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54|回复: 1

鞋帽店之音乐欣赏(4)(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鞋帽店之音乐欣赏(4) 鞋帽店之品赏《茶雨》 帽子:怎么样? 棉鞋:什么怎么样? 帽子:嘿……我说,今儿到我这儿干什么来了?品茗赏乐!品的当然是我这茶,赏的就是我让你们听过的那个《茶雨》的音乐。 棉鞋:我说帽子,你这小泥壶、泥碗儿的,倒挺有意思的啊。哪儿淘换的? 帽子:什么泥壶泥碗儿,正宗的宜兴紫砂壶!哎、哎、哎!让你在这儿品茗赏乐哪,干嘛来了你? 手套:没错呀?品茗——赏乐——论茶具是也。 帽子:……真被你俩气死。先说吧,这茶味儿怎么样? 棉鞋:手套, “小桥流水人家” 是你的强项,你先说。 手套:不!这比“小桥流水人家”还大器些。咱们都是去过杭州的。听了这《茶雨》,我就想起那年咱仨泛舟在西湖之上。嗨!可惜那年游人太多……要是就咱仨,啊?!初秋之夜,西湖之上,一艘带蓬的小渔船,船尾一老叟摇橹,咱仨坐在船头赏月…… 棉鞋:再有两个小妞儿操琴唱曲儿…… 手套:对、对、对!这时候再品茗赏月……对了,帽子,要赏也是赏月亮的月。没月亮,黑灯瞎火的容易让人误会…… 帽子:误会你个头哇!想什么呢你!(冲着棉鞋)你也是,还小妞儿操琴唱曲儿呢!今儿个是在我这儿,品茗——赏乐! 棉鞋:对呀。咱们这不是正品着您的茗,赏着您的乐呢嘛……(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哇!这什么茶?怎么这种味儿? 帽子:这就是绿茶!正宗的龙井! 手套:(喝了一口)是龙井。你这龙井档次不低呀。 帽子:敢——情儿。这是我们单位和我关系特好的一个小伙子去杭州结婚,他媳妇就是杭州人。他和他媳妇专门去了趟龙井买的,用报纸包回来一大包。给了我一小包。 棉鞋:报纸包的?好不了。 帽子:你懂什么?那龙井小山上的茶分九级,市面上卖的一级在龙井那儿排第几? (手套、棉鞋齐摇头) 帽子:七级! 手套:那前六级哪儿去了? 帽子:哪儿去了?采茶季节,每天山下都有好些豪华小车等着,现采现拉走。那都是给高级首长、超级大款们拉走了。 棉鞋:那你这…… 帽子:我那哥们儿说了,他这个是山上的四级!茶农卖的。瞧这小嫩芽儿…… 手套:是比我喝过的好。淡淡地、喝过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棉鞋:我还是习惯喝咖啡。就是喝茶也是花茶好些。 帽子:那你喝茉莉花好了!还喝茶呢…… 棉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就说这个《茶雨》吧,虽说比我推荐的哪个《蝶舞》差点儿,但也算好听,意境也有。就像手套刚才说的那样——月夜、泛舟、西湖,听曲儿、品茶、看妞儿…… 帽子:又来了不是?!没妞儿! 手套:对!梅妞儿也行,杏妞儿也好,什么兰妞儿、荷花妞儿的都可以,审美的外在诱因也是相当重要的。 帽子:你们…… (帽子无可奈何地摇头笑,手套、棉鞋狡黠地对视一笑,三位同时大笑) 棉鞋:开个玩笑。说正经的了。要说这个《茶雨》,应该是最对帽子你的口味了。 帽子:为什么? 棉鞋:谁都知道,你最主张的就是国乐一定要讲究“情、韵”二字。你看,这套《茶雨》,从取名、写作、编制到演奏,这“情、韵”二字啊,那真是福禄寿喜呀…… 手套:福禄寿喜? 帽子:他的意思是占全了。 手套:对呀……你还别说,棉鞋说得真对呀。首先,专辑的名字取的就有情有韵的,“茶雨”吔!有茶的雨,如雨的茶……多浪漫,多香啊!再看这八首乐曲的曲目,依次排下来是:《月落西子湖》、《茶雨》、《听泉》、《戏茶》、《古刹幽静》、《月下飘香》、《闲看柳浪》、《听雨》。嘿!甭听音乐了,光听这些名字就足以让人陶醉了,浮想联翩呀…… 帽子:看这样子,你再听了《听泉》、《月下飘香》、《闲看柳浪》里的二胡声音,没准儿还以为到了燕子坞,见到了王语嫣,跟人家王姑娘聊上了呢,是吧? 手套:就是、就是! 帽子:就是什么呀?棉鞋,明儿个见到他老婆就说他想人家王姑娘了。 棉鞋:没用!他老婆就是王姑娘。 帽子:嗐!我怎么忘了你老婆也姓王啊。 (齐大笑) 棉鞋:你们觉不觉得这套专辑总使人感觉有点儿静静地、软软地味道,好像有些缺乏动感?这是不是大陆和台湾的区别?张维良和林海的区别? 手套:我觉得,这个专辑的配器听起来似乎比《蝶舞》单调些。但是,你要细细地听,细细地琢磨,去推敲它、去品味它,就会有些新的感觉的。就说第二首《茶雨》吧,虽说就是琵琶、扬琴、古筝以及弦乐的拨奏,可以说就是个简单的弹拨乐合奏。但你从那错落有致的声部进入、退出,时而嘠然而止,时而悄然跟进,你真的可以感觉到品茶时的那种感觉吔。 棉鞋:是有这种感觉。还有那曲《月下飘香》也是这样的。 手套:对不起,说起品茶来,我不是个行家。但是…… 棉鞋:我又要晕了……“但是”又来了…… 手套:我的意思是说,我虽然不是品茶的行家,但是我刚说的这些我们民族音乐的韵味,我倒是都品出来了。 帽子:太对啦!正是这种“静静地,有些缺乏动感”的、听起来“似乎单调”的音乐才正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之气。恰恰又是那软软的吴侬细语,化成涓涓的乐之细流,把杭州西湖那龙井的茶、那湖光山色、那吴地音调和我们大家都念念不忘的王姑娘的情怀融汇到一起了。我感觉这个专辑,全在于自然。配器没有那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对不起,应该是“耳”不暇接的华丽装饰,因为它用不着。听它就像品茶一样,你就闭着眼睛听吧,品吧……还记得我写过的那篇短文《试论中国的单音音乐体系》吗?我在里面引了句苏轼的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正是这种表面听似静静地、似乎单调地、似乎缺乏动感的音乐意境,实际上却蕴涵着极其丰富、极其澎湃的“情和韵”!否则小泽征尔怎么听了一个中国小姑娘奏的《二泉映月》就跪下了呢?他那不是跪阿炳,更不会跪这个小姑娘,他是在跪咱们极富情韵的中国音乐的呀! 手套:(瞪大眼睛呆看着帽子)帽子,你虽然比我矮,但听你讲了以后,我怎么就觉得我比你矮了呢? (手套用手比着自己和帽子的个头,帽子不好意思地遮挡着他) 棉鞋:哎唷!帽子,注意手套对你的景仰啊。我说手套,人家小泽跪《二泉映月》,我看你跪帽子算了…… (手套追打棉鞋,闹成一堆) 帽子:还有一个市场化的问题你们注意到没有? 棉鞋:注意到了。当今的唱片市场,爱乐者只是一部分,而那些称不上爱乐者的青少年则是很大的待开发市场。扬琴专辑《蝶舞》,曲调动感强,富歌唱性,尤其还有世界音乐的趋向,极易抓住青少年这块待开发市场;《茶雨》这套专辑,有情有韵,极富民间特色,又容易开发爱乐者之外的中、老年市场。金童玉女,孰优孰劣,嘿嘿,还得看市场才行。 手套:是啊,这两套专辑,真好比是金童玉女!《蝶舞》是活泼的金童,《茶雨》是婉约的玉女,嗯!都好,都好。 棉鞋:哎,我说帽子,再换壶茶吧,这茶味儿淡了。 (帽子向茶壶里添了些茶叶,又得意地笑了笑) 帽子:要说起喝茶来,你们还得拜我为师。什么叫换壶茶?不能换!只能续茶,往里添。 (帽子给每人斟好茶,端茶壶到厨房冲开水) 帽子:喝茶还有个讲究。来了客人,喝一杯茶为品,那是品茶;喝二杯为渴,那是说客人渴了…… 手套:(端起杯喝了一口)那喝三杯呢? 帽子:三杯为饮啊,意即饮驴也。也就是说,都喝了三杯了,你怎么还不走哇?…… 棉鞋:{小声地问手套}咱喝了几杯了? 手套:{小声地}四杯了……噢!撵我们走哇?得了,我们走。 (帽子吃惊地望着两个朋友起身、出门) 帽子:哎、哎、哎……我不是那意思,回来…… (手端茶壶追出门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17:2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