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shinelb

深情回顾:十大小提琴协奏曲简评!(部分编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2/200512612451450859.jpg 2005-12/200512612452533577.jpg 2005-12/200512616361673469.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6 16:36:23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4。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德国作曲家, 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协奏曲之一。 E小调OP64 ,作于一八四四年。 这部作品完成后在布店大厦首演, 独奏是著名小提家戴维, 由丹麦作曲家尼尔斯指挥。 门德尔松这首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充满了甜蜜的忧伤。 有很多青春的欢乐。 不可抑制的愉悦之情。 尤其第二乐章, 既幸福又感伤。 对青春的赞美留恋与疑问, 都畅快淋漓的表现出来。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我推荐米尔斯坦的版本。 他的琴声既热情洋溢又带点冷峻, 表现得恰到好处。 几多青春的喜悦, 青春的忧伤, 青春的梦想和自恋, 都被表现得既不冲动又不滥情 。 门德尔松终生幸福安逸, 自然形成明朗温存的性格, 也铸就了他音乐独特的抒情风采。 鲁宾斯坦对门德尔松有过这样的评价: “和其他作曲家比较起来, 他不够严肃伟大。 但他是形式和技巧的完美典范”。 确实, 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整齐的形式美。 米尔斯坦是个淡泊名利,生活作风很低调的人, 但内心其实很高贵真诚。 这直接反映到他所演奏的作品里面, 形成了他所独有的美学见解和个性特色。 他的门小协一开始可能朴素得令人惊讶, 并不象其他人那样尽情挥霍感情, 而是将情感埋藏得很深很深! 到了第二乐章才开始真情流露, 抒情优美的主题仿如一股清泉, 又似涓涓细流般慢慢流淌。 到了第三乐章, 这种感情发展到高潮,热情洋溢,令人振奋。 这时我才真正领会到大师的意图: 他是运用了情感铺垫的方法, 从第一乐章的平淡朴素逐渐升华到终曲的灿烂辉煌。 因此, 我将米老视为最珍贵的首选版本! 若要说谁的第二乐章最优美动听? 我会说非斯特恩莫属。 斯特恩在这里拉出了万种风情, 令人赏心悦耳。 奥曼第的费城之声当然助了他一臂之力。 这个录音晶莹剔透, 美艳得令人窒息。。。。。。。 格鲁米欧是杰出的比利时小提琴大师, 他和梅纽因都是埃乃斯库的学生。 十九世纪末, 由于强大的俄罗斯学派的崛起, 格鲁米欧可以说是小提琴法比学派的最后代言人。 他使用史特拉弟瓦里的名琴, 音色极其纤秀华丽, 有着极高贵的品质。 他的门小协最大的特色是处处精雕细刻, 是一个极其精致的版本。 在他的演绎里, 就算是每一个短小的乐句都体现出力度,情绪的微妙的细节变化。 在第一乐章展开部中独奏小提琴与乐队的对答呼应听来意味深长。 然而这个版本, 乐队和指挥相对而言偏弱一些。 乐团的协奏不够明快, 缺乏出彩的地方,有些沉闷,但还算贴切。 海菲兹的版本一气呵成,激情洋溢。 然而首乐章有些仓促,有些赶, 稍微缺乏一些耐人寻味。 但第二乐章却拉得饱含深情, 极其轻松流畅。 末乐章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那种精灵飞舞,电光火石,只有他做到了。 小提琴帝王在这里尽显英雄本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2/200512612521373554.jpg 2005-12/200512612522227043.jpg 2005-12/20051261252343372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5.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创作于1903年, 芬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古代历史神话传说, 赋予这部作品以浪漫的格调和深刻的内容。 首乐章如同一幅北欧的风俗画, 极富浓厚的芬兰气息。 独奏小提琴直接呈示主部主题, 仿佛海边的游吟诗人在歌唱。 这一乐章的悲剧感无以复加, 冷峻苍茫。。。。。 第二乐章是支优美的浪漫曲。 透明澄静, 具有悲歌般的深沉。 小提琴那稍带忧郁的旋律绵绵不绝。 音乐进行复杂的节奏与力度变化, 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世界。 第三乐章是迷人的舞蹈风格的幻想曲, 饱含不可遏制的热情和刚毅! 海菲兹59年版一直在爱乐者中占据着头把交椅,那是交织着热情和冷峻的名演。 海老的琴声听来粗旷苍劲, 你可以听到琴弦与琴弓磨擦时那种带松香味的质感。 你还可以感受到小提琴那种绝美的琴腔共鸣。 与海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内弗的版本, 她内敛的演绎揭示了这部作品内在深刻的一面。 她的演绎既舒缓悠扬又动人心魄。。。。。。 还有帕尔曼的激情洋溢, 林眧亮的含蓄。。。。。。 所有这一切, 几乎都可以在穆特和普列文的版本中找到一些影子。 穆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过人的天赋, 捕捉到乐曲中那些极其微小的细节和转折变化。 她成功地处理好了主题音符之间的情感过渡。 强弱对比控制得收放自如。 而普列文棒下的德累斯顿乐团深沉丰厚, 穆特的小提琴在上面轻快游走, 游刃有余且艳光四射。 这是一张技高一筹的迷人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2/2005126125944129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6.埃尔加《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20世纪初,埃尔加的名声越来越大。 1904年,47岁的他被封为爵士, 这给予他莫大的历史使命感。 从1914年起, 他认识到录制唱片的重要意义, 开始为自己录制了大量唱片。 今天, 这些唱片都已经成为世界音乐历史宝藏中的瑰宝。 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与当年仅16岁的梅纽因录制的《小提琴协奏曲》。 两年后, 老人去世。 毫无疑问, 这是埃尔加最浪漫,最絢烂多彩的作品, 因为它寄托了老人的一往情深, 作品里面有一个暗示作曲家女友艾丽斯的倩影。 也有人将他这首作品理解为作曲家对美丽今生的凄切告别和对永恒来世的热切期盼。。。。。。 埃尔加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09年, 作品61, 题献给克莱斯勒。 这首作品很长, 有许多多姿多彩的主题令人赏心悦耳, 技巧艰深复杂, 但却极其优美动听。 首乐章乐队前奏一出, 便有几个优美主题扑面而来, 追波逐澜, 音流下是看不见但听得到的激流暗涌, 令人激动和震撼人心。 第二主题由抒情优美的单簧管奏出, 然后由独奏小提琴完成。 第二乐章是自由的行板, 是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惦念, 充满恬静的温馨。 第三乐章急板, 以小提琴狂想性的乐句开头, 采用一种附有伴奏的华采乐段。 这里还引用了作曲家首创的拨奏震音, 最后是辉煌灿烂的结局。 因为这首作品浪漫多情得一塌糊涂, 所以演奏得好的多是天真浪漫很有性格的琴手, 都是些性情中人。 象16岁风华正茂的翩翩美少年梅纽因, 放荡不羁的叛逆小提琴怪杰罗杰肯尼迪, 孤傲自负的小提琴帝王海菲兹。。。。。。 我常常这样想: 这样艰深复杂的作品, 为何年少轻狂的梅纽因和肯尼迪这样轻松就演奏出来了? 这两个少年胸中何以有这般绵绵不绝的巨大能量? 何以有这般如入无人之境般翻山越岭的技巧和能力? 那只能说: 这是天才使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6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个板凳,等着听老柴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6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竟敢把我最喜欢的老柴的小协排到后面 还有柏格尼尼的第一小协,还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2/200512716361382907.jpg 2005-12/200512716362213699.jpg 2005-12/2005127163631794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6:4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