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093|回复: 10

[原创]三个月的"爱乐历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3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省里面有一个交响乐团来学校演出,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古典音乐。虽然不知道演奏
的是谁的作品,但听了以后很是喜欢。现在回想当时那种感觉应该不是来自音乐本身,而是那种演奏形式。
当时虽然喜欢但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专门去接触这类音乐。上学期期末快放假之前,我买了一盘古典音乐CD
里面的内容是从几首伟大的交响曲中截选的乐章,共10段。后来开始从网上找些作品来听。这学期刚开学时,
我在网上找古典音乐论坛,无意中发现了基点。2月24日,就是从找到了基点这天起,我开始专门听古典,
并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渐渐的,我的生活离不开音乐,离不开基点了。以前多少会听一些流行音乐,
但现在古典占据了我心理全部的位置。流行音乐固然也有精品,但古典的那种魅力更让我无法抗拒。

最开始接触的是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的《月光》。当时为了了解德彪西的风格还专门去了解
了一下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后来,在看过《莫扎特传》之后,开始同时欣赏贝多芬和莫扎特两位大师的作
品。贝多芬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现在反复听过的他的作品主要是10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3部序曲,
2部钢协,以及D大调小协,以后会开始接触他的室内乐。而对莫扎特的音乐,目前最喜欢的是两首G小调
交响曲,几部钢协(尤其是第20号),还有一些小夜曲和嬉戏曲。

钢琴是我最喜欢的乐器,所以不可避免的又喜欢上了肖邦。印象中,在我仔细听过的肖邦的作品中还没有
我不喜欢的,尤其是第一和第三叙事曲,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程度。在肖邦之后,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
也开始走进我的视野。到现在,我还是在一边聆听两位终极大师的作品,一边领略着浪漫派的风采。
三个月下来共买了20张原版(今天买的第20张),无奈盘价太贵(几乎全是正价),不然早就整箱往回搬了  呵呵

同学经常开玩笑的说我附庸风雅,也有同学说也要开始接触一些古典,而我总是说一句经典台词
“I`M THE WAY”,呵呵,虽然很夸张,但也反映出我的愿望,我希望我能让身边更多人都喜欢上
古典音乐,这不是说流行音乐就不好,应该屏弃流行,而是因为真正伟大的古典音乐是为灵魂而作,他们
出自灵魂,最终又回到灵魂。 人生苦短,若是错过了这样的音乐不就太遗憾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3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属闲的无聊胡乱写的,内容很空洞,文笔很差劲,望大家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3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qutoe]真正伟大的古典音乐是为灵魂而作,他们出自灵魂,最终又回到灵魂。人生苦短,若是错过了这样的音乐不就太遗憾了吗?!!![/quote]这句有点儿意思,我也觉得,畅游古典曲目之海洋,就无暇再顾及流行音乐的领地了;而况流行里面差劲的居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来近日此地以听古典为贵族、视流行如摒帚的调调是不时的跳窜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udio在2006-5-24 0:04:00的发言:
呵呵,看来近日此地以听古典为贵族、视流行如摒帚的调调是不时的跳窜哦。

楼主观点似乎没这么偏激啊,看得出来他还是可以接受流行的,只是觉得古典更能震撼他的心灵。我也是这种观念。

楼主的文章写得还不错嘛,文笔流畅,文字洗练,感情真挚。

我接触古典比你早了一年多,开始就是不停地听《D大调的卡农》(当时我跟本不知道它就是古典音乐),后来才慢慢接触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的不敢说接触了,因为实在是很难听懂——除了他的几部小协和G弦之歌。目前来说,最喜欢的应该是贝多芬,因为他的作品我接触得比较多,而且感觉比较容易理解(“感觉”而已),经常能和作曲家发生共鸣。对于贝多芬这样的作曲家我是非常敬重的——虽然他的脾气是古怪了一点。

说到CD收藏,我和楼主比不了,因为只是个穷学生,所以一开始只是买星外星的碟,托翁的贝5~8,海老精选,鲁宾斯坦精选,鲁宾斯坦演奏贝多芬四部标题钢琴奏鸣曲之类的作品,后来才尝试买更好的原装盘(我一直不清楚这种碟的来源以及流通渠道,难道是走私?),比如EMI伟大录音之富特的贝九,小克的贝5+7,以及刚在这里征求大家意见的梅纽因的两支小协。虽然碟子这么少,但对古典音乐的感情却绝对是非常深厚的,不能和基点的各位老大相比,但自认为比那些用古典来装门面的伪爱乐人士要强的多。

呵呵,太晚了,不写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4 8:40:4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9年冬天,最开始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购买的是三张香港“雨果”公司出版的“音乐图书馆”系列,35元/张,当时好像觉得还并不贵,因为觉得毕竟还算是正版,现在看来就是觉得花了冤枉钱了,呵呵。

“星外星”华丽的包装的确迷惑了不少初听古典音乐的朋友,实际上它的碟片质量出奇的差;现在选购CD的确是要多长一个心眼,尽量选择最优秀的演绎版本,至于录音我是从来不在乎的,毕竟我们是音乐发烧友而不是音响发烧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此情可待750809在2006-5-24 10:38:00的发言:

“星外星”华丽的包装的确迷惑了不少初听古典音乐的朋友,实际上它的碟片质量出奇的差;现在选购CD的确是要多长一个心眼,尽量选择最优秀的演绎版本,至于录音我是从来不在乎的,毕竟我们是音乐发烧友而不是音响发烧友。

呵呵,我觉得星外星的包装并不算“华丽”,可能对入门者来说的确比较漂亮吧,几层壳子,又是说明书又是夹页的,其实只是面子工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过我觉得真的蛮适合入门者选购,我就是这样慢慢过渡的。

同意,只要演绎好,自己听着满意就行,录音我真的不在乎。最明显的就是富特的贝9了,虽然音质那么差,但带给我的震撼却是所有其它版本不能比拟的。卡爷的录音棒,但听着一点感觉也没有。

而且我感觉我算是“木耳”,对音质这种东西不是很敏感,只要不是级别相差很大的设备,我听着都没太大区别,看来也只好安心做音乐发烧友了,呵呵。

另,我觉得雨果唱片的封面都不太好看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24 12:26: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udio在2006-5-24 0:04:00的发言:
呵呵,看来近日此地以听古典为贵族、视流行如摒帚的调调是不时的跳窜哦。

--  作者:天天_2003
--
楼主观点似乎没这么偏激啊,看得出来他还是可以接受流行的,只是觉得古典更能震撼他的心灵。我也是这种观念。

要看清楚,理解清楚哦,并非如你所解针对楼主观点而言的啊。

要看清楚,理解清楚哦,并非如你所解针对楼主观点而言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木耳”、“金耳”、“音乐发烧友”、“音响发烧友”,“演绎”与“录音”……

都是自己的一个认知过程,现在不在意,自然可以乐在其中,他日一旦触碰到,又难保会是另一种感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24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audio在2006-5-24 11:33:00的发言:

要看清楚,理解清楚哦,并非如你所解针对楼主观点而言的啊。

要看清楚,理解清楚哦,并非如你所解针对楼主观点而言的啊。

呵呵,其实我也没有说audio哥你是在针对楼主的观点啊。你仔细看我的原话就知道了。

算了算了,这个很难解释清,还是不多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8:13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