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50|回复: 46

解析刀郎:满街“刀郎”让唱片界神经绷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6-1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刀郎】   近来,一个陌生歌手的名字开始流传:刀郎。一夜之间,满世界都响着这个沧桑男人的歌声,一下子许许多多的人喜欢上了他的歌,认为是有男人味道的、回归生活的,其狂热程度绝不亚于当年的“菜市场之歌”《心太软》。那么,这满街的刀郎带给我们什么呢?   一夜之间,刀郎这位在此之前从未听说的歌手火了,他的专辑《2002年的第一场雪 免费畅游内蒙古大草原 内衣让走光更美丽 更多招生考试资讯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疯狂畅销,据说盗版都卖到了800万张,正版的保守数字在150多万,刀郎更是在两个月内连开六场演唱会。一大批唱片公司捧着钱愿意出重金同他签约,许许多多的媒体不惜远赴新疆追访。据悉,从歌厅走出来的刀郎在2001年曾出了一张流行和时尚音乐拼凑的专辑,结果只卖了2000多张。遭遇失败后,天天泡图书馆,还到戈壁滩到维吾尔族老百姓家采风,写了3000多首歌后开始重新进军乐坛。据了解内情的业内人士透露,刀郎专辑最早的发行渠道是盗版,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侵入主流市场。   【解析】   刀郎的歌好不好听?   对于刀郎现象,中国的流行乐史上曾有类似典型,从早期的迟志强牢狱系列以及《纤夫的爱》、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甚至曾经的《心太软》……都属于绝对流行的典范,也算是小调作品的经典之作,小调好象是最容易流行的音乐种类。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一分为二的?熏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它。刀郎的歌,的确很流行,但是,这只是流行,绝对不是音乐。   音乐:简单上口   刀郎的音乐是将西部民歌的旋律糅入简单上口的流行因素,甚至再稍稍借鉴一点别人的音乐元素,这是刀郎在音乐创作上的特色。他首先翻唱老歌,让上了年纪的人,图个怀旧。而其他类似于地铁卖唱歌手的沧桑的原创歌曲,则让很多有类似经历的人以及正处于愤怒懵懂期的十多岁的小孩子听得有滋有味的,因为这些歌传达着一个平民的感觉——我们没有钱,我们觉得人心不古,世事不公,但是我们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及真实的情感。   翻唱:大多没特色   首先,刀郎翻唱的作品不成功,大多没有什么特色。刀郎那倦怠、随意又粗糙的声音不太适合演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驼铃》这些朴实无华的老歌,听上去有糟蹋之嫌,很难感受到那原始的单纯的美丽。   其次是内涵,我认为刀郎的创作仅仅局限于风花雪月的“所谓民歌者”,而绝非是通过音乐传递烽火的跋山涉水者。   歌词:比较肤浅   不得不承认,人到中年的刀郎的确是个有故事的人,但是这种倒退20年的抒情方式却极为浅薄。比如刀郎最火的几首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冲动的惩罚》,让我们看看这三首歌的高潮部分歌词:“是你的红唇粘住我的一切,是你的体贴让我再次热烈。是你的万种柔情融化冰雪,是你的甜言蜜语改变季节。”(《2002年的第一场雪》),“那夜我喝醉拉着你的手/胡乱地说话……(《冲动的惩罚》),“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情人》)。在歌词创作上的幼稚是毫无疑问的,有位评论者的看法很犀利:“刀郎的这种创作水平,除了自身浮躁、累积得不够以外,根本上还是思想、意识的高度包括起点本身有问题。”   制作:不够规范   而最后说到音乐性,其实我很不愿意分析这一点,因为从音乐性的角度来分析刀郎的歌曲根本无从开口。从专业角度讲,制作、录音很差,编曲简单、后期制作粗糙,类似的硬伤在唱片中俯拾皆是,很陈旧,结构上也不够规范,但似乎正是这样充满“瑕疵”的“平民做法”,才赢得了众多听众的共鸣,因为相比时下“高投入、大制作”的唱片制作,刀郎的唱片充满“反叛”意味,但其实刀郎在创造了一个奇迹的同时,也的确是给音乐界带来了一大悲哀。   【解析】   刀郎为什么这样红?   1、部分媒体吹捧过头   最初,刀郎的宣传仅限于西部,但当网络以及盗版开始涌现后,北方主流媒体开始关注刀郎。众多媒体认为刀郎掀起了“新平民音乐运动”,甚至有人惊呼刀郎是“21世纪的王洛宾”!许多唱片公司的资深人士也纷纷站出来不吝辞藻地大肆吹捧刀郎,一时间似乎不听刀郎者就远离了这个时代,不说刀郎好者就不懂得感情。这在另外的一个层面说来也是中国流行音乐听者的悲哀,因为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音乐欣赏几乎没有一点点的进步。中国的列侬、鲍伯.迪伦、科特.寇班仍然没有出现,20年过去了,我们还是一无所有。这些曾经推动和经历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乐评者和从业者,在到达了一定年龄后,无一例外地走向了倒退。似乎把这些歌曲推向市场,赚到大把的票子,才叫做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流行音乐。   2、独具匠心的“逆向炒作”   刀郎的走红,还归功于他的神秘性,但仔细分析这些神秘性,不难感觉到一些逆向炒作的意味。在网上只能找到刀郎的简单资料,还有“生活有些拮据,但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想参加晚会、不愿走穴,绝不签名售带……”总之充满了神秘色彩。但面纱下的刀郎究竟为何呢?随着媒体的追访,我们逐渐看到了真正的他——身高仅1.73米,相貌极为平凡,16岁初中还未毕业到一县城歌厅里学习键盘乐器,后又到成都、重庆、西安跑摊混了4年多。从未上过音乐学校,曾与一笑星搭档在歌厅表演。但如今生活并非拮据,出场费高达20万元,目前甚至有公司愿意以250万张的保底与他签约下一张唱片。生活中一般着高级休闲装,开着一辆高档越野吉普……   个人认为,刀郎的商业炒作绝对是高明的,这和他的音乐正相反,这种炒作是超前的,它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一种平民化的、逆向的宣传模式,不要轻信刀郎真的是因为潜心创作就一直闭门不见任何媒体、也不拍任何照片宣传,其实他现在的低调就是一种高明的宣传,而在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之后,那个神秘的刀郎的真正形象,一定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观点   “刀郎现象”猜想   一个没有大规模宣传的歌手,专辑却卖到数百万。刚听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曾有一个想法:唱片市场是不是隐藏着某种概率问题?也就是说每经过若干年,就会有一个歌手得益于这种神秘现象脱颖而出,他的鸿运莫名其妙地吻合了市场不可预测的运行轨迹,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大火特火。   还记得1997年的《心太软》吗?应该说那不是一首难听到无法忍受的歌,但也绝不是音乐精品,而它却造成延续了几年的全民皆“软”。像刀郎一样,《心太软》征服市场以后,所有人开始探讨其内在原因,发誓绝不放过下一只“成长股”。但事实证明,被人忽略的“成长股”还是出现得没有任何预兆,就像刀郎,据说这张唱片曾被放到北京各大唱片公司的老板台上。   无从捕捉,但黑马隔几年却百分之百会出现。在我们还无法洞悉唱片市场所有规律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它归为“神秘现象”?当然,很多人不会赞成这个说法,因为这只能消遣自己,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对“刀郎现象”的现实主义解释。   那么好吧,不谈数学问题了,剩下的就只有市场最值得研究了,谁也不能否认是市场造就了刀郎。可研究结果却是令人伤心的,尤其是专业的音乐从业人员,因为就像我们正听到的,刀郎的音乐并不能算音乐上的精品,甚至不能代表一种风格,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俗和上口。刀郎和《心太软》和《纤夫的爱》和更远的《红太阳大联唱》一样,满足了大众对音乐最根本的需求,却也真实地折射了唱片市场的整体审美标准。于是结论很简单,无论你说什么R&B,说什么最先进的音乐潮流,只有被市场广泛接受的东西才是这个市场的本质,而它是不具备任何专业性的。   市场本身的不专业性是其特点之一,也不好改变。看看近期的唱片市场行情,其实已经为刀郎的横空出世做过一番铺垫了。比如S.H.E,那首《SUPERSTAR》满大街都在唱,而音乐却完全是上世纪90年代甚至是80年代的格调,这古老的风格仿佛又被新世纪的年轻人重新拾起并追捧了。可喜的是现在不止有刀郎,还有周杰伦,还有朴树,但这都不能掩盖主流趋向的转变——在2003、2004年,二十几年来不断变革的流行音乐拐了个大弯,重归淳朴和简单,“复古风”来势汹汹,刀郎不过是踏浪而来。   应该说,刀郎是属于上一个时代的歌者,抛开他的老歌翻唱,他的原创作品也都极“旧”,甚至有“刘文正时代”的影子。在唱法上,刀郎的嗓音喑哑,容易勾起人们的怀旧情节,乐队编配上,乏善可陈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贴近感。这些都使听众——也就是市场接受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当流行音乐的创新、变异不能成为主流的时候,大家更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   作为一种现象,刀郎一定会被载入中国流行音乐史,但我们比较担心的是此页之后会记下什么:如果刀郎泛滥,周杰伦之辈抱头鼠窜,刀郎也应该感到很悲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不懂这么多理论。就觉得今天城里的人住腻了城里,老想去“野一下”,而刀郎的声音又很有点跑江湖卖艺的味道,于是人们可以随着他的声音,不用出门就能“意野”一番,所以好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6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他是在书城的一个音像专卖 都是他的碟片 很是诧异 因为没有听过 也没有贸然的去买,就只是在网上听他的《情人》歌 还可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19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不听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即使是朋友强烈推荐的刀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 我算比较早就听到刀郎和他的歌的 不过一直一来就只听他一首[冲动的惩罚] 先前沉得有点特别 被哪些所谓的音乐轰得精神紧张的我 一时对他的这首歌感觉还不错。 一段时间下来刀朗突然红起来,他的歌流行起来。 走到街上都是他的歌。 一时感兴趣在网上搜了他另几首歌 听来听去都走一个调调 特别听他唱什么敖包相会时 心里真是一种受骗的感觉 非常恨他侮辱了别人的音乐成果 唉。。。。。。。。。。。。 一时对他的音乐兴趣全无 唉。。。。。。。。。。。。。。 真的很失败,他失败我也失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2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一朋友热力推荐一首非常“好听”的歌——冲动的惩罚 听完了觉得真不 怎么样 大概是他的歌太容易上口了 现在很怕听到 因为脑子里强迫症似的总是在重复那旋律让人恼火的很 偏偏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到处充斥着 瘟疫般的缠着我 难受 难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5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开始知道刀郎还是在基点看见炊烟的帖图,后来有个在美国读书的同学问我能不能找到他的音乐,我没有找到,结果给他自己在网上搜到了,我也去下了几首来听。再后来一次跟我先生坐出租,车上就放着刀郎的歌,我先生他还傻傻的问是谁,那是他第二次听刀郎的歌,这一来把开车师傅的话匣子给打开了,还一再强调要去买正版的,第二天他就去弄了一张回来,现在只要他在车上的时间多一点,准把我的莫扎特换掉。我吗现在还可以听听,不过听多了准烦,尤其不喜欢翻唱的那一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5 13:46:3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6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确实也不喜欢刀郎 在一个朋友主页的播放器里面这段时间的第一首歌曲就是他的 我每次都之间跳过 我不明白为啥现在他这么火 但是音乐嘛,还是挑自己的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听一下,歌曲还是用了情。为什么偏要想老古我天天装腔唱美声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6-26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唱别人的口水吃就象在吃别人的口水一样,让人恶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05:2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