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680|回复: 8

贝多芬室内乐唱片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1/20071212008729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凡入门者,都先从小提琴奏鸣曲开始,尤其是《春天》和《克莱采》两首。但是既然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收藏,倒不如直接买全集10首,省得留了牵挂。 
DG的《全集》选了克莱默尔和阿格丽希版倒是非常大方,只是没有将本可作为第一选择的权威版本一一梅纽因与肯普夫版奉献出来,令我觉得有点遗憾。不过它已经出了两个“小双张”,单独购买价格会更便宜一些。我是极为推崇这个版本的,认为可做这个曲集的“标准”而享有永恒的生命力。其实贝多芬并不需要“另类”的发挥。梅纽因和肯普夫就像富特文格勒和富尼埃等老大师一样,与贝多芬都是心意相通的。他们的贝多芬质朴而有古风,常常能够感动我们。听他们的贝多芬绝对不会有迷失的危险,即使他们在技巧上有瑕疵也丝毫不影响到这一点。格鲁米欧和哈丝姬尔的版本也有同样的优点,只是在力度上显得纤弱一点。他们把正当壮年的贝多芬奏得华美而老气,有旧贵族的味道;单声道的录音更增添了怀旧的气氛,它消解了贝多芬的意气风发,使我们与他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尽管如此,这个版本绝对具有收藏的价值,在新录音辈出的今天尤其显得珍贵。同样来自PHIuPS的奥伊斯特拉赫与奥伯林的版本在情绪的把握上比较成熟,虽然某些段落表现出娇美的一面,但却天然成趣。奥伊斯特拉赫在雄浑的力感中总能恰到好处地使琴声发出温暖的声音,他似乎在刻意控制着不应过分的热情,从而使得原本深情的诉说变成了內心的独语。奥伯林没有发挥出钢琴声部的独立作用,他一直甘心做应答者,所以有时听来有些拘谨,甚至有点沉闷。相反,在PHILIPS的另一个版本里,钢琴声部却是出尽了风头。本来我们是应该对谢林寄予厚望的,但他的斧凿痕迹有点重,虽然保持了音响的均衡,音色和音量却显得弱了。当然这不属于录音的问题,因为海布勒的伴奏聚焦很准,琴声灿烂妩媚,表情也很生动自然。目前综合评价最高的版本是帕尔曼和阿什肯纳吉录子70年代的版本。除了录音效果堪称最佳以外,它实际上更接近奥伊斯特拉赫和奥伯林的版本。帕尔曼的准确性和音色甜美自不必说,阿什肯纳吉的伴奏也非常平易中庸,透露出贝多芬朴实敦厚的一面。他与帕尔曼的配合可以用“天造地设”来形容。这套唱片作为帕尔曼最好的代表作,肯定离不开阿什肯纳吉,只是后来二人合作的勃拉姆斯的奏鸣曲却再也不复这种表现了。 

现在该说到《全集》里的版本了。这绝对是一个可以令人激动而非感动的演奏。克莱默尔已是当代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大师,他的演奏充满着机智和即兴的灵感,琴韵成竹在胸又深不可测。当然,他也使贝多芬有了摩登的感觉。响亮的琴声、自由的速度以及兴奋的情绪,都极具新意。阿格丽希是一个需要对话的伙伴,她把每一个音都弹得清晰流畅,全心投入还不着痕迹。不过她和克莱默尔的对话不同于与麦斯基的对话。与前者更重精神性,布局非常稳健,在理性的基础上来点炫技;与后者则像是在惊天动地地热恋,所谓火花迭见,洋溢着浪漫的浓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上述“10首”版之外,单独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谢林和鲁宾什坦的《春天》与《克莱采》。它们和第8号录在同一张唱片上,是一件很精致的收藏品。谢林在这里的表现很放得开,主导地位清楚;鲁宾什坦甘做陪衬,琴声控制得非常适度,却毫无拘谨之感。他们在演奏的时候一定很快乐,这种隋绪只要听了第一声就会感觉得到。另一个时代的录音里,我们可以选择两张。迷信布什的人不会放过他与赛尔金在EMI的那一张,里面有《春天》和第7号。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PEARL版,音效有很大的改进,琴声听来不再是怪怪的。另外一张是克莱斯勒和拉赫马尼诺夫演奏的第3号,作为一个传奇的录音,它被收在好几种唱片里,不论买哪一种都会物超所值。 

弦乐四重奏的全集版至少要有三套,但首选是哪一种却会令人颇费踌躇。意大利四重奏团版是名气最大的,获奖也较多。它的问题是录音时间拉得太长(10年),所以演奏水平和录音效果差别很大。一般认为晚期的六首更好一些,音响自然(谈不上突出),四人之间的配合可谓炉火纯青,是很有亲和力的演奏。这个四重奏团在演奏莫扎特时表现得最好,对贝多芬来说,他们稍软了一点,德国味明显不够。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匈牙利四重奏团版本上。乐手的配合浑然天成,旋律的歌唱性很突出;如果不考虑所谓的德国味,这套唱片是非常耐听的,至于是单声道的录音倒不成什么问题了。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团倒是具有德国味了,难得的是他们的技巧也非常精湛,这对现场录音来说,算是一个奇迹,但是也正因为是现场录音,所以乐手们在情绪上有点随意和兴奋,音色和旋律感都不错,深度上就要差一些。而更早些时候录制的录音室版结构非常精致,也有比较深刻的内涵,但却不如新版从容,所以我还是更喜欢新版多些。 
维格版和林赛版是四重奏爱好者评价最高的,因为分别属于VALOIS和ASV品牌,所以不大容易被买到。维格四重奏团的演奏质朴率真,音色明亮,很具时代特点,和莫扎特似乎更靠近一些;林赛四重奏团表情自然,声音温厚,慢乐章奏得很抒情,有打动人的地方。其实我倒觉得和这两个版本有一比的是东京四重奏团,技巧、音色、录音效果,甚至在內涵上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RCA的唱片还是很容易被买到的。 
作为一个特殊的收藏,布什四重奏团在30年代录制的七首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企鹅激光唱片指南》给它“三星戴花”完全出于艺术方面的考虑。乐评称此演奏最能代表贝多芬式的古典精神,在今天还能够听到这样的录音,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提琴奏鸣曲的选择是最痛快不过的。它们几乎都是较早的录音。我的首选是富尼埃和古尔达的。这是两个谦谦君子之间的对话,轻松自在,气氛温暖,充满了闲适的愜意;后来富尼埃与肯普夫的版本结构就严谨多了,表情也更端庄一些,有点“官方”贝多芬的味道。仅仅比较这两个版本,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罗斯特洛波维奇和里赫特的合作就带有“比拚”的意味了,两位大师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锐利的音色和张扬的气氛很冲击感官,但是想象力明显不够,较干的录音在转为廉价的“小双张”之后显得更薄了,真是可惜。最好的录音是麦斯基和阿格丽希的版本。它被收进了《全集》里,价格上也有了优势。对麦斯基没有成见的人一定要买宋听一听,连呼“过癮”之余便会说,贝多芬大概是喝醉了。我自己非常偏爱卡萨尔斯与赛尔金的老录音,但是否向别人推荐,我还持保留意见。有以上三四个版本已经差不多了。 

钢琴三重奏我的首选是肯普夫、谢林和富尼埃,不过这个版本的录音很一般,三件乐器的摆位有点问题,钢琴声部太突出,而恰恰我又很喜欢听谢林、富尼埃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它们的声音都有点小。录音和演奏技巧都臻上乘的版本是阿什肯纳吉、帕尔曼和哈莱尔,三位中生代大师级人物的音乐感和理解力都很出色,但如论感人,尚不如巴伦波伊姆、朱克曼和杜普蕾的版本。后者的热情与活力是扑面而来的,即使录音差点也能接受。 

弦乐三重奏似乎只能有一种选择,它恰好被收在《全集》里,由正价变为中低价。演奏的场面有些滑稽,但值得尊重。穆特俨然领袖风范,充满自信,琴声悠扬脱俗;罗斯特洛波维奇和中提琴家朱拉纳声隋并茂,全力投入,丝毫不显老态。有这样一个版本在,帕尔曼、朱克曼和哈莱尔的现场录音听来就一点味道也没有了。我家里的这一套便一直想转让出去。 

贝多芬其他的室内乐,依我看将《全集》中的两套八张拿下就齐了。虽然在小趣味和录音质量上,许多小公司的唱片更好听一些,但为这样的作品去费神搜寻实在没有必要。当然,如果凑巧碰上了,又正赶上手头宽裕,HYPERION的降E大调管乐六重奏和VIRGIN的降E大调七重奏都不妨听一听。CARLTON出品的《小夜曲》(长笛、小提琴与中提琴三重奏)每个人听了都会喜欢。 

http://club.music.yule.sohu.com/read_elite.php?b=classical_music&a=195908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早是在4年前的哀乐杂志上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GOOD,这个绝对是好东西,我收场了PHILIPS的版本, 特别喜欢NO.3 in C,

另外海顿的那一套(PHILIPS)也非常值得推荐, 个人觉得非常适合胎教音乐.哈.您说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海顿,汗。谁胎教?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胎教啊,不然我哪长得那么可爱哦....

哈哈!~!~!~

但爸爸老是跟妈妈说, 如果当初不是听海顿和贝多分三重奏,改听BRAHMS和老柴,准生个BOY! 汗~!!~!~!~!~!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3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父母不懂艺术。能听懂音乐是天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9 06:0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