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184|回复: 8

巴赫入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1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乐十几年,到目前为止,最爱还是巴赫。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勿庸置疑。今天我想谈谈自己是怎么喜欢巴赫的。我喜欢巴赫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以前我一直无法亲近音乐之父。我听音乐主要遇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一开始听就喜欢的;第二种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而慢慢喜欢的;还有一种是到目前为止还是不喜欢的。第一种主要是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我就是听乐圣的音乐而走上古典音乐这条不归路的。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的古典音乐是乐圣的钢琴奏鸣曲《悲怆》,一听就被打动了。接着听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也是马上就喜欢上了。还记得当时的感受:这个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好听的音乐。听巴赫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因为天赋不好,差不多听了十年古典音乐才开始喜欢巴赫。

巴赫的音乐一开始不是那么容易接受,而一旦你喜欢上,你很可能会暂时抛开其他音乐而专听巴赫,从而变成“巴赫迷”。大家看到我天天谈巴赫,可能会觉得好奇(这么“难听”的音乐也有人那么喜欢),也可能有人早就厌烦了。但现在我还是想再谈谈巴赫,主要是谈自己是怎么入门的。我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喜欢巴赫,因为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伟大的音乐。我最早接触巴赫的作品是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当时完全没有感觉,结果就放下来了,一晃就是十年。今天,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已经成为我的挚爱。也就是我最喜欢的古典曲目。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对入门者有用。不过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说的只供参考。

巴赫入门的途径很多。我觉得最好从《乐队组曲》开始。巴赫的这套《乐队组曲》一共有四首,编号为BMV1066-BMV1069。作品创作于1717年至1723年之间。巴赫本人有很深的宗教情结,一生为上帝而奉献。但在这套作品中,他却完全走出了宗教世界,来到平凡躁动但生气蓬勃的尘世,似乎在音乐中的每个音符中,作曲家都倾注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我们要尤其注意《第三组曲》,因为里面有家喻户晓的《G弦上的咏叹调》。在其余三部组曲中,序曲之后的乐章全都有舞曲所构成,包括库朗舞曲、加沃特舞曲、福拉纳舞曲、小步舞曲、布列舞曲、巴瑟比埃舞曲、萨拉班德舞曲、波罗乃兹舞曲和吉格舞曲等。《乐队组曲》有许多优美的舞曲,很容易接受,所以巴赫入门我推荐从《乐队组曲》开始。因为巴赫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充满乡村气息和田园风情的画卷,处处溢着风俗化的生活情趣和淳朴的山野气息,这就是迷人而通俗的乐队组曲。接下来我觉得可以尝试听《布兰登堡协奏曲》。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编号BWV1046至BWV1051),原名《六首为不同乐器而作的协奏曲》,因其手稿于19世纪中叶发现于勃兰登堡,故改为现名。巴赫在这里模仿了当时意大利维瓦尔第等人的“快-慢-快”三乐章布局,但也做了一些创新的尝试。总的来说,《布兰登堡协奏曲》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乐队组曲》和《布兰登堡协奏曲》版本非常多,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我就不谈了。

接下来可以听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了,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比四大小协更好听。“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一共有三部,数量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非常有名。这三部协奏曲写于巴赫在科藤的时期,大致创作于1717至1723年之间。a小调协奏曲编号BWV1041,通常被称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E大调协奏曲编号BWV1042,也被称为“第二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则协奏曲则是为两把小提琴而作,被称为“二重协奏曲”,编号BWV1043。据说巴赫当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至少应该有六首,但如今能够找到原谱的只有上面提到的三首,这得益于在巴赫有生之年,这三部作品的乐谱被反复转抄方才得以流传下来。就总整体风格而言,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所使用的乐队规模相当之小,伴奏主要由弦乐合奏、羽管键琴和数字低音所组成,所以听起来显得相当清秀、亮丽,犹如器乐重奏。然而巴赫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赋予了这些作品以独有的新意,使得这些作品充满着戏剧性。”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我推荐格洛米欧和谢林的版本,古乐版首推平诺克。这里我要提提美国天才少女哈恩的版本。整张专辑如同她本人一样充满了青春活力. 这跟她的第一张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隔了好些年了。她的演奏是激情的. 把巴赫拉得很快。实际上, 巴洛克的音乐传统也是稍快的. 哈恩的速度不应该受到指责,相反是值得称道的。另外我要说说美岛莉,我很喜欢她,也很佩服她。日裔神童提琴家美岛丽今年一转眼已经三十多岁了。昔日的神童,今天是在美日影响力惊人的提琴名家。这位有著一身自信和对音乐热情的音乐家,总是有她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也有著她自己对人生的定见。美岛丽的巴赫极多青春气息,轻灵飘逸,令人激赏。她在菲利普有一个与朱克曼的版本是我非常喜欢的版本。很奇妙,美少女拉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总是特别好。可能是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有某种特质特别适合女孩演奏。我还要说说美少女诹访内晶子的版本。一个新版本,技法流畅,音色高贵,非常优雅。一个给人惊喜的版本,美女拉巴赫小提琴协奏曲拉得就是好,真是很有趣,很奇妙。老一辈得提琴家我首推梅纽因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米而斯坦和海菲兹也非常出色!

听完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我觉得可以听听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了。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不同于后来的由一件乐器独奏的古奏鸣曲,而是由一件乐器主奏,另外两件乐器为之伴奏的室内乐形式。“巴赫的这组小提琴奏鸣曲大概是他1717年至1723年在科腾创作的,虽然不像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那样经常被人们演奏,但也有着复杂多变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旋律,如果说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是幻想与自由的表白的话,那么他的这十首用古钢琴和低音提琴伴奏的小提琴奏鸣曲则是技巧、情感与内在精神的体现,使他的好听类作品中比较迷人的那一类。据说巴赫在创作前六首奏鸣曲的时候妻子刚去世,所以第一首的忧郁和伤感,第三首如泣如诉的歌唱性旋律,第四首的哀怨与缠绵,都深刻地揭示了巴赫对亡妻的怀念和对自己心灵的抚慰。后四首有人怀疑是伪作,也有人认为是他改编的,但也同样充满着鲜明的巴洛克音乐风格。”我也非常喜欢巴赫这套作品(其实巴赫所有作品我都喜欢)。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我首推古尔德和玻利维亚小提琴家拉雷多的版本,这是一个钢琴版。拉雷多和古尔德的演奏平和谦逊,是有血有肉的巴赫。拉雷多的演奏将这种细致而深落的情感流露展现的富有层次,如同春蚕吐丝般深入到作品内核发掘出内在的美感,委婉动人,含蓄深沉的表达了作曲家在音乐中所寄寓的那种对亡灵的抚慰。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其次我推荐格洛米欧的版本。格鲁米欧与雅克凯特的演奏圣洁、清新,有一种贵族的气质,而且融进了较多的感情色彩,后三首梅尔穆德的大提琴加入又象是要为作品增加几分庄严。另外,我要特别提到斯特恩的版本,虽然不是全曲,但却非常温暖优美,也是我收藏的巴赫唱片里的挚爱。

接下去可以听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了,对于怎么入门。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附在这篇文章后面,大家可以参考。关于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平时大家谈得较多的都是米而斯坦,谢林,格洛米欧,克莱默,海菲兹等人的版本。现在我想谈谈我知道的其他一些大师。首先我强调:我谈的都是很主观的,只供大家参考。我的首选版本是东德艺术家苏斯克的版本。巴赫小无穷尽了小提琴的一切可能,是小提琴艺术的颠峰,值得细细品味。karl suske这版小无优雅,清峻而带点遒劲。线条,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整体风格有点中国古诗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属于一流演绎之列。他的《夏空》果敢决断,清晰明了。而整首曲子又不紧不慢,控制得恰到好处。另外我特别喜欢布什的版本,非常古色古香,富于人文气息。一般人对于布什的印象多停留在他的四重奏团。其实这位德国出生的演奏家可是一位顶尖的独奏者。布什是在科隆音乐学院接受的音乐教育,1912年因在伦敦演出了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被称为"除克莱斯勒外无人可比的纯净与美感"。梅纽因曾经拜布什为师,并从他那里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布什的录音留下来的不多,他的演奏被认为是不为技巧而演出,只想表达音乐的美感。还有一位大师是费拉斯,他晚年生活一直很郁闷,好象和感情有关系.最后几年更是抵制录音,抵制演出。而这个77年12月21号的无伴奏演出是他在消失录音室几年后的唯一一次录音。因此特别珍贵。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古乐版我首推苦一肯,尤其是第二版。苦一肯一共录了两版小无。普遍评论都说旧版胜过新版。但我比较后我认为新版更好。其实新版价钱很贵。旧版其实已经很好,但它有个问题:在一般器材播放,高频会有毛刺感,令人不快。但很奇怪,在高档器材播放就不会有这个问题。高频显得很幼细。旧版的整体性是很统一完整的。每一首都很动听,值得拥有,相信很多朋友都已收藏,不知是否有同感?新版与旧版比较优势在哪里呢?首先录音远远超越,其次各声部更清晰。若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拥有旧版已经足已,新版是高消费,但物有所值。

下面谈谈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现在都是谈弦乐,后面会谈到键盘作品。从卡萨尔斯开始,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对爱乐者来说,无疑成为无限的意义延伸。对这样的一套伟大作品,作为一名普通爱乐者的我对它总是诚惶诚恐,但总觉得提笔写这首作品太不自量力,看了越多资料越不敢下笔。踌躇再三后终于提笔的主要原因,是希望乐迷们日后欣赏这套作品时,能有多一点的资料参考,相信对深入这首无伴奏大提琴曲会有帮助。组曲顾名思义是由许多小曲组合起来,在当时组曲有其约定成俗的配套组合,也就是“阿勒曼舞曲-库朗舞曲-萨拉邦德舞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的标准组合模式。我们要了解这些舞曲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组曲从而理解整部作品。听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从第一组曲和第三组曲入手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也就是从局部到整体。最终整体来理解这套伟大的组曲。《大无》版本太多,就不谈了。

下面谈谈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31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巴赫的圣乐<弥撒>,8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22:22: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帖子一定要顶!看来得花不少时间来好好消化楼主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5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听音乐并没有一定的路,倒是个人的机缘往往更重要。就比如说我听巴赫,最早是在一张碟中听到了两段卡萨尔斯的无伴奏大提琴,特别喜欢,就去找这套CD听,最终买到一套史塔克水星版的,但当时听巴赫也仅限于此,没有特别去找他的别的音乐,后来又听了SONY一张巴赫的管风琴很喜欢,就开始专门去找巴赫的音乐,我记得先是小提琴协奏曲,然后是歌德堡,然后是弥撒,再后来是那几部组曲和协奏曲声乐作品等等。

另外古尔德55年版似乎是简版,所以时间那么短。

至于说到“本真”这两个字,我想除了巴赫自己的演奏,谁的演奏也不敢说是本真吧。尽管很多音乐家都说他们只要体现作品的本来面目,但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演奏一部作品,就一定加了他自己的意思在里边。一部好的作品不但属于作曲家,也属于演奏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4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15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2-2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0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古尔德55年版不是完全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5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超级喜欢巴赫的键盘作品。因为此,日子都似乎幸福了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9 21:2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