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477|回复: 3

鞋帽店之音乐欣赏1(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鞋帽店之音乐欣赏1 帽子、手套、棉鞋大声说:“音乐是拿来让你懂的?……!” 帽子:我想教学生如何欣赏古典音乐。今天咱们聊聊怎么样? 说得直白一些,要想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的白领、中产阶级、“上等人”,甚至是杰出人物,你必须从现在起就得努力而刻意地打造自己——什么《圣经》、《荷马史诗》、《希腊神话》、《神曲》、《拉奥孔》和弗洛伊德、尼采……你都要有所涉猎。当然,古典音乐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当然,还有绘画、哲学等等诸如此类的必修课。 棉鞋:对不起,我插一句。都有了《拉奥孔》和弗洛伊德、尼采了,那句‘还有绘画、哲学等等’是不是就不要再说了? 帽子:你这该死的!就会挑人家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毛病。 手套:还有,不要把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给丢了,这是我们成长的根基。 帽子:当然当然,人家洋鬼子也把咱“老、庄”、“论语”什么的奉若神明,咱难道还自己作贱自己不成?当然还有国粹呀,什么京剧、昆剧等等……有时间也记得关怀一下哦。 手套:但是…… 帽子:哎呀!你从来说话都不痛快。你别但是但是的了,有什么就说什么! 手套:我的意思是说,欣赏音乐的动机是想成为‘白领、中产阶级、上等人’这个说法片面了。欣赏音乐是能够增长个人的知识,是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可这也不是为了当白领、当中产阶级呀。我个人认为,不管是小有成就者或是一无所知者,有一句话必须牢记心中,那就是,尊重音乐等于给作曲家或者演奏家一个人生中最大的礼物。 棉鞋:绝对同意!换句话说就是,欣赏古典音乐是不分白领蓝领,中产无产的,已经是白领、中产的也不是都喜欢音乐,更甭说古典音乐了。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你这个古典音乐的定义不大准确,还是叫它严肃音乐准确一些。 帽子:好好好!你们说得都对行不行?……你俩是不是商量好了跟我来唱对台戏了? 手套:哪能呢?咱们什么关系呀?!三位一体吗! 棉鞋:那你再说说看,你的古典音乐、也就是严肃音乐的欣赏范围是什么? 帽子:我说呀,这范围就从帕莱斯特里那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经由巴洛克、古典、浪漫一直到后浪漫时期就可以了。其他的由音乐史学家们去研究好了,——和我们欣赏者无关。 棉鞋:那二十世纪的音乐呢? 帽子:二十世纪的音乐,从广义上讲吗,仍可算作古典音乐的范畴…… 棉鞋:所以我说叫严肃音乐更准确些。 帽子: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什么勋伯格、梅西安、斯特拉文斯基、萧斯塔科维奇、格什温等等啦,他们都在用无调性的十二音体系创作音乐。有这些元素在内的音乐超难听! 手套:但是公允地说,古典音乐难道不需要发展了吗? 帽子:所以,我就买了盘cd来听呀。你们知道吗?昨天我开车时,就播放了刚买来的梅西安的《图伦加利拉交响曲》,什么呀?!怪诞的和声处理以及配器,与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春之祭》如出一辙,差点没让我发疯地飚车…… 手套:哈哈……其实,你还是那种只能听和谐音乐的人。 帽子:no! no! no!根本不是什么和谐不和谐的问题。我是说,你要想听那些现代派的音乐,就需要打造超级抗击打能力的心脏和前卫哲学的思维方式。所以,就欣赏入门者而言,我奉劝他还是先躲一躲。 棉鞋:严肃音乐里,对不起,我还是觉得这种称呼正确,二十世纪的作曲家们的作品并不都是什么多调性、无调性的。你刚例举的几人,除了梅西安外,都不像你说的那么邪呼。格什温就更不用说了,若把浪漫派后期开始的各民族乐派的时间延伸,他至多只能算是个民族乐派——美国的民族乐派。其他人在早期还都是古典派、浪漫派的底子。勋伯格算是最叛逆的了吧?但你听他的《净化之夜》没有?还有他的学生韦伯恩,那是个彻头彻尾的十二音体系音乐的制造者。但我有一个他的单乐章的弦乐五重奏,你听吧,假如不对你说根本就想不到是他写的——因为那绝对是个浪漫派的音乐。 手套:萧斯塔科维奇的恩师是格拉祖诺夫,是那个在自己的作业上多次获得俄罗斯民族乐派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三个5分的神童!萧斯塔科维奇没法不受影响。萧的音乐今人听得怪,主要是他的旋律怪。其实他旋律的旋法又似随心所欲,又似深思熟虑。要想了解真实的他,我觉得还是得听听他的5交。 帽子:天哪!我只说了这么一点儿,你们就这么长篇大论的。还让不让人活啦? 棉鞋、乙同声:让活,让活!你接着说…… 帽子:音乐欣赏,曲目的遴选很重要。 我认为,在对乐队构成了解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一下作品的简介、作曲家生平、创作特点、历史地位等等,将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 考虑承上启下,我个人认为不妨从贝多芬的“三、五、六、九”开始。上承海顿、莫扎特、下开浪漫派先河…… 手套:我插一句,从欣赏角度而言,一个古典音乐作品如果你真的喜欢的话,最起码在心中要做出一个主观的思维,也就是对曲子的理解;如果真的不喜欢的话,干脆就把古典音乐放在一边,买一盘流行大拼盘或者摇滚大专辑。实在觉得不过瘾的话,直接去酒吧或者迪厅疯狂一晚上,待回到家中的时候,冲一个热水澡,带着一身的疲劳,再放首很弱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你会觉得人生真美好啊! 棉鞋:精辟!精辟!其实,我的意见是:别割裂历史。从格里高里圣咏、巴洛克起,一直到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流派,都要接触到。从严肃的,到流行的,都听!喜欢什么听什么。但说起流行音乐来,近十几年来,国内把它弄得太商业化了,商业炒做的也太离谱了,严格的讲,现在的流行音乐已经不属于音乐的范畴了——那只能算是娱乐的范畴! 帽子:存心气我哪是不?你俩总是跟我唱对台戏。我这儿说的是欣赏古典音乐,没什么流行音乐的事儿。 棉鞋:可你也不能强人所难呐。我说呀,当你研究到宗白华、朱光潜那种大师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就像老百姓常说的那样简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帽子:好好好!真说不过你们。那你们说,欣赏前所必须的准备要有吧? 手套:绝对要有。像什么泡上壶好茶,再点着根好烟抽着…… 棉鞋:再来点儿好瓜籽儿嗑着…… 帽子:抽!抽!我抽你一顿鞭子!嗑!嗑!我嗑死你!我这是说首先要了解音乐的媒体——乐队!存心跟我这儿捣乱呢是不是? 棉鞋:你还真别说,泡上壶好茶再听着音乐,味道就是不一样…… 帽子:还说!…… (手套、棉鞋对视了一眼,大笑起来,帽子也笑了) 帽子:首先要了解管弦乐队的声部,了解以声部为家族有多少兄弟姐妹?它们的个性和风格是什么?当你能够辨认它单独的音色以后,就会逐步要求自己能够分辨出在几件乐器同时奏响时它的存在及其作用和效果。 棉鞋:这一点很重要。 帽子:乐器的性格当然至关重要。就说英国管吧,它是双簧管的一个变种,在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中它意味着什么?它的性格通常是被用来表现甜蜜,仅是它那浓重的鼻音,就有种含蓄地、粘粘呼呼的感觉。但是在不同的旋律、和声、织体和配器下,又会让它散发出淡淡的乡愁。据说许多美国人听了《自新大陆》中的那一段,都会潸然泪下——“思故乡”啊。 手套:没错。英国管本身是具有那种“淡淡的乡愁”的音色。但是…… 帽子:又来“但是”了……你还是痛快地把它说出来吧。 手套:但是,如果它在里面吹的不是《海华沙之歌》呢?美国人还会哭吗? (帽子愣住,手套、棉鞋同时大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系列我觉得不错啊,为什么没人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9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1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系列我觉得不错啊,为什么没人看呢?!
忒长,看着吃力。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0:5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