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089|回复: 5

[琐记]关于西安的音乐和回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9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开西安已经大概有半年多了吧!半年多的时间里自己总是在东奔西走,为的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空,可是似乎事情没有原来设想的那么容易,等到现在,双手空空,怎么不会不知道生活的艰难和困厄。事实上,自己又知道些什么?不知道什么?所有的遭遇都是不是那样的美好。放手了 ,甩掉,拣起来,重新再来过。   那么在西安求学的日子里,没有花太多的时间淡漠下去,有些声音还是让自己忘怀不掉,在外奔波的时候,每当他们的声音环绕在耳边,自己仿佛就有了一股异样的力量来支撑自己。说你是什么?不是什么?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   记得那些在西安的东大街一个人落寞的走着,树上的枝桠在冬天灰暗的天空混乱的摆动,垃圾到处堆积,纸片在空中漫舞,不是那么的随意。不清楚这些事情是不是还会时时刻刻的回到我的梦里来。   还有没有哪一天,重新塌上西安的城墙,学着豪迈一点,放声大吼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1.郑均     在陌生人的眼里,摇滚是一个不可企及的名词。非正常的歇斯底里,抑或正常的穿肠烈酒;非正常的群情汹涌,抑或正常的有的放矢;非正常的灵魂居所,抑或正常的垃圾处理……像一个初次涉猎别样世界的初哥,看一出叫做《摇滚校园》(School Of Rock)的电影,但我忍不住想这样问:你的启蒙是平克·弗罗依德(Pink Floyd),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n),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披头士(The Beatles),鲍伯·迪伦(Bob Dylan),“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迈克尔·杰克逊(人物,图库,视听)(Michael Jackson),麦当娜(人物,图库,视听,唱片)(Madonna),是否我们有共通的话题?是否我们还可以组一支摇滚BAND?   或许就是一些疯狂的舞摆的元素,宣泄和空虚组成的时代符号,倘若换成另外一群人的另外一种异样的解读,这些人的痴迷与宣泄的时间成就了它的经典的范本.   不怎么曾经专心致志的去听一下ROCK.因为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是没有去欣赏用狂躁的信宿和呼喊的沸腾来完成的音乐的.它应该有属于它的欣赏的人群和方式.更应该有属于它的那些忠实的解读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会更热爱他们爱的东西,喜欢真实,厌恶虚伪,做着世人的眼光难以理解的事情。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很多感觉,或者只有在音乐中才能找到。或者只有在音乐中才能找回那颗滚动的心.    听着big buns的<啤酒杯与玫瑰>,我在想啊,一直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的,到底什么才是摇滚?同学说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的一种宣泄,告诉他们我们不屈服!它是直接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而不是什么无病呻吟式的流行小曲。 曾在一本书中见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对自己不能说的东西就应该保持沉默.所以不敢妄自大话.摇滚到底是什么东西.....但是同时,自由博爱的美国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又告诉我,你有多少就拿多少.任何审判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会慢慢发现,其实摇滚什么都不是.摇滚是摇滚本身.天真烂漫的孩子,整天捧着圣经虔诚而信服,但说有那么一天他们会意识到自己受到的欺骗和愚弄,破碎偶像的时刻就是世界末日.    同学是一个地道的ROCK'S FANS.我只是怀着一种对摇滚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远处看着他.我的印象中,上小学的时候,会搬个小板凳在下课之后坐到电视机旁边去看尚处于幼稚时代的照顾摇滚MV.里面经常看到的多是长发披肩,穿着打扮另类怪异的人,吼叫起来真是震耳发聩.他们是在宣泄什么?从经常出现的黑豹到唐朝.偶尔和自己的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他会放一些摇滚演唱会的碟片,台上那些鼓足了劲儿张大着有些怪异的嘴巴,腰肩跨着电子吉他,模样千奇百怪.台上的歌声和舞台下的口哨声,吵闹声,嬉笑声融化成一片.谁知道这样的繁芜的场面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灵魂?    很庆幸,郑均是个西安人.西安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却在经济上不怎么发达的城市.这个坐落在中原大地的破败的城市有那么一个灵魂在生长着.知道他在世界的摇滚舞台上发出那么一个生音:中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摇滚乐!因为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神话.或者可以说是另外一个过度神话虚拟形式罢.    检点一下脑子里关于郑均的记忆.也许不外乎这些.郑钧生於西安的一个知识份子家庭。年仅7岁时,父亲因病辞世,与母亲、哥哥相依为命。幼年丧父,是他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打击,同时造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与坚毅的品格。在两度报考大学之后,郑钧终于在87年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就读于工业外贸专业,因为专业的原因,使他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外来文化,其中对他触动最大的就是音乐。在学期间,他听到了许多英、美六七十年代优秀的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一些杰出的歌手,乐队及其作品,如 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The Doors、LedZepplin、Bob Marley Bruce Springsteen等,不仅使他非常迷恋,而且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用生活中节省下来的钱买了一把木吉它,开始进行废寝忘食的练习,在学有小成之后便在校园内组织了一支名叫“火药”的乐队,这支乐队主要的演奏曲目是翻唱Bob Dylan、崔健或罗大佑等人的作品。“火药”曾在杭州师范学院的音乐厅演出,受到当地高校师生的好评。1990年-1992年:在等候出国的两年中,他依旧没有放下心爱的吉它,为了维持生计他曾在歌厅唱歌,为了能够弹上一把好的吉它,他甚至不计报酬地随西安当地的某个歌舞团到很艰苦的地方演出了长达几个月。也就是在这段动荡的时间里,诞生了他的第一批作品,郑钧已迈出了成为出色的创作歌手的第一步,虽然当时他或许并没有意识到。1992年-1994年: 92年郑钧到北京办理出国签证,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黑豹乐队的经理人郭传林,在听过郑钧的作品后,郭传林当即把他推荐给红星音乐社。“红星”以敏锐的洞察力看出了郑钧的音乐潜质,并鼓励他继续从事音乐创作,而“红星”所表现出的对音乐人才的诚意与高品质的制作水准也吸引了这位热爱音乐的年轻人。就这样,郑钧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机会,投入了音乐的怀抱,92年1月,与红星音乐生产社正式签定了唱片合约。不久,郑钧便不再满足于只是演绎别人的作品,因为他发现,自己同样有丰富的情感需要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强烈的创作欲望使开始认真地学习音乐理论,细致地剖析别人的作品,更加刻苦的练琴,-----他想写属于自己的歌。当他读到大学四年级时,由于申请出国留学,就此离开了学校。经过一年的时间,郑钧完成了他首张专辑全部歌曲的创作,93年1月,他在中录的录音室中第一次听到了自己作品的小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修改,作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9月23日,“红星”邀请了众多在京的中外音乐家,开始了为郑钧首张专辑前期录制的通力合作,由于制作人员,歌手与乐手们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的态度,录制期长达三个月。94年初专辑的后期制作与MV的制作均告完成。94年6月发表首张个人专辑《赤裸裸》其中《回到拉萨》、《赤裸裸》、《极乐世界》《灰姑娘》等作品至今在国内广为流传。1994年9月以大陆地区嘉宾的身份参加了香港第十届“嘉士伯音乐节”。大踏步一路走来.想必他对自己的生活的这段里程还是有一些很大的感慨的.只是往事不再来,故人去已多.   在我眼里,郑钧的歌不是摇滚。如果你反对,那么请你继续往下看。在这之前请你先比较透彻地了解一下郑钧,请看真实郑钧。   第一次听到郑钧的歌是在高二,应该是97年吧。那时侯,借了一盒校园民谣的盒带,可能是校园民谣的歌不多的缘故把,又加了两首郑钧的《赤裸裸》和《回到拉萨》。已经记不起当时是先听那一首的,只记得听到《回到拉萨》的时候,我当时想:想不到世上还有这么难听的歌。在我那时看来《赤裸裸》也是比较难听的。   我自认为这个人是比较懒的人,听到一首我认为难听的歌,我也懒得快进或倒退。于是慢慢的,我不经意的听惯了这两首歌,后来还喜欢上了它们。再以后,就越来越喜欢了。而一些所谓的通俗流行歌曲却让人觉得一时好听,过几天就什么感觉都没了。但郑钧的歌却能真正地培养人的情操和音乐细胞。   郑钧第一张专辑中最让我痴迷是《回到拉萨》和《灰姑娘》。当我开始喜欢上《回到拉萨》后,我几乎每隔几天都要听它一次。我并不知道郑钧这首歌的创作意图,但我认为它至少象《黄河谷》一样表现出西藏人淳朴、善良和勇敢。西藏人敢爱敢恨,无所顾虑。而现代人却正如郑钧所说的那样: “现代人干什么都觉得挺傻的,冲动越来越少了,这就不浪漫了。”至于那首《灰姑娘》,我想大家都是知道的。“你并不美丽,但是你可爱至极”也决不是顺便说说的。也许很多男人会在爱之前在乎一个女人的丑美,但他真正爱上她之后就应该什么都不在乎了。   等到郑钧的第二张专辑《第三只眼》发行后,我立刻买了一张。里面那首主打歌曲《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使人感觉到他的歌是那么的真实,使每个人觉的……(自己感受吧! )。如果你也反对这个请你再看一便这首歌的歌词。   郑钧的第三张专辑《怒放》中的主打歌曲《怒放》让我感觉到这首歌简直是为我而编的(是不是有点自私?如果你不太清楚,你有必要看一下这首歌的歌词。) 。我并不能确切地说出摇滚的概念,因为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但在我的印象中,大多数摇滚都对现实表示出极大的不满和厌烦,却无可奈何。使人们堕落、精神颓废,丧失生活的信心。而郑钧的歌却使人们对生活和爱情都充满信心,虽然现在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以及其他很多东西都很糟糕,但他的歌却告诉你:“会好的,只要有你的真诚参与。”。人们可以在不美好的生活中等待美好生活的到来。就这一点来看,我就认为郑钧歌不属于摇滚(不知他本人会不会反对?)。而是一种新的音乐,我暂时把它称为郑钧音乐。    我不是音乐研究学者,我最多的时候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划分音乐的形式.像我的一个同学,同样是陕西人.对摇滚乐的喜爱简直让我感觉就是到了疯狂的程度,他竟然可以为了去北京看地下摇滚音乐会翘课加借上上千元钱.我无法理解这种图腾式的崇拜源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可悲,也不可悲;可悲的是这苦难的轮回。"萨特说:“不以为然,因为我以之为然。”崇尚“存在主义”的郑均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却又是个彻头彻尾的基督教徒,他也明白《马太福音》里所说的“持剑者与剑同亡”的深层次涵义。而当郑均再一次读到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时,这个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就已经被彻底搅乱了.18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里斯说“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而哲学家谢林也将其精神哲学命名为《精神漂泊记》。就是说,哲学的本质是漂泊,是对精神家园的寻找。而我的同学和郑均似乎还在风浪中颠簸着.找不到努力的和生活的方向.  所以有人说,":“人家把摇滚当成生活,我们把摇滚当成理想。结果就是人家利用摇滚还原回生活,我们把摇滚玩进了坟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永远不知道——摇滚是什么[转帖]      “MUSIC HEAVAN”曾刊过这样一篇文章。   摇滚像美人鱼。海水一样的无情,兼有诱惑,虚荣,美丽,残忍和绝望。   我们永远不知道——摇滚是什么。         在一片喧嚣与骚动中诠释摇滚         在一片喧嚣与骚动中诠释摇滚   另类      另类是一个处在现在进行时甚至将来时的动词,而不是一个框子般的名词。喧嚣的人们一会吹捧它,收买它,一会儿又践踏它,挖苦它,但另类卓然如故,并未为外人的褒贬而改变自己革命的态度,只是向前冲刺着,不为一切笑骂而停留。也有的另类因为不堪恶俗的愚弄而死去以求清白,如KurtCobain,ShannonHoon,但其他另类音乐家仍不息前进着,SonicYouth,Television,LouReed等等,因为他们已经在黑暗中前进了这么多年,至今,他们仍以自己独特的音乐在一片喧嚣与骚动中坚持着冰冷与沉默。冰冷与沉默-另类的自律性本质。       绝望      无论KurtCobain多么平静和漠然,周围的舞台多么鲜花盈放,烛光温馨,绝望仍然存在,甚至因为这一切而显得更深。在他无比苍凉和悲伤的声音中,绝望象黑暗一样蔓延出来,在“WhereDisYouSleepLastNight”这最后一曲中达到了极点,扼紧了每个人的喉咙。在Beatles在塞维尔街3号屋顶上举行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中,也存在着这种绝望。当JohnLennon迎着寒风声嘶力竭(象后来的Kurt)地呼喊:“Don'tLetMeDown”的时候,透过他的泪水,我们绝望地看到了一个时代已经无可奈何地完结了,消逝如烟。也许绝望是一个疑问词,在它的质疑面前,我们不禁胆怯地自问:快乐和歌舞升平,是真实的吗?        流逝      有一首歌能彻底呈现流逝的状态,那就是TheDoors的“RidersOntheStorm”,绵绵无尽的冬雨淅沥,象黑暗中火车一样执着前驰的鼓点,迷离恍忽的钢琴象浓雾缠绕四周,不时一串倏忽即逝的滑音象流星一样划过,伴随着JimMorrison的吟咏走向仿佛遥遥无期的终点。而有一支乐队它们所有的歌都在流逝中,那是TheCure,每一首歌都从第一个音符就开始指明了坠落的方向和命运,每一首歌都象这支低调的后朋克乐队的最后华尔兹,经过无数次挣扎,回旋后,黯然沉没于无边黑夜中。正是在黑夜中JimMorrison和RobertSmith抚问内心:流逝,是他们生命中所有名词的一个固定的定语。          悲怆      悲怆与绝望是不同的。在悲怆的泪水中,人们还怀有一丝坚忍的希望。Beatles的“WhileMGuitarGentlyWeeps”,在平淡的歌词背后隐忍着巨大的失望,直到后段极端失真的吉它仿佛真的痛哭起来,令人悲不可抑。但这并非绝望,Lennon为什么要质问这一切?“我不知道你们是如何堕落的,而且被扭曲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如何转变的,没有人提醒你们”。而Lennon坚决有力的声音正是一个提醒,让我们在痛苦中去直面“这个翻转的世界”。       倾泻与绵延      在外表上,倾泻与绵延和流逝的形态相似,但是倾泻与绵延是两个虚无主义者。它们又各自有不同的面孔。倾泄是无政府主义的虚无,在音乐中它的代表是GreenDay,青春期盲目的冲动和血性,在一往直前的奔跑中呼叫着破坏!终点!在毁灭中感知到尖利的兴奋;绵延是轮回论的虚无,象尼采的“永劫回归”,其中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在音乐中代表是GeorgeHarrison的印度音乐“WithinYouWithoutYou”(纯音乐版),参悟尽透后到达一片看似的澄明,忘记了身边一切及自身,只有灵魂在迷幻的音乐之间舞动、盘旋,永无休止的极乐,但却是一片虚空。        反讽      反讽是一个文学批评术语,对于克尔凯戈尔,它是一种存在的态度。对于达明一派...谁理解达明一派?谁理解反讽?“甜美生活”就是一首典型的反讽式作品,多少人误解了它,以为它是投降,是妥协,是说“美好的生活更值得珍惜”。其实它是通过对“甜美生活”的庸俗“歌颂”而揭露它本质上的虚伪,空洞与程式化的乏味,从封面到文案到音乐本身都在说明这一点:这种“标准的”、“幸福的”人生是多么令人恶心!反讽与嘲讽的不同就象是“甜美生活”与“天花乱坠”的不同。反讽是一个始终需要加上引号的词,只是达明一派一时忘记了?        颓废      说到颓废,自然又要提到达明一派了。注意当颓废作为一种艺术出现时,它并不是一个贬义的词,因为这颓废是美的,尽管是一种沥血般的凄美。在达明一派的许多首“异色”的作品与“邪恶”“堕落”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爱到这一股冰冷,自弃而又淋漓痛快的美。“忘记她是她”的冶艳,“禁色”的决绝,“马路天使”的纵情与自怜,“命贱”,“青春残酷物语”的反叛等等,这些在世俗伦常中是恶的,但在艺术中它是美的。当艺术回归到它的本体中,它考虑的只是美。这就是从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到Beatles的“ADayIntheLife”以来,颓废这个词的意义      另类      另类的再一次解释:另类是一个不存在的词。既然每个独立,有自己风格的乐队,音乐家都是与众不同的,那么何“另”之有呢?“另类”只是乐评人们为着自己的方便而为面孔各异的英雄贴上的一个群众式的标签而已,真正的叛逆者是永远无法归类的,当你用一副躯壳把他界定时,他已经准备撕裂这一躯壳,超越自身,寻觅另一个起点。所以另类是一个不存在的词,Suede只是Suede,TheStoneRoses只是TheStoneRoses,BlindMelon也只是BlindMelon,他们都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另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摇滚就是一种音乐形式   他几乎含括了除民族和高雅音乐之外的所有音乐形式。   目前经过整理的摇滚风格共 159 类         Acid Jazz( 酸性爵士 ) Acid Rock( 酸性摇滚 )   Acid Techno( 酸性数码 ) Adult Alternative( 成人另类 )   Adult Alternative Pop/Rock( 成人另类流行/摇滚 ) Adult Contemporary( 成人时代 )   Album Rock( 专辑摇滚 ) Alternative Country-Rock( 另类乡村摇滚 )   Alternative Dance( 另类舞曲 ) Alternative Metal( 另类金属 )   Alternative Pop/Rock( 另类流行/摇滚 ) Alternative Rap( 另类说唱 )   Ambient( 氛围音乐 ) Ambient Pop( 氛围流行 )   Ambient Techno( 氛围数码 ) American Punk( 美国朋克 )   American Trad Rock( 美国传统摇滚 ) American Underground( 美国地下 )   Anarchist Punk( 无政府主义朋克 ) Arena Rock( 舞台摇滚 )   Aussie Rock( 澳洲摇滚 ) Baroque Pop( 巴洛克流行 )   Big Beat( 重打击乐 ) Blue-Eyed Soul( 灵魂乐 )   Blues-Rock( 蓝调摇滚 ) British Blues( 英国蓝调 )   British Folk( 英国民谣 ) British Invasion( 英国入侵 )   British Metal( 英国金属 ) British Psychedelia( 英国迷幻 )   British Punk( 英国朋克 ) British Rap( 英国说唱 )   British Trad Rock( 英国传统摇滚 ) Britpop( 英伦摇滚 )   Celtic( 凯尔特音乐 ) Celtic Fusion( Celtic Fusion )   Celtic New Age( 凯尔特新浪潮 ) Celtic Pop( 凯尔特流行 )   Celtic Rock( 凯尔特摇滚 ) Chamber Pop( 会所流行 )   Christmas( 圣诞音乐 ) Club/Dance( 舞曲 )   College Rock( 学院摇滚 ) Comedy Rock( 喜剧摇滚 )   Computer Music( 计算机音乐 ) Contemporary Celtic( 当代凯尔特 )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工业时代 ) Country( 乡村音乐 )   Country-Rock( 乡村摇滚 ) Dark Ambient( 黑暗氛围 )   Death Metal/Black Metal( 死亡/黑色金属 ) Detroit Rock( 底特率摇滚 )   Disco( Disco ) Doom Metal( 厄运金属 )   Dream Pop( 梦幻流行 ) East Coast Rap( 西海岸说唱 )   Electronica( 电子 ) Ethnic Fusion( Ethnic Fusion )   Euro-Pop( 欧洲流行 ) Experimental( 试验音乐 )   Experimental Jungle( 试验舞曲 ) Experimental Rock( 试验摇滚 )   Experimental Techno( 数码试验 ) Folk-Jazz( 民谣爵士 )   Folk-Rock( 民谣摇滚 ) Funk Metal( 疯克金属 )   Funky Breaks( 骤停打击乐 ) Fusion( Fusion )   Garage Punk( 车库朋克 ) Garage Rock Revival( 复兴车库摇滚 )   Glam Rock( 迷惑摇滚 ) Glitch( 电子脉冲 )   Goth Metal( 哥特金属 ) Goth Rock( 哥特 )   Grindcore( 碾核 ) Grunge( 垃圾摇滚 )   Guitar Virtuoso( 吉他鉴赏家 ) Hair Metal( 微金属 )   Hard Rock( 硬摇滚 ) Hardcore Punk( 硬核朋克 )   Hardcore Rap( 硬核说唱 ) Hardcore Techno( 硬核数码 )   Heavy Metal( 重金属 ) House( 歌剧 )   IDM( IDM ) Indie Pop( 独立流行 )   Indie Rock( 独立摇滚 ) Industrial( 工业 )   Industrial Dance( 工业舞曲 ) Industrial Metal( 工业金属 )   Instrumental Rock( 器乐摇滚 ) Jazz-Rap( 爵士说唱 )   Jazz-Rock( 爵士摇滚 ) Jungle/Drum 'N Bass( 舞曲/鼓与贝斯 )   Kraut Rock( 德国摇滚 ) L.A. Punk( 洛杉朋克 )   Latin Rock( 拉丁摇滚 ) Lo-Fi( 低保真 )   Madchester( 曼切斯特音乐 ) Merseybeat( 默西之声 )   Neo-Glam( Neo-Glam ) Neo-Prog( Neo-Prog )   Neo-Psychedelia( Neo-Psychedelia ) New Romantic( 新浪漫 )   New Wave( 新浪潮 ) 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 英国重金属新浪潮 )   New York Punk( 纽约朋克 ) No Wave( 无浪潮 )   Noise Pop( 噪音流行 ) Political Folk( 政治民谣 )   Political Reggae( 政治雷吉 ) Pop( 流行 )   Pop Underground( 地下流行 ) Pop/Rock( 流行/摇滚 )   Pop-Metal( 流行金属 ) Post-Grunge( 后垃圾 )   Post-Punk( 后朋克 ) Post-Rock/Experimental( 后摇滚/试验 )   Power Metal( 能量金属 ) Progressive House( 前卫歌剧 )   Progressive Metal( 前卫金属 ) Prog-Rock/Art Rock( 前卫/艺术摇滚 )   Proto-Punk( 原型朋克 ) Psychedelic( 迷幻音乐 )   Psychedelic Pop( 迷幻流行 ) Pub Rock( 酒吧摇滚 )   Punk( 朋克 ) Punk Metal( 朋克金属 )   Punk Revival( 复兴朋克 ) Punk-Pop( 流行朋克 )   Queercore( 同性恋核 ) Rap-Metal( 说唱金属 )   Rap-Rock( 说唱摇滚 ) Rave( 锐舞 )   Riot Grrrl( Riot Grrrl ) Rock & Roll( 摇滚 )   Rockabilly( 山区乡村摇滚 ) Roots Reggae( 根源雷吉 )   Scandinavian Metal( 斯堪的纳维亚金属 ) Shoegazing( Shoegazing )   Singer/Songwriter( 演唱者/歌曲作者 ) Slowcore( 慢核 )   Soft Rock( 慢摇滚 ) Space Rock( 太空摇滚 )   Speed Metal( 速度金属 ) Stoner Metal( 石人金属 )   Sunshine Pop( 阳光流行 ) Surf( 海浪音乐 )   Swedish Pop/Rock( 瑞典流行/摇滚 ) Symphonic Black Metal( 黑色交响 )   Synth Pop( 合成器流行乐 ) Techno( 数码 )   Thrash( 鞭挞金属 ) Trance( Trance )   Trip-Hop( Trip-Hop ) Twee Pop( 矫饰流行 )   Vocal Jazz( 人声爵士 ) World( 世界音乐 )   World Fusion( World Fusion )   从这里可以看出流行音乐是摇滚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9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2.我们一起去旅行.-许巍 黄昏时分,阳光并不那么刺眼,西风漫卷着黄沙,黄土高原的沙子。这时远远的出现个人的剪影,虽然远,但我看,不,是想象的很清楚。一身的旧帆布衣服,颜色象极了的黄土,罩着他并不高大的身躯。背后的行囊上显眼的长出一把吉他。 黄土高原,夕阳,剪影的人物和吉他。一切都显的恢弘,大气而又苍凉悲壮。一副棒极了的油画。这就是许巍和他的音乐给我的感觉。 听他的音乐,也许在不经意间你也会变的很感伤.也许会就此放弃不下对某个人的怀念和追忆.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吧.行驶在崇山峻岭之间,穿山的火车,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或者是古树虬枝,也有的只是一裁微弱的影子而已.也许还有白色的山峦的脊背线条的光亮的颜色在闪烁.几只白色的鸽子在蓝蓝的天空上自由的飞翔.你更不会知道谁站在火车过去了的轨道上,对黄昏里的风景投去深深的回望.. 是在四月份吧!坐在开往深圳的火车上,雨在窗外不断拍打着窗户,随着鸣笛的尖叫,急速的火车一刻也不停息的向前奔驰着,外面初春刚过,大概算是暮春时节吧.成都的油菜花的花期已经过了.而秦岭和湖北十堰一带的油菜花开的格外的旺盛,满眼的除了青山绿水之外就是这些金灿灿的油菜花耀眼的很,还有那些鳞次栉比的黛瓦重檐一晃而过. 烟雾蒙蒙,成片成片的油彩花似乎在向人们倔强的昭示着他们的强大的生命力.远处还看的清楚山的轮廓.春晚花事了.但是在这江寒汉平原一带,其实何尝不是江南梦! 带上耳机,安静的听着许巍的<旅行>,也许每一刻都是崭新的,每一刻我们都流浪在别人的意识中.只不过我们是不曾感觉到吧!我相信这是这张专辑中,在词曲、编曲、意境各方面最为和谐的一首歌,它有着入世的深情况味,也有着出世的随缘自在。那些简单的意象,松涛、风铃、蝴蝶、晚霞,犹如随手拈来的缤纷花朵,在副歌中自然流露的儿童的天真与长者的睿智中形成水乳交融般的完美和谐。人生彷佛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青山绿水美景如画都是我们旅程中的一站,绚丽多彩而不痴迷;亲人友人情人陌生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匆匆过客,相爱相遇而不贪恋。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让我心悦诚服的说道,“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旅行》就是这样一首清新隽永意味无穷的作品。 音乐是一种旅程,旅行和音乐有关或者和音乐无关."渐渐地,我开始喜欢独自旅行,喜欢将自己疲惫的身体溶入山水之间,尽管我依然伤感,依然失落,却发现丝丝缕缕的希望开始如冬日里的阳光射入心中,一次,我伫立在浩淼的湖水当中,发现远处的湖水碧蓝碧蓝的,让人想起了美好的生机和期望,而近处的水面却呈现出另一种景象,脚下是卵石和杂乱的水草,毫无美感可言,如同琐屑和灰暗的生活。 那一刻,我意识到很长时间以来,我把自己淹没在过度的悲伤和消沉之中,那种悲伤已经不再是情感的表达,而变成了一种不可救药的自我毁灭,人们往往埋着头,看到的总是日常生活里的不如意,不快乐,疲于应付,忘记了或者是没勇气抬起头看看远方兰色的希望。也许,我们该象筠子所唱的那样:继续走,继续忘记吧。 《那一年》里,和很多人一样,我最喜欢那首《故乡》,不愿停歇的旅行的脚步,总是伴随着那永远留存于心底的悲凉,对过去种种的怀念。《燃情岁月》中的崔斯汀,选择远航,忘却痛楚,也该是怀揣着如此的心情吧。 那次旅行之后,我开始尝试着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知道自己不能永远无所事事下去,想到老爸老妈关爱的话语和他们的白发,我发现他们在我身上是最无私的,我的堕落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们对所有关心我的人的伤害,我不能那么自私,知道自己始终无法摆脱世俗的纷扰,索性接受生活吧,清澈平静地面对一切,只要内心平静坦然就好。 我开始在不断为寻找工作的奔波中挥洒汗水,在图书馆里享受宁静,找回久违了的自信,冷冷的面庞开始出流露笑容,不再会在公交车无缘无故的大肆流着眼泪.尽管这样的过程里有着无数次的反复,有的时候,我还是会陷入悲伤,甚至绝望,但是,在看到阳光之后,我留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告诉自己,洒脱点吧,生命永远值得珍惜。 如今,再去追忆那些并不遥远的东西,我总有一些自恋似的感慨,庆幸自己走过来了,走过来了,尽管用了很长的时间,而且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间,来使自己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可我还是觉得值得,毕竟使自己不再畏惧阴暗,看到了晴朗。或许还有一些远远的青山和朦胧的雾气! "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谁画出这天地又画下我和你,让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谁让我们哭泣又给我们惊喜,让我们就这样相爱相遇,总是要说再见相聚又分离,总是走在漫长的路上." 凌晨四点半,啃着面包,就着开水,窝在一角,有许巍与我作伴。 昏黄的灯懒懒地斜照在脸上,透着温暖,卷走疲怠。 “总有一种感觉走过了亿万年,只因为这湛蓝的梦想。静观着所有的悲喜,都融进灿烂夕阳里,感觉这一刻和千年本没有分别。一天就好像是这短暂的一生,一生它只是无尽的路上短暂的一天,从来就没有什么能阻挡永远自由的你。” 从“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的《两天》听到现在的《一天》,许巍是我能够从头到尾细细聆听的为数极少的大陆歌者。一个成熟男人诗人般的气质纤细敏感坦然,一个随心的男人执著地狂爱着他自在的音乐,令人感动。 “很多事来不及思考,就这样自然发生了,在丰富多采的路上,注定经历风雨。让它自然的来吧,让它悄然的去吧,就这样微笑看着自己,漫步在这人生里。”“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这就是完美生活。” 天色渐白,推开窗户,清风拂来。“平淡一天,平淡的心情,平淡一天,简单的心情。就这样坐着,望着那窗外天边的云彩随着风变幻,让清风路过这房间,让阳光温暖我的心。” 我感觉渐入梦乡,静静睡去,没有醒来。“我们在前世约定,一起穿行这世界,一生都不会停歇。在最后的一刻,飞过辽阔世界,飞越碧海蓝天,飞向那温暖春天。” 在梦里,我正飞越一座座城市上空,流浪于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在梦里,我感到了自己嘴角微微上扬的笑意。终究我还是飞不出自己拘囿自己的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人何处唱阳关>>--张楚<<西出阳关>> 有时候我会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就只是坐着听音乐. 这个世界太嘈杂,如果把耳朵张开是没有办法只听见一个声音的,所以不如把耳朵关起来,让他们只听见想听的.例如一朵花开的声音,天气爽朗阳关明媚的早晨. 我的回忆里本来没有张楚.我的回忆里似乎只有音乐.那些制作相当粗糙的卡式磁带.其实音乐只是音乐,它不是负载人们情感、欲望、幻想的工具,也不是宣传政治主张、社会立场的载体。对音乐本身而言,音乐就是一种兴趣。你何必给它赋予那么多的毫无必要的世俗上的载体? 有时实在困倦的没有什么事情做的时候,会拉开窗帘.呆呆的做在窗台上,看着外面的世界,却把音响开的很大很大.让那样的声音充满整个房间.一个瘦弱的小个子男人正枯坐在墙角的水泥地板上,他在口里喃喃自语着“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件被晾晒在旧阳光里的旧衣裳。那光柱尽头的灵醒歌者就是———张楚。切·格瓦拉在给父母的辞别信中曾写道:“请常常想想20世纪的这个渺小的远征者。”   在一个还有年轻人背着吉他和绝望出发的世纪,张楚侥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他的远征绝对不是盲目的、游历式的。张楚对自己内心的强烈眷恋,使他成了那支队伍里最先抵达的孤独者。当他们开始想对着大海诵读的时候,同行的张楚已走到无人境地。 好象现在三年多以后再听张楚《西出阳关》,张楚的声音刚出来,“我坐在土地上 我看着老树上...” ,那种想要泪流满面的感觉.只是很纯的被音乐感动的感觉,3年前生活的感觉,3年后感觉生活。那种味道是什么?那种味道应该是生活的味道吧?!~ 不要轻轻的告诉我那样的味道可以这样概括,"生活在别处(Life is on the road!)!"谁都不需要这样晃荡的生活,就好象是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寂寞的歌手,因为他从小四处飘泊流浪,有人说听他的歌特别感伤,因为歌声浑厚苍茫。他大部份歌曲创作的时候都是走在路上。 10岁那年第一次离家出走,17岁考入大学,后又辍学,87年只身来到北京,88年录制了 早期作品《西出阳关》,《bopomofo》等歌,91年参加《中国火I》的录音,唱出那首广为流传的《姐姐》。   94年《孤独的人是可耻 的》专辑发行,这张专辑了没有《姐姐》那样令人陶醉的伤感,更多的是对内心的抒发。 专辑中的歌曲的旋律极具无规律性。这是94年的春天,空气里有一种富裕的气氛,每个人似乎都站在一场洪流之中,等待着来自欲望的冲击。张楚也置身其中,看见从身边汹涌而过的人群,他依稀想起生命里的许多画面;一点简单的浪漫,也许粗布衣裳,人们的笑容那时都还没有什么目的,活得不太容易,却有许多天真。他静静的想,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终将一去不返。   他决定要找寻一种更真诚而朴素的质感,不是来自他的情绪发泄,而是来自思索与观察,也希望人们在他的音乐中能得到更实在的感受,而不是太简单的浪漫。他希望自己更像一个叙事者,和人站在一起,不愿意站在太高太远的地方。 不要听他的歌词.张楚的歌词,也许你会觉得片断无法连贯,或也许找不到与情人之间的煽情言语,那是因为在支离破碎的真实世界中,张楚眼中渐逝的爱,像是一幕幕的荒谬剧,毫无理性的逻辑,那也正显示了是他的、你的、我的、大家正陷入的命运、爱,或者是失焦的明天。   一面镜子,如同张楚的歌谣,反射的不只是小小的、习惯的、熟悉的、厌倦的脸,真是生命存在的动荡,飘移沉静同澈。是从天空中望出海洋,海洋裹有一片天。如果你觉得冷,那是因为慈悲的滋味总是太坚定而又不太干净。 《爱情》的结尾处,张楚嘶哑地唱着:离开,离开,离开你。。离开,流浪似乎是张楚早年生活的主题,始终在路上,我喜欢这种感觉。可是我始终什么也放不下?佛说,放开手,你就得到了一切。可是我的手放开了,却发现它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没有发现我得到了整个世界,.我想问它.我得到了什么?让我们在这个人迹罕至的空间里,互相温暖,互相感受一切真实,纯净的东西.有时你会不会觉得这只是一句空话? 你觉得生活无限美好的人不会喜欢摇滚,我很赞同。喜欢摇滚的人只是少数,喜欢张楚的人就更少了,摇滚乐给予人们的东西不尽相同,可能是一种力量,或是一种快乐,抑或是一种痛苦,而张楚带给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共鸣。这样的寄托和共鸣我把它们藏在心底最深处!我们需要有个窗口来瞻望天堂,来感觉天堂的人们是怎样相爱和游戏。宗教让天堂的人们幻想,吸毒让天堂的人们体验。可是对于以解决温饱为奋斗目标的民众来说,实在有点“曲高和寡”,我们可以来点通俗点的,比如"抽烟",“喝酒”,“赌博”,“友爱”,“情感”,“运动”,“刺激”,“冒险”,“权利”,“金钱”,“财富”,“事业”,“爱好”,“移情”(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等等,不过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遗忘,编遣,和痛哭!总是在夜里无法入睡,总是不由自主的会来到荒凉却真实的世界里,想说的话太多,可是又不知道能说些什么,语言和文字是如此的苍白,说了就后悔,不说又难受,想证明什么,好象又什么都证明不了,我们是如此的无奈,可又是如此的执着. 学着仔细的念叨着他的歌词,有人说他是一个游吟的歌者并不为过.那些出席2005/04/29张楚豪运酒吧演出纪念的fans们也感觉到现在的他已经老了.一位fans说"一些作品是一个人一段成长的纪念或印记,每个人总有自己想要面对或者遗忘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希望我们所喜欢的人做我们所喜欢的事情呢?对于张楚,我只希望他生活的轻松,幸福.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哪怕是不能经常地看到他." 有一天,打水经过一个学校的小树林,看到里面一群男生忘情地弹着吉他唱着"布谷鸟在城市的夜里轻声歌唱,我们找到快乐也忘记了忧伤."刹那间,我泪流满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6 15:11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