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德伏夏克,一点都不觉得他肤浅,他很朴素。从开始听古典音乐开始,喜欢德伏夏克起码也有10多年了。至于《念故乡》的民歌,我小学时候就会哼了。10几年来,我听古典音乐从贝多芬,德伏夏克开始,然后听勃拉姆斯,马勒直到今天迷上巴赫。10几年来,对德伏夏克的热爱从来没有改变过。是什么那样吸引我呢?“安东宁• 德沃夏克在1841 年9 月8 日生于布拉格附近伏尔塔瓦河畔。1857 年起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布拉格的一个乐队打工,一直到1871 年。在乐队的工作,使德沃夏克有机会接触斯美塔那的早期歌剧,包括《勃兰登堡人在捷克》 和《被出卖的新娘》等。1875 年,由于申请奥地利政府发放的"清寒天才青年艺术家”国家助学金,他上送的作品为当时参加助学金评议委员会的勃拉姆斯所赏识,因为有缘,这两伟大的音乐家不期而遇。勃拉姆斯非常支持德沃夏克,和他共同探讨作曲技巧,推荐他的作品给出版商,使他得以闻名世界。1892 年秋,德沃夏克接受美国的邀请,暂时离开他从1890年开始担任的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职务,就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侨居美国期间,他写出了许多伟大乐章,包括极其感人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和《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等重要作品。1894年之春,德沃夏克回到故乡。他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工作,1901年还被任命为音乐学院院长,他塔养出很多音乐人才”。德伏夏克平凡的一生是什么吸引我呢?归根结底,是他的品格和人生信念。德伏夏克不像贝多芬那样狂飙突进,性格暴躁;也不像勃拉姆斯那样闷闷不乐,心中苦恼无法倾诉;更不像马勒,频临精神崩溃的边缘;当然也不像莫扎特一生过着带泪的微笑的苦日子。对我来说:艺术最本质的东西在德伏夏克的作品里得到完美的表现,那就是潜藏在我们心底无限的温柔诗意。他超出常人的地方,就是这种诗意在他的艺术里上升为哲理,而他更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同整个民族共命运,同苦难。他循着固有的民族精神的台阶走进哲理的殿堂,艺术在那里放射出无比璀璨的光辉……德伏夏克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作曲家,作品旋律好是他的特长,但他不肤浅。他不是农夫,起码也是田园诗人。他的很多作品具有诗意,是一种很高贵的情感。如对祖国的怀念和热爱,对乡土故人的缅怀,满怀赤子之情,可以说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这种感情贯穿在他的所有作品中。但德伏夏克的一生很普通,很平常,没有英雄史诗般的经历。他的作品有一种乡愁,他一生都在渴望“还乡”……在他的名作《自新大陆》,《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及《美国四重奏》里,处处流露出这种感人的乡愁。同时伴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苍凉感。忧伤,孤独中透出坚毅和刚强………听德伏夏克,就是要听他的纯真,质朴而又伟大的情感,他对祖国的眷恋,对乡土故人的缅怀,这是他的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德伏夏克的精神已经远离我们。所以学习他很有意义。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学习古典音乐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停留在感观世界,因为这个世界还有象德伏夏克这么一种精神存在,这是人类最高远的品格。这也是德伏夏克的意义.....
shinelb编写 2007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