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原创,转载必须注明出处} ----------------------------------------------------------------------
肖邦夜曲适合在夜里听,适合一个人听。如果有人要和我一起听他,我会仇恨那个人,他多么的大煞风景,他一举一动一呼吸所带来的气息和动静,都会吹走肖邦的温柔。 所以,鲁宾斯坦的指尖,也只敢轻轻触动键盘,让音符小小心心地流淌出来,不带一丝波动。肖邦是如此的敏感,重了的音,错了的音,抖了的音,都会振碎那面用夜色做的镜子。 容易寂寞的我,容易孤独的我,听肖邦夜曲却从不忧伤,只会微笑。那个优雅的纤长的他,浸在夜色里,手臂在跳舞,手指敲响一个音,月光就流出来了。后来,多一个无声无息的小女孩赤脚抱膝坐在他身后,这是我后来经常做的一个梦。 肖邦是怎么死的,忘记了,但是记得他是一个拥有爱情却仍然落漠的人,落漠成就艺术家的创作力。肖邦不是贝多芬,不是用音乐表达自己的人。肖邦表达的是另一个自己,渴望成为的另一个自己。 说自己理解这么伟大的音乐家,是件让人脸红的事。但是我宁愿相信,肖邦是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是不愿意让自己的悲伤去影响别人,而是愿意用自己渴望的宁静去温暖别人。如果说贝多芬是上帝派来的战士,那肖邦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抚慰那些在战斗中受伤的心灵。 我不懂如何用文字描写那些时而温柔、时而感性、时而调皮的音符,我恨不得文字是属于立体的、属于空间的、属于听觉的……终于,认为音乐比文学伟大。 一个人在酒店里听肖邦,不是诗情画意的事,肖邦不是在酒店听的,是在家里听的,是捧着一杯咖啡或一杯红酒听的,或者,是什么也不干只是呆呆地坐在沙发上听的……只是,肖邦夜曲对于我来说,作用太大,能让我平静,也能让我忘记。 念佛仍然迷失的人,因为念得不够;听肖邦仍然寂莫的人,因为听得不够。好在,需要抚慰时,还能记得肖邦夜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