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07|回复: 1

品乐-1-11  肖像画——兼谈形与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0-25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起肖像画,大家知道,这本来是一个美术名词,指的是专门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一种绘画,中外古今都很常见。可是,音乐怎样也有肖像画呢? 道理很简单!这是不同艺术互相影响,互相吸取的结果。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各种艺术也不例外。宋代诗人苏轼评论唐朝王维的作品,曾赞赏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为一身兼为诗人、画家的王维,把诗和画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因而他的作品,“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在音乐中也是这样,我们常见的音诗、音画,就是音乐取法诗歌,绘画加强“诗情画意”的一种表现。理解了这一点,音乐肖像画也就不言自明了,原来它就是作曲家力求象美术肖像一样,在音乐中重彩浓墨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一种乐曲。 在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音乐肖像画的出现,由来已久,远的不说,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法国古钢琴音乐中,在当时洛可可风格影响下,就出现了大量的音乐肖像画作品,例如当时的作曲家库泊兰、拉莫等人的古钢琴乐曲:《莫尼卡姊妹》、《少女》、《农妇》、威尼斯女郎》等等。挺这些作品很容易使人想起洛可可风格美术家华托和布歇等人所描绘的妇女肖像。 洛可可艺术流行于十八世纪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建筑,室内陈设和装饰艺术中。和伦勃朗苍劲雄厚的画风相反,洛可可风格的画像崇尚纤细、轻巧,排除严肃、庄重,用各种曲线和艳丽的色彩构成繁琐的装饰美。 欣赏这类落可可风格的美术肖像,将会帮助我们理解法国古钢琴音乐中的妇女肖像,启迪我们的想象。下面是库泊兰的古钢琴曲《莫尼卡姊妹》的主题: 这里同过优美的旋律,华丽的装饰音,描绘出一幅举止端庄、温柔典雅的妇女肖像。 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这时候的音乐作品大多反映资产阶级革命上升时期日人们共同的意志和一致的愿望,很少表现游离于群众之外而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所以音乐肖像画性质的音乐,除了在歌剧中用于刻划主角以外,在独立的器乐曲中是很少见的。 可是到了十九世纪,在浪漫主义时期,由于标题音乐的兴起和作曲家力求在乐曲中做到音乐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因而音乐肖像画性质的作品有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 这时的音乐肖像画作品比起法国古钢琴音乐作曲家库泊兰、拉莫等人的同类作品,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它们都有笔触洗炼,短小精悍,个性鲜明,生动逼真的特点,往往寥寥数比,便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例如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这首乐曲作者有个副标题,称为“四个音符的小景”,是一首以德国小城这阿什(ASCH)的四个字母ASCH作音名的四个音,即6b3 1 7为主体的自由便奏企业,全曲包含二十段自由变奏,其中有十段分别代表各种不同的人物参加狂欢节,构成了十幅音乐肖像画。每段开头都由包含上述四个字母作音名的乐音开始。 舒曼《狂欢节》三个主题动机: 这几个音在钢琴的低音部出现时,描绘了笨拙的皮埃罗的肖像: 这里舒曼只用简炼的手法,把这四个音用弱音和强音的对比,断音与连音的交替,低音的持续音与旋律上的平行六度,就勾划出了皮埃罗可笑的外形和忧郁的神态。 紧接着皮埃罗的是另一个人物阿尔列金的肖像,这首乐曲也是由6b3 1 7四个音开始: 这里,作曲家用旋律音的大跳,弱拍音的加重,连奏后的断奏,使音乐显得十分灵活而富于弹性,塑造了一幅狡黠、机警的阴谋家阿尔列金的形象。 音乐肖像画可以象舒曼《狂欢节》中那样,每一首都是独立的器乐小品,也可以是标题音乐大型乐曲的主题。大型的标题音乐作品,一般都以一个或数个主题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大型曲式。这类主题个性鲜明,结构简练,常代表特定的事物或人物,代表人物的主题往往具有音乐肖像画的性质,能在简短的结构中集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帮助听众借助联想把听觉形象转换成视觉形象,产生“听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如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天方夜谭》),这首乐曲的开始,乐队开门见山,用浑厚的音响奏出了一个威严的主题。 《舍赫拉查达》中的暴君主题:只用寥寥数笔,就刻划出一幅残暴国王沙赫里阿尔的肖像。 德国作曲家里查·施特劳斯写过一首交响诗《梯尔的恶作剧》,主人公梯尔是、一个机警、灵敏、佻皮、喜欢恶作剧的角色,作曲家在乐曲开始的主题中,巧妙的运用犬牙交错的节奏、节拍、跌宕起伏的旋律线,在短短几秒钟的瞬间里描绘出这个捣蛋鬼的肖像: 大家知道,各种艺术形式都描写人,都给人画肖像,但比较而言,美术最擅长。美术界有很多专工人物的画家,文学比起美术就要困难些,小说中描写人物即使费去成千自得笔墨,也顶不上看一眼美术肖像可以使人一目了然。可是音乐肖像画比文学更要困难的多,文学毕竟可以运用文字概念对人像特征细致入微的刻划,音乐只有一定音高的声音,不能提供具体概念,更不能出现视觉形象,因此,作曲家创作音乐肖像画可真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还往往事倍功半,难以收到预料的效果。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有一首钢琴前奏曲,标题是“亚麻色头发的女郎”。 《亚麻色头发的女郎》: 这是一幅音乐肖像画小品,通过五声音阶性质的优美的旋律和色彩柔和的和声,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一个外貌美丽,性格温柔的少女形象,但是她的头发到底是不是亚麻色,还是别的颜色,在音乐中却是很难听出来的。 那末,作曲家到底是怎样在音乐肖像画中描绘人物的呢?音乐肖像和美术肖像是有原则区别的。大家知道,任何艺术作品都既有造型的一面,又有表现的一面,但是在不同的艺术中,有的侧重造型,有的侧重表现。作为造型艺术,美术肖像首先画出面貌、外形、即形似,进一步则要求表达人物性格,神态,即神似,因此,作为美术肖像,贵在神似,不但求形似,作者画意不画形,观者忘形而得意,可是作为表现艺术,音乐肖像却首先要求表达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进一步才要求尽可能鲜明的塑造人物的外貌造型。 因此,音乐肖像画描绘人物,首先,从抓去人物的神态、气质和性格特征入手。 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其好友加尔特曼的美术作品,写了一套钢琴组曲《展览会上的图画》,其中第六首标题是《两个犹太人》,原作画面上有两个犹太人,一富一穷,一个肥胖,神态骄横,另一个赢瘦,气质寒酸。作为两个犹太人,作曲家用音乐暗示其民族特征还比较方便,主要用了特征鲜明的犹太歌曲特有的节奏和包含两个增二度的吉卜赛音阶,6 7 1 2 3 5 6但是要直接表现两个人一富一穷,一胖一瘦,却是很难的,这只能根据音乐特点,从表现人物精神气质入手。 作曲家在这里利用强有力的五度音调,抑扬格的动机,频繁的休止符和保持音奏法,刻划了富犹太人的趾高气扬,妄自尊大的傲慢神态。 《两个犹太人》: 对另一个犹太人则用弱奏的高音,奏出颤音的反复及其蜿蜒下行,描绘了穷犹太人不寒而栗、卑躬屈膝的哭丧表情: 这样,听众的感受中,自然产生趾高气扬的富人想必肥头大耳,卑躬屈膝的穷人肯定骨瘦如柴的联想。 一富一穷,一胖一瘦,这两种不同音乐形象的鲜明对照,同杜甫《梦李白二首》中“官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以京城中官宦的华丽衣冠、车盖同诗人的穷困潦倒相对比一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是抓去人物的身份或职业特征。 音乐肖像画没法表现人物的面貌外相,也难以描绘高矮,肥瘦,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经常抓去人物的身份或职业特征来加以描绘。例如柴科夫斯基的交响诗《罗米欧与朱丽叶》的开始,为了塑造劳伦斯的形象,表明他是一个德高望重、深谋远虑的神父,作曲家恰当的使用了宗教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众赞歌体裁。 《罗米欧与朱丽叶》序曲序奏: 这样,既表明了劳伦斯神父的身份,也刻划了他稳重、严肃而略带隐忧的精神面貌。 在前面我们提到的舒曼的钢琴套曲《狂欢节》中,有两幅著名音乐家的肖像画,一个是伟大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肖邦有“钢琴诗人”的美名,他的音乐以富有诗意而著称,譬如人们听到以下的音乐: 肖邦的《夜曲》:人们便会想到肖邦。舒曼为肖邦画肖像画,就运用了这一特点:不但采用了肖邦所典型的曲调进行、节奏音型、和声织体、高潮手法,而且还用了肖邦作过重大贡献的、富有诗意的夜曲体裁。 舒曼的《狂欢节》中《肖邦》片段:音乐爱好者听到这段音乐就想见到老朋友一样,知道这就是肖邦,从而产生犹如肖邦亲身莅临狂欢节的艺术效果。 另一个音乐家是音乐史上传奇式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舒曼为他画肖像也主要抓住小提琴家的职业特征和令人惊叹的,魔术般的演奏技巧,在钢琴上模仿奏出充满大跳的各种艰深的提琴音型。 舒曼的《狂欢节》中《帕格尼尼》片段: 为音乐家画肖像可以利用他的音乐风格特征,同样,为诗人作肖像也可以利用其有代表性的诗作,例如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交响诗《塔索》。 《塔索》主题:塔索原是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李斯特为了给他画肖像,采用了一首塔索的著名诗篇《被解放了的耶路撒冷》开头几行作歌词的威尼斯船歌的主题,用这个主题刻划塔索的精神面貌是很恰当的,作曲家在标题说明中曾告诉听众:“这威尼斯曲调所含无可慰藉的悲哀和绝望的伤感,是它足以刻划塔索的精神。 第三,音乐肖像画在表现人物神态时也抓住人物得型特征。 音乐无法象美术那样,描绘人物的相貌外形,所以在抓去人物体型特征时,只能用那种体型特殊的人物。例如《侏儒》,作曲家描绘侏儒时,常利用其身材矮、腿脚短、步伐小而动作敏捷、跳跳蹦蹦的特点,用各种手段在音乐中体现出来,例如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钢琴曲《侏儒》: 第四,音乐肖像画还可以抓取人物的其他特征。譬如:年龄特征,可以用高音乐器演奏轻快的音乐,描写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 普罗科菲耶夫《彼德与狼》彼德主题:这是交响童话《彼德与狼》中少先队员彼德。也可以用低音乐器演奏迟缓的曲调,刻划老态龙钟的老人形象:这是《彼德与狼》中彼德爷爷的主题。 音乐肖像画虽不如美术肖像那样,可以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8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家用画笔表现,作家用文字表现,作曲家用音符表现.....能用一种东西表达自己的情感是很幸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5 20:2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