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228|回复: 14

[转帖]2006,还有谁听莫扎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6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纪念莫扎特诞辰250周年   3岁开始弹钢琴,5岁开始谱钢琴小品;7岁开始巡回演出;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写歌剧、交响曲;为伟大的皇亲国戚们演奏;接受专家们的测试;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在父亲(兼启蒙老师兼保姆)孜孜不倦的指导下,孜孜不可能不倦地学习着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等等等等,甚至,还教育过年轻的贝多芬。   他就是莫扎特。   1月27日,莫扎特的2006年,他满250岁,从这天起,全世界都将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在此时细细回顾这位不到36岁就早逝的音乐家的生平,却令人伤心。放眼当今世界,每一位音乐孩童背后,都站有跟莫扎特那位严酷的父亲持同样育儿观点的家长,天才也是修炼来的,朗朗的爹爹就说过,不打不成材。经过父亲的千锤百炼之后成才的莫扎特,人们都说,他的作品中洋溢着无与伦比的优美、欢乐———犹如幸福。不幸的是,莫扎特的姐姐批评这个天才弟弟“对一切实际事物表现出明显的无知”,同时代的莫扎特的朋友评价他“从来不曾幸福”。   的确,莫扎特没有童年,决不富裕,谋生不顺,缺乏爱情,淡漠亲情,病魔缠身。   常有教材说莫扎特用音乐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向往,实在莫名。莫扎特不关心除了音乐以外的一切、甚至连法国大革命也不能惊动他的神经。看看《魔笛》,这部歌剧在我所受的音乐教育记忆中,中心思想总是跟“莫扎特的乌托邦理想”脱不了关系,譬如表达了法国大革命背景下自由平等博爱云云。   我能听到看到的只是一个情节发展并不怎么合逻辑、充满童稚的音乐神话故事。   对于莫扎特来说,虽然永远没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但是在他的音乐中,成为另一种“孩子”。在他的歌剧中,无论是最终被小鬼头拉进地狱的唐·璜,还是成功保住美貌未婚妻的费加罗,都有一种跳跃的脉动若隐若现,似乎是一个永远嘴角上扬的孩子的笑容,个人感觉,大概也算一种自我补偿吧。   听莫扎特,不是吟诵福音的巴赫,不是阐释命运的贝多芬,他只是包罗万象地、忠实地传达乐音,并且无论走过高山还是幽谷,荆棘还是花丛,必然会终止于充满胜利感的涅槃重生,作品字里句间经常蹦出的高低音符,或者特别的音色,都是潜藏的躁动的灵魂,随时跃出水面,昭示愉快作为上帝之爱,永远存在。   记得多年前曾有一个著名的“莫扎特效应”,大致是说有几个不靠谱的美国心理学家发表论文,说给人听一定时间的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协奏曲后,这些人做智力测试的空间推理能力分数提高了。这么牛的发现当然上了《纽约时报》,“莫扎特效应”顿时风起云涌,不仅成为胎教首选,孩子们从早到晚也一律生活在莫扎特的音乐背景中。   想象一下,早餐: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午餐:小步舞曲;晚餐:降E大调第39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去洗手间,大概可以用上费加罗的咏叹调……呵呵,这本来就已经很好笑,至于一度的牧场给奶牛听,园丁给植物听,就走火入魔啦。   今年是“莫扎特年”,我们当然能看到古典主义热潮,估计莫扎特CD将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体面摆设,莫扎特作品演奏会也会人满为患。对此,周杰伦大概也在后悔自己的专辑怎么不叫做《十一月的莫扎特》。   只是,莫扎特的2006还有谁在听呢?   □江海蓝(北京乐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6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好像谁说过:“死了就意味着不能听莫扎特的音乐了”。那么没理由不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那应该是爱因斯坦说的吧!我好像还记得,帕尔曼也说过:“如果这个世界会毁灭的话,最后毁灭的肯定是莫扎特的音乐。” 看看身边的同学和熟人,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真地去听古典音乐。以前也总是会觉得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但现在已经完全觉得无所谓了。只要自己喜欢自己能够欣赏古典音乐就好了,至于别人喜不喜欢,有多少人喜欢,喜欢谁的音乐,都与我无关。他们的世界里有刘德华有孙燕姿有周杰伦,我的世界里有巴赫有莫扎特有贝多芬,多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他真的是上帝的再生!! 上帝是不用理会凡间的一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8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爱乐者,如果不喜欢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那真是莫大的悲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9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Einstein说的。还有位著名的量子物理的教授无不感慨的跟他的学生说:“当这个世界令你感到沮丧时,至少还有两件事可以让你充满信心,莫扎特的音乐和量子力学!” 切身的聆听经验告诉我: 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听Mozart的音乐的感触是不一样的,可以是快乐,可以如浑然天成的美玉,可以是天堂的花园,可以是内在和外在充满了矛盾但又毫不冲突的结合在一个载体中的悲剧,也可以是那颗崇高且无杂质的心灵以全部的能量自然而然唱出的生命之歌!通常,Mozart是笑着的,但有时他的笑声中还会带在泪光,假如Mozart哭了,那怕只是轻声的抽泣,也是他所有的同行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因为他的痛苦直接来自他的生活,而不是“艺术”的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0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的功能取向到底是陶冶性情,还是抒发和排泄心中的喜怒哀乐呢?只怕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与心情下都会有着不同的回答,这样的问题永远也不会有一个惟一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管怎么说,有莫扎特的音乐陪伴真是幸福的事。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不听莫扎特的人就没那么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0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lvzhou兄现在是偶然出一招。 最爱听,正在听,永远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扎特是让平庸的我们可以通向神性的一根手指,请触摸他的音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7 20:14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