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02|回复: 0

[转帖]《郎朗:一个文化品牌的诞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5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8314111057202.jpg

作者:黄海

在2007年福布斯“中国名人榜100”上,青年钢琴家郎朗的年收入为1.5亿元,以演奏古典音乐为业,收入却能超过众多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实在令人诧异。从郎朗的媒体曝光率、个人形象以及事业发展态势来看,他已经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文化产业的个人品牌,收入只是对这个品牌的客观反映甚至是部分反映。

在营销学理论中,定位的关键在于塑造出与竞争者不同的、给人鲜明印象的个性或形象,并通过一套营销组合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

简言之,就是把自己和竞争者区别开来,并使顾客认识并欣赏这种差异。郎朗对个人品牌的定位是一位热情、敢于挑战极限的少壮派世界乐坛超级明星。他和竞争者的主要差异是他的张扬个性。

从音乐史上看,张扬的个性是不少钢琴家塑造个人品牌形象的一个手段,而这种手段经常会伴以炫技。自信得有点自负的郎朗曾被环球唱片公司用其“彪乎乎”的形象做包装。样子牛而技术不牛,只能是假牛。好在郎朗的技术是真牛,其演奏风格是美国式的,要速度有速度,要气势有气势,该重的时候极重,该轻的时候极轻。郎朗的演奏最为与众不同之处是他夸张的肢体动作:时而紧锁眉头,时而笑逐颜开,时而作沉思状,时而作指挥状,仿佛忘却了全世界,也忘记了自己,全身心地沉醉于音乐之中。

为了证明自己真牛,郎朗完成了一件音乐史上罕见的壮举:他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一口气背谱演奏了十首著名钢琴协奏曲。

业内人士都知道,这样的钢琴协奏曲,演奏好一首已经有相当大的难度了,更何况是十首。郎朗以其超人的记忆力、精湛的技艺同他的那些专精于某一个时代作品的竞争者们区别开来。

郎朗善于利用一切渠道来传播自己的个人品牌,他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上曝光,出席各种公益活动、开幕庆典,接受各类专访……郎朗的很多活动都是能吸引眼球而且是媒体极感兴趣的,他给媒体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报道题材,媒体也给了他最多的掌声和曝光机会。

郎朗还善于打公益牌,他总是把自己的演出和商业活动同提高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结合起来,从而让这些活动具有了社会营销的性质。

赫鲁晓夫曾和肯尼迪总统开玩笑:“我们可以把古巴给你,但你得把克莱本(美国著名钢琴家,首届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让给我们。”克莱本的价值竟然相当于一个古巴,古典音乐家的价值可见一斑。郎朗能做成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品牌,实乃中国文化产业之幸运。我们需要更多的文化品牌,更多的郎朗、谭盾、李云迪、女子十二乐坊。

国家主席胡锦涛最近再次强调,中国要提升文化软实力,而文化品牌的建立,就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一环。一则轶事很说明问题:2005年11月13日,应德国总统府邀请,郎朗为正在德国访问的胡锦涛主席举行专场演出,受到胡锦涛主席的高度赞扬和热情鼓励。在上半场结束、下半场结束和加演结束时,胡锦涛主席三次上台拥抱郎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2 01:23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