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70|回复: 7

佛背影中的沉思冥想-切利比达凯指挥艺术小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1/200711220362368451.jpg
2007-1/200711220363331742.jpg
2007-1/200711220364161068.jpg
2007-1/20071122036492356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佛教徒,切利比达凯(以下简称切利)相信现实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因此他更多的是突出声音内在结构,尤其是他对布鲁克纳作品诠释呈现出耀眼夺目的色调,而不仅仅是依附于紧密和声实体上的旋律。同时,禅宗也是通过沉思寻求精神上的领悟以及直接的彻察,而非个人主观的臆断。因此,切利演奏前总要进行反复的排练,他演绎的布鲁克纳作品相对趋向于远离外在的戏剧张力或者夸夸其谈的表现力。

切利也自诩为科学家,探索声音与音响空间的关系。或许由于这个原因,他录制的唱片中掌声在每部作品演奏前后都会出现,以及乐章间漫长的停顿。诸多要素营造出音响的氛围,音乐充斥其间。为了让听众更好的欣赏音乐,切利意识到,当作品织体变得浓郁厚重的时候,速度的处理得相应的放慢。因此他演绎的莫扎特和海顿的作品就采取较为传统的方式,他对每部浪漫派作品保留曲目的演绎都开创了“熟思”的新纪录。他演绎的德彪西的大海耗时33分,而通常演奏只需23分钟左右;罗密欧与朱丽叶从18分延长至28分;切利对布鲁克纳8的演绎拖延了将近半个小时。(虽然如此,按切利的处理方法也很难解释得清楚,为何通常只需16分钟的瓦格纳小作品齐格菲的田园诗,他却需要24分钟)

最后,切利是一个对传统和音乐主流没有丝毫兴趣的神秘主义者。他省略了所有标准的重复,以连续流畅的方式处理音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切利的习惯被他所鄙视的电子录音设备所证实,作品中重复段落产生于1700年左右,使听众能更为熟悉一生中仅有几次机会能有幸欣赏到的音乐,当然如今我们只需要按一下按钮)。为音乐更好的交融,他不太注重紧张感,同时通过对乐曲动力性的调节,减轻情绪对感官冲击使乐句的起伏变得平顺。遗憾的是,对高潮的抑制,切利的乐曲结尾的处理有些令人失望,听众没有得到期待中的情绪宣泄。因此,通常对于舒伯特的“伟大”交响曲终曲荣耀光辉般的处理(德沃夏克的交响曲新大陆采用相同的处理方式),切利的诠释取而代之以最后一个和弦的缓慢游移直至最终淡出。

http://welkinsatinsilver.spaces.live.com/blog/cns!f703d4d69aa34bb2!556.entr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5 19:10:3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的介绍,又对切利加深了了解。

也惊讶于他的慢速处理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切利比达克被从神坛上请下来时,历史一定会给他老人家一个公正的评价。尽管他把一切管弦乐作品指挥成布鲁克纳的交响曲,要知道最接近上帝的布鲁克纳也有作为凡人的七情六欲,而我只听到一种寂灭。近几年切利比达克大潮逐渐退去也证明了这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布鲁克纳确实厉害但其他的就不是很神气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利的慢是有名的.

但慢而不断则是最难的,即把音乐延缓到极至同时保持或加强其内在张力,也只有在指挥家年事已高,洞察一切,烂熟于心的情况下才能做到.

CELI早年一样是血气方刚的:看一看他在柏林废墟上的<<爱格蒙特>>就清楚了,甚至在他斯图加特时代的<<TILL EULENSPEGEL>>也还有年轻人的冲动,而到了慕尼黑年代,他似乎已经完全超脱了,超越了,所以这个时期的演绎也最具代表性.

他的WAGNER的<<名歌手>>序曲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版本;

他的<<伟大>>所呈现出的伟岸和崇高是我从卡拉扬等大师那里所找不到的;

他的BRUCKNER简直可以定为一部<<旧约>>,估计很难在短时内超越. 其中的第八更是极品. 切利去世后,BOULEZ曾和维也纳爱乐去布鲁克纳生活,演奏和最终入土的圣弗洛里安(St.Florian)演奏该曲,到了现场他才知道为什么BRUCKNER的休止总是那么长,因为在那里这个时间是必须的,否则音乐无法延续.而切利多次去圣弗洛里安拜谒,感受BRUCKNER的灵魂,应该说他是"得"了真传的.

他的BRAHMS同样值得推崇,比卡拉扬的版本跟具有北部德国人的气质;

他的DEBUSSY就不一定特别"正宗"了,但也自成一说,智者见智嘛.

切利热的消退是很自然的,毕竟他不是主流.但这并不能代表他的艺术高度因此而大折扣.

我坚信,人们会常想起他,因为他是一把尺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9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他还不够细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3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切利的指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不象别的人那末张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0 17:36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