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本来是可以不用写这篇碟评的,因为本长老没得到这次免费的大餐(对此表示强烈的抗议并要求雨林付稿费,嘿嘿)。然而,在试听后,忍不住去买了一张,然后简直迷上了这张碟,到现在这止从头至尾听了至少听超过了5遍,而其中第1、2、11、12已听了超过10遍了。并忍不住写下这篇碟评,因为如此好的东西,不推荐一下就像对不起自己似的。
先说题外话,对雨林的唱片,笔者以前仅有一张,就是陈洁丽的《一水隔天涯》。对陈洁丽这张碟,全国的发烧友们是一致认同,以至于到差不多人手一张的地步。笔者曾经把它送了人(其实是惨遭打劫,而且还是非发烧友L),然而后来又忍不住再买了一张回来,并且经常忍不住一遍遍聆听,同时拿着说明看了一遍又一遍,不是看歌词,而是陈洁丽的靓像,同时一边狂流口水。《一水隔天涯》以透明的录音、清甜的演唱与优美的配器打动了笔者,也让我重新认识邓丽君的歌曲的经典。当然当然,也让偶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漂亮MM的魅力真是无穷啊!你看许乐出的专辑,简直没有人理嘛,哈哈。同样成功还有柏菲的李烁那张,录音透明、配器华丽,演唱上也不算差,只是口水稍多了些。而她后来出了《相见欢》,更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第一首、第七首、第九首与第十二中,口水少了不少,配器华丽但不过份,让人看到她的进步。如果整张碟味精再少些,唱演再深情些,唱功再好些,再多点原创,就更值得认真聆听了。希望李烁MM给本长老争口气,下张碟能让人听到这些。当然还有,古旋与黄红英两位大婶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广大发烧友饥不择食的程度,哈哈!……砖头!是那个最饥渴的扔的,怒!……救命啊!!…… 拜托,现在流行的是用硬币砸人,尤其是1元的,#¥%$&!
另外还希望雨林与柏菲雨果等公司下次如果出人声碟,希望多出些原创,不要再炒冷饭了。我想这不仅是偶一个人的心声,也是所有发烧友的心声。
闲话说完,进入正题。按惯例,先挑刺。首先是唱片名和封面,在此强烈抗议雨林的碟名与封面,差点让本长老错过了一张好碟。还有,本准备买一张来送人的,结果没送出去,弄得偶颜面全失!依我看,雨林取名和封面设计的领导应该永久性取消其对碟命名或设计的资格,并赔偿本人全部损失,呵呵。什么《HIFI新元素》,听了这么多遍,我就没有搞明白是什么意思,那里有什么新元素,全是老元素。这个名字只对雨林有意义,他们所作的什么新探索对听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听众所想听的是只是好的音乐与好的录音。而且这个名字,强烈暗示听众把这张碟的音乐放在一边,而把注意力放在音响性上面,明摆着是买椟还珠嘛----这张碟的音响性是相当不错,但是笔者还是建议各位在听这张碟时把什么音响名词忘掉,这样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除去以上两点,这张碟就没什么缺点了。
雨林的这张《HIFI新元素》,个人认为肯定是超越了《一水隔天涯》的方方面面----除了碟名与封面以外。包装同样精美,价格同样便宜,碟片照样金光闪闪的,而其它就是超越了。如果碟名改一改,封面漂亮些,再如果是几个超级漂亮的MM演奏的并附上生活照艺术照N张(最好是身上布少的那种,哈哈),那就完美无缺了。
《HIFI新元素》给笔者最深刻的东西,并不是碟子所宣称的HI-FI。相反,这张碟的音乐的优美动听是远胜过这张碟的录音的。这张碟所选的并不是什么内涵深刻的名曲,也就是一些经典歌曲的改编。然而它所带给我的是远胜于听原唱的优美感觉,与唱片通篇表现出的那种意境,那种轻松自然中打动人的温馨,是少有能听到的。这张碟是不需要像听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那样去聚精会神的听的,你可以在任何时间,在作任何事的时候打开音响,将这张唱片放进去,把音量打到较低的水平,然后尽情去享受这张碟中如天赖般的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你的愉快与温馨,享受HIFI音响所带给你的美妙,在音乐中忘记工作的劳累和不快,也不用去烦恼什么音场、高音、中音与什么电源线、音箱线。听着它,你的LP也不会再唠叨你在HIFI上的支出,还会情不自禁的支持你----不过不是支持你升级,而是要你多买这种唱片,如果你胆敢拒绝领导要求的话说不准会诱发家庭暴力,呵呵!还有,你的孩子也可以安静在这种音乐中的完成他不愿意作的作业。而你也可以正坐在音响前,感受这张碟带给你的准确的音场、质感丰富的大提琴、充满松香味的小提琴与晶莹透彻的吉它与钢琴,然后感叹:原来我的音响还真不错,不用升级了,哈哈!
这张碟的曲目是非常的经典优美的,然而更胜一筹的是改编,而比改编更胜一筹的是演奏。尤其是其中第一首、第二首、第五首、第九首与十一、十二首,真的是无比的优美动听,改编也极为成功。随便举一例,渔火闪闪的那一段,确实让笔者仿佛回到了小时。在小河上的夏夜,坐在船上,看着满天的星星与岸上点点的灯火,还有偶尔飞过来的莹火虫,听着青蛙与蟋蟀的鸣叫,闻着稻花和野草的香味,让人和音乐一起沉醉于过去。
对演奏者,一开始看说明时差点让人晕倒,因为偶们已经习惯听大家的演释了。但是,听完这张碟后,我只能说:他们的深情的演奏,对作品意境的极良好的掌握深深的打动了我。或许,这些曲都不难,因此对他们来说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怎么表现乐曲的内涵上,而实际上他们也极其成功的表现出作品中的韵味。
这张碟的录音,也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毕竟录音是音乐的载体,这张碟音乐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录音的成功。我可以大胆的说,这是国内最好的录音,最少也是之一。纵观国内的所谓发烧公司的录音,很多不是味精丰富----夸张的音色和声场,就是细节丰富----不是让你听音乐,而是让你听口水或擦弦,或者是咳嗽与翻乐谱什么的。这张碟当然也加了味精,而且也不少,然而却没有过份,让你听着觉得舒服自然。细节丰富,但并是太夸张,而是刚刚好。声场准确、自然,并没有太过于夸张。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张碟的大提琴与小提琴的音色录得非常的美,甚至超过了一些天碟,而吉它与钢琴的音色也真实、自然。在音乐的全频段很平衡,没有夸张其中的某个频段,并且始终保持声音的通透与清彻晶莹,但是又不失温暧。但是,如果用来试音的话可不行,因为你会不自然的投入优美的音乐中,而忘记了是在试音,呵呵。还有一个可能是把价值10K的音响搞成100K的,因为播出来的音乐都同样是这么优美和打动人。
雨林公司通过这张碟,完成他们的在HIFI和音乐上新探索。而对于广大的发烧友,则可以在拥有这张碟后翘首期盼雨林录制更HIFI,更有优美动听的下一张专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