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02|回复: 3

巴赫的高尔夫和莫扎特的保时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4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赫的高尔夫和莫扎特的保时捷 来源:TOM 汽车根本英俊   音乐的色彩等同于汽车的个性吗?这个帖子试着联系一下,欢迎喜欢音乐的朋友一起讨论补充   施特劳斯家族:这个家族的父子三人,音乐造诣都不错。作品华丽流畅,配器绚烂,欣赏和演奏的门槛很低。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甚至已经做成盈利的品牌了。西洋古典音乐在中国,由于弱智者主导的音乐教育和传媒极其低能的推广,制造了一个长久和巨大的偏见,那就是古典音乐富于与生俱来的高雅和艰深。其实远非如此,古典音乐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首先满足了人类的感官刺激,首先是娱乐,其次才有思辨。   施特劳斯家族就是吃这碗音乐饭的,为奥地利宫廷创作舞会音乐,也就是利用高雅来媚俗。这个媚俗的基因一直流传到今天,由于接受起来相对简单,成为一些伪音乐爱好者唬人的三板斧,张嘴就是蓝色多瑙河和梁祝。这也是绝大多数媒体只要说起古典音乐必要提及的音乐和音乐家,连语言都好像一个软件做出来的:“梁祝,哀婉凄迷,蓝色的多瑙河,柔美曼妙,拉德斯基进行曲,推向高潮。”等等,一定有这几个词出现,连媚俗都不能好好的媚!   对应的汽车我想应该是所有的日系车。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施氏的音乐的确是好音乐,日系汽车也的确造的不错。精细,雅致,会来事,一定成本下该有的都有,雅俗共赏。对消费终端的心理研究的也很透。你可以天才到根据闲聊写段波尔卡。我也能够细致到为车内烟缸加一圈美丽的夜光。   施特劳斯家族偶尔也有重量级的作品。譬如歌剧《蝙蝠》和《吉普赛男爵》,依旧是总体上的欢快旋律,但间或出现的痛苦和矛盾,赋予了音乐突如其来的震撼。音乐性和戏剧性如此无缝连接,也不多见。这好比富士这样具备很高技术含量的汽车,日系车的优点它全有,但多了一些固执和探索的工程师风骨,值得一托!   巴赫:来TOM前在一个古典音乐论坛泡,那里有人将巴赫的音乐比作一杯纯净水,我于是上去一砖:这样的评价太缺乏想像力也太都市化了。如果用饮品类比,巴赫的音乐应该是山涧中蜿蜒清澈的一条小溪,凉爽,甘甜,纯洁,而不仅是纯净。   高尔夫对应巴赫的音乐我想比较合称。欧洲的宗教传统使这位宗教音乐家的作品受众甚广。高尔夫作为大众公司的主打产品和技术试验和推广平台,也与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作为复调和对位的开山鼻祖的地位相符合。   巴赫的音乐给人父亲般博大的爱和慈祥。他也的确是位辛苦的父亲,一生共生育13个孩子,责任心和家庭观念很强。这也侧面托了一下高尔夫的家庭车概念。巴赫老爹:作为一个父亲的儿子和未来一个儿子的父亲,我在遥远的中国怀念你!   贝多芬:谈古典音乐不谈谈贝多芬,就像在咱们论坛里混没听过小火锅。   我们所受初级教育中,经常被灌输一些错误的事实。比如刚刚被证实本不存在的在太空可以看到长城。还有就是贝多芬为一个盲女写下《月光奏鸣曲》,事实上,那是贝多芬写给自己暗恋的一个女学生的,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贝多芬终身未婚,与其说他的音乐中表现的是对强权的抗争,不如说是对孤独的抗争。   另外还存在一些对贝多芬的误读,比如,说起他的代表作,就是命运,就是月光,就是欢乐颂。事实上上述作品在创作的时候,都没有如此多的定义,贝大师根本就没有想过将命运月光等主题强加到作品中,更不要说命运的敲门声了!而仅仅是第五交响曲,第八号钢琴奏鸣曲,和第九交响曲。   就纯粹的音乐技巧而言,贝多芬远不是一流的,他的气度不如瓦格纳,配器不如柴可夫斯基,亲和力不如舒伯特,但是,在音乐史的地位却远在这三人之上,原因何在呢?我想,无非他性格中固有的顽强和偏执在音乐中表现出的雄奇之美。   奥迪,这个我非常喜欢,但不管有钱没钱都不考虑购买的品牌,与贝多芬在我心里的感觉是相同的。贝多芬作品全集,全套76张CD,我收藏了,而另外几部大部头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还收了不止一套,甚至为此和当年的女友闹得不可开交。但却很少听。我不否认内中缘由是还没有足够的修养和积淀与贝大师沟通,而对于奥迪这样技术尖端但气质低调的汽车,似乎也存在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拘束。   补充一下:贝大师不属于高产的音乐家,但是佳作远不止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几首,比如他的三重协奏曲,合唱协奏曲,普罗米修斯的生民等等冷门的作品,艺术上的价值要远高于那几首知名的,听起来也心旷神怡。用奥迪作比,就是灵巧的TT绝不逊于庞大的A8 。   柴可夫斯基:一个具有双重性格的音乐家。老柴不是我最喜欢的,可还是要将宝马这个最心仪的品牌安到他身上。   宝马的性能卓越和运动气质是公认的,作为汽车这个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堪称一个高度。老柴在音乐史上就扮演着类似的角色,音乐的所有体裁,他都有创作,还一定是精品,比如小提琴协奏曲,他只写了一首D大调,但无论技巧还是旋律再没有出其右者,我大学四年,每天必听一遍,但音乐感觉还算不错的我,但是到今天,还是不能够在不借助音响设备的前提下,哼唱出完整的一个段落,而当音响开启,又立即唤起和充盈我的全部记忆。一部40分钟的音乐,居然可以配合人的各种情绪,平衡人的得意失意,抚慰人的爱与哀愁,叹为听止!   老柴的旋律感和配器技巧都是超一流的,相信听过天鹅湖和1812序曲的朋友都有类似的感受,太华丽了,太排场了,太漂亮了!老柴的作品中还有一种建立在自信基础上的朴实,很多好的旋律,他只用一次,比如第一钢琴协奏曲中那段最著名的引子,横空出世之后,就聊无声息了,连再现都没有听到!只用了一次,就一次!这素材如果交给莫扎特,加几个变奏,完全可以写一首四个乐章的的交响曲。   老柴的第五交响曲,是所有交响曲中最好的一部。而不是最好的之一。将柔情和英雄主义,将救赎和消沉,将舞蹈与沉思,将悲喜交加于一部音乐里,这件事老柴做到了。那么将这部音乐对应给慢秘力托的宝马545i吧:源源不断的动力,后工业时代的造型,豪华但不奢侈,诱惑但一如既往地端庄。即便是婊子,也是有硕士学历的,琴棋书画诗酒花,形而上,形而下,只要不怕贵,你要啥,她有啥。   李斯特:迈入古典音乐之门,一定不要从大部头开始,那样会立即将人搞晕而产生排斥。我的爱乐之路就是从一首钢琴小品开始的:爱的梦。作者: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才华比他的作曲才华要好的多。一位炫技派钢琴家,当没有够难的作品供自己玩转超长的手指时,试着写几首,乐评家又都是哥们儿,自然大力的顶,这样,也就作为全能音乐家立腕扬名了。现在听起来,他的作品叫好的真不多,但是可以想见,没有杰出的钢琴技巧,是不会写这样的作品的。著名的音乐杂志《HI—C》在1986年纪念李斯特逝世100周年的专栏这样评价他的一首匈牙利狂想曲:第三只手狂想曲。   阿尔法 罗米欧完全可以对应这位炫技钢琴大师,举止傲慢,行为夸张,盾形的鬼脸也很像李斯特的招牌:波浪大背头般特征鲜明。出位的行止如果只是做秀,那自然毫无价值,但是在仅仅100多年后,所有的音乐修史中,都要提到这位有调戏女学生传闻的音乐家,那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就像阿尔法 罗密欧,你总是忘记有这样一款出色的跑车,而每当想起,又总会赞叹:俊采星驰,巧夺天工。   瓦格纳: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由于表现对象的抽象,政治意味淡薄,但还就有和政治紧密联系的的音乐和音乐家存在,那就是瓦格纳和他的歌剧。2002年10月,犹太裔指挥家巴伦博依姆率柏林爱乐乐团赴以色列演出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刚一开场,就被观众打断。巴伦苦口婆心的解释和解的必要和音乐的单纯,但是无效,犹太人永远不能宽恕纳粹的罪孽,而瓦格纳的音乐曾被希特勒宣布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音乐党章。   瓦格纳的音乐气势恢宏,你只要听听他的几部歌剧的序曲,就再不会将气势恢宏这个词用到别处。确切的说瓦格纳是有音乐天才的文学家和戏剧大师,而不是个写歌剧的音乐家。他的歌剧忽略场景,服装和表演的局限,而注重叙事性和全力通过音乐达致气氛营造。瓦格纳的配器也十分绚丽和富有层次感,一般的乐队难以驾驭,一首《汤豪塞》的序曲中出现的立体感和神界的空灵,令听者无不正襟危坐,目瞪口呆。   这种排场只有劳斯莱斯这种将希腊神庙的粗壮立柱设计为进气栅的汽车才配因应。庞大的车体,强横的动力,以奢华和浪费为设计思想的汽车早已超出了代步和志趣的涵盖,而异化为太多超越汽车的符号和解读,好比《尼伯龙根的指环》,一部歌剧灌满16张CD,让人困惑,究竟是听音乐还是听历史。   冼星海:我所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唯一奏效的,就是那部《黄河大合唱》。西洋音乐的技法编织了中国人民在卫国战争中表现出的艰苦卓绝,以音乐美,铸民族魂!   论坛里时有关于模仿的争论,我以为模仿其实是最高形式的赞美。《黄河大合唱》就是冼星海模仿欧洲尤其是德国作曲家的作品,在黄河颂,黄河怨和保卫黄河的很多细微之处,都可以听到贝多芬的声音。但这又的确是中国味道的千古绝唱。   冼星海可以对应中华和未来的红旗等中国品牌。冼星海的艺术之路也昭示了中国汽车工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你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提高起点,其次,你在合作中必须保持清醒,你要明白,即使有同盟国的援助,你仍然要靠自己的血肉之躯迎击日寇。最后,你要永远记得,你是黄河的儿女,你注定没有二十年时间把玩寂寞,你必须立即投身新的决战!   卡拉扬:古典音乐的十九世纪是作曲家辈出的世纪,我们现在听到的大多数经典曲目,都是十九世纪的作品。到了二十世纪,对这些曲目的二度创作吸引了一大批音乐天才投身指挥艺术,也贡献了富特文格勒,托斯卡尼尼,瓦尔特,克勒姆佩雷尔,滕斯泰特等指挥大师,而他们中最闪光的名字是:赫伯特 卡拉扬。中国的音乐爱好者尤其熟悉和景仰这位指挥大师,由于文化和非文化的原因,在中国,很难听到高水准的古典音乐演奏,正是卡拉扬的众多的录音,将整套的大部头古典音乐作品带到我们面前,也将我们带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5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文章来说是好文章,但就其中的观点来看,有一些还值得商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作故事或趣事来听还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9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类角度分析音乐作品,可以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05:5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