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411|回复: 8

漫谈古典音乐欣赏(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0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古典音乐欣赏(三) 转在另一个话题,许多人认为,交响乐非常复杂,很难理解,应该先听室内乐、钢琴及小提琴的作品。在这里笔者又不得不说,依笔者之见,你又被误导了:)。首先,我们把交响乐叫管弦乐,这样给你的感觉不一样了吧。确实,管弦乐很复杂,但是几乎所有的作曲家都很少用管弦乐表现一些非常复杂的内省的乐思(注意,这里是指乐思,不是指意思,明白),对他们来说,室内乐、钢琴与小提琴独奏在这上面有更好的表现力。所以,笔者常常觉得各类四重奏与奏鸣曲更难理解,因为这是和作者作心对心的交流,如果对音乐和作者及背景没有相当的了解与把握,你更难体会和把握作者想传递给你的东西。同时,听室内乐对听者理解纯音乐语言的要求很高,你见多少四重奏、独奏曲是有标题的?当然,它们更精致、更简洁,但不意味着更好懂,其实恰好相反(误导,误导,如有其它理解,请坚持已见)。这有点像诗与散文之间的区别,诗比较简洁,但并不好懂,相比散文更好理解一些(刚才提问的同学请解释”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含义,其它同学跟我一起理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O^)。要知道,说这种话的权威们家里的音响,这个……比较起各位发烧友来说,不说也罢。如辛丰年,他是用收音机和最差的录音机听音乐。对作者通过乐队各声部、各种乐器的各种色彩表现的乐思,他们的音响能否放得出来我表示怀疑。但他们往往是对音乐有极好把握的人,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很强,而且大部分还会演奏N种乐器。对他们来说,恐怕小乐队或单件乐器表现的东西更深刻、更让他们的听觉舒服,当然他们这样说也无可非议了。但对发烧友来说,家里的价值不菲的东东就多是为表现整个大型管弦乐队准备的,不听才浪费呢。当然,发烧友中资深听古典的除外,他们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可能可以令许多音乐学院的学生汗颜。可是,拜托,老大,不能因为你喜欢就不考虑初学者的理解能力乱推荐吧。当然当然,笔者是例外…… 砖头!!怒:是谁砸的!!!!………还好还好,本人讲课随时备有“jize杰长老”牌钢盔一,防+100,刀枪不入*o*,还附有防魔功效—+防水、电、毒、冰冻各25点并提高抗魔上限值10,甚至还能将你的奔跑速度提高33个普尔损特(percent),至于原理,这个就是偶专利了,机密,哈哈!仅售RMB 1000W,真是价廉物美,是居家旅行,杀人越货之必备,各位购卖时请认准“jize杰长老”牌注册商标……… 糟糕,又跑题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O^。 想当年,笔者之所以听老柴的第六有感觉是因为在大学大礼堂听长春一家单位演示一套20万(据称是美刀哦,天啦!)的系统迷上的,而且还是在礼堂中放的,那是我听过的最接近现场的音乐——如果是听随身听恐怕是入不了门了。而当有他的磁带(就是那盘奥曼迪指挥费城的磁带)时也没有觉得有多好理解,后来有一天,有一帮发烧友听音响,用随身听带一套自己制作的功放和音箱。功放是现成的板,电源自制,放在一木盒子里;音箱是用HI-VI的SS6.5和一个换了振膜的高音单元(价值几十元的烂货)和一只相当差的喇叭作空纸盆的音箱,做工极差,不关掉灯确实惨不忍睹,但音效却极棒,低音很好,我是真正的感觉到了声浪冲过来,高音有些夸张,但却很悦耳。(现在耳朵进步了,可能现在再听就不会有此感觉了)。当时其中有我的一个室友,知道我这里有几盘进口的磁带,顺便借去听。结果这一群乐盲把这盘磁带听了整整三遍,最后一遍我也被室友叫去听了。说实话,随身听的噪声很大,但并没有影响我的欣赏。我只知道自己被深深的打动,同样被打动的还有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我究竟是想说:音响性对音乐很重要呢,还是不重要呢,自己都搞昏头了)。而当时笔者可以说连门都没入。现在也只敢说入了个门,古典乐浩瀚如大海,穷尽我辈一生能入个门也算不错了:P。而其它人比笔者还差,现在还没入门呢。因此我绝对有把握的说,老柴的第六与意大利随想曲是完全不懂音乐的绝对乐盲也可以听得懂的,况且各位网友怎么也不算乐盲吧(什么,你说你们就是乐盲,谁叫你暴露机密的…… 我@%&$#,于是…………惨叫声不绝于耳)!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 这种易懂的作品还很多,大部分标题音乐都不难理解,如《天方夜谭》、《牧神午后》、《罗马的喷泉》、《动物狂欢节》等。而《1812序曲》、《天鹅湖》、《胡桃夹子》等更是连小孩子理解都不存在任何问题(叔叔,我就是小孩,可是我听不懂……,笔者:%¥—@#,我倒!)。 而许多纯音乐的作品连专家都听不懂,我等平平之辈不求甚解,就更说不上听懂了。 其实,当一部作品能带给你美感,让你觉得很动听,你就可以说你听懂了(笔者个人所见,见《Jize(杰长老)名言录》,第三章第87条)。因此,交响(或古典)音乐很难懂这种话,只不过是某些人想把你排除在古典音乐之外,好让他个人好自命清高罢了。自己听了过后,再来判断好了。都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错,汗!如果本人是教育部长的话,就把本系列作为音乐欣赏教材,那中国的学生就不会成天听周** and 陶** or 阿杜*等等之流的了。如果本人是论坛版主的话,那就把本系列全部固顶,而且是永久性的,还要把反对笔者的全删ID(这条是我最想的,呵呵,滥用职权)。) 接下来我们开始讲本节课的正式内容了,谈谈音乐内涵及理解等内容。如果你有《辛丰年音乐笔记》,以下内容纯属多余,可以自学去了(其实有此书一本,本文都是多余的)。只不过正如其子严峰所说:辛丰年写的文章,信息量过于密集,直截了当的把一杯炼乳端给大家。而不像笔者,还要时不时调动一下课堂气氛,聊点闲话。可惜,写这文章没稿费,否则咱们K稿费的水平可堪称天下一绝*o* 铛!………下课了,哈哈哈! 台下嘘声一片:什么老师,神侃的水平才是天下一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0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zjize兄又有大作问世了,可喜可贺. 说到交响乐,我个人感觉,管弦乐或许比较容易听进去,但交响曲却不太好听进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明月胸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明月出天山 -- 发布时间:2004-12-20 21:55:00 -- 说到交响乐,我个人感觉,管弦乐或许比较容易听进去,但交响曲却不太好听进去.
我想,很大一个原因是时间长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是时间长的原因,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人们的选择多了,试图通过音乐这种戏剧形式来体味和反省人生的方式只是其中一种选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的就是管弦乐嘛,不是指的交响曲。有点点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0-7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本人是论坛版主的话,那就把本系列全部固顶,而且是永久性的,还要把反对笔者的全删ID(这条是我最想的,呵呵,滥用职权)。)
现在长老有机会可以滥用滥用了……哈哈,开个玩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0-7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提醒! 以后,顺我者倡,逆我者亡,哼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22:4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