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完全没有古典音乐传统的那种。外公外婆和祖父母姑且不论,就拿父母来说,虽然他们也喜欢音乐,但绝对是那种非常适可而止的人,一个星期听不上一两回吧,而且大概是“星星索”啦,“北国之春”啦,“孤独的牧羊人”啦,这类(我记忆中几乎只有歌曲)。还有就是从幼儿园到小学音乐课上教的那些儿歌和儿童歌曲,什么“蝴蝶蝴蝶飞呀飞,飞过树丛飞过草地,飞到那美丽的花园里”......。不过这都是些纯朴的音乐,虽然没有多么深刻地震撼过我,但也曾令我尽情地发挥想象,而且这样的音乐对心灵也没有丝毫坏处。 真正接触古典音乐(对我而言既是第一次听到,也是系统的学)是从小学3年级下期 ,大概9岁吧。那时刚刚开始学钢琴(也是我首次接触乐器)。不过那半年弹的都是车尔尼最基础的练习曲,还有一本叫“小巴赫”的谱子 ,大概是把巴赫家族一些最最简单的音乐(也许还经过了简化)集合在一本薄薄的书里。以上说的不算是很能体现古典音乐魅力的。 恰好一开始学钢琴,就恰逢爸爸出差到波兰,半年后带回“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现场录音CD。CD一开始是夜曲8(Op27 No2)。当音乐渐次出现时我竟惊呆了好久,一种不可言传的魔力撷住了我的心灵,把我带入一个我从未想到过的世界,却又仿佛是我曾经梦想过的世界,这个世界闪耀着变幻的、永恒的光辉。那一瞬间我突然记起大家都说9岁学琴有些晚了,而且我手的条件也不很好,普通学校那边的功课也将会越来越紧。但我却不可遏制地产生了这样一种近乎顽固的想法:那就是我也要有一天能够自己来演奏,来表达这样的音乐。 那张CD中的曲目到如今我还历历可数:EDUTE OP25 NO4,SCHERZO NO2 IN B FLAT, BALLADE NO 4 IN F MINOR,PRELUDE......虽然当时还仅局限于肖邦,但那时的我感觉到自己已经被引到了一个变换莫测的情感丛林的边缘,而我又同时意识到那个诱人的世界远远不是“情感的丛林”几个字所能概括的。 那以后随着钢琴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接触到其他的大师。我也终于越来越清楚,为什么古典音乐是人类艺术的精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9 12:55: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