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今天没货

流行乐坛,谁与争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菲林格尼斯和杰克逊家一起工作,同他们关系日渐亲密,他们常在一起讲述他们不同寻常的童年。菲回忆说:“一次,我和他们做在录音室聊天,说起穿过向他们呐喊的人群,成百双手伸出来,抓住了他们的头发,那是什么感觉时,迈克尔走了过来。他抓住我的头发摇晃,以示‘感觉’。哦,真疼。我对他们不得不进入那个世界也有了小小体会。” 几年的明星生涯,孩子们胸中郁积的全部创造激情,在1978年与Epic合作出版的第三张《命运》中倾泻了出来。这张唱片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它被公认为是相当于斯蒂夫·旺德的《我心中的音乐》和甲壳虫乐队的《左轮手枪》的划时代的声音。与其他在摩城灌制的唱片不同,《命运》从兄弟情义出发,描写了一个永恒的音乐主题。唱片背面的孔雀图案系迈克尔所选。作为“一个标志,它说明我们通过音乐在努力表达什么。事实很清楚,孔雀是世界上集所有颜色于一身的唯一的鸟。而只有爱,才能创造出这种熠熠光辉。这正是我们通过音乐所努力表达的。让世界各民族,以爱相处。政治不能拯救世界,所以,音乐同仁应作小试。让音乐把人民聚在一起。用音乐,去相互理解爱的情谊,这就是我们选孔雀作标记的原因。” 用孔雀作为普天共爱的标志的主意,是迈克尔看了一篇介绍孔雀特点的报纸文章后想出来的。他知道人们不会理解,甚至不会同意他的这个比喻。而迈克尔认为:“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是我从事音乐的主要动力之一。如果我不能用音乐给世界人民带来欢乐,那么,我也就不会选它为职业了。我录制唱片绝不只是为了让人们来购买,然后用这些钱把自己变成富翁。这时我没有丝毫益处。这里面有比钱更高尚的东西。”其结果,杰克逊乐队的唱片生产,是以孔雀标志闻名的。 2005-11/20051161375737759.jpg 2005-11/20051161375730302.jpg 2005-11/200511613757795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些年来,杰克逊乐队一直努力在寻找自己创作歌曲的机会,但是《命运》唱片的第一首歌《都怪那布基》(布基,俚语,爵士乐中一种快速的布鲁斯。)却是由三个欧洲人创作的。更为滑稽的是,唱片上居然把迈克尔·杰克逊也列为了作者之一。《布基》描写的是一位圣弗兰西斯科的姑娘酷爱跳舞,她男朋友“根本得不到任何爱情,这绝非编造的故事”。迈克尔的男高音或疾或徐,悠然自信,与他兄弟们那圆润而自然的声音和谐地混在一起,真是天衣无缝。这首歌曾单独在收音机的固定音乐节目时间里播放,这在杰克逊乐队自己灌制唱片以来,还未享有过的这种厚待。 唱片中最棒的一手歌《摇摆起你的身体》,是迈克尔和兰迪创作的。它因此而得到了众人垂涎的白金唱片。菲林格尼斯热情地说,它有着“或许人类能听见的最优美的节拍和最饱满的鼓声”。这是为杰克逊乐队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力和录音技术做的注脚。歌曲进行到四分之三时,歌声隐去,吉他、手鼓,以及其他伴奏乐器也随之消失,只剩下电声的低音和鼓声重复不断。这种效果成了1978年夜总会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用悠长的器乐来结束《摇摆》这首歌,完全是他们的独出心裁,”菲林格尼斯说。“我拿出一张唱片来放时,没有了通常的那种尾声部分。这时,迈克尔递给我一张同批制作的实验片,咧嘴笑着说‘听听这张’,哦,真够刺激!” 这张唱片的最后一首,《那就是你得到的》(因为客气),是描写一个敏感而又情感幼稚的青年男子的动人故事。“他哭泣你,他哭泣我……难道你不知道他多惊惧,” 迈克尔唱腔如泣如诉。这些歌,毫无疑问可以被看作是《比利·琼》和《碎心饭店》这两首有关良心自我反省的歌曲的先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1/20051161421146203.jpg 2005-11/20051161421138746.jpg 2005-11/20051161421139625.jpg 杰克逊家为《命运》感到自豪,他们在《公告牌》杂志上大谈其色。“过去,杰克逊乐队的制作有专门的人来担任,歌曲也要别人写来自己唱。”马龙说,“我们竭尽了全力,非常成功。这才是杰克逊的音乐,这才是我们感知音乐的方式。”谈及杰克逊乐队在恩西诺家乡的录音室里度过的日日夜夜,蒂托指出:“我们不停地创作,把郁积在各自心中的歌都写出来。”唱片制作完全是整个家庭的事,哥哥和弟弟们都通力合作。蒂托说,通常的方式是,某人开始了一首歌,“接着,其他兄弟来帮助完成”。灌唱片时亦如此。“我们组合唱片时,许多人都以为,我们中的每一个都得出谋参加,”马龙说。“然而,我们的方法却是,先在外面把所有的一切都整理好,然后,或许让蒂托和迈克尔进录音室去组合,其余的便坐在外面等着,直到他们组合完毕。那时,再让我们这些未听过的人进去听。因为,重复不断地听一首歌,听久了就必有所失。第二首歌,又由其余人去组合。” 迈克尔谈起《命运》时充满了自信。“我喜欢它,如果我喜欢,我知道,他们(公众)就也会喜欢。我要保持歌曲的先进水平,取齐于时代。我觉得,我们很清楚这些。” 正当杰克逊家兴奋地把音乐引入正轨时,他们1979年七个巡回演出竟不得不被删掉:迈克尔的嗓子不行了。“我的咽喉严重感染,”他说,“上面长满了水疱,根本无法说话或唱歌……事情糟到不得不让马龙来唱出我该唱的调子,而我却站在那里假装是我在唱。” 《命运》的问世,使杰克逊乐队最终有了发言权。从此,他们的创造性再也不会遭到拒绝。《命运》成了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命运》充满了情感与深度。他们的父亲该高兴了。他早已知道,这就是那张在孩子们心中深藏了多年的唱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现在,乔正面临着另一种问题。Epic应给予杰克逊乐队它所应该得到的关注,这一点,他需要得到肯定。为了保证得到这种青睐,乔拉来了罗恩·韦斯纳和弗雷迪·德曼这支管理队伍,来接替理查德·阿伦森。德曼从事唱片进工作已有很长的历史,他在许多唱片公司担任过要职,包括伊莱克特拉公司。韦斯纳则是搞经营出身的。许多黑人表演家的艺术生涯都是由他经管的。他们的个性和北京相互补充,两人作为而又狡猾的生意人的名声正在日益增加。对乔来说,他们是在出卖自己,象当年孩子们说服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接收杰克逊一家一样。象比利·乔尔预言未来一般,他们十分艰难。乔的儿子已经为哥伦比亚公司创造了抢手的唱片。迈克尔大概马上要出版个人唱片。如果得到公司的全面关注,他心中暗暗估计,再灌制出销量逾百万张的唱片是没问题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1/2005116145293736.jpg 2005-11/2005116145228461.jpg 2005-11/2005116145298638.jpg 第五章 奇才 “这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是又一个世界。这就是我热爱的表演事业。在这个事业里,你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愿意日日夜夜地工作,直至燃炬成灰。”——迈克尔·杰克逊 电影表演一直是迈克尔的目标之一。当1979年他在电影《奇才》(《雷豹奇才》)的黑人版本中得到了扮演稻草人角色时,梦想最终变成了现实。拍电影需要他搬往纽约——这是他第一次离家——他却象是去会老朋友:黛安娜·罗丝在影片中扮演多罗西;贝里·戈迪也与该片拍摄紧密相关。 在大阿普尔时,迈克尔住在曼哈顿豪华的萨顿区一幢多层楼房里,每月房租两千美元。他家把姐姐拉托娅送来和他作伴。仍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供职的斯蒂夫·曼宁成了他和新闻界之间的联络员。在昆斯或是纽约周围的其他地方,只要不是呆在阿斯托里亚的摄影棚里拍摄《奇才》,迈克尔便翻阅他最喜爱的男演员和电影剪辑来打发夜晚的时光,同时也为他的角色寻找灵感。凯瑟琳·赫本和斯潘塞·特雷西的电影,是屏幕上美丽兼娱乐性的典范。而弗雷德·阿斯泰尔那无与伦比的舞蹈风度,则成了魅力的无穷源泉,利用录象倒带、停带的方便,迈克尔可以坐下来,细细地分析阿斯泰尔的形体动作。 作者马克·雅各布森后来评论说:“影星迈克尔最象的是弗雷德·阿斯泰尔。阿斯泰尔是电影界的楷模,他的性别往往模糊不清,他不是类型演员,几乎从不扮演电影中传统的浪漫主角。他才智出众、聪敏过人,并以此建立起自己的地位。也就是说,你如果想邀请弗雷德·阿斯泰尔来演某部电影,但又没有把他请来,于是打算改请其他什么人来代替,这种事是绝对办不到的。要么是弗雷德·阿斯泰尔,要么就干脆别拍这电影。迈克尔·杰克逊大概就是这种类型的一位优秀舞蹈家和超凡的表演家,因为他能干得同样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迈克尔最爱的电影明星是查理·卓别林,那位悲剧性的小丑,哑剧时代最伟大的喜剧天才。迈克尔说:“我简直爱死他了。那小乞丐,那些行头,一切的一切,还有他的那颗心——他在银幕上所塑造的每件事都那么不言自明。这集中了他一生的身世。他生于伦敦,父亲在他六岁时酗酒而死,母亲住在精神病院。他曾在伦敦街头沿街乞讨,又穷又饿。这一切他在银幕上都反映出来了。我也希望这么做,把真理在银幕上揭示出来。” 观看迈克尔在《奇才》中的表演,卓别林的影响十分明显。他那不连贯、脚步沉重地行走的动作,以及腼腆、羞怯的性格与角色恰如其分。“我对表演艺术由衷地热爱。”他说,“有意思,在电影中你居然成了另一件事,另一个人,真是妙不可言。尤其如果你真相信这是真的,那就不象是在演戏了。我始终讨厌‘演戏’这个字,或‘我是演员’。这简直就象是在说‘我是一个信徒’。” 遗憾的是,《奇才》这部影片质量上令人失望,舆论也褒贬不一。评论家们普遍认为,三十四岁的黛安娜·罗丝对于其出演的角色来说简直太老了,投资二千万美元拍片也花销太大。 然而,从经验积累上讲,黛安并没有浪费时间。“在纽约城那些非常、非常、非常冷的外景地拍摄了七个月。天气真冷,有些舞蹈演员坚持不住不得不退出了。我却快活得要命”他说,对表演方面的不如人意只字不提。“那是我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妙的时刻之一。我简直着了迷,学了不少东西,那段经历真难忘,那剧本也很好,的确很好。很多人只把它看成是部儿童片。其实不然,它表现了信念、信仰和勇敢……”其实,在拍摄过程中,迈克尔有好几次听到哄劝,让他拍完那天就卸装不干了——正是他的坚定信念,使他胜任了角色。 这位青年演员坚定地保护着影片《奇才》。“我看过那部老片子,我努力让自己别看,但还是在电视上看了几次。有时,我关掉声音部分,只看图象。我不喜欢说这些,但是,你看了旧片子,才意识到,他们没有把应该表演出来的东西表现出来。而我们构造了情节,表现了特点,使得更加得到社会认可。例如,恩,我演的稻草人。我全然是个废物,而不是稻草。电影从头至尾,我都没有头脑——而实际上我又有头脑,因为,我不断地从袖管里抽出那些带有问题的纸屑,上面写着‘孔夫子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1/20051161493647799.jpg 2005-11/20051161493640342.jpg 2005-11/20051161493620518.jpg 迈克尔虽热衷于表演;但他说,他从不愿去百老汇电影界受雇。他觉得百老汇生机盎然,那么多大演员都被淘汰了出来。“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演电影,分文不取。我喜欢捕捉事物,在银幕上保持其原样,然后,与全世界分享它们。”他说。然而,一旦剧情激起了他的想象,他便不满足了。在纽约时,他去百老汇看《奇才》,不知看了多少遍。而当天子乐队配乐的电影《梦妞们》在洛杉矶上演时,他一个星期去看了三、四次。这段时间,他简直成了幕后的常客。 迈克尔去纽约的那几个月里,迈克尔行色匆匆,来往于他最喜爱的杰出人物常聚之地:同格洛里亚·范德比尔特在五十四号录音室跳舞;同安迪·沃霍在美术馆开幕式上;同米克·贾格尔和基恩·查理得出入摇摆舞厅。在纽约,迈克尔的密友里又新添了两位非常特别的女明星——斯蒂芬尼·米尔丝和莉莎·明尼莉。 米尔丝是百老汇所拍的《奇才》中的十来岁的明星,她演唱《故乡》歌曲时,歌声“响遏行云”。她那戏剧性的演唱风格使观众热血沸腾,显示出来表演上的天才。她最有鉴赏力的影迷之一就是迈克尔。据迈克尔和塔特姆·奥尼尔一样,米尔丝也是十几岁就成了明星,背负着成人式的压力与声望。 青年明星米尔丝的一些密友说,米尔丝十分迷恋迈克尔。在纽约周围的卡巴莱餐馆露面时,斯蒂芬尼常演唱《我想与你在一起》,并且运用的杰克逊式的舞台风格。而对于迈克尔来说,她是一位很好的朋友,只此而已。后来,在她的一生中,她还经常唱起一首十分动情的歌,其中的歌词“他已离我而去”,女声部是“她已离我而去”。这首歌的歌词来自迈克尔的《墙外》。许多人认为,这是米尔丝摆脱迈克尔魅力的倾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笑的是,迈克尔大概与茱迪·加兰的女儿莉莎·明尼莉也成了密友。她与迈克尔许多其他朋友一样,也是在众目睽睽的表演圈子里长大。他俩都是表演界的明星,聚在一起,人们难免会“呱、呱、呱地饶舌”。提起他俩的友谊,迈克尔的热情溢于言表:“我之喜欢莉莎,因为我们一呆在一起,总是聊个没完。我给她示范我最喜爱的舞步,她给我示范她最喜爱舞步。她还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她真有天赋。” 但是,尽管生活在曼哈顿的“放荡胡同”这样的新环境里,迈克尔对杰克逊家的准则也依然忠贞不渝。例如,迈克尔自己说,他连沾都没沾过大麻。他更肯定地说:“我连试都没试过,也压根不想试。这一类的东西我都没干过。我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我喜欢我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连‘醉’(指被麻醉品麻醉)这个字,我都不喜欢。如果需要轻松轻松大脑,就去海滩走走。带上一本好书,或是写上一首歌。要么就和孩子们在一起打发时光。我喜爱这样。” 迈克尔拍《奇才》时最有收获的交往就是结交了昆西·琼斯,这位音乐制作人。在三十余年的音乐生涯中,昆西曾与比利·霍李德,黛娜·华盛顿,法兰克·辛纳特拉,康特·巴锡和莱斯利·戈尔共过事,并创作出了杰出青年流行曲《这是我的宴会》。六十年代,在西德尼·波伊蒂尔的帮助下,他成了少有的黑人电影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写了《夜之最狂时》、《冷血中》、《当铺老板》等等。琼斯回忆,在学院奖授予仪式上,迈克尔表演的《本》片段十分动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罢他在《奇才》中的表演,更加强了琼斯的感觉:这是一位大天才。“他在《奇才》中的表演,连老资格的演员都会暗暗吃惊,更不用说第一次上银幕的人了,”琼斯说。 迈克尔在未见过琼斯之前,就对他十分敬仰。但是,象每位看过琼斯的人一样,迈克尔立刻被他的热情与健谈迷住了。琼斯喜欢称呼迈克尔是“史梅里”(意即‘异味’),因为迈克尔老用这个词来表达“妙极了”的意思。此时,迈克尔正准备灌制他离开摩城以来的第一张个人唱片,让琼斯来担任制作,是再好不过了。迈克尔对琼斯的唯一要求是“要使声音不同于杰克逊乐队”。他俩在各自的领域里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墙外(疯狂) “很久很久了,我一直没有机会灌制独唱唱片。几乎就象有某种力量在推我去做这件事——真是这样!时间正好作出了选择,结果都恰好赶在了一起。”——迈克尔·杰克逊 2005-11/20051161525628235.jpg 2005-11/20051161525652961.jpg 2005-11/20051161525633137.jpg 时间的脚步跨入了1980年,人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见,录音界有了些偏离方向。有点象是在玩星球大战和声像游戏;抑或这已经是它走向没落的象征。追随迪斯科、朋克和新潮流,几乎没有音乐人才脱颖而出。当然,能卖掉唱片也越来越少。 迈克尔·杰克逊悄悄地走进了这个真空地带。多年来,作为一个表演家和音乐家,他在不断成长和完善,但是,过去十年的成功是杰克逊五兄弟在一起完成的,他自己还不是一个独立的表演者。杰克逊乐队最新录制的唱片《命运》,已经销售到了一百万张。所以,当迈克尔的第一张个人唱片——《墙外》——行销七百万张时,美国象是刚刚发现了一颗新兴的超级明星。 《墙外》大破音乐界的记录,它有四首歌曲跃居十佳歌曲之列:获格莱美奖的《别停步,直到你心满意》、《和你扭摆》、《墙外》和《她已离我而去》。这张唱片尽是清新、易舞的歌曲,调子十分上口,歌词通俗易懂——这些正是流行歌曲的基础。迈克尔的成功在于,他创造了不同于杰克逊乐队的自己独特的声音。 迈克尔在成功路上曾不断得到过一些明星的帮助,比如斯蒂夫·旺德曾在歌曲写作方面帮助过迈克尔。斯蒂夫来自卡罗勒·B·塞吉尔和戴维·福斯特、保罗·麦卡特尼的乐队。甲壳虫乐队早年的歌《女友》,十分出人意料地来到了迈克尔的身边:在保罗和他妻子林达作东的一次聚会上,迈克尔回忆说,刚一进门,“淋达就告诉我,他们为我准备了一首歌,而且差不多就站在门口那里哼唱起来”。 然而,唱片上迈克尔最喜欢的一首歌,是由一位不知名的名叫汤姆·巴赫尔所作的《她已离我而去》,这是一首浪漫的民谣歌曲。制作人昆西·琼斯回忆道,每当唱到“我故地重游时,(她已离我儿去)迈克尔总是泣不成声。我对他说:‘咱们两周后再来录吧,或许那时你不会哭得这么厉害。’再录时,他还是泪盈满眶……于是,只好就这样留在了唱片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墙外》还标志着迈克尔·杰克逊和昆西·琼斯之间的首次全面合作的开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天才与经验的结合。琴键大师兼配曲家格雷格·菲林格尼评论说:“他们的思想完全相互融合在一切。众所周知,迈克尔与许多其他歌手不同,那些歌手来到录音室,只不过是为了把自己的声音简单地加在旋律上。迈克尔则是把整个心都融进了唱片里。昆西基本上是监督人的角色,他负责表演,但实际上又不真正负责表演。他所起的画龙点睛作用,可以使仅仅是动听的歌曲成为一首不同凡响的歌曲。” 但是,所有这些的中心,仍然是这位富于献身精神的青年音乐家,他追求完美与创新。为寻觅新的声音,他会象着了魔一般。在恩西诺家的录音室里,迈克尔写作、录音、试唱,一天可以花数小时。“他在家时又工作,又排练,十分努力。大多数歌手只想在录音室里就完成一切,图省事。”昆西·琼斯说。事实上,迈克尔常雇些音乐家到他家来和他即席演奏——从中萌发一些思想,最终创作成了风靡的流行歌曲。琼斯说:“他一当有了新的思想,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把新的思想写成歌曲再录成唱片是一条漫长的路。人,都愿升入天堂,没有人愿意遁入地狱。” 自从他的兄弟们搬出家后,迈克尔多半得靠自己来创作,象《墙外》的创作那样,他不断完善自己独立的音乐个性。“模仿他人的歌曲,使我感到内疚和可鄙。真正说起来……写歌词往往要花费我很多时间,而写曲子我非常喜欢。我就这么不断地写啊写,一般情况下,我是敲着鼓和弹着钢琴来写歌曲,虽然,我也十分希望能弹得一手好吉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5 15:4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