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71|回复: 9

一篇很有见地的《指环》听后感——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7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听《指环》
赵毅敏

在过去的半年里,笔者很迷瓦格纳的《指环》。象绝大多数的现代人一样,当然没有充裕的时间,一次次完整地听完这部十几个小时的巨作。因此,只能分成一部部、一幕幕地听。在每一次听完不得不面对俗务时,心里很想去再听一听,那种渴望的心情,胜过历史上任何一位作曲家的作品。不止一次,瓦格纳庄严洪亮的号声,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出现,浑身顿时热血沸腾。即使疲惫,也即时为之一振,仿佛身体又充满了能量,精神上激起了庄严的人生使命感。

记得有一段时间,也是这样迷贝多芬。到现在为止,家中唱片最多的作曲家依然是贝多芬。贝多芬好象是十九世纪音乐的开端。他以前所未见的革命性、英雄性、使命感开拓了→个新时代。在他手上建起了古典主义最完美、最威严的殿堂,同时,也为这座殿堂赋予了人类的感情。当进入到这座殿堂时,人们在敬畏、感叹之余,还激起内心的激越和勇气。同样,进人到这座殿堂的作曲家,几乎毫不例外地掩盖在贝多芬的身影下。在贝多芬身后,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希望承接这座精神的宝贵遗产。最后,继承人是瓦格纳和布拉姆斯。但贝多芬当年的情景,更多地再现在瓦格纳身上。他仿佛是十九世纪的末端。象贝多芬那样影响着几乎所有后来者一样,瓦格纳对后来人的影响一直延伸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在他后来的作曲家,象德、奥体系的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斯特劳斯,法国体系的圣桑、意大利的普契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他的影响。象当年,作曲家竭力要在贝多芬之后的古典奏鸣曲体系寻求突破一样,瓦格纳之后的作曲家一样要为摆脱他的影响而苦苦探寻。毫无疑问,瓦格纳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布鲁克纳这个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出于种种的历史、政治、社会因素,欣赏瓦格纳远少于这个体系中除布鲁克纳以外的作曲家。但可以说,不了解瓦格纳,就不可能真正认识音乐发展史。

同样,不听瓦格纳,尤其是他那套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日耳曼神话为脚本的大型联篇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十九世纪后半叶,二十世纪初人类的知识界、思想界,也失去了我们在新一个世纪之交精神行为上的借鉴。在音乐史名著——《西方音乐史》(保罗·朗多尔米著)中写道:“瓦格纳在其中时而表现为社会主义者,当他诅咒黄金和它置人死地的威力,并预言人类将通过爱情而获得更新:时而又是无政府主义者,当他谴责习俗和法律,以及建诸不公正之上的所谓公正,他以自由英雄齐格弗里德、反对众神之王沃坦:时而又是异教徒,当他把齐格弗里德、描绘成‘最完美的人’,这个人只听凭自己的本能,不承认道德,无视神灵和法律:时而又是基督徒,当他容许布伦希尔德和齐格弗里德以他们自己的功绩,为沃坦的过失赎罪,以确保人类得到拯救:时而又是悲观主义者,因为在沃坦看来,期待死神的到来是明智的:最后又是乐观主义者,因为爱情的统治可以使生活美好。”这众多的思想感觉一下子汇集在一起,并集中反映,很多时是在时代巨变之时。在十九世纪后半叶,蒸汽机车的发明,使生产力一下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由生产力提高所引发的社会变动,触及社会大部分的角落,也为人们传统思想带来冲击。思想界因此也呈现出前所未见的活跃。象尼采、瓦格纳这样的思想家便应运而生。如果象考证红学那样考证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指环》中的作用,个人认为意义不大,瓦格纳是借古喻今。《指环》的核心是当中的道德观、思想观、哲学观,而直至今天,对这些的讨论依然继续。

有一天,和中图公司的朋友聊天,自然又是唱片,当谈到索尔蒂和卡拉扬两套《指环》哪一套更好时,使我想到,原来家中的《指环》已有六套。个人认为,版本比较,《指环》比其它作品显得重要得多。正因为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丰富,哲学味重,人物性格复杂,在作品中汇集前所未见的大容量,所以,演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瓦格纳在听众心里的认识。就这六套《指环》,笔者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流的演唱阵容,可惜是三流的索尔蒂”
索尔蒂的录音是历史上第一套《指环》(商业性)录音。在现在的评论中,至少是国内接触的评论,是一面倒,认为这套录音是《指环》的首选。这套录音的演唱阵容集合了时代俊彦,尼尔森饰演布伦希尔德、温德加森的齐格弗里德、浩特的沃坦、克里斯平的齐格琳德、詹姆斯·金的齐格莱德,连菲舍尔一迪斯考唱的只是孟特尔、女中音路德维希唱的Waltraute这样的配角。最育意思的是“瓦格纳女皇”弗拉格斯达德、在《莱茵黄金》中饰演沃坦妻子佛里卡,虽然她的声音己处于衰退期,但角色的营造、刻画仍未有敌手。这套阵容以及他们的精彩绝伦的表现,不要说当时集中了时代的精英,就是在历史上,也找不出两三套这样的阵容。难怪当年DECCA差点因为这套《指环》倒闭,单是请这些巨星就价值不菲。这套录音的乐团也是相当不错,维也纳爱乐乐团纵使不是最适合瓦格纳的乐团,但超过它的团体又有几个呢?而演奏的败笔则是指挥索尔蒂。索尔蒂是靠歌剧起家的,但他指挥的是意大利歌剧。在他身上,没有多少哲学天赋,乐队松散拖沓,意大利歌剧式的戏剧效果在这里完全用不上。整套乐剧,索尔蒂自始至终找不到表达的方式,简直无从下手。就以著名的《葬礼进行曲》为例,明显地他用的是意大利歌剧的手法去表演,乐队的动态,音响都有了,但葬礼中那精神从肉体中分离直至升华的效果出来了吗?一点也没有!而他一生都不是一个哲学型的艺术家,幸好他临终前没育再录一次《指环》,不然的话,只会多一套垃圾。记得当年有一个英国乐评人写道:“这套录音,一流的阵容,可惜是三流的索尔蒂。”太对了!

“贝多芬式的瓦格纳”
提起索尔蒂,当然离不开卡拉扬。卡拉扬的《指环》仅比索尔蒂晚几年。平心而论,不管卡拉扬的音乐诠释效果如何,他每一次的演出都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几乎没有败笔。他每一次的演出,足可以令在场的每一个人感叹。在此之前,没有一个指挥家可以到达这种境界,包括富尔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等大师。从这个角度,卡拉扬是很适合演《指环》的指挥家。在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指环》录音,即1967年——70年DGG的录音中,他用到了世界上最适合演瓦格纳的乐团之——柏林爱乐乐团。可演唱的阵容似乎不算太出名。在演奏中,演员在卡拉扬的指挥下,倒也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象H·Bri1ioth的齐格弗里德,简直是超水平发挥。如果要挑剔的话,这套很重视德国血统的演唱阵容,有点刻板,也不够“重型”。这套《指环》要是还算不上最佳的版本,那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卡拉扬身上。《指环》是瓦格纳“综合艺术品”的杰作,就算是音乐部分,也是相当复杂、相当丰富的。象他用到大型的乐团,创制瓦格纳大号,第一小提琴组再分组演奏,目的也是要造成气势宏大、浩瀚无比、色彩层次丰富的效果。但在卡拉扬手上,线条简炼了,旋律线横向的“枝节”少了很多,瓦格纳听起来象贝多芬。卡拉扬这套《指环》之所以不太出名,相信原因和这是一套“轻量级”的瓦格纳有关。再次看来,指挥家对作品的诠释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点失望的富尔特文格勒版
富尔特文格勒是著名的德国指挥大师,也是最著名的瓦格纳专家。可鲜为人知的是,他早年是很抗拒瓦格纳的。富尔特文格勒经常指挥《指环》,而且评价极高。现在留下的录音,分别是1950年的斯卡拉和1953年的RAI广播录音。二次大战后,富尔特文格勒经常到意大利演出,这两套文献就是不经意留下的广播录音。它们是近二十年才公开的资料,真是意外的收获。但正是这种意外,埋下了这两套录音的伏笔。由于不是正式录音,音效不佳就不提了,最大的问题是乐队的技巧不高,准确性差。一方面,是由于意大利人的浪漫天性,另一方面,现在的乐队所要求的准确度,在当时的意大利甚至欧洲还未普遍。纵使富尔特文格勒本事再大,也难有更大的作为。演唱阵容方面,也非常棒。由于是现场未经剪辑的录音,毛疵在所难免。这套录音,最大的价值是可以反映出富尔特文格勒在瓦格纳作品的指挥哲学和理念。一如以往,复杂的瓦格纳,综合了人很多复杂的性格,兼是伟人与小人的瓦格纳,一到富氏的手里,也赋予了高贵的血统。富尔特文格勒的瓦格纳,与其说是社会人性综合表现,倒不如说是富氏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克纳佩兹布什——德国精神
德国指挥大师克纳佩兹布什,是最具德国精神的指挥家。曾有人开玩笑道:“克氏比那些二战后被禁演的纳粹指挥更纳粹。”而克氏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在瓦格纳乐剧上。他可能是被获邀在拜鲁依特指挥瓦格纳的乐剧、尤其是《指环》最多的指挥。他1956一58年在拜鲁依特的全套《指环》,均留下海盗版录音。据笔者估计,1955年的那次,极可能有海盗版。克纳佩兹布什的《指环》,一言蔽之,是德国精神的化身。从一开始到结束,笔者的注意力几乎未分散过,而每次听后,心里装着的只是瓦格纳。我不敢想象,是否还有比克氏更正统、更好的瓦格纳!而笔者手上的是1958年的一套录音,演员、乐团、指挥都是一流的,除了录音差些,这就是最瓦格纳的《指环》。这样最纯正的瓦格纳,今天己几乎没有可能再听到,就算是在拜鲁依特也一样!

现代的最佳——巴伦邦姆
说起来很怪,有犹太血统的巴伦邦姆居然指挥瓦格纳的作品,而且好评如潮,真是不可想象。指挥家汤沐海对笔者说过:“其实,巴伦邦姆是一个真正的德国人。”撇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9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对伯姆版的评价稍低了些.我上次出差带的就是伯姆的莱茵黄金和齐格佛里德,从上车开始听,6张CD听完刚好下车,爽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3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比较喜欢伯姆版,我觉得那套现场感更强列。

只可惜,我听到的是磁带,而且,只是其中两幕的精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索尔第的瓦格纳没那么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流的阵容,可惜是三流的索尔蒂”,此评语太过分了,索尔蒂纳有那么烂,像指环这样的鸿篇巨著我不相信有哪个指挥家能在整体上把握的无懈可击,至少我所听的几个版本都难以说是完美,能把细节做好了已经相当不错了,索尔蒂的版本是我买的第一套指环,至少我认为相当不错。对于克伦佩勒的评价可以赞同,对伯姆的评价过少过低,显然作者没有好好听听伯姆的指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5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克纳佩兹布什诶!索尔第没那么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5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写错了,hehe ,多谢提点!

最近自再听巴赫,瓦格纳不常听,听多了有点幻想和亢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5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几乎只听瓦格纳和布鲁克纳,另外就是莫扎特和星球大战!呵呵!基本豆油瓦格纳味道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2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伯姆是德国歌剧的精神领袖,只要有他的歌剧录音,通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文中所提的是克纳佩兹布许1958年的指环,我手里的是他1957年的指环,如果听惯了伯姆的再听克纳佩兹布许的,会非常不习惯,因为克纳佩兹布许在速度上还要放慢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9 02:03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