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49|回复: 20

转贴《重提侯德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间是静止的,是我们在流逝……

这个时候再来提他,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谁还会记得侯德健?

八十年代的台湾歌手,只有罗大佑还余音未绝。2001年,罗大佑在北京工体演唱,盛况空前,观众据说有六万之众。我没有凑那个热闹,宁愿在家里看电视。那场演唱会的气氛,后来被媒体一再渲染。当时我就在想,那些如醉如狂的“佑派”,不知有没有人,还会想起侯德健?
  在我的心目中,台湾有四大音乐人不能不提:李寿全、梁弘志、罗大佑、侯德健。他们都曾是电影《搭错车》的音乐主力:《一样的月光》(李寿全)、《请跟我来》(梁弘志)、《是否》(罗大佑)、《酒干倘卖无》《侯德健》。就凭这四首歌,他们在华语歌坛的高度,至今也难有人企及。
  侯德健进入我们的视野,是在八十年代。那是一个启蒙和试验的年代,举国对政治和艺术的激情,今人难以想像。那时侯,我们没有CD,没有MP3,但对音乐之贪婪,真可以用暴饮来形容。有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背一大包磁带,拎着收录机,把音量开得巨大,在街头上招摇过市。正是在那时,当台湾校园歌曲席卷全国,侯德健携一把吉他,来到大陆。
  T恤、牛仔裤、吉他、清瘦的面容、略带喑哑的歌喉,这是当时常常在电视上,看到他的形象。一度,这形象令我羡慕。
  说来奇怪,那时对他的好感,并不是因为那首《龙的传人》。那种近乎口号式的直白,我一直不以为然。即使从文学的眼光来看,歌词也并非无可挑剔。
  而真正让我开始注意他,并无法等闲视之的,却是他写于新疆的《歌词1983》。有些令人叫绝的段落,我至今还能背得:
  
  想当年,谁不是
  为了理想而理想?
  说从前,谁愿意
  为了抬杠而抬杠?
  
  想起当年,谁又不是
  站在不同的立场,望着相同的方向?
  说到从前,谁又愿意
  只是为了不一样,就拼了命的不一样?
2006-2/200622122211577678.jpg

2006-2/20062212223377399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1 22:23:39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有些沧桑的句子,以苍凉的音乐为背景,用他那极富特质的声音浅吟低诵,也引得人思绪茫茫:
  
  关于我从何处来,要往哪里去;
  关于可去不可去,能来不能来;
  关于有与没有,以及够与不够;
  关于爱与不爱,以及该与不该;
  关于星星、月亮与太阳,
  以及春花秋月何时开;
  关于鸦片战争以及八国联军,
  关于1840,以及1997;
  以及关于曾经太左而太右,
  或者关于太右而太左;
  以及关于曾经瞻前而不顾后,
  或者关于顾后却忘了前瞻;
  以及或者关于究竟哪一年,
  我们才能够瞻前又顾后;
  或者以及关于究竟哪一天,
  我们才能够不左也不右。
  
  这样的句子,明白,深远,由人生而及民族和国家,直指大的命题,绝对是大手笔。即使像罗大佑,在这个方面,也未必能够超越。
  而写于更早的《归去来兮》,也让我闻之心动。我惊异于他的感悟力。我想像不出,何以他在二十多岁,便能悟到生命之沧桑。歌刚一开头,就荡气回肠。一声“归去来兮”,由高忽低,衬着悲凉的琴声,一下子令人鼻酸: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
  是多少年来的徘徊,
  啊,究竟苍白了多少年?
  是多少年来的等待,
  啊,究竟颤抖了多少年……
  
  归去来兮,心琴将芜,心琴将芜。
  是谁忘记了你们任你们荒芜?
  放声高歌呀拼命地唱,
  让我沙哑的歌喉洗尽你的愁;
  拨拨琴弦啊重重地敲,
  让我满手的厚茧磨尽你的锈……
  
  还有那首《喂,老张》,《夜行货车》的插曲,写一个从大陆到台湾的老兵,也久久难忘。大约是87年的一个下午,在长沙和朋友一起去看的那个电影。依稀还记得一个画面:旷野中暮色苍茫,天地人融为一体,一个苍老的身影在踽踽独行。这时,一丝沉郁的歌声忽起:
  
  喂,老张,
  你看来有点心伤,
  是心情不好,还是工作太忙?
  别说你什么都不想,
  我知道有一件事,
  你永远不能遗忘。
  
  喂,老张,
  这一家之主真不好当。
  晚上加班,天不亮又起床,
  可除了薪水,什么都上涨,
  你究竟为谁辛苦?
  你究竟为谁在忙?
  
  歌声开始时微弱而低沉,似自言自语;越往后唱,越感悲凉:
  
  昨天今天还不都一样,
  今晚天黑,明早又天亮,
  猜不透你怎么想……
  
  而到了后面,竟变得忧愤起来,合唱声如排山倒海,一浪一浪,冲击着人的心灵:
  
  喂,老张……
  想过去年轻神气的排长,
  不正是今天你自己老张?
  想从前青梅竹马的姑娘,
  却不是明天你要娶的新娘。
  姑娘新娘还不都一样?
  前前后后都嫁给你老张。
  把今天的老张比年轻的排长,
  这相片旧了有点发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奇怪,不知是否评论界的麻木,或是另有隐情,这首侯德健的力作,从来无人提及。而在我看来,若中国八十年代的电影音乐史,漏掉这一首,则绝对是败笔。
  比之众口传唱的《龙的传人》,我倒是觉得,那首《龙的传人续篇》,虽默默无闻,却更有大境界。念天地之悠悠,一阵苍凉的笛声,让我们的目光,至更深更远处,仿佛于远古洪荒,看到了先祖的身影:
  
  你看那太阳它日日夜夜,
  再看那花儿们岁岁年年。
  多少人多少年唱一首歌,
  我们在唱它到永永远远。
  ……
  天地之间,五千多年。
  花谢花儿开,放过五千遍。
  太阳下山,太阳上山。
  日日夜夜,黑白过多少年。
  多少黑白夜,多少岁岁年,
  我们老祖先,经营到今天。
  不变的天,一样大地。
  天和地之间,我们永永远远。
  
  听这样的旋律,独怆然而涕下。那种悠远的历史感,真让人一唱三叹。将这样的情怀放大,更好像看到全人类,一代接一代,路漫漫其修远,在不倦地求索、跋涉……
  

八十年代末,一阵轰轰烈烈之后,侯德健便彻底在大陆销声匿迹。差不多有十几年了,便再没有听过他的歌。早先收集的一些带子,却因为被朋友借走而一去无踪。有一阵子,我跑遍了音像店,也找不到一盒侯德健的带子。
  

2003年,蓦生怀旧之情。那一个晚上,我疯了一样,不眠不休,差不多折腾至凌晨4点,才将侯德健几乎所有的歌,一网打尽。
  一边下载,一边试听,满心是久别重逢的激动。一曲《Will I Need To Be Alone》,透着伤感,一下子让我沉浸于旧梦。
  后来在网上我才知道,1992年,侯德健去了新西兰,一去七年,潜心于《周易》;1998年,又返回台湾,以占卜为业,测风水,看面相,后再与歌坛无涉。
  

渐渐地,侯德健为世人遗忘。
  能写,能弹,能唱,思想才华,无不横溢。有好长时间我都琢磨不透,像他这样的天才歌手,何以会突然从歌坛消失,摇身一变,成了算命先生?
  不知他在电视上,看着一同出道的罗大佑,还那样风光火爆,会作何感想?
  可能,以他道行之深,作这样的选择,有他的理由。
  可能,侯德健早已看透:舞榭歌台,容不得老脸。
  也许,对他而言,失去了政治的激情,即失去了支撑。当社会急剧转型,商业味越来越浓,他可能感到了回音的稀落。
  不愿妥协,而又力不从心,便无法苦苦撑着,再故作前卫、反叛的姿态。他不想在我们面前,再吃力地嘶喊。更不想老泪纵横,让我们与他同台,去凭吊逝去的青春。
  

或许,他发现了比音乐更深的世界。繁华过后,忽不求闻达,自甘寂寞,一头扎进中国文化的长河,并直抵源头。往深里看,这又是一种道行。
  于是,在我们毫无知觉时,他选择了离别,渐行渐远。他唯一可做的,是研究《周易》;我们唯一可做的,是叹息和怀念。
  

过了九十年代,我的音乐听觉开始苛刻。很多新冒出的歌手,我不知其名。汽车上听调频,只要稍觉味道不对,就立马换频道。有太多颠三倒四的东西,我充耳不闻,视之如垃圾。偶尔也会听到一些好歌,又往往一闪而过。如今歌者无数,滥芋者也多如牛毛。真正像侯德健、罗大佑那样,大气、深刻、撼人心弦而又经久不忘的,确实是依稀难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1 22:33:5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之间,五千多年,花谢花儿开,放过五千遍。太阳下山,太阳上山,日日夜夜,黑白多少年。多少黑白夜,多少

岁岁年,我们老祖先,经营到今天。不变的天,一样大地,天和地之间,我们永永远远。    

不同于《龙的传人》的中国主题,《龙的传人续篇》虽然仍在关注这片土地,却远远超出了仅限于中国人的主旨。

《龙的传人续篇》是人类命运的追索,是对生命生生绵延的赞歌,是一支远比《龙的传人》更宏伟、更深刻也更有价值的歌曲。也许它出现的太早,也许它曲式太复杂,也许它因为更开阔的视野反引不起中国人的共鸣,总之它被自始至终彻彻底底静静悄悄地埋没了。此后,1988年,在再次制作个人专辑时,侯德健翻玩了罗大佑的两首歌。对一个我唱我歌的艺术家来说,这是自我衰退的典型征兆,然而却让人从中看到侯罗两人在艺术上的亲近和缘分。就某一个传统而言,侯罗原本就是一体:侯德健是启蒙者,罗大佑是继承人,虽然后者的光芒在很多地方盖过了老师,其实却是历史的无情戏法使然。事实上在中国的流行音乐史上,侯德健始终有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地位:他的人生哲学(不只限于对政治一类社会问题的思索),他在中国音乐运用上的雄辩和彻底(很少照搬西式民谣或摇滚的语汇),他的我行我素和独来独往(几乎不讨好哪类听众也从来没有进入过商业),不仅为罗大佑所不及,也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位听者的想象。

相对于罗大佑一不小心就露出来的急切的文化功利心,可以给侯德健四个字:真诚独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浪,汹涌澎湃在梦里”,那是儿女对母亲深深的热恋,那是海的那边传来的呼声,那是离家太久太远的思念,那是血性中对家、对母亲的挚爱。

如今的他早已远渡重洋,悄悄地走如同他当年默默地来。用歌声记住爱国的激情,用激情让我们的生命中滚烫的鲜血再次沸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2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问句:他被解禁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德健现在在台湾,因为“那个事情”,被送回台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5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鬼,您是音乐体验者们的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2-2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不敢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2-27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侯后来中国,台湾都混不下去,最后去了纽西兰,以帮人看风水维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8:0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