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一八九五年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居特伯格,一九九一年在意大利波西塔诺逝世。肯普夫由父亲启蒙学习钢琴,九岁进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分别师从巴特与卡恩学习钢琴和作曲,一九一六年在个人第一场演出中同时演奏钢琴与管风琴,一九一七年以钢琴演奏与作曲得到柏林市颁发的门德尔松奖,一九一八年首度与柏林爱乐合作,一九二四年到二九年出任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校校长。二次大战前,肯普夫的足迹遍及欧洲、南美与日本,大战结束后才到伦敦(一九五一)与纽约(一九六四)演出。在演奏生涯最后几年里,肯普夫的曲目多以德国古典与浪漫派作品为重心,特别是贝多芬的作品。除了独奏,肯普夫也从事教学、创作与室内乐演出,梅纽因、谢霖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等人都是他的搭档。一九三一年到四一年间,肯普夫与费舍等人在波茨坦的暑期高级班里担任教授,战后还曾经主持过贝多芬钢琴作品讲座,因此许多后辈杰出钢琴家都接受过肯普夫的指导,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内田光子。
“风鸣琴”
第一次听到布兰德尔谈及肯普夫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当时我们正从波士顿经由麻州高速公路前往檀格坞,他谈到他对许多已逝或仍活跃的钢琴家的看法。当我提到当年仍健在的肯普夫时,布兰德尔立刻声明:“他的全盛时期比我们任何一个人弹得都要好。”接着布兰德尔谈到肯普夫最近与莱特纳及邦贝格交响乐团录制的莫扎特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以及一九五零年录制的李斯特。(布兰德尔为本系列第二套肯普夫专辑挑选了三首录音)
威廉·肯普夫一八九五年出生于德国居特伯格的路德教派家庭,祖父与父亲都担任过教堂管风琴手与圣歌领唱。肯普夫也是从教堂开始接触音乐,年轻的时候,他是少数能同时能举办管风琴独奏会的钢琴家。肯普夫在键盘乐器上的才华十分罕见,在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入学考试里,九岁的肯普夫已经能把十二平均律里任何一首曲子随意用一个调性凭记忆弹出。
一九一七年在柏林举办独奏会后,肯普夫正式步入职业音乐家生涯。这场音乐会的曲目有贝多芬《汉马克拉维》奏鸣曲与勃拉姆斯《帕格尼尼变奏曲》。一年后首度与柏林爱乐合作。
没有多久,肯普夫的名声已经传满整个欧洲、拉丁美洲与日本,唱片也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但是他到一九五一年与六四年才首度造访英国和美国。肯普夫对教学很有兴趣,一九二四年到二九年在德国斯图加特担任音乐学校校长,一九三一年到四一年与费舍、季雪金在波茨坦开办暑期高级班,战后更在波西塔诺、巴伐利亚等地主持贝多芬钢琴作品讲座。
肯普夫曾在柏林跟随卡恩学习作曲,创作时期集中在三十年代,作品包括四部歌剧、一部芭蕾、神剧、两部交响曲(第一号交响曲由福特万格勒指挥首演)、两首协奏曲、交响诗、钢琴与管风琴曲,以及德国艺术歌曲等。部份作品曾经在九十年代中期发行,从这些乐曲可以看出作曲家肯普夫对演奏技巧要求十分严厉,乐风散发着迷人魅力与幽默感,对掌握音色很杰出。
肯普夫也为贝多芬四首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数首钢琴协奏曲重新编写装饰奏。和同辈钢琴家,如:施纳贝尔、费舍兼具澎湃气势、诗意与趣味性的装饰奏相比,肯普夫的版本毫不逊色。布兰德尔就表示,从这些装饰奏时时可见肯普夫最高艺术的表现。肯普夫在一九九一年以九十六高龄逝世。
布兰德尔认为肯普夫事业的最高峰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肯普夫对“新德国”十分狂热,因此战后被迫沉寂一段时间。布兰德尔相信,因为这段时间只能对自己演奏,所以肯普夫能够更专心研究、表现“甚至是练习”如何成为最优秀的肯普夫,一九五七年录制的勃拉姆斯《亨德尔主题变奏》就是最好的例子:肯普夫把柔和的乐段弹得极为宜人,最后三段变奏的节奏爆发力就像火花般热情而且壮丽不凡。
“肯普夫就像一架风鸣琴,”布兰德尔说,随时都会对着吹拂他的风做出响应。“他把音乐变为自己的一部份。”他的音乐带有很多即兴成份,早年的独奏会甚至都会安排即兴演出。这对管风琴演奏家而言十分平常,而肯普夫是擅于弹奏管风琴的。
布兰德尔更进一步提到几点实例。第一点仍是从长于演奏管风琴的角度出发,因此肯普夫对于处理复音与对位十分拿手。“肯普夫是演奏赋格的高手之一,”布兰德尔说,贝多芬《汉马克拉维》奏鸣曲终乐章以及与傅尼埃合作的大提琴奏鸣曲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一九一九年录制的第一张贝多芬钢琴小品集(这张唱片似乎已经绝版)开始,肯普夫的唱片都是和DG合作,但是五十年代在Decca留下一些录音,布兰德尔认为这是肯普夫在录音室里的全盛时期。除了录音师与工程师抓住他丰富的音乐语言以及“难以置信的音场”,声音也完全没有添加人工的渲染。藉由勃拉姆斯、肖邦与李斯特的音乐,Decca把肯普夫变成德国音乐的最佳最言人。有人先天抱持德国钢琴家不可能把肖邦与李斯特弹好的成见,而Decca的勇气为我们留下了观点独特而又有趣的肖邦,还有布兰德尔认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李斯特作品录音。
在Decca的勃拉姆斯录音大约都是在一九五三年的产品,包括作品七十六的钢琴小品以及叙事曲作品十。而作品一一六的《幻想曲》是布兰德尔经常提起的录音。布兰德尔十分推崇肯普夫的诠释,特别是他绝妙精致的演出与绝佳的个人风格,不但把钢琴的特性发挥到极致,也抓住声音完美度。
布兰德尔说,他自己会采用更激烈的方式来诠释D小调随想曲一开始示着“十分有力的”的部份,但是肯普夫却以结合节奏、力量与更柔韧的方法弹出,肯普夫注意到“非常温柔的”、“稍许”与“极”等音乐术语间的差异。肯普夫简朴的演奏方式让我动容,而布兰德尔认为这就是肯普夫音乐里最大的宝藏。
除此以外,如果音乐行进的速度太慢,乐曲整体结构就会瓦解,但是现代有些人却对这样的诠释方法乐此不疲。布兰德尔模仿一位相当受欢迎的钢琴家演奏彪布西《前奏曲》的样子:“他沉浸在音乐里,然后弹一个和弦,又沉醉在音乐里,又再弹一个和弦,然后他三度被音乐感动......”由于施纳贝尔也经常在演奏中,特别是乐曲尾声改变速度,因此布兰德尔比较了肯普夫与施纳贝尔的不同。布兰德尔指出,肯普夫绝对不会这么做。
肯普夫也在勃拉姆斯另一首作品里展现奇迹。间奏曲作品一一九之一的速度标记是“慢板”,肯普夫却避开一般深沉哀伤的演奏方法,而以说话般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哀痛。另外如歌般的三首间奏曲就像在风中飞翔的高贵优雅,F大调浪漫曲里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管弦乐色彩。
近年来,钢琴家们演奏舒曼《阿拉贝斯克》的速度愈来愈慢,霍洛维兹一九三四年的录音让这首作品大受欢迎,肯普夫则是做到舒曼“轻盈、优雅、柔和”的要求。最后一首是舒曼最别出心裁的钢琴组曲《克莱斯勒魂》。布兰德尔的诠释比肯普夫更具推力,但是布兰德尔表示,肯普夫对曲中快活、反复多变的精神已经了解得十分透彻,例如:第五与四、六两个慢板乐章的高雅、深刻与内敛的情感就让人难忘。
THREE UNITS
UNIT ONE: Cat. No. 456 862-2
Release Month: August 1998
Brahms: Piano Pieces Op. 116, 117, 118, 119 • : 4 Ballades, Op. 10 • Piano Pieces, Op. 76
Schumann: Arabesque, Op. 18 • Kreisleriana, Op.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