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43|回复: 2

霍洛维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洛维兹作为钢琴家的艺术生命是漫长的,尽管他以前从没想过要做一名音乐会钢琴家。“我想当作曲家,但在1920年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我的父亲已经失去了所有家当,我决定靠开钢琴演奏会来贴补家用。”对于他,没有成为职业神童也许是幸运的,这样,他可以为了纯粹的乐趣来弹奏钢琴。对于他,一切似乎都来得毫不费力,他机敏、好奇心强,读谱与视奏能力极佳。拉赫玛尼诺夫和普罗科菲耶夫在见过他创作的钢琴小品后,都鼓励他当一名作曲家。 不过,革命把什么都改变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霍洛维兹这个要做钢琴家的务实的决定倒是影响了整个音乐世界。

    1989年11月,在霍洛维兹与世长辞之时,世界各地纷纷发来颂扬之词。艾萨克·斯特恩评论道:“有多少音乐家敢说他创作出了一条评判别的音乐人的标准来?霍洛维兹不仅个性特别,琴技与音乐造诣也是非同寻常的。当他演奏的时候,仿佛每一个指头都有彼此不同的个性和头脑,自己就知道如何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力量动起来,而演奏家本人只需坐在一旁,进行观察和协调而已,一切都显得轻而易举。他将被视为音乐家万神殿中的一人,他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且留下一份特殊的遗产,引起关心音乐表演的人们的忆念和思考。”

    霍洛维兹的演奏生涯始于1922年,当时,他还是一个20岁的无名小卒,体形修长、面目英俊,一双黑色的眼睛透出令人销魂的魅力。他以其不拘格套,充满大胆新鲜创意的演奏令听众们大为震惊。仅在两年的演出季节里,他就在哈尔科夫举办了15次成功的演奏会。而1923年的列宁格勒之行更预示了他后来成长为国际演奏家的可能性。

    1923年10月,一群学生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大厅和走廊里议论纷纷。

   “今晚在爱乐大厅表演的是谁?”

   “某个叫弗拉基米尔·格(霍)洛维兹的钢琴家。”

   “他从哪里来?”

   “说是从基辅来的,布鲁姆费尔德的高材生。”

   “去瞧瞧。”

大厅里坐了一半观众。一个不知名钢琴家在演奏拉赫玛尼诺夫。到第二天,他已经一举成名。在列宁格勒,由崇拜他的少女们组成的俱乐部也在日渐壮大……

当我60年代中期为霍洛维兹和鲁道夫·塞尔金制作录音时,塞尔金告诉过我他第一次遇到霍洛维兹的情形。30年代,霍洛维兹在瑞士生活,应邀去巴塞尔他的朋友家里,主人问他是否愿意弹奏一曲,他便坐下来演奏起了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塞尔金说,那样的钢琴演奏是他生平从未听到过的,“真好像霍洛维兹是从另一个星球来的。”

    这种无所不在的创意,在霍洛维兹的早年就显露出来了。他母亲教给他基本的演奏方法,此后,他就完全是自学了。他自己钻研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并形成自己的观念。他对音乐更多地是从作曲家而不是从演奏家的眼光来理解的,他拥有了不起的音乐直觉和强有力的体能,虽则形式上他在基辅音乐学院学习,但他已经有足够的信心确信他自己的诠释理念比老师讲授的更有道理。

    他的创造力表现在他发展了钢琴声音的每一个方面。其钢琴的音响和音色幅度之宽之广是前所未闻的,从几乎听不见的极弱音一直达到霹雳似的轰鸣;时而绚烂之极,时而微妙得令人动容。并且,他指下的每条旋律线又有各自不同的色彩与动感,其结果让我们觉得键盘上似乎俨然存在着看不见的第三只手!这些令人晕眩的效果在他的辉煌的改编曲中就不难听到。比如现在这个唱片专集的李斯特根据舒伯特《情歌》所作的改编曲中,就可以听到萦绕不去的回声效果。

    基于早年对于歌剧和声乐的爱好,他发展出维持不绝如缕的旋律线的能力,从而克服了钢琴在机械装置上的先天局限。他曾经说过:“最重要的工作是把钢琴从敲击性的乐器转换为歌唱性的乐器……通过光影变化营造出声乐般的音色,这里的秘密就在于运用对照。”这是霍洛维兹演奏的最美丽动人的一个方面 。我们不妨听听他在舒曼《梦幻曲》中那如歌的音色,在1986年莫斯科的音乐会中,它曾经令听众们落泪。

    他的艺术的另一个方面同样是独一无二的。在演奏中,他有勇气做出许多冒险。评论家们曾经描述霍洛维兹是一位“无法抵挡的”“会放电的”演奏家。钢琴家们称他是魔鬼。说他总是处在失去控制的边缘(他倒是从不失控),是在没有网兜的情况下走钢丝。他自己说过:“我做了很大的冒险,因为我的演奏十分清晰,一旦出错,你们就可以听出来,只是我并不担心这个。”

    不论在音乐会上,还是和朋友或同行们在一起,他的首要目标永远是和别人分享他的音乐。他精心安排他的节目单,力求使他的听众在音乐中得到完全的满足,获得美好的音乐体验。他倾心于来自听众的如雷的喝彩声,并非因为他需要一再地确信他的伟大,而是因为这表明听众们从他的音乐中得到了强烈的共鸣。在霍洛维兹家中的晚会上总是有为客人的演奏,弹的常常不是近期音乐会或唱片录音计划中的曲目。他宁愿冒险演奏他从未在公开场合演奏过的曲子,仅仅摊开堆在钢琴上的某一本乐谱,便对着谱子弹起来。有时候,他可能凭记忆演奏一些他许多年没有碰过的东西。有时,他的妻子万达会带着怀疑的神情说:“(他说)他有30多年没有弹过这首曲子了!”他永远关心他的客人们的反应,无论演奏的是什么音乐。

    自发性是霍洛维兹所有演奏中共同的特色。他从来不用相同的手法处理同一首作品,这是他引以自豪的。他喜欢说:“乐谱不是圣经……肖邦从来不用一成不变的手法演奏两次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敏捷的头脑、强健的筋肉组织允许他由着性子去讨厌重复练习,这对于他的演奏能够常保新鲜可谓功莫大焉。他一旦形成对某首作品的观念,就会首先在他的头脑里排练一番。同时通过即兴演奏或弹奏别的曲子使他的手指保持最佳状态。关于自发性,他说:“一个人必须具有非常清晰的意图,对于音乐的精神及其架构要有清楚的认知,德国人称此为Auffassung(看法),等你达到了这一步,你就能够高屋建瓴,那些细节就留到演奏中去发挥吧。有时候是色彩的问题。我知道每一个部分的色彩,但是关于色彩的确切的深浅程度最好留给一刹那的灵感去把握。”

   自发性也是霍洛维兹录音过程中的一部分。整首曲子或乐章他都一次弹完。对他来说,录音也是表演,他从不为麦克风演奏,而是弹给录音室里的听众。于是乎,他的唱片也总是和现场音乐会一样鲜活而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一直想看有关霍老的资料,总算看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的世界中,高手如云仿佛过江之鲫,然而能够强调出个人风味、又可以竖立典范并让
     后世难以忘怀的钢琴家,似乎更难如登天。因此,这次要认识的钢琴家——霍洛维兹,就显
     得那么特别,即使人们不一定知道他多样的生平故事,至少曾听过他的大名,或是看过他众
     多录音的专辑。这一回,就让霍洛维兹传奇的八十五年生涯插曲,伴随我们进入他的音乐世界。

                                        少年霍洛维兹

           出生于1903年10月1日俄国基辅的钢琴家霍洛维兹,从小面临到的是俄国人民生活在沙皇
      统治下,持续累计着许多不满,加上日俄战争、二次大战后,俄国即将进入改革前混乱与不安
     的年代。霍洛维兹原本家境富裕,父亲是位工程师,母亲是音乐家,而霍洛维兹从六岁起,妈妈
     即开始教他弹琴,虽然没有被视为音乐天才,霍洛维兹倒是一直对于音乐有高度的兴趣,1912年
     时进入基辅音乐院念书,他一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作曲家,尤其对歌剧领域特别有兴趣,当霍洛
     维兹十二、三岁时,可以成天弹奏威而第、普契尼,柴可夫斯基、华格纳的歌剧作品哼哼唱唱,
     还练就一身视奏的好功力。不过,霍洛维兹后来以钢琴作为他的主修,并在1919年以演奏拉赫
     曼尼诺夫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毕业,并于次年在基辅举行他的第一场独奏会。
 

                                        初出茅庐

            由于在俄国大革命后,霍洛维兹家的所有财产全部充公,顿时一贫如洗,此时,只好
     仰赖霍洛维兹弹奏钢琴举行音乐会来赚钱养家。他在1922年时,曾经在基辅举行15场音乐会,
     获得的酬劳是食物与衣服,而霍洛维兹就是在这样动荡与物质不丰的大环境下,一步一步的建
    立自己的知名度,在家乡基辅、莫斯科、列宁格勒等个大城市演出,甚至曾有这样的记录:在不
    到一年多的时间里,霍洛维兹举行了23场独奏会,而其中含括了11套不同曲目,这样的功力还真
    让现今一些准备一套曲目行遍各国城市的音乐家们汗颜。而霍洛维兹音乐会也从早期的观众席空
    荡荡,到后来很快的满座,21岁的他已是俄国乐坛上的明星。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心中有
    着到西欧国家看看的渴望,就在1925年时,他用了自己的钱到达柏林,举行了相当成功的独奏
    会。并且在汉堡一次紧急代打的状况下,打响了知名度,当时,离音乐会开演只剩下一个半小
    时,霍洛维兹临危受命,上台与汉堡爱乐管铉乐团一同演奏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钢琴协奏
    曲》,完美的展现,为霍洛维兹在德国及欧洲的大城市中奠定了口碑。

                                          扬名国际

           接下来霍洛维兹在巴黎的演出中,一位美国的经纪人听到了霍洛维兹精湛的表演,便邀
    请霍洛维兹赴美演出,而霍洛维兹好不容易获得政府的首肯可以成行,然而,他与家乡的这一别
    就是六十年,无法再见到亲人。在1928年1月12日,霍洛维兹于纽约举行首演,合作对象是毕勤
  (Beecham)指挥的纽约爱乐,演奏依旧是他非常拿手的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纽约的
   乐迷也为这位25岁,细瘦净白斯文的钢琴家着迷不已,尽管当时的纽约还有着像潘德瑞斯基
   (Paderewski)、拉赫蔓尼诺夫(Rachmaninoff)、霍夫曼(Hoffmann)等的一流钢琴家,而纽
   约客户们十分认同这位刚来自俄国的新秀,即使霍洛维兹从来没有参加比赛的任何优秀记录,但是
   实力就是他最好的证明。


                                     缘结托斯卡尼尼家族

          在接下来1933年,霍洛维兹与托斯卡尼尼(Toscanini)指挥纽约的爱乐,合作贝多芬的
    皇帝钢琴协奏曲,除了获得满堂彩,更棒的是带回美人归。因为在这场音乐会中,霍洛维兹认识
    了托斯卡尼尼的女儿汪达(Wanda),两人在对于音乐共同的兴趣,加上托斯卡尼尼十分赏识霍洛
    维兹,当年底霍洛维兹就娶回了汪达,这段婚姻维系了长达66年,直到霍洛维兹逝世,两人育有
   一女。由于欧陆的情势在二次大战前十分不稳定,因此于1939年,霍洛维兹与托斯卡尼尼全家人,
   一同搬到美国,连曾经为美国举行募款慈善音乐会来协助站时所需,筹到了一千多万美元,实在是
   很惊人的数字,而霍洛维兹在1944年时,归化为美国公民。



                                             乔丹的前辈

        提到现今在NBA篮球上呼风唤雨的空中飞人乔丹(Michael Jordan),三次宣布退休时,让球
    迷们扼腕不已,当他重返篮坛时,又掀起一番风潮。像这样退引又复出的生涯,早就发生在霍洛
    维兹的身上,他曾在1936—39年、1954—64年、1968—74年、1983—85年间消失舞台上。其实不
    难想象到,像这样受到欢迎的演奏者,生活就是马不停蹄的在不同的城市与音乐厅中表演,对于
    天枰座需要让自己处于平衡的状态,而且会有紧张的情况下,其实,休息是相当不错的选择。霍
    洛维兹偶而
    想要逃避演出的压力而不上台,后来发现给自己一个不同的空间也是很好的成长,于是,这位钢
    琴家也颇能享受不公开演奏的日子,同样能在家中弹奏喜欢的音乐与至亲好友们分享,加上有时
    间来做他十分喜爱的阅读,往往当有想要表现的欲望时,霍洛维兹有着更深入的表现,可以算是
    为[休息是为了走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22:50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