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36|回复: 4

勃拉姆斯《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1/20071221875158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勃拉姆斯的双重协奏曲是一部不错的作品。直到这部作品已经演奏好长一段时间了,有些音乐家都不明白勃拉姆斯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古老形式的作品。因为自从“独奏协奏曲”问世之后就慢慢取代了巴洛克时期盛行的“大协奏曲”和两、三个独奏乐器的“双重协奏曲”以及“复协奏曲”了。有人从勃拉姆斯一生创作的轨迹去追寻考证,发现他在晚年时期复古的倾向比较明显,他潜心研究巴赫和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整个身心都沉浸下去,自然受了影响,于是就写出形式上复古的作品是完全合乎逻辑的。明显的证据就是他的《第四交响乐》和这部《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里都有这个倾向。《第四交响乐》采用了古代教堂的调式,还应用古代的帕萨卡里亚舞曲和夏空舞曲的变奏手法,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他偶然见猎心喜,尝试用浪漫的作曲手法来写新型的复协奏曲那就不足为奇了。用现代手法写复协奏曲(双重协奏曲)是比较困难的,对独奏乐器的性能和表现方法首先要精通其可能性,这是起码的事,跟着要注意两件独奏乐器之间的份量要取得平衡,不能着重一个而忽略一个,而且两者要达到高度的协调。再就是两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互相之间的对比和融合,既要有抗衡,但有时亦要溶为一体,所以写这种协奏曲实在很不容易。自从18世纪以后欧洲的作曲家谱写双重协奏曲和复协奏曲的就少了,作品也跟着少了,而勃拉姆斯这样做显然是“逆潮流”的行迳,有意识地去闯一下这个难关,考验一下自己在作曲方面的功力。曾经有好多个音乐评论家非议他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认为19世纪是乐坛上创新和开拓的时期,是突破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时期,而他编辑去研究古董并仿制古董,未免有点不合时宜。殊不知勃拉姆斯这样做,除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爱好之外,是要有相当的勇气的,而且还要付出巨大的劳动,听众喜欢不喜欢还是个未知数,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但他还是这样做了,结果他给后世留下了一曲雄伟庄严的作品,虽然它的知名度相对来说不及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乐和其他三部协奏曲那么高,但也不失为一部有力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勃拉姆斯的《A小调小提琴与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于1887年夏天完成,当时他54岁。同年10月在德国的科隆首次公开演奏,勃拉姆斯亲自指挥。演出后受到一致好评,也就是说人们接受了他这部有复古倾向的作品,但也有人称这部作品为“困难的工作”,也有人说它是“一部不易成功的乐曲”。从此这部协奏曲就在世界各地演奏,在20世纪中还灌录过许多不同版本的唱片。这部协奏曲的第三乐章是一首回旋曲,没有引子,它的基本主题很轻快,有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风格,首先由独奏大提琴奏出,跟着独奏小提琴重复一遍,于是乐曲就像长河大川那样浩浩荡荡向前奔去。第一个插部是属于民谣风格的,较为抒情,而第二个插部则比较雄壮有力,两件独奏乐器像穿针引线,经纬交错地编织出这一个轻快而强有力的乐章。这其实是一部辉煌的作品。

 http://home.51.com/home.php?user=rjj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1/2007122215293473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提琴与小提琴象一对恋人在诉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9 22:0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