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最早听《恰空》是海菲茨的
当时就觉得只有开头的那段旋律好听,后面的罗里八嗦的一个调
但是听得多了还觉得越听越有味
现在我在进行07考研复习
早上,带上MP3从寝室出门,边听《恰空》边“过早”(吃早饭)
多少次,当我的手推开教室门时,米尔斯坦正好拉完最后一个厚实的音符
只要没课,每天一个人在教室从早坐到晚。
忘记了是基点的哪位朋友在贴子里说的一句话,大意是:
恰空,一个人演奏出的宇宙最强音!
我很赞同
听着恰空,孤独奋斗,希望自己也能在07年初的考试中“演奏出宇宙最强音”!
使用道具 举报
曲子本来是为小提琴而写的
还是小提琴的原汁原味唦
我这些天也常常听《恰空》,反复听海菲兹的三次录音,真是越听越有味道。
海菲茨的我只听过他70左右时的录音(视频),和他以往的风格一样,拉得很快。
海菲茨拉的给我的感觉是自信
米尔斯坦是傲傲的高贵
谢霖是唯美
梅纽因的恰空也表现了唯美的感觉,但是技术上有些力不从心。
PS:野鹤前辈能否上传一些我没有听过的海菲茨《恰空》?谢谢
没问题。我的《海菲兹全集》专题正好快轮到巴赫的小无了。海菲兹的三次恰空,我个人觉得早期EMI录的那次最精彩。
《恰空》舞曲实在是太能感动我们这些爱乐者了,音乐是那么的真诚,朴实。你们说的海菲兹的版本的确是在技术上和音乐上来说非常的棒,可是在演奏BACH音乐的音乐语言腔调上来说我还是觉得谢霖的演译更加贴近BACH的音乐思想。我觉得朴实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把恰空作为炫技的作品来看那就错了。我听了很多年了感觉到里面包含了人性的很多东西描述了生活的太多故事。
我向大家推荐下子古典吉他演奏的恰空也是非常的好听,感觉是很深刻。我个人认为古典吉他大师-赛戈维亚的演译是最好的。呵呵希望大家听听
为啥一说海菲兹就要用到“炫技”这种字眼,真正了解海菲兹的人应该知道他从不“炫技”。海菲兹的技巧都是为了他心目中的音乐服务的。“炫技”这种字眼应该留给帕尔曼。
海菲兹和谢林表达上的区别,严格的说是他们对音乐理解的不同。比如谢林很少甚至不用揉弦(应该不是不会或者不能),从而产生了朴实的感觉。都是主观上的做法。海菲兹的揉弦千变万化,所以效果更激动人心一些。
大概没人会同意米尔斯坦有“炫技”的倾向,但在50年代的现场录音里,米尔斯坦却表达出跟师兄并驾齐驱的技巧和激情,这些都是服务于心目中的音乐的做法。
真正“炫技”的做法应该是从乐曲内涵出发认为不需要展现那么多技巧的时候,演奏者还要展现那些多余的技巧,形成画蛇添足的效果。
感谢你的斧正,我承认我对海菲兹的了解真的不多,手上也就是二十多盘他的CD还有两张DVD。平时对于他的评价都是听别人说的。所以难免有点片面,下来我仔细想想必尽海菲兹被称做琴神。也许是他的技术太好了,我们就只关注他的技术而忽视了他的音乐。我平时都在听大卫奥义斯特拉赫的演奏因为大家都说他的音乐朴实所以难免用来和所谓海菲兹的炫技比较。谢谢,希望以后能在沙龙多和你探讨!
的确,海一点也不炫,好像任何技巧对他来说都不是技巧。要我形容海,我想用“油”字。这并不是贬意,他拉琴好像不用费多大力气一样,任何旋律随心所欲。尤其是他53年与伦敦,57年与芝加哥录的柴D,其中第二乐章最后两分钟的快板,字字清晰,那个叫酷,任何小提琴家都难以忘其项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穆特,做作不堪(特别所感她的一点:顿弓时左手揉得很猛,给人感觉很腻)
不过就恰空来说,我还是喜欢米的。海的这种“油”放在恰空上,虽自信,但我觉得还是相对稍逊了一点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8:1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