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爱着远离我们已有几百的西方古典音乐的当代爱乐者来说:既是无比幸福的,同时又是十分无奈的,幸福的是因为我们能通过购买唱片来聆听大师的作品,甚至是贝多芬全集、莫扎特全集都能买到,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欣赏到大师的任意曲目,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心情来选择聆听,这在古典音乐盛行的几百年前的欧洲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是哪个国王、哪个贵族都是不敢奢望的,更不用说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机会能听到大师的音乐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无奈、不幸的是我们永远都听不到、看不到作曲家的亲自演奏与指挥了,也许我们能看到布里顿、科普兰的亲自演出,但看贝多芬、莫扎特这些更为确切的古典音乐作曲大师的演出就成了天方夜谭了,因此在我们一次又一次的聆听之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作曲家的伟大,我们同样要感谢这些作曲家的转世代言人与诠释者——古典音乐演奏家们,是他们高超的演奏、指挥、歌唱技术和他们对于一个个音符的苦心钻研,帮助我们跨越时空拉近了与大师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他们使得古典音乐得以留存至今—— 当我们正贪婪地享受着表演艺术家们对于古典音乐的精彩诠释时,你可曾注意到他们中间的很多颗巨星已永远的停留在了唱片和影像资料中了,如果说80年代末期的那一段对于那些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日子还不足以影响到一个才只有四年听龄的我的话,那么近几年来,每年都至少有一位表演艺术大师的陨落让我真真切切有了些许的感伤,也许用遗憾更为准确一些。 1987年我们意外地送别了杜-普雷、1989年我们又送别了卡拉扬和索尔蒂、1990年伯恩斯坦离我们而去,以上几位的成就想必不用我再多费口舌了;而今,2004年卡洛斯-克莱伯辞世、2005年朱里尼辞世、2006年施瓦茨科普夫离开了我们、2007年我们又失去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帕瓦罗蒂,真的不敢想象还有哪一颗巨星又将陨落。也许是本不应该有的机缘,正是因为近几年来那些巨星的陨落,让我提前深入地了解了他们、让我毫无顾忌地购买他们的影音录像资料,并因此被小克莱伯的指挥艺术所吸引,更被他那种对于自己、乐队近乎于苛刻地要求所折服,他那几张精益求精的唱片甚至可称其为一件件艺术品成了我的最爱,也许这对我来说是“因祸得福”了,但我真的不愿意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真的感到很不是滋味,也许是因为我年纪太小,容易感情用事,但我情愿怀着一颗真挚、朴素的心来面对这些事实。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和面对的,作曲大师一代代的逝去;表演大师同样如此,但前者的逝去有后者作为其代言人和诠释者,那么后者的逝去将会预示着古典音乐的终了吗?!当年的乐坛新星,诸如:西蒙-拉特尔、杨松斯、马克西姆-文格洛夫、敏茨等等如今都已是“知天命”的人了,不可否认古典音乐表演家的演绎生涯很长,但他们也会终老,我们不禁要问乐坛新星在哪里,也许这只是我一个圈外人的“杞人忧天”罢了,我也宁愿如此,但我的确有了这样莫名的担心,我相信也有人和我一样的在“杞人忧天”,我们只是不愿意看到那一刻的到来。 今天是因为得知了老帕的离去而写下这篇感想的,早知道老帕唱不动了,也知道DECCA已为他出了终极唱片,但谁也没想到他竟就这样早的离开了我们,也许老帕就是为了歌唱而生的,当他无力再唱出高音C时,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让我们祝他一路走好,感谢他为我们带来的一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21:38:4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