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成为基民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智能检测中
快捷导航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音乐合集
外文音乐合集
个人上传合集
黑胶转录音乐合集
MC系列
交响曲
协奏曲
管弦乐
室内乐
弦乐独奏
键盘独奏
舞曲
歌剧
声乐作品
宗教音乐
改编曲及其他
J.S.巴赫作品集
贝多芬作品集
莫扎特作品集
纪念富特文格勒
海菲兹全集
勃拉姆斯作品集
古典音乐合集
中文歌曲合集
中国声乐合集
中国器乐合集
原创音乐合集
JAZZ音乐合集
外文歌曲合集
新纪元音乐合集
世界音乐合集
跨界音乐合集
轻音乐合集
电子音乐合集
舞曲音乐合集
外国民歌合集
试音碟/影视音乐/其他
基点音乐版本比较
竹子音乐合集
lqdxy 推荐精品目录
lqdxy 的古典合集
easyman 推荐的音乐
Dr.PAN 音乐合集
audio 张宇合集
luoluo 保罗莫里哀合集
SEGA 古典合集一
SEGA 音乐合集二
chopinter 音乐合集
Dinu 音乐合集
立春改编歌曲合集
lvzhou 音乐及文章
wpskyo 古典吉他合集
yah 音乐合集
TOM 音乐合集
Dawn555 音乐集
今天没货音乐集
YY音乐集
Jtkll音乐集
Aimo音乐集
yah上传管乐曲目录
MC12
MC13
MC14
MC18
MC2
帖子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
基点俱乐部
»
论坛主页
›
..::〖特色交流〗::..
›
灌水唠叨
›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诺伯特·克莱弗特吉他)
返回列表
查看:
6897
|
回复:
5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诺伯特·克莱弗特吉他)
[复制链接]
王二麻子
王二麻子
当前离线
积分
2532
发表于 2003-3-10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乐章的下载地址:http://www.renodia.com/mp3/Renodia_Concierto_de_Aranjuez-_1-_Allegro_con_spiritoRodrigo,_Villa-Lobos,_&_Castelnuovo-Tedesco.mp3
回复
举报
王二麻子
王二麻子
当前离线
积分
2532
楼主
|
发表于 2003-3-4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 在20世纪的音乐史中,《阿兰胡埃斯协奏曲》(Concierto de Aranjuez)不仅为罗德里戈赢得了举世的名声,也为本世纪的吉他音乐开启了一片光明的远景。此曲自1940年首演之后,曲中难以言喻的优美旋律及随处所散发的浪漫色彩与奔放活力,完全征服整个世界乐坛。《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问世,不但成功地为吉他音乐树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也因为此曲兼具繁复技巧与音乐性的高度挑战,多年来始终是所有吉他协奏曲中演出频率最高的乐曲,也被视为是对演奏家的最佳试金石。 在今年即将举行的「2001北京国际音乐节」中,主办单位即精心策划了一场协奏曲之夜,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们不但可以听见熟悉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同时也欣赏到了罗德里戈的另一首协奏曲杰作《安达鲁西亚协奏曲》(Concierto Andaluz)。为了使国内爱乐者及各位读者对罗德里戈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以下的篇幅中笔者将简就罗德里戈的生平以及该曲的内容、结构、版本分析等,试做一个全面性的介绍。 一. 盲人作曲家-罗德里戈 华金·罗德里戈(Joaquin Rodrigo)这位从三岁起就双目失明的盲人作曲家,是20世纪音乐史中具有崇高地位的特殊领导人物,同时也是西班牙乐坛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由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成功,更使罗德里戈一跃成为西班牙继阿尔班尼斯(I.Albeniz)、格拉那多斯(E.Granados)、法雅(M.Falla)、图里纳(J.Turina)之后,西班牙乐坛最亮丽的一颗慧星。 罗德里戈于1901年11月22日诞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Valencia)的一个小城镇沙冈多(Sagunto)。他在三岁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然而或许是宿命的作弄,还是上苍给予夺去他灵魂之窗的补偿,罗德里戈在幼年时便展露出惊人的音乐才华。少年时期,罗德里戈在瓦伦西亚名作曲家洛佩兹(E. Lopez)的鼓励与培育下,天赋的音乐才华迅速得到西班牙音乐界的重视。 1920年开始,罗德里戈曾在欧洲各地旅行了三年,并广泛地采撷各地不同的风土民谣做为音乐创作上的素材。1924年发表了第一首交响乐小品《魔术师》,隔年又因发表了《五首管弦乐小品》而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奖励。1927至1932年的六年间,罗德里戈前往巴黎,拜入名作曲家保罗·杜卡(Paul Dukas)的门下学习作曲,并随毛里斯·艾曼纽(Maurice Emmanuel)、安德列·皮洛(Andre Pirro)研究音乐史与音乐美学。在此同时,他也受到法雅多方的支持与鼓励,从而愈加坚定他投入祖国音乐的创作的使命感。 1933年罗德里戈与土耳其钢琴家维多莉亚·卡米茜(Victoria Kamhi)结婚,她是李斯特的嫡传弟子,同时也曾随名钢琴家海吉约(Gera Hegyey)学琴,是一位相当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她曾在奥地利与巴黎求学,但自从与罗德里戈结婚后,即中断自己的演奏事业而全力协助双目不便的丈夫。次年,罗德里戈果返回西班牙后,因获得西班牙政府的奖学金(Conte de Cartagena),又再度重返巴黎继续深造。此后三年,罗德里戈曾旅居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而在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后,罗德里戈为了祖国的利益,毅然的回国担任马德里大学的历史及音乐教授,并同时担任管弦乐团指挥,及受聘为国家广播电台的音乐顾问。 1939年,罗德里戈在马德里完成其一生中最伟大的钜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顿时声名大噪,成为西班牙众所推崇的代表性作曲家,并迅速在国际乐坛间崭露锋芒。而在作曲之外,罗德里戈在音乐演奏与音乐论着方面,均有非凡卓越的表现。罗德里戈的作品虽以《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最为著名,但在吉他之外,他也写作许多著名的钢琴作品如《英雄颂》、小提琴协奏曲《夏》、长笛协奏曲《牧歌》、竖琴协奏曲《小夜曲》以及大提琴与声乐作品等。另外他也曾写作一首小提琴随想曲(Capricho),是题赠给西班牙小提琴泰斗萨拉沙泰(P. Sarasate)。 二.「阿兰胡埃斯」的释义 毫无疑问,《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已然是音乐史上不朽的杰作之一,也是吉他音乐最具说服力的代表作。众所周知,在罗德里戈写作《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时,马德里皇家音乐院的吉他主任教授马撒(Regino Sainz de la Maza)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给他参考,而罗德里戈对吉他的认识与了解,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吉他家的介绍与解析。因此,在完成《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之后,罗德里戈便将作品题献给马撒。此曲于1939年在马德里完成,而在1940年的12月11日由阿南巴利(J.M.Arambarri)指挥马德里室内管弦乐团(马撒担任吉他独奏)做历史性的首演。 谈到这里,还有一则故事是关于吉他大师塞戈维亚(A.Segovia)何以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典故。据说当塞戈维亚得知罗德里戈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马撒之后,心里非常不高兴,因此尽管罗德里戈在1955年又完成了另一首吉他与管弦乐的杰作《贵绅幻想曲》题献给塞戈维亚,但他仍耿耿于怀罗德里戈未将《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题献给他……不知这个故事是否属实,不过塞歌维亚终其一生不曾演奏《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却是事实。 至于曲题中的「阿兰胡埃斯」,是距马德里南方约五十公里处,一个前往格拉那达(Granada)途中闻名的小城。这里原来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但由于接受了来自地中海温润的阳光与海风,故蕴育出一片繁茂的森林土地。此外西班牙王室卡洛斯一世与菲利普二世都曾在这里兴建行宫,其建筑甚为壮丽,故又有「小凡尔赛」之称。十八世纪之前,这里一直都是王室重要的渡假胜地。 三. 乐曲分析 《阿兰胡埃斯协奏曲》是以D大调写成,全曲共由以下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旺盛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 乐曲开始由吉他在低音提琴持续弱音伴奏下,以轻快活泼的Rasqueado弹奏出布雷里亚斯(Bulerias)节奏的D大调和弦。而在这段导奏部份还有另外一个音型,这两个音型所组合而成的导奏基本上一直在第一乐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后,管弦乐登场重复了一次导奏,再由第一小提琴和双簧管唱出明朗的第一主题。主题之后,管弦乐立刻以升F大调奏出更强烈的动机音型。继而吉他再呈示出优美的第二主题,并以微妙的转调前进,令人联想起热情的佛拉明哥舞蹈。此时低音管奏出谐趣的音型,并由管弦乐再度奏出的音型,而吉他快速的音阶与三连音则巧妙地将乐曲带入属调(A大调)。在此大提琴重返第一主题,并顺势将乐曲带入发展部,此时吉他混合着Rasgueado与极为快速的音阶与管弦乐相互竞奏,其间繁复的转调呈现出华丽而独特的色彩。在此,提示部所使用的音型也一再出现。乐曲最后先返回D大调经由第二主题的重现,再由管弦乐依第一主题奏出华丽的终止部后,吉他再度以导奏部份的音型静静地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慢板(Adagio) 这一乐章即是全曲最撼人的心弦的著名乐章,整个乐章虽以慢板演奏,却从未予人沉重呆滞的感觉,其中又以该乐章中悦耳动听的主题,最能表达出幽怨凄美的情感,令人难以抗拒。事实上,这个乐章在结构上虽为A-B-A'-C'-A"-Coda所组成,但其中B、C的气氛却与A大同小异,因此整个乐章也可以看成是一个变奏曲。A段(B小调)首先由吉他奏出悠扬而抒情的琶音(Arpeggio),接着由英国管吹出如梦似幻的主题,相同的主题在吉他与英国管的相互呼应下,乐曲进入E小调的B段,再回到B小调三连音符的A'段。继之双簧管以A小调弱奏导出C段,不久吉他独奏以E小调奏出与第一主题相同的旋律,吉他独奏之后,双簧管以谱例九呼应吉他,继之长笛、短笛及双簧管以轻快的三连音将管弦乐导入另一新的音型。于此,吉他继续其即兴式的演奏,而在进入Piu mosso后则交由管弦乐渐渐导引出全曲技巧最难、表情最浓的装饰奏(Cadenza)。此时吉他再度回到最初的动机,并奏出华丽且充满的想象的音型,在此演奏者若不具高超的技巧与音乐性,极有可能会将乐曲的情境意趣破坏殆尽。接着乐曲在三次强而有力的吉他Rasgueado后进入高潮,管弦乐除了以强音复示最初的主题,并乘势以升F小调带出A"。乐曲最后在B大调的上行分散和弦中,由吉他以织柔的拨弦及泛音(harmonic)幽静的结束。 第三乐章:雅致的快板(Allegro gentile) 这是一首写作技巧相当高超的轮旋曲。乐曲一开始吉他独奏以二声部对位带出序奏,继而接着由管弦乐引回D大调并陆续展开吉他和乐团间的精彩对话。在这个乐章中,除了序奏中呈现的主题外,根据这个主题而导引出来的衍生句及插入句,不断的在转调与竞奏中推移前进。其中吉他独奏的技巧至为艰深,管弦乐的配器与音型也不断变化,例如其中有一段G大调的旋律,即是由弦乐拨奏(Pizzicato)与吉他的分散和弦交织而成。而在接下来的D大调部份,吉他与管乐间更是不同的音型的组合,呈现出一种交错而不紊乱的美感。在终止部(Coda)之前出现的旋律经过两次转调前推,吉他和管弦乐再次的交替出现,并步步将乐曲带入华丽欢愉的气氛中。最后,管弦乐以活泼的D大调主和弦次序渐弱,就在吉他下降的分散和弦中宁静的结束全曲。在此一乐章中,罗德里戈运用了包括赋格(Fugue)、卡农(Canon)、变奏曲(Variation)等多种样式的创作手法,其间匠心独运的管弦乐配器,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四.《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影响 纵观吉他协奏曲的历史,从巴洛克时期以迄浪漫乐派时期,虽有许多作曲家如维瓦尔蒂(A.Vivaldi)、索尔(F.Sor)、朱利亚尼(M.Giulani)、卡鲁里(F.Carulli)、波契里尼(M.Boccherini)等都曾为吉他(或鲁特琴及曼陀林)写过协奏曲。但自十九世纪以降,吉他的乐器音量始终不及其它乐器,故极难在管弦乐团中与乐团合作,也因此作曲家们固然理解吉他是一件表现力相当丰富、音色优美的乐器,却始终不敢轻易尝试为吉他写作协奏曲。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0年,《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成功,才打开了这一停滞不前的僵局。因为在《阿兰胡埃斯协奏曲》中,罗德里戈极为成功地解决了吉他与管弦乐团间相互衬托协调的难题。除了精巧的平衡关系之外,管弦乐团的编制缩小不但丝毫不
回复
举报
王二麻子
王二麻子
当前离线
积分
2532
楼主
|
发表于 2003-3-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评 偶然又听了罗德里戈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忍不住拿出了手头的所有版本一一品味,心目中版本的优、良排序仍然与从前一般。关于《阿兰胡埃斯协奏曲》的乐评多了,无意与别人叫板,只说说自己的感受。 一、几被淹没的DG格兰·索舍尔版。 深刻、沉稳、严谨、工整,经得起反复推敲琢磨。第二乐章的格兰·索舍尔富于德国式的理性思考,深情地演绎再现了罗德里戈的创作意图,时而轻柔,时而悲愤,柳暗花明,过渡自然,真是荡气回肠,让人拍案叫绝。这是我听过的最完美的第二乐章,尤其是临近高潮处那一段饱含浓情与力量的整齐扫弦,震慑心灵,令所有版本黯然失色,在乐队齐奏前那一刹那格兰·索舍尔深深吸进那一口气仿佛起到了指挥的作用,令人印象深刻,此时的格兰·索舍尔似乎脸颊带泪,叫你不得不感佩演奏家的全情投入。乐队表现非常之好,亦为所有版本的头筹,大概只有柏林爱乐能够与之平分秋色,这在三个乐章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吉他与乐队的配合简直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不知格兰·索舍尔用的是一把什么吉他,这把琴的低音部在格兰·索舍尔手中醇厚、深沉而富有弹性、摄人心魄,越听越有味道。此版本的致命缺点是:吉他的声音太小,有时要你竖起耳朵去分辨,听得比较累人,如果能重新处理一下,则勘称唯一首选版,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让这个版本被淹没了,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版本!顺便提一下,该版几可用来检验器材,吉他声有时小到接近听不见,乐队声有时大到吓人,甚至可以崩掉你的喇叭!再说一遍:这个室内乐团丝毫不逊色于柏林爱乐,各位琴友有兴趣可以试试。 二、佩佩·罗梅罗-马里纳指挥圣马丁乐团版。 佩佩·罗梅罗的演奏带有明显的西班牙本土色彩,他本人的表现一如平时的干净利落,听起来稍显“花哨”,有些部分带有Flamenco色彩。是很好的版本,不过记得不要看录象喔,不然看到那个大提琴手的表演你会笑的。 三、诺伯特·克拉夫特。 轻快灵动,愉悦四射,无愧“企鹅”三星评价,缺点是整体比较“飘”,沉稳不足。 四、安赫尔·罗梅罗。 吉他声音最大的一个版本,想知道吉他在《阿兰胡埃斯协奏曲》里边究竟要弹些什么?那就听这张唱片吧,不过经过处理的吉他声听起来有点发空,站不稳的感觉。 五、朱利安·布里姆。 个人觉得一般,布里姆的音色不是我喜欢的那一种,他的演奏总让我联想到鲁特琴。第三乐章一个快速音阶独奏接乐队的部分,布里姆显得有点信心不足,感觉生怕让乐队找错起点位置。 六、卡洛斯·博内尔。 假如便宜就买吧。 七、纳西索斯·叶佩斯。 “学院派”风格,工整,准确。 八、贝伦德。 对不起,太快了,技术没的说,把握曲目精髓还不够,有点对不起“企鹅”三星带花和柏林爱乐。 九、约翰·威廉斯第二乐章录象版。 精彩动人的演绎,展现大师水准。可惜只有第二乐章,只好放到最后了。 说了半天,我还是没有找到最令自己满意的《阿兰胡埃斯协奏曲》,让我们大家一起拭目以待吧。 欢迎各位批评。 我有喜欢收集唱片的毛病。见了就买,后来就是不买版本重复的了。威廉斯的版本我以前一直是听磁带的,最早的时候的CD是赵长贵老师的,是一个双张,非常精彩,演奏的时候准确,完成动作和乐队之间的配合还是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惜的是我个人不是太喜欢,还有就是录音时间比较的早了,现在听的都是录音品质好,演奏也好的了。比较下来是4星带花的。 佩佩.罗美罗的录音,尤其是和乐队的,可以说是现在的吉他演奏家的当中最值得大家购买和收藏的。他的演奏在最大的程度上让人们有震撼的感觉,大的动态处理和音色的变化,以及演奏中让你能够体会到的高贵典雅的气质,是其他录音很难得的。他的录音大多只是和圣马丁学院乐队合作,录音是在philips进行的,保证了风格和表现的统一。加上内维尔.玛里纳的指挥,多年的蘑合,相信我,肯定是最值得听了。这张我没有,我的是他的正价版,但是小双张的音质一样,价格却便宜了,更值得推荐。5星,毫无疑问 安杰尔的版本和哥哥的不是太一样。罗美罗一家来到美国以后时间不长,就录制了这张唱片,我曾经听过,可以算是罗美罗家族开始走上坡路时期的录音,在当时肯定是最好的,当然现在很多的版本即使有更好的表现也恐怕很难获得他们哪个时期的影响了!3星带花(喜欢安杰尔的朋友不要生气,我也喜欢,不过都是这以后的唱片了) 全世界最快的阿兰胡埃斯不是山下和仁的,大家可能都不相信,但是这是事实。 这就是贝伦德的录音。这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的一个和德国著名的柏林爱乐合作的吉他协奏曲的录音。 贝伦德就是这样的演奏家。他的唱片流传的不多。还有一个特别的就是,全世界的阿兰胡埃斯的录音中有两个版本是吉他演奏家把吉他放在右腿上演奏的!一个是paco de lucia,一个是贝伦德,很有意思。其他的都是演奏家把吉他放在了左腿上的。他的演奏快速而准确,虽然快,你却感觉不到有山下和仁的仓促的感觉,呼吸和控制实在太好了。大家可能不习惯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录音时间早。和现在的作品听起来会烧劲少一些。还有就是贝伦德也演奏佛拉门戈,他的音色既不完全是古典的标准,也不是纯粹的佛拉门戈,对于古典吉他来说,我们就肯定觉得有一些佛拉门戈味道了。4星带花。 Noxos有3个阿兰胡埃斯的录音,这是最好的一个,也是唯一的被Sony买走的做版权交易的唱片,演奏家克拉夫特是现在Naxos吉他唱片的艺术总监,Naxos吉他唱片的丰富就是在他开始与公司合作之后,他的演奏非常的精彩,我的印象是。但是我没有经常的听。因为威廉斯或者佩佩的录音中,我可以感觉得到鲜明的个性。当让价格上么,与其他的比,永远是不到一半饿价格还是说服大家购买的最有力的原因了! 4星 新的录音往往是比较难以推广的,scott的演奏和客串的指挥都给gha的录音找来了卖点,乐队的表现比起演奏家和指挥来说,略显得勉强了一些。整体看来,吉他演奏比乐队还有包装都要强出了很多。和GHA的大价钱来说,朋友们花钱之后还是能够平衡的!4星带花 村治佳织的情况和scott的情况就形成了对比。从演奏上看的话,已经可以说是非常好了。依靠JVC强大的制作力量和包装手段,以上的6个录音永远在销售的数量上是没有办法和她的相比较的。不承认是不可以的。美女吉他演奏家在演奏的时候对人们的吸引力可能还会超出音乐的本身。录音的品质上乘,包装上乘,演奏接近上乘,你一定不会太失望的。普罗的引进版本的母盘是我制作的,声音品质在以上的录音当中是最好的。大家可以放心的收藏 。四星带花不知道是不是太过分。 最让我感动的阿兰胡埃斯 被阿兰胡埃斯打动了,虽然时不时总能听到这首协奏曲,但是这一次是真的被打动,偶比较土,就爱听这种烂熟的曲子。也许是因为这次听的环境比较好吧,屋子昏暗, 听的时候过于专心了,以至我听那个“通俗”的第二乐章的时候心里难过得要死,想哭来发泄一下(有人在,未果)。 我对作品背景不熟悉,看的是那个纪念罗德里哥的VCD,里面介绍说写这个曲子的时候罗德里哥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刚出生就死去,也许是这样才使这首曲子有带有浓重的忧伤,但我想更多是跟他经历过的那个纷乱的年代有关吧。 俺来写写听这首曲子的感想吧,仅是俺自己的一点理解,只是音乐是非语言可以传送的,俺又很土,写东西向来语无伦次,说出来就是来接接砖头罢了,呵呵 第一乐章给人一种非华丽而且明亮,刚上来就是很激昂的旋律,讲述着昔日的辉煌与灿烂还有欢乐,非常恢弘,然而由大提琴奏出的另一个主题却带有一思忧伤,像是预示了后面的悲剧主题,然后乐队和吉他又反复的变奏,然后又回到那个欢快的主题此时吉他奏出的是非常,呵,非常温柔的旋律。 第二乐章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吉他上来的几下播弦如流水,不过一下子就让人感到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悲伤,俺终于知道啥叫弦动我心了,不是听了比较郁闷,而是让你悲从心中来啊。整个乐章所笼罩的那种忧伤简直让人无暇思考,作曲家象是在回想什么,往日的苦难与哀愁象潮水般涌上心头,镜头出现的是罗德里戈夫妇坐船来到那个宫殿,象是回到过去,若有所矢。吉他象是表现作曲家本人的内心挣扎,非常矛盾。而乐队部分所笼罩凝重则象是那种苦难的命运。到了这个乐章的后半部分则象是作曲家的开始寻找某种抚慰吧,开始比较平和了。 第三乐章,呵呵,这个乐章一响起来就让我心情顿时开阔。开始吉他奏出的主旋律非常明快,呵,让我一下子有一种从浓重的雾中出来到了人间的感觉,也许是在写阿兰胡埃斯周围的市井小民的生活呢,给人的感觉是即便你再苦大愁深都会召唤你来到热闹的人群中跳舞歌唱,让你忘掉所有,呵呵。我觉得这个很有那种民间音乐的味道。呵呵,这个乐章在我听来就象在对你说,你看那门前的百合花,她不种也不收,可是所罗门王朝繁华的时候,还不及她呢。所以快忘掉昔日的荣辱与悲伤吧,快来和我们跳舞。 听完了整曲后,我有一种做梦的感觉。Was it real or just my fantasy??呵呵,反正我终于从那个世界中出来了。后来又听了一下Yepes还有Angle的,感觉都没有那样打动我,也许是因为有视频的效果??不过这一点都不是个催眠的曲子,偶听这个是无法入睡的。 这个VCD很不错,有一些作品还有一些人对他的评论,还有他们夫妇生活的场景。后面还有一个曲子,小提琴和钢琴的,那个钢琴来来去去就弹四个音,但曲子很好听,象雨声。还有Pepe反弹吉他,罗德里哥在反弹钢琴,偶看得大为吃惊。罗德里哥看起来象个饱经沧桑的民间音乐家,ft,跟阿炳无关。只是看起来有很贴近你的感觉。里面那些古老的建筑,还有那山坡上大片妖艳的虞美人(开得象妖怪,偶从来没见过那么妖艳的虞美人),看了真诡异,幸亏是大白天的。等我再出去的时候我终于感到回到现实世界中了,呵呵
回复
举报
王二麻子
王二麻子
当前离线
积分
2532
楼主
|
发表于 2003-3-4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碟俺也是15块在九龙淘到的sony的正版碟。
回复
举报
静聆
静聆
当前离线
积分
6978
发表于 2003-3-5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令人感动的阿兰胡埃斯! 吉他撩人情思的拨弦声中,充满着对真善美无尽的召唤和祈盼。 想起一句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谢谢二麻子!
回复
举报
leozxj
leozxj
当前离线
积分
3409
发表于 2003-3-9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
滑块验证:
智能检测中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
|
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7-18 03:35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