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813|回复: 6

瓦格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查·瓦格纳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他的艺术才赋从童年开始便已显露,八岁时学会弹奏韦伯的《自由射手》,十四岁写悲剧,十五岁时瓦格纳第一次听到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受极为深刻,立下了毕生为音乐而献身的决心。

瓦格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歌剧的创作领域。自1833年起,瓦格纳开始了他动荡不安的音乐生活。1839~1849年间瓦格纳的歌剧创作开始进入探索时期,他先后完成了《漂泊的荷兰人》(1841)、《汤豪瑟》(1843~1845)和《罗恩格林》(1845~1848)等重要作品。上述三部代表作虽然取材各不相同,但都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瓦格纳积极改革歌剧的意向。采用分曲结构打破了歌剧“场”的形式,或用分曲结构与“场”相结合。此外,瓦格纳用结构自由、富于诗意的前奏曲代替了传统的歌剧序曲;从旧的咏叹调过渡到无终旋律。这些尝试为他后来的乐剧改革奠定了基础。1872年在路德维希二世支持下,演出他从构思到创作、演出历经二十年之久的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该剧取材于八、九世纪北欧史诗《埃达》和十三世纪用中古高地德语写成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是作曲家晚年的代表作。它由《莱茵河的黄金》(1853~1854)、《女武神》(1854~1856)、《齐格弗里德》(1856~1871)、《众神的黄昏》(1870~1874)四部歌剧组成,分四夜上演。此外,1868年上演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在瓦格纳的创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这部歌剧在音乐语言上吸收了丰富的民族音调,生动地描绘了十六世纪行会艺人的生活。瓦格纳的创作道路以宗教奇迹歌剧《帕西法尔》(1882年完成并上演)而告终结。该剧强烈的宗教神秘的本质,标志着瓦格纳创作思想的衰退。1883年瓦格纳因心脏病逝世于威尼斯。

作为一个作曲家和歌剧改革者,瓦格纳的世界观为复杂,充满各种矛盾。1849年的革命成为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分水岭。革命前的作品,内容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艺术上较为协调完整;革命失败后的作品,消极颓废的倾向占据主导地位,艺术上也走入歧途。

这样一条曲折而倒退的道路,深深烙印在瓦格纳的音乐中。从他第一部有影响的歌剧棗以德国当时进步青年崇拜的罗马护民官主英雄主人公的《黎恩齐》(1842),到最后一部宣扬基督教义的乐剧《帕西法尔》(1882),可以看出瓦格纳接受过各种相互矛盾的思想的影响,在艺术上也有与自己改革政府相悖的作品。但就在这复杂的变化中,一种独特新颖的歌剧体系逐渐形成。无论是早期代表作,还是后期代表作,包括另一种风格的《纽伦堡的名歌手》(1867~1868),不同程度体现了瓦格纳新型乐剧的特征。他宣称自己的歌剧创作是戏曲、诗歌、音乐高度结合的“乐剧”,在这个最高的“综合艺术品”中音乐只是手段,戏剧才是目的;乐剧的内容必须是能与音乐完美结合的“永恒不朽”的神话、传说;成为连续不断的整体。

瓦格纳偏重运用乐队的交响化手法,大量运用主导动机,并在声乐和乐队里不停地展开、演化,配合和声上极端的半音化,形成“无穷尽的旋律”。这种独树一帜的“瓦格纳主义”的音乐风格,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中,起了巨大的影响,瓦格纳也成为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瓦格纳 Richard Wagner(1813-1883)

  作家生平的作品:《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汤豪舍》

  瓦格纳的3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作于1841年,1843年首演于德累斯顿。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施纳贝莱沃普斯基的回忆》第7章自撰脚本。剧情描述荷兰人乘红帆船在海上航行,魔鬼罚他终生漂泊,7年方可登陆一次。只有找到一个忠贞地爱他的女子,方可得救。船长达兰德的女儿森塔从画中认识了荷兰人,对他产生思慕之情,渴望救他上岸。一天,荷兰人在海上漂泊又满7年,上岸寻找救星,被船长约到家里,见到森塔。两人一见倾心,荷兰人为自己即将得救而暗自庆幸。此时恰逢森塔以前的恋人,猎人埃里克前来求婚,并提醒森塔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荷兰人闻言大失所望,离开森塔,沮丧地奔回船去。森塔追到海边,见红帆船远去,悲不自胜,投海而死。红帆船此时亦沉人海中。剧终时,海中庄严地出现荷兰人与森塔的身影,他们在朝阳中拥抱着,向天空升去。

  《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年便已创作。歌剧的脚本为瓦格纳本人所作,取材于十六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民间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在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杰作之一。这部歌剧构思的时间很长,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几经更迭,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形象和情节不断深化。因此在瓦格纳后期创作中,这部歌剧显得十分突出。

  《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的不朽歌剧。是瓦格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其中一部。《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根据冰岛历史学家施图鲁孙的北欧神话《埃达》与12至13世纪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自撰脚本,提赠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整套歌剧于1876年在拜鲁伊特首演。全剧由四部分组成: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费里德、众神的黄昏。

  瓦格纳的3幕歌剧《汤豪舍》,作于1842-1845年,完整标题为《汤豪舍以及瓦尔特堡的歌咏比赛》,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古代传说撰脚本。剧情描述游吟歌手汤豪舍与图林根的庄园主赫尔曼的侄女伊丽莎白相爱,但经不住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诱惑,离开图林根瓦尔特堡在爱神的山庄住了一年,后因感到厌倦,又回到人间,伊丽莎白喜出望外。汤豪舍参加歌手比赛,赫尔曼规定必须唱爱的赞歌。汤豪舍竟在歌中称颂他自己与维纳斯的私情,因此触犯了神。赫尔曼令汤豪舍随朝觐者去罗马求教皇赦免。教皇却声称,如要他赦免汤豪舍,除非拐杖发芽。汤豪舍走后,伊丽莎白因相思而成病,竟死去。汤豪舍回庄园途中,遇伊丽莎白的棺木,痛苦至极,在维纳斯召唤下,他叫喊着“神圣的伊丽莎白啊,为我而乞求吧,”倒在伊丽莎白身旁死去。这时朝觐者拿着教皇送给汤豪舍的拐杖出现了,拐杖上长出了枝叶,说明汤豪舍的罪过得到了赦免。音乐以小号的号角式的合奏揭开了典礼的序幕。随后,音乐进入舒展优雅的“高雅主题”,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潇洒的绅士和端庄的贵妇人的行进队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7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谎言家、骗子、小人、夺人妻者、背叛朋友的人、反犹太主义者,活脱脱一个万花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同学。。。呵呵``你好像很激动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9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uhongwei_1009在2006-6-7 10:41:00的发言:
谎言家、骗子、小人、夺人妻者、背叛朋友的人、反犹太主义者,活脱脱一个万花筒!

瓦格纳是这样的人,但不是这样的音乐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8 01:4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