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13|回复: 1

李云迪为什么选择汉诺威音乐学院?(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2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云迪为什么选择汉诺威音乐学院?(转贴)
首先声明,本人只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爱好者,仅从小学开始到高一断断续续学过十年钢琴,后来自觉在音乐方面无多大天赋和出息,及时恶梦初醒,悬崖勒马,弃乐从理,现在在德国汉诺威大学留学。因自小学琴的缘故,对音乐还有那么一点点儿执着,经常去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去蹭免费的音乐会听,久而久之,便认识了几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含大陆和台湾),其中两人竟成莫逆,在该院留学的大陆学生大约有十几人,虽然有几个说不上其名字,但面孔还是熟得很。因此对汉诺衾衷旱淖纯鲇辛嗽嚼丛缴畹牧私猓嬷陀幸恢秩琏嵩诤恚煌虏豢斓某宥O旅嬷皇撬贾帘实剑媸帜砝矗干⒙郏缬惺У保辞胫刚?br>
(一)汉诺威音乐学院为什么这么牛?

刚来德国之初,我还不知道汉诺威有一所音乐学院的。后来2000年我在上海音乐学院拉小提的师妹告诉我,有一个世界级的每三年一届的小提比赛在汉诺威音乐学院举行,名字叫做Joseph Joachim,自始才知其名。再后来听说我国的钢琴王子李云迪来到汉诺威音乐学院深造,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李云迪会选择汉诺威?美国不是有什么朱丽叶、伯克利等音乐学院吗?不光是李云迪,李云迪的师姐陈萨也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转来汉诺威,在此深造的中国人还有15岁的钢琴天才沈文裕,台湾的钢琴神通严俊杰、陈淑伟等等。带此问题我问了我的台湾朋友。他告诉我,汉诺威音乐学院在欧美音乐界的知名度相当于哈佛大学在世界学林的地位,(为什么是哈佛,而不是牛津,因为在我心中牛津的厚度与严谨,不是哈佛所能比拟的,也许台湾人比较崇美的缘故吧),它的键盘专业在世界上可以说无人能出其右,钢琴专业里面有四五位世界著名的大师,譬如李云迪的老师Arie Vardi,沈文裕的老师Karl-Heinz Kämmerling(他是该校仅有的两个获得联邦德国总统勋章荣誉的教授之一,另一个是手风琴专业的Elsbeth Moser教授,是一个很疯狂的女人),严俊杰的老师Vladimir Kranjew 等等。其中多人还是世界著名钢琴大赛如老柴、拉赫马尼洛夫的评委会主席。汉诺威的手风琴、弦乐、管乐等都享有世界声誉。相对而言,它的戏剧类比如声乐、舞蹈等不是很出色。对了,我国上海音乐学院杨立青院长即是汉诺威音乐院的钢琴硕士兼作曲博士。

正因为汉诺威院大师林立,因此也是人才辈出。比如说,在今年的肖邦大赛中进入决赛的前六名中,来自汉诺威的就占了三个名额,其中第二名和第三名是一对韩国兄弟(现代企业总裁的儿子),第六名是来自香港的一个女孩子。再比如沈文裕参加的伊丽莎白大赛,前三名全被汉诺威音乐学院包揽。伊丽莎白国际钢琴比赛是世界上难度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因为它没有年龄限制,不安年龄分组,所有参赛的人一视同仁,第一名得主是汉诺威的钢琴教授,沈文裕第二,韩国人第三(我也不知是哥哥还是弟弟)。据说韩国人为屈居沈文裕之下大感不平,最缶芫翘旖薄T诠蚀笕希毕畋缓号低衾盅г喊康氖虑榫7⑸饫锏娜嗽缫鸭植还至恕?br>
汉诺威音乐学院不大,学生只有1000多人,如果联想到德国教育的体制,学生没有学习期限,五年以后还没有毕业的大有人在,所以安中国的规模来算,应该是一所人数不到1000人的学校。教授人数我不是很清楚。它不分什么键盘,弦乐等系,也没有什么国内所谓的二级学院,而是由大大小小近30个专业组成。其学位制度是这样的。学生初入校,三年后参加一次结业考试,同时交一篇50页左右的论文,然后会拿到一个Diplom(MA)的学位。MA即德语中的Musik Erziehung,翻译成中文应该叫音乐教育。如果想继续读的话(前提是你须有一定的音乐天赋),那就必须再通过一个考试,1-2年后拿到一个Diplom(KA)的学位。KA(Kuenstlich Ausbildung)的意思是艺术训练(深造)。对于舞台表演专业来说比如所有器乐,其最高的头衔是Diplom(Solo),即演奏家头衔。在中文里Diplom都翻译成硕士,其实是不对的。安我的理解应该认证成“相当于学士、硕士、博士”。该院还设有我们平时所谓的少年班,招手的全是如沈文裕一般的音乐天才。

德国共有大大小小20多音乐学院(包括私立),比较著名的还有柏林艺术大学,慕尼黑音乐学院和科隆音乐学院。其中科隆的弦乐也是世界闻名。德国音乐学院也是良莠不齐,有好有差。比如不来梅音乐艺术学院(Bremen)和陶辛根(Trossingen)等。其中的不来梅被台湾人称为垃圾收容所,差不多一半是亚洲人,其中以韩国学生居多,近年来中国人也不少。他们大都是在考别的音乐学院碰壁后才转读不来梅的。


(二)汉诺威音乐学院的教授们

汉诺威音乐学院的教授,除了经常聆听他们的音乐会外,我几乎没有什么接触。这里我只能将从朋友那里听来的说给大家听听。

和德国所有大学一样,汉诺威音乐学院没有国内所谓的学报。因此根本看不到他们每年会后多少丰硕的“科研成果”。后来才知道,这里的教授分4个等级,由州文化部门评聘,享受公务员待遇,都是终身制。教理论的教授我不甚清楚,器乐教授个个都是著名的音乐演奏家,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数不清的音乐会,每年都会有自己的唱片发行。在汉诺威音乐学院几乎每天都有规模大小不一的音乐会,有学生的,也有教授的,也有学生和教授同台演出的。如逢重要的主题音乐会(譬如音乐会上演的全是莫扎特的作品,其主题就是莫扎特),一般都有教授的表演。说起来很有趣。在音乐会中场休息或终场结束后,参演的教授会很认真的在礼堂的休息厅摆摊儿,出售自己的唱片。有意思的是,音乐会的观众,其主要群体竟不是本校的学生,而以社会上的老头儿老太太居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忠实古典老粉丝。在德国,你会惊讶于普通观众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即使是最普通的午间音乐会(Mittagkonzert),那些老人们也是个个穿的非常正式。什么时候该鼓掌,再鼓掌,拿捏得非常到位。如果遇到高水准的演出,那些演奏家们非谢四五次幕而不休,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再给观众们加演一曲。一般情况下,午间音乐会是免费的,而晚间音乐会象征性的收一点儿,最多一张票5欧元,大多情况2欧元。除了非常隆重的音乐盛典,这些音乐会对汉诺威音乐学院本校的学生是免费开放的,学生可以凭学生证去售票处领取,每证一张,领后签字。我在汉诺威六年,一共遇到3次盛大的音乐会,其中两次是该院每两年一度的音乐节,一般持续两天。每天从上午到深夜,是不间断的各类音乐会。期间德国各界名流云集,原来那些都是汉诺威音乐学院的常年捐赠人。因此其艺术节可以看作汉诺威音乐学院对捐助人,对社会的回报演出。这时候,每场音乐会都要卖门票的。学院的教授们也都会在台上给大家露一手。还有一次发生在今年初夏。该院为庆祝手风琴教授Moser(就是我上文提到的那个得过联邦总统功勋奖章的女教授)三十教龄,举行盛大庆典。一时间,真是所谓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家大师云集该校,极一时之盛。有学生戏称,像是古典音乐的奥斯卡颁奖典礼。那晚的音乐会可是一票难求。我的台湾朋友和我懊悔不已,因为我们都没想到,那个疯婆子Moser会有那么大的国际影响。

其实每每看到那些或风华正茂,或两鬓斑白的教授们在台上全身投入到音乐中去的时候,我的心中便悠然而生一股敬意。除了他们精湛的演技,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们高尚的情*和敬业精神。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没有自己的私人学生。极个别的情况,例如有准备报考汉诺威音乐学院的学生慕其名而来,他觉得你现在的水平还不能通过该校的入学考试,在学生的请求下,会进行一段时间的个人辅导。不同的教授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平均而言每小时会有100欧元左右的样子。听说,即使是汉诺威的助教,其收费也比不来梅音乐院的教授要高。在入学考试的时候,即使是校内教授的私塾弟子,也没有半点儿通融之处。在你考试没有通过的情况下,教授如果觉得你有潜力可挖,来年可以考上的话,他甚至会免费再给你上一年的课。在这里你会真正的体会到他们的无私与热情。我认识的一位弹钢琴的中国女孩儿,在国内慕汉诺威音乐学院的大名,一心想考汉诺威院。苦的是她并不认识该校的任何教授,也没有熟悉的中国人可以咨询。最后她在汉诺威音乐学院网页的教授名录中随便选中了一位,并从中国大陆给他发了一封邮件。这位教授很是友好得给她回了信,耐心得向她介绍了报考的条件及申请的程序。就在她初来乍到德国的第一天,让这位女孩儿不敢相信的是,那位老教授竟然开着车亲自去机场接的她!然后又无偿给她辅导了一年多的课,最后这位女孩儿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入了汉诺威音乐学院。我想,这些大牌教授的境界和国内那批人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正因为这些教授既是教育家,又是演奏家,除了给学生,举行大师班,还有很多的演出任务,平时里他们十分繁忙。即使是这样,他们也是每日练琴不辍。我听说那位疯婆子Moser每日必须坚持练琴不少于4个小时,每晚都是练到深夜方休。对他们而言,看电视是一种无聊的消遣,逛街是一种奢侈的休闲。因为他们深信,一日不练琴,就会被别人抛下,即使是一支演奏过几百遍的巴赫的Invention,每次复习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正因为这样他们才可以保证自己时时保持很好的演奏状态。暂不说国内音乐院校教授的技艺好坏,我不知道全中国的音乐教师还有几个人还在练琴,更不必说能有几个人可以随时上台的。说句大实话,国内排名前五位音乐学院绝大多数的教授,在汉诺威音乐学院连当助教的资格都没有。中国所谓的音乐人每天练的唱的都是名与利,钱和权!这真是国人的悲哀!

写到这里我想哭!


(三)德国音乐学院VS美国音乐学院

当我还在国内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美国的朱丽亚、科蒂斯、柏克利等音乐学院的大名,或者是俄国的莫斯科、圣彼得堡。德国学派在国内叫得不是很响亮。只有到了欧洲,才知道,德国学派(或欧洲学派)与俄国学派才是音乐界公认的两大学派,而根本不存在什么美国学派。诚然,许多活跃于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2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他演奏我就来气,就像屁股上长了个超级大痔疮。

最近朗朗的出现频率是越来越高了,好像整个电视台都在围着他转,呵呵,只是应了那句话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了。

不管是幸运还是什么,肯定他的人也是有的否定的也不在少数,只能说他自己以后的发展了,这个不是说就能说得了的。

就象春晚赵本山的台词“什么名人,充其量就是个人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5:0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