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78|回复: 15

近听殷承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去之前问朋友要不要一起,朋友说现在的殷承宗老啦,无复当年《红灯记》、《黄河》那时之勇矣。我不在意,晚上背上相机,直往剧院而去。

 

我买的是最便宜的100元票,却可以坐到最前的位置,是晚的入座情况不高,比起我四月听陈萨的那场低得多了,记得那次还下着大暴雨哩。正因为可以坐前,也使我带的相机用得上,于是间歇地在最前面右、中、左,再到中地换着位置把镜头瞄准这位年过六旬且面显富态的大师,按下快门,同时也在三个方位聆听到那架Steinway发出来的音色。看形体,这架Steinway比上次陈萨用的那架略小,说真的,我不太喜欢这次这架琴的声音,太清脆啦。

 

开场的莫扎特K330,对大师来说,是十拿九稳,信手而来,而曲终后听众的反应似乎也未见太大。最考功力的肯定是接下来的贝多芬第23首钢琴奏鸣曲“热情”,乐圣这部中期的钢琴独奏作品,由开篇那几下重音,已经预示着这是一部力度、技巧兼具的乐曲,快板、行板,再到快板、急板,不留半点余地的上下翻飞,我当时特意坐在可以看到大师指法的左边,听着他由第二乐章到第三乐章的演奏,去到后面的急板部分,看着那十指狂舞,自己已经是眼花缭乱,禁不住要合上双目,然后急促的乐音仍在牵动着自己的神经,直教人难再抽身,一曲终了,方才缓过神来,继而掌声雷动,激动不已。是啊,可以讲,入场听大师的这次独奏,很大一个原因自己是冲着曲目单里面有这首“热情”而来的,如今总算如愿。

 

下半场是舒伯特的D935即兴曲之三、之四。来之前自己特意听过其中之三的录音,好一首恬静安然的乐曲,给人有种想入梦的感觉,而当时听殷大师的演奏,自己却是打足精神聆听,偏却右耳后方竟真的传来呼噜之声,回头探望,是一胖小子倒在妈妈的怀里睡得正香哩,即使后面的挺有节奏感的诙谐快板也未能使他又梦醒之象。可以讲,后面是伴着那呼噜声继续听完那两首殷大师参与改编的国乐——《春江花月夜》和《十面埋伏》。

 

节目单曲目完毕,便是例行的献花,然而那几个小孩子上到台上竟茫然不知所措,使得要大师主动向前领取,台下也就满堂哄笑。散场后大家都涌上台去索要签名,自己也趁机上去近距离又拍了好几张,这时才注意到,大师的十指竟是如此粗壮有力。

 

2005-12/200512122014470114.jpg

 

2005-12/20051212201441485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4 19:15:5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2/2005121220165067241.jpg 2005-12/2005121220165059783.jpg 2005-12/2005121220165082155.jpg 2005-12/2005121220173643810.jpg 2005-12/2005121220173633416.jpg 2005-12/2005121220173613592.jpg 2005-12/2005121220181773745.jpg 2005-12/200512122018176628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2/2005121220194368900.jpg 2005-12/2005121220194313638.jpg 2005-12/2005121220194336010.jpg 2005-12/2005121220202315334.jpg 2005-12/2005121220202350073.jpg 2005-12/20051212202023302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2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12/2005121220214443649.jpg 2005-12/2005121220214478387.jpg 2005-12/20051212202144585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办方连一台正规的演出钢琴都没有,这琴看来是临时向卖钢琴的店借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殷承宗,看过他文革时代和李德伦的中央乐团一起演《黄河》的录像。毫不夸张的说,在我印象中除霍洛维兹以外,无人能把钢琴弹成那样。那种力度和诠释乐曲的风格真是让我吃了一惊,风度、气势直追大师。可现在,唉…… 另外,那把琴是施坦威美国子公司生产的“波士顿”牌琴,只是顶尖品牌做的一个普及性行为,为的是让一般组织和个人也能说出“我那儿有施坦威”,但绝对不能与真正的施坦威相提并论,怪不得你听着不对劲呢。被世界所公认的施坦威,目前基本都产自德国汉堡的工厂,那才是无价之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face=楷体_GB2312]不,美国的斯坦威也同样有名,甚至更有名。[/fac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2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殷承宗与李德伦、中央乐团1970年录制的“黄河”钢琴协奏曲的VCD影碟我是在三年看到的,他当时的演奏风格、气势的确让人感到震惊不已,作为特殊年代的产物,做作的成分也许掺杂了一点,但是我认为这绝对不是现今的“肢体语言”所表达的东西,那是一种虔诚的理性和民族情感爆发!这就是历史录音中最难能可贵的。 当然,“东方红”旋律响起的时候,指挥李德伦的视线转移到高挂的“毛主席在陕北”画像上面,这一镜头明显就是导演的意图了! 2005-12/20051213953482841.jpg 2005-12/20051213954379688.jpg 2005-12/2005121395548392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3 9:08:1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1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没问我要不要一起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3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beiduoyang对那架琴的补充。 是啊,或许正如TOM兄所言,这架琴大概是临时从通利琴行借来的吧,因为原来节目宣传单上是写着指定用琴是Bechstein(D280)的。其中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歌歌,是哦,怎么我就不问问你一起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00:47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