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岁未,在网上搜索《世界名曲主题联奏》,发现了基点俱乐部,小心翼翼地注了册,从此每天犹如一日三餐,早上、中午、晚上到基点上班。可能你不信,进步还真快,半年前尚在幼儿园,今天早已初中毕业,只等竹子兄发文凭了。试问:谁的提高有我快?竹子兄是否应该颁我个进步最快奖什么的,当然奖金就免了;Aimo老师、yah老师也得有所表示,给一个聆听莫扎特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否则,千辛万苦整理的莫扎特作品集不就白费了?读书时,只要体育合格,总是三好学生,有点腻了,还是单项先进边际效用大,更能够激励人;这样yah老师也才有点基点莫扎特作品权威的架势。不知lqdxy兄你这位发烧协会会长还在履行会长的职责否?人家称我发烧友,可连一个会员都不是,多难为情啊!虽说我没有一件发烧的家当,仅有一四四方方的大西瓜。
记得刚上基点时,老老实实地一页一页的翻,专挑熟悉的一曲曲地听;后来发现可以同时打开多个页面,这时玩的方式就多了,例如打开古典音乐和唱片,一个页面听奇数页,另一个页面听偶数页,或者一个是页面从头往尾听,另一个从尾往头听;有时为了防止审美疲劳,一曲古典一曲流行的听;再后来,干脆耳目并用,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打开音乐沙龙,欣赏老鬼兄的精华《我与音乐的缘份》、《流进我生命的歌》。再后来,我又学会了正确使用页面上方的控制按钮,分门别类的听,或者打开上传者个人音乐集,午休时嫌选择、打开、播放麻烦,就点Dawn555兄推荐的台北爱乐古典台的链接。当然搜索功能很实用,但也有缺陷,有的基民用沙拉.不莱曼发帖,就搜不出莎拉.布莱曼,打开搜索结果,显示的是树形列表,看回帖就不方便。
在基点,交的第一个朋友是此情可待兄,听他发的《百年恩来》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时,发现录入的歌词有误,一边发短信一边拿戴玉强的进行比较,我们几乎同时作了纠正。个人觉得刘欢的演绎浑身上下喷薄着对周的深情,戴唱此曲犯了唱《今夜无人入睡》时一样的小错误:中间断过一口气。Michaelzoo兄发的《我爱这土地》(廖昌永),歌词错得离谱了,我在回帖中加以订正,只是没有用短信通知Michaelzoo兄。一来二去,与此情可待兄用QQ聊上了,由于打字慢,他就建议我打开音频,直接用耳麦聊,我不停的呼叫:你好,你好!你好?就是听不见对方回话,此情此景,活脱脱就是一个与组织失散多年的地下工作者的呼喊,《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
本人生性木讷,不擅玩笑。在读《聆听音乐》时,不但领略了“聆听音乐,不但可以让我一时忘却人世间那一份无奈与渺小;更能让我重新拾回生命之初的那一刻的憧憬与向往……”的精彩,还品尝了Aimo老师的实话实说,我就顺水推舟,改写成:家的感觉 (作者:Aime,jsjxxx6245)
孩提时代,家是母亲暖暖的怀抱,
童年时光,家在不知不觉中,
成了一所做不完作业的学校;
新婚燕尔,家是与爱人有规律拥抱,
也许还是一曲简单的锅碗盆瓢,
却总也排练不好;
如今啊,家是什么?
累了,可以冲一个热水澡,
困了,可以睡一个安稳觉,
伤了,老婆的几杯白干,
赛过云南白药,
烦了,孩子的一声爸爸哟,
直叫得你发出由衷的微笑;
啊,家的感觉,
还真她妈的妙!
顺手发到家乡的白马湖文学上,最后一句竞把春风版主惹得火冒三丈、脚往上跳!此时,有一种恶作剧后的窃喜,着实幽了一默。
假如我能见到基点上的各位,我最想回避的是阿杰书记。大概是在听他发的张清芳/范怡文《这些日子以来》时,背景噪声明显,基于对短信的相信,就要求阿杰兄重传,杰兄立马回信:是从黑胶唱片上抓下的,没办法;真把我羞死了。直到后来看到好事者将明月兄当年“怎么下载啊”抖出来,心里才坦然些,谁不曾年轻?轻轻地叫声杰书记,不会怪我冒味吧?
基点的短信也有失灵的时候,在我听丁老的《长征》上瘾时,很想尝尝林克昌、福村芳一的鲜,无奈之际,向今天没货兄求助,想他给我在垃圾回收站里找一下我思念的垃圾,可能是机缘巧合,刚碰上没货的今天,否则天天送货的没货兄怎么会失声呢?绝对不可能!假如身体有所不适,打死我也不找基点的潘医生,人家天天_2003已经建议把你Dr.PAN兄发的最高水准版本之一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加精了,你还不肯将最高水准版本之最激动人心之第三乐章拿出来,多遗憾!
在基点,最想对yubizhu妹妹说I am Sorry!问我《森吉德玛》的背景时,由于未能及时赶到,竞让军师lvzhou先做了好人;个人觉得贺老的《森吉德玛》与胡松华相比,少了一分苍凉、高远与无奈,你听,“跨上了骏马,离别了家乡,哪怕路途多遥远,为了寻找你呀,我走遍了茫茫草原……”,要是辛沪光听了,说不定又是一曲传世佳作——交响诗《森吉德玛》。在我心里,内蒙民歌对于中国犹如意大利民歌之享誉世界,这样的说法不知Dawn555兄有没有意见,先就让我说吧!
生性懒散的我,自从上了基点,变勤快了。时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首先诞生的是《一个穷光蛋的白日梦》,不到五佰字里,想多渗透些歌或曲的标题,否则就无趣了;鬼兄、情兄称我写得真诚,与其说我写得真诚,倒不如说我对基点真诚更贴切。后来有了《聆听《梁祝》、《黄河》、《长征》的零星感慨!》,明月兄的一句“真情流露、令人动容”是最大的回报,能成基点的精华事实上比在全国性核心期刊上发论文还让我荣耀;当然话分二头,这个精华有点取巧:精的不是文采,不是对音乐的感悟,不是什么新意,而是将零星感慨与基点有机结合了起来。自从有了那点冲动,最想写的是《我的爱乐之旅》,献给同好,由于基民素质太高,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前几天索性将这个开头以《心中的玫瑰》发之,诚如鬼兄所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朵玫瑰”,就是不能错过花季,否则就算老死也无缘感受音乐世界的无限风光。
基点的风光太旖旎了:古寺兄的《世界上最美的日出》、非常秀妹妹的《新大陆》、TOM兄的《More Than I Can Say》、qtjj兄的《匈牙利进行曲》、yy兄的《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eaglechn兄的《长征》、luoluo兄的保尔.莫里亚、SEGA兄的“钓鱼岛”的颂歌,……简直是书不胜书、美不胜收。在基点,系统地接触了四大小协、四大钢协、四大交响乐,其他都能囫囵吞枣、听个一知半解,包括肖邦的诗情画意,就是拿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协没办法,大概我只有听他老人家的《摇篮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命;老勃如果上基点,肯定是个潜水员,无心人兄喊破嗓子也不会露头,不然他对克拉拉的深情能藏四十三年?真是个奇迹!基点里,早期珍品也无福消受,富特文格勒、霍洛维茨、吉利、卡鲁索……,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不肯驻足,成为匆匆过客,我想这应该是暂时的。
6月2日,我发了《基点取名的寓意是什么?》:音乐是人生的基点?还是朋友交往的平台?我看了基点的纪录片,竹子兄似乎有起点之意?几天前,忽有所悟:基点,基点,原来是我们共同的G 点;要是那位基民有心,以此为题创作一首跨界歌曲,我要拿出唱《我的太阳》的功夫在自己房间里首唱;我还要打电话给莎拉和波切利,请他们唱《基点,基点,我们的G点》吧,就别再唱《time to say good bye》。
7月21日的一声夏雷,打坏了板载声卡,昨天已正式列装了德国坦克火网1723,基点对我来说又全新了……,打得好、打得及时。最后,请允许我代无心仁兄吆喝一嗓子:请所有潜水者能露个头!包括被点名的姐妹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