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果在古典乐里真的有"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种说法,说真的我不知道那一个"四大"是最权威的说法,我听到过的大概有二三个说法吧,但无伦那个版本的"四大",Elgar的这首"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没有踪迹,但这首曲子在我的小题琴协奏曲的最爱排名肯定在前3位。
我的这张唱片的小提琴演奏是Kennedy,伴奏是Simon Rattle指挥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这是Kennedy,这位古典小提琴家在离经叛道去玩Led Zeppelin,Frank Zappa这些摇滚音乐大牌的东西后的一次在古典乐作品上的回归,时间发生在1997年。当然我不会再在Kennedy身上太多文字了,要是说起这位英国当今小提琴演奏家的故事,那离题成1000个字不成问题。但说到Simon Rattle,要提一下的是,他现在是名震天下的柏林爱乐的音乐总监,当然在录这张唱片的1997时,Simon Rattle还没成就他现在的在古典乐界的巅峰地位。前一段时间他率领柏林爱乐访华演出可以说是今年我们这里的古典乐界的盛况级大事。
说Elgar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就不能不提二位小提琴界的宗师级人物,海费茨和梅纽因.前者在RCA的录音,后者在EMI的出品都是演绎这首曲子的权威版本,海费茨用他一惯的高速炫技使很多同行望尘莫及;而梅纽因在16岁时,也就是在1932年由75岁高龄的Elgar本人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协奏的音乐会现场录音版本,就象是个传奇而让后来者在形式上无可匹敌。
Kennedy的演奏当然不会去和大师海费茨进行速度比拼,在演奏速度上Kennedy和海费茨比起来是慢的有点多,前者在三个乐章的总共用时要比后者多出10多分钟,但我在听Kennedy的演奏时却一点也感受不到有什么地方是拖踏的,当然他在华彩乐段比海费茨有了更多的发挥。
梅纽因和Elgar共同演绎的版本,在很多人眼里就是那个大提琴里杜普蕾和比彻姆的版本,是不可超越的标准。但说句实话,梅纽因的那个标准和杜普蕾的标准在录音上差太多了,就象EMI仓库里的西贝留斯指挥他自己的作品一样只能算是文献,还不能用来日常欣赏,最少我对那些唱片噪声有点不堪入耳,也许我老土,习惯了CD干干净净的毫无静噪声的死寂。
Elgar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和大提琴协奏曲在气质上是一脉相承的,就象Elgar让原本应该更多内涵收敛的大提琴在独有音色基础上表现出了辉煌激越,还原本应该光彩高昂的小提琴也同样的在原有优势上被Elgar处理出了更多的低徊深髓,这显示了Elga独特的处理弦乐乐器的想向力,从而取得了更为华彩的音色效果,当然在演奏难度上也就大大的加强了。
Kennedy在演绎上完全达到了作品要表现出的内省,他高超的技术把这首超难度作品演奏得行云流水般的通畅,当然他的激情也一点没有被埋没,他在摇滚乐垮界的领略,使得他在情绪处理上到了无懈可击的深度,就象他演绎的"大门"乐队的摇滚经典有种让人上瘾的深陷。
同样Simon Rattle带领伯明翰城市交响乐团也非常出色,一点也没有喧宾夺主,完全是一个最好的伴奏乐队,非常协合的和Kennedy一起展现出Elgar作品里自然流趟出的富有灵魂的声音。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全部英国人的组合也许是这个作品的一个事实上的权威版本,最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还要指出的是这张唱片压成MP3在iPod里的音质可以打消太多人对iPod,MP3,古典乐在音质上一向情愿的固执,当然天天用6位数RMB价格的音响器材听音乐的发烧友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