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07|回复: 15

【转贴】略介几位同性恋古典音乐名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2-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冬光愈冷兰愈香 ──略介几位同性恋古典音乐名家 二 言   同性恋者往往被认为具有超群的音乐细胞,人们不难从柴可夫 斯基、圣桑、布列顿和凯奇等人身上,看到同性恋者对世界音乐的贡献。除此之外,古典音乐歌唱家和演奏家中,也不乏同性恋佼佼 者。 ◇ 彼得·佩尔斯(Peter Pears)-男高音   彼得·佩尔斯的名字总是和英国著名作曲家本杰明·布列顿相 提并论。两人于1934年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演播室初次相遇,不 久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世纪之恋。布列顿为布列顿的嗓音量体裁衣, 创作了《彼得·格拉姆》、《仲夏夜之梦》、《比利·伯德》和 《魂断威尼斯》等歌剧以及许多艺术歌曲。1976年,布列顿躺 在佩尔斯的怀中与世长辞。十年后,佩尔斯去世,被葬在布列顿的 墓旁。   DECCA公司录制了佩尔斯主唱的布列顿歌剧,至今仍然是 经典录音。此外,两人还合作录制了一些艺术歌曲,由布列顿担任 钢琴伴奏,其中包括为米开朗基罗的同性爱情诗歌谱写的歌曲。 ◇ 塞格·雷美舍夫(Sergei Lemeshev)┄男高音   雷美舍夫于1925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后来加入著名 的波尔肖伊剧院,不久成为苏联最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雷美舍夫 以演唱俄国歌剧为主,在歌唱中并重激情与细节,留下了许多珍贵 录音。 ◇ 第米特里·米特罗波罗斯(Dimitri Mitropoulos)-指挥   米特罗波罗斯出生于希腊雅典,曾经在柏林师承布索尼,后来曾 担任柏林歌剧院、巴黎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和明尼苏达交响 乐团指挥,1949年至1958年间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   米特罗波罗斯的指挥风格外向热情,动作幅度较大,对伯恩斯坦的影响很深。在众多的作曲家中,他尤其钟爱马勒。1960年, 他在米兰排练马勒的《第三交响曲》时因心肌梗塞而去世。   米特罗波罗斯指挥的斯特拉文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由索 尼和Pearl等唱片公司发行。 ◇ 莱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指挥   伯恩斯坦是位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和音乐教育家,最 著名的作品为爵士歌剧《西区故事》。虽然他曾经结婚和生儿育女, 但同性恋的风流韵事贯穿着其繁忙的音乐生涯,在晚年时甚至为与 男秘书同居而离开了妻子。   1953年,伯恩斯坦应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的邀请,为玛丽 亚·卡拉斯主唱的歌剧《美狄亚》担任客座指挥。在一次晚餐会上, 卡拉斯坦白地问:“告诉我,莱尼,你是否是同性恋?”见伯恩斯 坦沉默不语,卡拉斯满怀遗憾地说:“为什么漂亮男子都是同性恋 者?”   伯恩斯坦指挥的曲目非常广泛,从莫扎特到巴托克都有涉及, 索尼公司和德意志唱片公司(DG)发行了伯恩斯坦的绝大多数录 音。他录制的勃拉姆斯和马勒的交响曲全集是同类作品中的佳作。 ◇ 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钢琴家   霍洛维茨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被誉为“最后的浪 漫”,其指法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虽然他曾与著名指挥托斯卡尼 尼的女儿成婚,但其同性恋情和喜穿女装的癖好在纽约音乐家的同 性恋圈子中人所尽知。   霍洛维茨曾说过:“钢琴家只有三类,一类是犹太人钢琴家, 一类是同性恋钢琴家,其他的都是蹩脚钢琴家。”霍洛维茨并不具 有犹太人血统,而且向来以一代宗师自居,可见他自认为应该属于 哪类钢琴家。   RCA和德意志唱片公司(DG)发行了大量霍洛维茨的钢琴 作品,其《莫斯科音乐会》已成为传世之作。 ◇ 维亚托斯拉夫·李赫特(Sviatoslav Richter)┄钢琴家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只有极少数的西方人士去过苏联,但这些 人都会谈到一位神秘的钢琴家,任何作品在他的指下都显得易如反 掌。1958年,一些西方人士从东欧带来了一张《展览会上的图 画》的钢琴独奏曲唱片。在瓦斯灯泡般的劣质唱片音质掩盖不住一 位钢琴巨人的歌吟。当苏联钢琴家吉列尔斯于五十年代在西方音乐 界刮起旋风而备受媒体青睐时,他的反应是:“你们等着听李赫特 吧。”六十年代初,李赫特访美演出的成功促使隐迹多年的霍洛维 茨重返音乐厅。目中无人的霍洛维茨甚至说,在众多同行中,只有李赫特令他怀有无限的敬意和仰慕。确实,李赫特以高超的技巧, 将作品的诗意与智慧在水晶般的灿烂音色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被称为“现代李斯特”。   即使在前苏联压抑的政治环境里,李赫特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 立个性。当《日瓦戈医生》的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去世时,他不管当 局的反感,为葬礼上演奏。他从来不隶属于任何唱片公司,经常取 消独奏会,或者随意改编演奏节目,唯有对出场费从不讲究。他拒 绝弹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皇帝协奏曲》和拉赫玛尼诺夫 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主流作品,因为“别人弹得还不够多 吗”?   在美国一些规模较大、货色较全的唱片店里,李赫特的唱片数 目可谓最多,但许多是现场录音的盗版。懒于追求名利使这位二十 世纪最伟大的演奏家在晚年时穷困潦倒,只能留宿在巴黎的廉价旅 馆。   从巴赫至巴托克,从亨德尔至辛德米特,李赫特可谓无坚不摧。他将人文气息融入巴赫的《平均律》,在肖邦的作品中表现出男子 汉的浪漫与俊朗,敏捷穿越舒曼的繁杂曲径,将勃拉姆斯貌似拖泥 带水的奏明曲演绎出前所未有的博大精深,他弹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的《前奏曲》令作曲家本人痴醉得听破唱片,普罗科菲耶夫则将第 九钢琴奏鸣曲呈献给他。当BBC古典音乐杂志评选出的二十世纪 最伟大的百名演奏家中,名列榜首的就是李赫特(霍洛维茨在钢琴 家中排名第二,克莱本和怀尔德也榜上有名)。   著名学者赛蒙·卡林斯基在研究论文《俄国的同性恋文学与文化》中,列举了几名苏联同性恋艺术家的名字,其中包括李赫特 (还有雷美舍夫)。 ◇ 凡·克莱本(Van Cliburn)┄钢琴家   凡·克莱本被称为第一位杰出的美国钢琴家。在1962年的 柴可夫斯基音乐节上,作为评委之一的李赫特给所有参赛选手打了零分,唯独给了克莱本满分。克莱本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精彩诠释,受到评论界的普遍赞誉。   几十年来,克莱本一直与同性伴侣同居。五年前,一位前男友宣称克莱本将艾滋病传给了他,一时在媒体闹得沸沸扬扬。   克莱本的所有录音几乎都为RCA公司发行,其中包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的钢琴协奏曲,以及肖邦 的独奏曲等。 ◇ 厄尔·怀尔德(Earl Wilde)   怀尔德目前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名誉教 授。五十年代中期,他与波士顿流行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格什温的 《蓝色狂想曲》和《F大调钢琴协奏曲》(RCA发行),一直被 列为经典录音。除此之外,他在CHANDOS公司录制的拉赫玛 尼诺夫钢琴协奏曲全集,也是同曲目中的极品。 ◇ 旺达·兰道乌斯卡(Wanda Landowska)   在钢琴出现以前,大键琴是最主要的键盘乐器,巴赫著名的 《平均律》等独奏曲,就是为大键琴所作。随着钢琴的出现和完善, 大键琴的独奏地位逐步被埋没,只沦为伴奏乐曲。二十世纪初,兰 道乌斯卡以刚劲清俊的琴声弹奏《郭德堡变奏曲》等曲目,使人们 重新领略到巴赫的原作思想,她也因此被称为“大键琴艺术的复活 者”,同性恋作曲家曼努艾尔·德·法拉和弗朗西斯·普兰克还专 门为她谱写大键琴曲。   虽然兰道乌斯卡结过婚,但她的同性恋倾向在音乐界并非鲜为 人知。二十世纪初的巴黎有一些女同性恋者举办的文艺沙龙,艺术 界中以娜塔丽·巴涅举办的最为著名,而兰道乌斯卡则是其中的常 客。她收下的弟子中,也以女性为多,而每当一名男弟子加入时, 兰道乌斯卡总会大言不惭地问道:“你肯定是位同性恋者,是吧?”   兰道斯卡留下的录音中,以巴赫的作品为最多。除了《郭德堡 变奏曲》以外,RCA公司还发行过她演奏的《平均律》全套、《意大利协奏曲》等作品。EMI重新发行了她与梅纽因合作录制 过巴赫的《小提琴和键盘奏鸣曲》。除此之外,她还留下了亨德尔 的大键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录音。 ◇ 娜迪亚·萨勒诺┄索娜伯格(Nadja Solerno-Sonnenberg)   在当今著名的小提琴家中,萨勒诺┄索娜伯格无疑是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她的琴声飘逸洒脱,舞台风格奔放外露,近似疯癫痴狂,观众们往往容易被她的夸张动作所吸引,而无法全面领略作品的内涵。但她在室内乐录音中,则表现出极度的内敛与镇定。   1999年,HBO拍摄了纪录片《尽诉弦中》,专门介绍了萨勒诺┄索娜伯格的艺术生涯。片中道明她与一名女性伴侣共同生 活。此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提名。   萨勒诺┄索娜伯格的所有录音都为EMI公司发行,其中包括勃拉姆斯、布鲁赫、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维瓦尔第的《四季》,以及一些室内乐作品。她录制的肖斯塔科维奇和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曾打入美国流行音乐畅销榜,实为古典乐坛的奇罕。小品集《并非一定如此》也深获好评。最近,她刚刚推出三重奏探戈曲集,与马友友等名家一样,开始致力于拓展古典音乐新领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2-2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古时候认为同性恋是离经叛道的,据说柴可夫斯基就是被揭穿同性恋身份而被迫服毒自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3-27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3-30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柴可夫斯基是染霍乱而死,他本可以避免染病,可这位作曲家却毫不在意地喝了杯生水。死亡前,他在圣.彼得堡指挥了《“悲怆”交响曲》的首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妒英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道传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3-11-19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听说门得尔松有恋尸癖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3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性恋现在很多,据说占到10%左右,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3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柴确如阿杰所讲,係gay嘅,但死因却如 lcx1972所说,染霍乱而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1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hehe,那能否说《谁杀了古典音乐》里边的事情有某些历史渊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5 17:5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