得纯净的幸福。

”,我想应该是“我们的后代,必将获得纯净的幸福,并能从容享受莫扎特的音乐” 吧?

“阅读中国近代史和聆听莫扎特,是生命中悲与欢无法调和的两极,一造极度羞愧,一造喜悦难抑。”--而当代史何曾不是如此?只不过更“切肤”罢了。

作者:橐龠 回复日期:2005-4-22 19:40:00

人民很行,肖斯塔克维奇在监狱遇到莫扎特......

作者:neody999 回复日期:2005-4-23 18:01:00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宣称,在莫扎特短短的36年流星般的岁月面前,所有近现代中国人的生命和成就叠加起来都黯然失色。”

楼主好像没有权利用“所有”这个词吧,就象某些人经常讲的“我代表所有的……”

拿凡人和圣人作比,本身就不大恰当,当然除非自认为自己就是圣人。

作者:严老哥 回复日期:2005-5-1 21:10:00

好文章啊,就是稍微极端了一点。

作者:漠漠香 回复日期:2005-5-1 21:58:00

我爱莫扎特!我爱贝多芬!我爱巴赫!我爱韩德尔!

但他们不爱我!只有自由爱我!但她没一首作品!

作者:jerrydoctor 回复日期:2005-5-12 11:15:00

作者:严老哥 回复日期:2005-5-1 21:10:00

好文章啊,就是稍微极端了一点。

是的,

认识到是好事,太极端又是件坏事

希望楼主开心

作者:江山如是闲 回复日期:2005-5-13 13:15:00

楼上各位兄弟:每个回帖我都认真看了,但是一直不想回复,因为真的不知道如何如何回。

其实,每个人都有N种方式来遗忘,N种方式来解脱。

不是说逃避,音乐的乌龟壳再大,也只能藏住鸵鸟的脑袋。

人活着呢?当然有各种快乐,兄弟我也不是整天愁眉苦脸,打算自杀--郁郁而终似乎言之过早。

说到自卑,我是有一点的,但有人说,自卑和自傲,是一对连体婴儿,显然,我的自卑和自傲,都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华人--既不是清国人,也不是所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尽管我拿着后者的身份证,可一张身份证算什么呢?我只当它是向那些警察出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29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小转铃 回复日期:2005-5-14 2:59:00

江山的帖,是要冒个泡的~~~

谁知竟是一潭苦水耶~

正常人,都是正常人,难免吐吐苦水,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我可不认为江山乃悲观主义

一定要去找《肖》来看:)

作者:一点不坚强 回复日期:2005-5-14 5:15:00

半天云中拍巴掌--高手

作者:caisaito 回复日期:2005-5-18 12:17:00

那音乐是《费》里的那一章啊?

作者:玄色玫瑰 回复日期:2005-5-30 8:07:00

最爱莫扎特,那是有着一个怎么灵魂的人呢.觉得他就是一个天使,所以才只在人间停留了短短的36年.

:-),和楼主相反的是,我在苦闷的时候也爱听他.他的音乐是最该用“洋溢“来形容的. 他的人生经历,和那些纯洁轻盈的旋律,每每让我感到一种释然.

作者:newquantum 回复日期:2005-5-30 8:41:00

江山如是闲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的幸福,都要靠耻辱来换取。”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哲理的话之一。无论中国人如何,对中国人或者对别的人是否适用,这话所指出的道理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susna 回复日期:2005-6-9 16:37:00

江山如是闲

您好

想不到我第一次上来,就看到这样喜欢的文章。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也很欣赏你的文彩,“人民银行的项目终于结束了。10天的没日没夜的工作,夹乎其间的是觥筹交错、光怪陆离;各种被市井小人所热爱的俗务、暗藏着卑贱和奴役的勾当;行长、处长、科长,大腹便便、红光满面、油嘴滑舌;隐藏着的虚伪空洞的灵魂;尸位素餐、尸居高位与行尸走肉。”概括得好极了,在工作中真的是行尸走肉……体会到灵与肉原来真的是可以分离的。

所以,我只要不上班,就猫在家里看歌剧、音乐会。上周看的是《弄臣》男主角是帕伐罗蒂,剧中看到资本主义上层社会也是作恶多端,十恶不赦,但现在他们的人民却在“ 莫扎特那里,获得纯净的幸福。”

希望再看到您的文章

作者:carsae007 回复日期:2005-10-14 9:44:00

HOPE IS GOOD THING!!NEVER GIVE UP

作者:harshland 回复日期:2005-10-14 22:02:00

我还是坚信,自由的光辉将透过任何一张致密的网,潜伏在中国哲学中的那种催人自省和奋进的力量,终将会把我们承受过的所有耻辱和痛苦,洗刷得一干二净,我们的后代,必将在莫扎特那里,获得纯净的幸福。

=============================================

不许坏人夸奖莫扎特。

 --------尼采

作者:MAXzhuli 回复日期:2005-11-14 6:14:00

这个论坛确实是把一些带有悲剧性色彩的人集合了起来

给了这些人一个不太妥当的理由聚集了起来:共同的爱好--音乐

象楼主这样的人本身就是一出精彩的悲剧---

 黑格尔认为悲剧就是普遍和特殊的一种冲突和调解,代表着普遍力量的流行的社会背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代表着特殊力量的个人信念在对立和冲突,就各自的立场来看,它们都是正确的,都是真理,但放在整体来看,又都是缺陷的,片面的.悲剧的结局就是代表着特殊,片面的个人遭受毁灭.悲剧冲突的结果,一方面毁灭,但个人所代表的理想信念却不因此毁灭,反而因为他的毁灭而呈现出他的永恒性,并使对立的两方面得到高度的统一,和解.悲剧的结局虽是一种灾难,但却是达到更高真理的一种手段,因此悲剧的快感并不是悲哀,怜悯 ,而是一种胜利的狂喜.悲剧中被毁灭的个人,因为他们的反抗而毁灭,正因为毁灭而成为英雄.

作者:江山如是闲 回复日期:2005-11-14 16:01:00

因为从落叶树那里知道中文版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要在2007年重演,我心中有点高兴,特来这里翻翻旧帖。

这个帖子既然冒了出来。我不妨再聊聊。

写这个帖子大半年了。版主还是管风琴,这是一种存在,看到这个ID,我就想起她那句“北美的阳光”和“这个世界还是很值得人去活。”

到底什么是悲剧?我也搞不清,是不是给人以眼泪,就是悲,其剧,就成了悲剧了?也许,不需要任何理论性的阐释,只要把所有的苦难堆积在一起,悲剧二字本身就凸现出来了呢?

我们这个生活环境,我想正是后者。所以几乎不需要解释。

作者:小青蛙公主 回复日期:2005-12-13 21:55:00

我最喜欢的电影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看过以后永远都无法忘记,印象太深刻了。我最喜欢的作曲家就是莫扎特,因为我觉得太永远活在自由当中 ,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音乐风格,或许是因为童年是在旅行演奏中度过的,没有去学校接受传统的教育,没有去学习怎样在社会中生存的各种条条框框,所以他永远都是那个天真、自由、没有被社会改造的莫扎特,他有着令人赞叹的性格魅力,那就是自由、毫不向什么妥协和屈服的精神,而我们恰恰太缺这些了。我曾想我们什么时候能向莫扎特这样就好了,能一直不为世俗和繁复的社会改变原本单纯的自己。

作者:知觉之光 回复日期:2005-12-18 17:07:00

因为被奴役,所以迷恋武侠;因为热爱自由,所以沉溺于莫扎特。尽管有生之年毫无希望,我还是坚信,自由的光辉将透过任何一张致密的网,潜伏在中国哲学中的那种催人自省和奋进的力量,终将会把我们承受过的所有耻辱和痛苦,洗刷得一干二净,我们的后代,必将在莫扎特那里,获得纯净的幸福

好文好帖!

作者:北纬20 回复日期:2006-1-11 20:34:00

“希望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永不消逝“

楼主是不是也希望越狱呢?????

作者:马扎特 回复日期:2006-1-12 17:15:00

前几天因为对<无极>的陈凯歌太过失望,所以又去温习了一遍<霸王别姬>的陈凯歌,看到楼主的文章不仅想起了电影中的这么一个情节,小豆子和小石头在张公公家唱完戏后,小豆子被张公公关进房门猥亵羞辱...但此后,小豆子和小石头便平步青云,成了红极一时的“ 角儿“....这是否也暗合了楼主那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的幸福,都要靠耻辱来换取“

........有那么一二刻,就连马某人也恍惚起来了!

作者:江山如是闲 回复日期:2006-1-23 14:26:00

越狱,南纬37度,追随苏格兰爵士,寻找船长儿女的足迹。

作者:江山如是闲 回复日期:2006-1-23 14:27:00

越狱,南纬37度,追随苏格兰爵士,寻找船长儿女的足迹。

作者:微笑的木乃伊 回复日期:2006-1-23 14:45:00

刺激1995,哈,喜欢~~~~~~~~~~~

作者:了望天空 回复日期:2006-1-23 20:41:00

纯属巧合,翻到这篇帖子的时候,正在看莫扎特传.

作者:恶心兮兮 回复日期:2006-1-27 0:52:00

《肖申克的救赎》昨天才看,确是好片。Some bird can’t be caged.其实自由是双层的,高墙不过是表象,坚韧的性格,对美好的追求,以及灵魂的寄托才是其内核。脱离于此,妄谈自由,也不过是作为时代、世俗的玩偶,却浑然不觉罢了。

忽然想到看过的北村的一部短篇,(应该是《孙权的故事》吧)只记得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市井中的知识分子,生活的常规无非是喝酒、女人、谋生,自由无比的麻木不仁着。直到有一天杀了人坐了牢,在一个狱友笃信基督引导下,拥有了信仰,才真正的获得了灵魂的解放。身处六尺的斗室之内,精神却可通达天地。

这个故事倒是与电影在内含上颇有相像之处,他们的境界 我艳羡却无法企及, 叹...

可能在音乐中可以那么一瞬吧!

谈到那段《费》的插曲,真是太美了,前些日子我学校版聚放的就是《费》还没觉得这伯爵夫人的咏叹调有这么美,电影里简直让我听呆了,后来这段电影让我翻来覆去放了好多次,那柔美女声,简直会飞一般。

莫扎特真是伟大!

作者:不让说偏说 回复日期:2006-1-28 21:53:00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的幸福,都要靠耻辱来换取”。


 

 

===================================================

我最近好悲哀啊,我觉得我们中国社会快没前途了,没希望了。对不起,大过年的说这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0 10:41: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但是没有段落划分,粗粗看上一遍,眼睛都快找不到北了。

建议现在这个论坛版本的确需要改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看得好累!

大过年的,我也想说,我早就绝望了!!

中国,会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了!可惜,我们都无法改变,因为,我们伟大的GC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0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地狱的门口有这样的话:凡是到这里来的人要放弃一切希望!

杰长老虽然失望,但是最好不要绝望!有莫扎特的地方就有希望,虽然谁也不能对抗社会,但是总能给自己留下一片宁静的空间,哪怕是这个空间多么狭小,你也可以在其中纵情遨游,社会越黑暗,这样的空间就宝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有一份空间的,但是我还是绝望!至少,我看不到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看来杰长老是一个相当善良的人,您能体会到善与美,但是也许您还想与大家分享这种美。

我听莫扎特的第27钢琴协奏曲,单簧管协奏曲有这样的体会,像莫扎特这样拥有善与美的心灵的人都渴望别人能一起分享,所以我听着两部曲子的时候,听到莫扎特灵魂的丰满,有哀伤也有祝福!

毕竟像贝多芬那样为善而奋斗的人不多,普通人的心总是脆弱的,听贝多芬的音乐受着双重的折磨,听莫扎特的音乐也一样受这样的折磨,为此套用上面文章的话: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们的幸福,都要靠无力的妥协来换取!

时代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妥协? 向心底的道德底线妥协,那就是耻辱——现实中,往往如此!

就算你有一个空间,可以退而自娱,可是你逃不过社会各方面的牵绊的,现代不是古代了,没有能够隐居的人。这个空间不可能全面永远保护你……

人都有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社会理想。在面对现实我们这么无能,不绝望都难。

奥威尔在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只能躲在音乐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暂时的宁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3:3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