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音乐会笔记(一)
2006年,因为一首George Winston的Canon IN D,我爱上了古典音乐,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7年秋,恰逢深圳大剧院的全球通演出季以及深圳音乐厅的开幕季,凭借自己的争取以及朋友帮忙,有幸得了不少票,过足一把听音乐会的瘾,并自此越陷越深,开始自掏腰包买票,破产指日可待。
每场音乐会之后,都有些不同的观感,尽管作为初级爱乐者不可能有太深的体会,但也有些自己的感想,遂写此小文留作纪念。
傅聪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07年10月28日
地点:深圳大剧院
曲目:德彪西 英雄摇篮曲
海顿 C小调钢琴协奏曲
肖邦 玛祖卡三首
舒伯特 钢琴奏鸣曲
谐谑曲
这一场的票是最难拿到的,因为要所谓的全球通银卡客户,每个月要打一两千甚至更多的电话费,那多半不是老总就是经理级的人物啦。在开始兑票的前两个月,我就四处找人帮忙,终于找到一位“冤大头”(老公的朋友),并且在兑票的前一天特地打电话去提醒,这才拿到票。等当天到了大剧院一找座位,好家伙,差不多就是在最后面了,离入口大门两步之遥。可是,这一场音乐会的观众素质却是最差的(要让这些金卡银卡们耐着性子呆坐两小时的确不易呀),观看的秩序和效果完全被打扰,加之大剧院建筑条件所限,非常可惜,傅聪的琴音到了我这儿基本上已是强弩之末。
大师已经来深圳多次,因此风度很好,经常耐心地等待场下的观众安静下来才开始演奏。由于我的座位实在太差,那些迟到了还要强闯的、找座位之类的让我没有办法好好欣赏,于是我开始专心遥视台上演奏家的风采。傅聪演奏时的肢体语言很自然,手法雅致圆润,行云流水。速度、节奏和音控都非常棒,上半场海顿那首钢协有非常优美的旋律,柔和而精致,而三首玛祖卡则铿锵有力,相信坐在前排的观众会有极佳的享受。
使用道具 举报
开始自掏腰包买票,破产指日可待。
恐怕觉得时间不够用也指日可待了啊。
真巧,和楼主一样,我也是因为温斯顿的钢琴版卡农变奏曲而爱上古典的,只不过在时间上比你早了一年。
小城市里几乎没有任何音乐会可听,只好购原版碟解渴,饶是这样也已将我逼到破产的边缘。
我是听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进入古典音乐领域的;
破产?我想还不至于,听乐初期倒有过为了一张CD几乎整夜难以入眠的境界,现而今,发现自己理智了许多。
唯一遗憾的就是时至今日还未曾听过一场现场音乐会,所以,对楼主的“音乐会经历”颇为羡慕。
听现场音乐会和在家听CD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说实话对于欣赏音乐而言,最佳的方式还是在家独自听,不受任何打扰,甚至不受自己眼睛的打扰,但在音乐厅听音乐,却是全方位的感受,你可以"看"见音乐,与音乐"互动",并且音效也如此不同,整个人被音乐完全包围了,我常常听完一场之后,好几天都回味无穷.真想下辈子能成为一名器乐手或指挥家...
说到破产,如果当你已经买不到低价票,又非常想听这一场时,只好咬咬牙买高价票,那种痛苦是会让你好几天都心痛啊...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1 05:29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