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370|回复: 0

补:贝多芬升c小调四重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6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升c小调四重奏无论从内涵上还是从结构上说都是贝多芬晚期四重奏中规模最大的,这是一部思绪万千的大曲,作品前所未有地包含七个乐章。
     第一乐章纯粹是一首祈祷歌,孤独、凄凉,却又满含着希望。瓦格纳说这首曲子是所有音乐中把忧郁表现得最好的,但是忧郁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分,这是贝多芬晚年心境的一个绝好的写照,旋律激动但平稳有力,最后静静地导入令人稍感放松的第二乐章,从与第二乐章衔接来看,第一乐章绝不仅仅是表现一种忧郁,听完第二乐章,更能体会第一乐章那种虽孤独却旷达的心境,“念天地之悠悠,绝不独怆然而涕下!”简短的第三乐章把我们带到了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段落,柔板变奏曲!我喜欢把贝多芬的慢乐章称为柔板,而不是行板,像一非常深刻的东西不是行板能够表达的,我个人认为莫扎特倒是很擅长写行板的。我同意那种观点,优美的旋律有时会破坏内容的深刻性,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很美吧,我听完就感觉仅此而已,那不过是旋律而已,那可能是四重奏当中最流畅最优美的,但在我看来也是最空泛最美力度的,我没有贬低老柴的意思,我很喜欢老柴,但是毕竟结构的力度是老柴的弱项,也难怪老柴称贝多芬是所有音乐家中的第一人,也许就是他佩服贝多芬对于结构的张控能力吧:)话说多了,还是说说贝多芬这个柔板吧!和晚期其他四重奏的柔板相比,这个柔板有很大的不同,乐思似乎变得漫无目的,恣意汪洋,有的时候不知所云,费了我很多天的功夫才基本上把握了这首变奏曲的基本结构,尤其惊叹贝多芬对于作品结构和感情的张控能力,要是我有那种强烈的感情,非得失控不可,更甭提使这些感情有序化地导向一个最终的圆满的归宿!如果说贝多芬把自己的一生都写在这部四重奏当中,那么他就把的全部感情写在这个柔板当中,我觉得这样说不过分!生活是什么?所有辛酸、所有痛苦、所有欢乐,或许都只是游戏而已,柔板变奏曲或许也只不过是贝多芬一种游戏的心境而已!命运也许是注定的,是人力改变不了的!但是对命运的诠释却要有我们自己来作出。贝多芬在这里就是在诠释自己的命运,是抗拒命运获得了成功?还是最终失败了?所有一切的答案都在这首变奏曲当中!在最后一个变奏开始的时候,我听到欣慰,听到了精神的欢愉,生活就是这样,痛苦过,欢乐过,消沉过,奋斗过,所有这一切情绪纳入了一个严肃而又轻松的变奏曲当中,鼓掌吧,游戏结束了!让我们欢快幽默地聆听第五乐章,更能体会柔板变奏曲蕴含的感情。四件乐器像四个小天使一样欢迎一个饱经苦难最后轻松旷达的灵魂升入天堂!在我看来这部四重奏不应该被改编成交响曲,那样会失去很多内涵,基点当中有伯恩斯坦改编的这一段,我听着总是不对味!第六乐章开始了,暗黑的旋律线贯穿在短短两分钟的慢半钟,是压抑、是痛苦?生活是一场游戏,但游戏也是认真的,当贝多芬看到天堂的时候,他只是匆匆一瞥,然后轻松一笑,骤然从天堂又降到了人间,人啊,总要承受苦难、承受死亡,当我们知道自己永恒的归宿之后,坦然接受上帝为我满安排的一切,这样的心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命运,我们没有权利决定生命的开始,但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程,所以在最后一个乐章中我们听到的是精力充沛的生命舞蹈,伴随着我们经历乐圣的最后一程!斗争不是为了抗拒命运,而是在诠释命运,这也是他的命运!他写下了震古烁今的命运交响曲,完美地担当了命运的安排,他又写下了这首四重奏,诠释了何谓命运!所以以后有了著名的感恩圣歌,有了难下的决心。
     听贝多芬的音乐觉的沉重,是这样,当你不想往前走的时候,他在后面鼓励你,当你走不动的时候,他却要在前面拖着你走,直到你进入自己生命最辉煌的时刻,那时他却默然消失在你的身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不知人在何方!
     老柴不一样,莫扎特不一样,巴赫也不一样,他们和你一道痛苦,一道快乐,却不能和你一道奋斗!因为他们没有贝多芬的伟力!那伟力,是原始的自然赐予他的,也许连上帝都不知道为何物。
     我爱贝多芬,他就像一位先知一样来到这个世界,留下了自己生命的全部经历,这经历全部在他的音乐中,我想这些音乐对于任何一个人,不管是善良的、邪恶的,勇敢的、懦弱的,也许都是他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2:4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