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赫小无里,“一把单薄的乐器,在巴赫的手中发出两个声部(甚至三个、四个声部)的声音。主旋律有时出现在高声部、有时在中声部,有时在低声部,有时几个声部同时进行或穿插进行。巴赫创造了一种旋律的进行是有低声部伴奏的听觉效果,和声的进行是镶嵌在单一的水平线上。”“你必须把旋律从伴奏声部中分开:有时还要注意和弦音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在赋格曲中,他必须把嵌在低声部中的主题带出来。”这是比较专业的听法,说实话,我虽然有四十多个版本,但因为不是专业人士,因此至今做不到。因此这种方法对入门者来说也许是正确的,但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行不通的。只是我肤浅的理解。 要喜欢一部作品,当然你要了解她。因为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其实不一定要读谱的。但对作品的背景资料最好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考我以前发的旧贴。其实,要喜欢上这部作品也并不难,但要慢慢来,不要指望一下子听懂她。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其实很丰富),好听的段落开始。我就是这样喜欢上这部作品的。先听某些好听的段落,再渐渐扩展听乐范围。其实有很多大师开演奏会时往往只拉某些段落,象米而斯坦和海菲兹老干这种事。因此听某些段落也是有根据的,合理的。这是通往巴赫小无的捷径。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就是这样喜欢这部作品的,尽管现在我还不能象专业人士那样理解她,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继续。下面我谈谈巴赫小无一些好听,容易入门的段落,对初学者或许有参考作用。我以米而斯坦DG版为例来谈,因为这个版本物美价廉,很容易买到。(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但我还是推荐她),另外我推荐的一个版本当然时谢林的DG版,也是很优秀的,非常适合入门者。还是回到米而斯坦吧,入门者可以试听这些段落,我根据自己喜好挑了一些,是很主观的,只供参考,每个人情况不同,切记不要照搬。
第一奏鸣曲的第二首:Fuga.Allegro
第一帕蒂塔的第七首:Tempo di Borea 第一帕蒂塔的第十二首:Double
第二奏鸣曲第二首:Fuga 第二奏鸣曲第四首:Allegro
第二帕蒂塔第一首:Allemanda 第二帕蒂塔第四首:Giga
第三帕蒂塔第一首:Preludio 第三帕蒂塔第三首:Gavotte en Rondeau
上面提到这些都是很悦耳动听的,大家可以有选择地聆听。《夏空》一开始我不推荐。重点我要提到这几首:
第一帕蒂塔的第七首:Tempo di Borea 第二帕蒂塔第四首:Giga 第三帕蒂塔第一首:Preludio
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正,一个音乐业余爱好者谈巴赫这部艰深的作品,让大家见笑了! 在入门之后,如果还想提高,就有必要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了。此时应该从整体来理解巴赫小无了。更多地考虑乐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乐章内部的丰富内涵了。特别更多时间要花在研究巴赫的复调和对位和和声上面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魅力就在她无比丰富和复杂的逻辑关系,让你百听不厌。总想搞懂她但却总不能成功,这就是她吸引我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