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337|回复: 9

我为什么喜欢老录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这里所说的老录音范围很广,大概是60年代以前的老录音。其实我也很喜欢现代和当代录音。相对来说:我的听乐范围还算比较广。我对历史录音是支持的,因为我从聆听老录音中也获得很多乐趣。老大师们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们的个人魅力和风采,他们的魅力是今天的演奏家所缺乏的.......

因为我偏爱小提琴,就以小提琴为例来谈。一直以来在小提琴领域有两大派:就是俄罗斯学派和法比学派。首先我觉得,这两大派演奏风格是完全不同的。下面我会就自己的能力谈谈为什么当时小提琴家风格不一样。

先谈俄罗斯小提琴学派。她的创始人是奥尔。奥尔本身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家,但他更是一个异常优秀的老师。奥尔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他特别重视学生的天赋,强调自然,在教育当中尽量保持学生的个性,并尽量保持和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他的学生个性都很独特。奥尔的教学体制是很科学的。所以他的学生除了技巧高超,最关键的是有个性。在奥尔的学生当中,明星云集。先谈谈埃尔曼。埃尔曼的演奏以音色漂亮出名,被称为“埃尔曼之声。”他是奥尔很出色的一个学生。但奥尔最出色的学生却是海菲兹,海菲兹的风格与埃尔曼完全不一样。海菲兹强调技巧和速度。奥尔的学生之所以那么成功而且风格不同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的学生很有天赋,二是因为奥尔先进的教学体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天赋和天性。所以也可以这样说:老师水平高也是一个原因。而米尔斯坦也在奥尔门下学习过,也是奥尔很出色的一个学生,而米尔斯坦的风格也是极具个性的,他的演奏非常优雅,高贵。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后来的克莱默都属于俄罗斯小提琴学派。他们的个性也很鲜明。

接着谈法比学派。法比学派是维奥蒂第和克鲁采等人共同创立了法国小提琴学派。法国的小提琴演奏学派对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维尼亚夫斯基,萨拉萨特,克莱斯勒是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法比学派对小提琴技术的改进居功至伟。象连顿弓和揉音有很大的改进。他们的弓法和指法都很特别。埃奈斯库,提博和梅纽因也是法比学派的佼佼者,以细腻,曼妙的技法与优雅,高贵的品味所闻名。弗兰切斯卡蒂和格洛米欧是法比学派后期的最佳代言人。他们有着潇洒唯美的演奏风彩,乐句处理精巧细致。深具法国式的轻灵和浪漫。法比学派到格洛米欧这一代之后就不行了。

我是很喜欢海菲兹,米尔斯坦,格洛米欧这一代。他们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风格又是那么的不同。

今天的著名小提琴家大多出自加拉米安和迪蕾门下,他们的学生水平是无法和海菲兹他们相比。听唱片应能感觉到,大家肯定是喜欢海菲兹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他们那一代多一些。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值得考虑,就是今天的环境和过去不同,他们的人生阅历和老一辈也不同。要认真系统地分析是很困难的。比如今天的天才少女哈恩,技巧虽好,但唱片不耐听,穆特也有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郑京和还不错。

推而广之,我们也可以分析钢琴和交响乐……

最后我引用大师林克昌的话来说明一下,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

他认为国内音乐学院教授,只顾眼前利益,把学生朝比赛型培养,一批批地送出去比赛。如果有人得了奖,等于鸡犬升天。“这是不对的,我从埃奈斯库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演奏高级音乐。所谓高级音乐,绝不仅仅是技巧,技巧只是为音乐服务,不能喧宾夺主。高级音乐就是建立在全面的修养之上。埃奈斯库上课时,会从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中随意抽出几个小节,然后问你,这几个小节是从贝多芬的其他什么作品中而来的,答案可能是奏鸣曲、四重奏、交响曲、无所不有。这就要求学生饱览作曲家所有作品。还有就是艺术想象力,想象力是建立在艺术素养和学识之上,要博览群书,懂得欣赏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等一切文化的内容。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想象的空间,揣测作曲家的意图。海菲茨、梅纽因、奥伊斯特拉赫、他们才称得上是独奏家。现在懂得高级音乐的,真是少之又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布管效果如何!富特文格勒的录音一直都是那么感动我!也许还有他本人高尚人格的原因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2 16:30:08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的文章,佩服佩服!

我不懂那么多背景知识,只知道听这些老录音完全可以令人放心。我非常喜欢海菲兹,但是不喜欢他的贝小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又一力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

现在的音乐培养都太过功利了.

都只练习高难度,或者其他特定的曲目...对音乐的理解都建立在技巧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5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shinelb版主的这个话题聊聊,当然我学识没那么丰富。如果有错的话大家见谅。

其实当今古典水平的下降,是很多社会因素造成的。快餐文化,瞬息万变的社会,已经使得古典音乐观众大大缩减,古典观众的素质大大降低。当然古典音乐家们的素质也随之降低。《春风风人》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海菲兹曾经有一次在旅馆里在钢琴上反复捉摸一个音,到底是降e还是e,旅馆的服务生近来送饭他也不知道。等他最终决定用降e的时候,走到门口发现服务生留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海菲兹先生,还是降e好些。

这样一个小故事,充分反映了当时观众普遍的音乐素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明西盖蒂技术一般,却在那个时代成为大师。试想,如果西盖蒂、胡伯尔曼等人生在这个时代,恐怕是要默默无闻的。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造成这种结局海菲兹有一定的责任,因为有太多人想模仿他,造成20世纪演奏技术的大大推进,而演奏艺术却没有任何进步的迹象。

当然,音乐欣赏还是要乐观一些。毕竟同时代的人最不容易发现同时代的天才,因为天才永远是超前的,犹如我不喜欢朗郎,但将来他真的成为大师,我也不会很惊讶。毕竟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慕洛娃等真诚的艺术家。

19世纪有帕格尼尼,约阿希姆,萨拉萨地

20世纪有克莱斯勒,海菲兹,米尔斯坦

21世纪会有谁哪?拭目以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5 23:57: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6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野鹤兄!我的观点是不要忽视老录音,但也不要鼓吹老录音。客观看待老录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7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   我是不喜欢沙沙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沙沙的噪音有种使人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0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eddieleon在2007-12-27 21:03:00的发言:
说实话   我是不喜欢沙沙声的      

只要这个沙沙声没有盖过音乐,那还是可以接受的啦~

以前看见有人说沙沙声好像细雨绵绵。真有诗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1 04:53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