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人们常常将“神圣”、“殿堂”一类的字眼与古典音乐相联系,意在体现古典音乐的高雅和严肃。这种认识当然有其历史的、心理的根据,对于培养人们对古典音乐的尊重乃至崇敬不无裨益,而且也确实对许多音乐爱好者产生了影响。很多普通的音乐会听众在走进音乐厅时其虔诚的心情不亚于教徒走进教堂;而很多人在家里听唱片时也会极力营造出宗教仪式般的虔诚气氛。然而,这种看法也不可避免地有其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它突出和夸大了古典音乐的高雅和严肃,而忽视或者掩盖了古典音乐亲切、可爱的一面,使古典音乐成为一种令人敬畏的精神仪式,而不是作为人类生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日常精神食粮。很多音乐大师都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音乐有其令人愉悦、给人享受的功能,这是任何一个健康的、感觉健全的人都有资格享受的。 陈立的这本《唱片里的世界》所持有、所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自然平易、亲切轻松的音乐观,或者说,一种更健康的音乐品味。这本书的目的是带我们一同走入唱片里的音乐世界,也就是通过唱片去体验音乐的丰富和美妙。作者从不向我们渲染那个我们即将走入的世界如何崇高和神秘,从不以这个陌生世界的清规戒律使我们这些随他前行的人怯步。相反,他总是以一个刚从那里领略到无限乐趣的先行者和同好的口吻将那里的一切美妙景致向我们娓娓道来,使我们禁不住产生强烈的好奇和冲动,急于同他分享那精神的盛宴。而这也正是作者这位慷慨热心的引路人的目的所在。 《唱片里的世界》包括了90 篇随笔式的短文。从每一篇短文的标题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希望通过围绕唱片和音乐家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来引发我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以便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走近每一张唱片和每一位音乐家。开篇伊始的《为艺术为爱情的卡拉斯》以饱含激情的笔调向我们讲述了歌剧女神玛丽亚·卡拉斯那辉煌而又充满悲剧性的一生,了解了这一切之后,再聆听卡拉斯的歌声,我们的感受便不能不增加新的内涵。在介绍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唱片时,作者从他那些历史资料中挖掘出的关于这部作品创作经过的既新颖又动人的故事时,我们就会带着新的眼光从贝多芬的作品中发现更多的戏剧性和乐趣,同时也更加热爱这部作品。 本书作者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延安四杰”之一、以《二月里来》那脍炙人口的佳句而永驻人们心间的著名的词作家塞克先生。陈立自幼学习小提琴,后进入人民音乐出版社。与很多专业从事音乐的人不同,他本人就是一位真正的音乐爱好者,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位音乐迷。多年来,他是京城大小唱片店的常客,面对着那些欲置不能的磁带、唱片欣喜,踌躇,最后还是用兜里最后的钱断然买下,回到家彻底沉醉于音乐的欢乐,这已是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磁带、密纹唱片到激光唱片和视盘,他的收藏已超过六千张。正是对音乐的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敏锐丰富的感受,加上广博的收藏,使得陈立在唱片的评价、鉴赏方面具有相当走进这美妙的唱片世界人们常常将“神圣”、“殿堂”一类的字眼与古典音乐相联系,意在体现古典音乐的高雅和严肃。这种认识当然有其历史的、心理的根据,对于培养人们对古典音乐的尊重乃至崇敬不无裨益,而且也确实对许多音乐爱好者产生了影响。很多普通的音乐会听众在走进音乐厅时其虔诚的心情不亚于教徒走进教堂;而很多人在家里听唱片时也会极力营造出宗教仪式般的虔诚气氛。然而,这种看法也不可避免地有其不利的一面,那就是,它突出和夸大了古典音乐的高雅和严肃,而忽视或者掩盖了古典音乐亲切、可爱的一面,使古典音乐成为一种令人敬畏的精神仪式,而不是作为人类生活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日常精神食粮。很多音乐大师都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音乐有其令人愉悦、给人享受的功能,这是任何一个健康的、感觉健全的人都有资格享受的。 陈立的这本《唱片里的世界》所持有、所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自然平易、亲切轻松的音乐观,或者说,一种高的造诣,在歌剧方面尤其出色。他多年来陆续在《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和《高保真音响》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唱片评论、音乐家介绍及音乐会评论,在音乐爱好者中有着相当好的印象。当然,以本书这样的篇幅不可能成为一本唱片指南,作者也无意这样做。 为艺术为爱情的卡拉斯 欧洲歌剧史上有两位划时代的人物,一位是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 第,另一位就是美籍希腊裔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 卡拉斯被誉为20 世纪的歌剧女神,她凭借自己对音乐、对戏剧的天赋和 创造精神,相继征服了世界歌剧表演艺术的三大金殿——意大利米兰斯卡拉 歌剧院、英国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以及美国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从而登 上了世界歌剧女王的宝座。 卡拉斯是一位具有鲜明浪漫主义演唱风格的艺术家,尤以高超的美声唱 法技巧见长,在表演上,她力求声乐形象和戏剧形象的高度和谐统一,并成 功地塑造了一批在歌剧表演史上技艺超人的典型悲剧人物形象。卡拉斯的歌 喉音色圆润、甜美、明亮,音域宽广、灵活、多变,在丰富的音色变化下透 出一种光辉的戏剧性气质,再加上她得天独厚的艺术资质和超人的表演才 能,就使得她能够极为轻松地驾驭和掌握歌剧中难度极大的戏剧角色。作为 一位声乐艺术家,卡拉斯最与众不同的是她在歌唱中总是融入全身心的体验 与感受,她所塑造的歌剧人物形象会牢牢地抓住每位听者的心。卡拉斯不是 那种凭借完美的声音技巧来哗众取宠的歌唱家,她总是让高超的声乐技巧服 从于最充分、最准确的歌剧艺术精髓的体现,她刻意通过自己的歌喉和表演 再现已经掌握的戏剧精华并赋予歌剧以新的生命。聆听卡拉斯的歌唱,人们 会被她那特有的嗓音和极富戏剧表现力的艺术风格所深深地打动,特别是当 欣赏到由她所扮演的戏剧角色时又将使人更加为之感动。人们为她优美的歌 喉和绝妙的演技而倾倒,同时也被她隐埋在辉煌的光环下面的某些更为深刻 的情感所撼动。 “我为艺术为爱情而生活,一生信奉上帝。在教堂里我充满虔诚地向上帝祈 祷,在圣坛上我每日都默默地供奉鲜花,但在我最悲伤的时候,为什么啊, 我的上帝,你却无情地将我抛弃⋯⋯” 这是19 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的那首感人至深的抒 情女高音咏叹调。每每听到这首由卡拉斯演唱的“为艺术为爱情”时,人们 总会被她那充满痛楚的演唱所震颤,这首咏叹调其实也正是卡拉斯一生的真 实写照。 玛丽亚·卡拉斯1923 年12 月2 日出生于纽约一个希腊移民的家庭里, 父亲以开药店为生,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母亲怀孕后本想生下个可爱 的男孩,但当婴儿降生之后她却失望了,又是一个女孩。母亲最初曾拒绝留 养她,但当后来她在看到小女孩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时,她终于又改变了 初衷并决心将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这个新生儿的身上。 4岁时,小卡拉斯总喜欢长时间地坐在钢琴旁,边用小手按着琴键,边欣喜 若狂地倾听着自己所弹奏出的几个乐音,并还不时地随声哼唱,就是这 初次稚嫩的歌唱,使得她的母亲记起了孩子的外祖父的歌声曾经遐尔闻名, 于是在她的心中便隐约地滋生了一种野心——要将女儿培养成为世界上最伟 大的歌唱家。于是母亲便为小玛丽亚买了第一张唱片,曲目是普契尼歌剧《托 斯卡》中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这似乎是上帝的安排,谁知这首“为 艺术为爱情”竟伴随了卡拉斯整个戏剧性的一生。 卡拉斯从7 岁起开始接受音乐教育,10 岁时便以一曲《鸽子》奠定了日 后成为伟大歌唱家的基础。当然初时玛丽亚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母亲来亲自决 定的,1936 年玛丽亚的母亲决定:女儿要走她梦想的道路,就必须回希腊找 老师接受严格正规的训练。于是以后的30 多年里音乐就成为了卡拉斯无论白 天还是黑夜里最为忠实的伴侣,它既给她带来了欢乐,也给她带来了痛苦, 以致她在晚年回忆这段时光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她的母亲无情地剥夺了 她最为美好的童年。 玛丽亚17岁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烧到了希腊,意大利军队和德国 军队侵占了希腊的国土。在一次意军搜查她家时,她唱起了“为艺术为爱情”, 她的歌声使得意大利士兵忘却了搜查,甚至在临走时还在钢琴上放了当时最 为紧缺的食物。此后,这些士兵又连续三天前来倾听她的歌唱,玛丽亚的歌 声使意大利人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也唤醒了他们的人性。为了掩护受伤的 英国军官,玛丽亚在一次大搜捕中又一次无视禁令地唱起了“为艺术为爱 情”,卡拉斯那极富感染力的歌声再一次的产生了奇迹,德军士兵竟然忘却 了所执行的任务,也纵情地跟着她同唱。玛丽亚就像一个圣洁的女神,用她 的歌声在最困苦的时候拯救了自己、家人和众多的生命。整个战争期间,如 果说玛丽亚的歌喉被证明是一种富有魔力的武器,那么赋予这魔力武器的另 一半就是歌剧《托斯卡》中的“为艺术为爱情”。 战争结束后,卡拉斯的个性日渐成熟,这一期间人们可以从她的表演中 发现在这位“纯粹希腊血统”的女人身上所具有的可爱本质——非常的活跃, 并能高度地表达出对事业的专注与热情。人们可以从她的每一场演出中感受 到她所展现的一种崭新的品格——做人的尊严,卡拉斯就像女神一般的高 傲。与此同时,她也发现自己不仅作为歌唱家,而且就作为一个普通女人而 言,她同样是具有着相当的魅力,但是以往的这种魅力却都被丈夫的极度务 实以及常年的舞台生涯所埋没,这时她已开始隐隐地感到作为一个女人,她 的另外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