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58|回复: 1

《富特文格勒音乐创作介绍》转自VeryCD网站CATS作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2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一名音乐大师,富特文格勒首先是一位作曲家。
迫于生计和声誉,他极其低产。他一生只写过两首完整的交响曲和一首他去世之前仍然在试图完成的“第三号交响曲”(直到1980年这首未完成的作品才由萨瓦利什在慕尼黑试演),除此以外还有一首钢琴协奏曲和一些零星的习作。客观地说:对于一名立志要成为作曲家的艺术家,不了解他的音乐作品是无法全面了解他的艺术乃至他的精神领域的。
作为作曲家,富特文格勒的创作信条是:
“独创性可以有两种根据:一是音响本身直接的材料————新和声,新节奏的新颖和独特;二是已经熟悉的材料结合运用所生的新颖。我把前者称作是纯理性的。自瓦格纳以来这种尝试已经够多了,他们把我们带进了深渊。

第二种带有真正的人性力量和艺术力量,但却得冒不被认可的险,因为这种独创性只有在相应的解释下才能体现。

艺术材料本身的发展可能已经用尽,但艺术发展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求人们要将真实,协和,神圣的协合交给大众而不是相反的东西。

富特文格勒希望希望人们把他当作能指挥的作曲家而不是能作曲的指挥家,但从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从他的《感恩赞》遗憾的首演开始,直到他的晚年人们才听出他作品的真正内涵。他的交响曲刚刚被演出、出版,柏林爱乐乐团的巡回演出使他的钢琴协奏曲得到人们的尊重。总体上说,富特文格勒重复了所有伟大作曲家的命运。他曾经勇敢地支持现代音乐,他首演过的作品永远是他的荣耀。”
2005-11/200511221533892972.jpg

中文名称:富特文格勒b小调第一号交响曲
作曲:富特文格勒
指挥:George Alexander Albrecht
演出乐团:Staatskapelle Weimar
录音日期:2000
发行时间:2000年
CD编号:Arte Nova 74321 76828 2
富特文格勒b小调第一号交响曲,2000年录音与制作,由George Alexander Albrecht指挥。
富特文格勒这一曲作延续了马勒的作品的特色,复杂的结构,丰富的内涵,是较为深刻的作品。 这类作品很复杂,所以较少有人愿意去涉及。但我个人十分喜爱这首大师早年的曲作品,尤其她无限延伸的发展趋势令我着迷。
2005-11/200511221563979935.jpg

2005-11/200511221510076314.jpg
2005-11/2005112215105982768.jpg

中文名称:富特文格勒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
作曲:富特文格勒
指挥:富特文格勒
演出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录音日期:1953
发行时间: 1995
CD编号:Orfeo 375941

中文名称:富特文格勒E小调第二号交响曲
作曲:富特文格勒
指挥:富特文格勒
演出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录音日期:1951.12柏林耶稣基督大教堂
发行时间:2002
CD编号:MAESTRO CLASSICO 205650-303

富特文格勒认为指挥不过是他的第二天职,他的第二号交响曲沒有第一号长,但仍须花七十五分钟左右演奏。该作品的独创性和个性不强,始终无法摆脱布鲁克纳的影响。然而乐曲中时刻存在的庄严雄伟气势,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富特文格勒认为这部作品是他心灵的体验一说是属实的:E小调第二交响曲完成于大师二战后的流亡时期,远离祖国和音乐使这一时期成为大师生命中最黑暗的一段。如果你想进一步证实,可以听听Alfred Walter的录音。”
2005-11/200511221513339340.jpg

中文名称:富特文格勒B小调钢琴交响协奏曲
作曲:富特文格勒
指挥:Alferd Walter
钢琴演奏:David Lively
演出:(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爱乐乐团)
录音日期:1990.7.2-4
CD编号:MARCO POLO 8.223333

不象贝多芬交响乐那样有无数个版本可以比较,深入了解F富特文格勒的音乐的机会实在不多————1939年富特文格勒曾经和Fischer合作留下了一个现场演出和一个“柔板”的录音室录音,但是音质很差,技术缺陷明显,如此朦胧的唱片实在难于作为这首曲子的演绎典范。
梅塔1967年的演出录音据我所知至今未发行过CD版本。
Walter的这张唱片似乎是可以了解这首钢琴交响协奏曲的唯一依据。

2005-11/200511221519176300.jpg


中文名称:富特文格勒D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
英文名称:Furtwangler Violin Sonata No.2
作曲:富特文格勒
小提琴演奏:Muller-Nisho
钢琴演奏:Dennemarck
CD编号:BR 100 268 CD

这是一张非常动听优美的唱片,但其间作品本身的的阴郁色彩仍然浓烈。
两位演奏家的演绎显得线条过分纤细,和作品有些不大契合。
D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于1940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19:51: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2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惨,竟然一曲也没有听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0:5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