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007|回复: 16

想起老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5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听音乐总是一段时间一段心情,一段心情一段偏好。从去年开始,突然对肖斯塔科维奇来了兴趣,于是开始买他的唱片,听他的音乐,而且听了不少。
  如同称呼柴科夫斯基为"老柴"一样,许多乐友喜欢称肖斯塔科维奇为"老肖"。这种称谓也是不多见的:如老巴(巴赫)、老贝(贝多芬)、老勃(勃拉姆斯)之类的称谓,我真还没有见过几次。而几乎与肖斯塔科维奇同时代的普罗科菲耶夫,也似乎无人称其为"老普"的。可见老肖的粉丝还真是不少,而且与他惺惺相惜者自我们的父辈们开始就颇有人在了。
  但老肖对于我,绝不是一见钟情的。我买的第一张肖斯塔科维奇的唱片是他的《第五交响曲》和《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已经是1996年的事了。当年初听的印象至今比较深刻,就是非常不好听——“这也叫音乐”?在这种疑问之后,十年期间几乎再也没有问津老肖。
  2005年11月的一个夜里,在基点网无意间点开《中提琴奏鸣曲》。夜深人静之时,巴斯梅特的琴音空灵而孤寂。一曲听罢,余音萦耳,久久挥之不去。真可谓绝世之作!从此唤醒了我心中湮没了近10年的老肖。
  附:
  我买的第一张老肖唱片:DG 439 481-2

老鬼兄上传的《中提琴奏鸣曲》网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7 11:40:2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ZT:

\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 科维奇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 当代世界著名的作曲家之一。1906年9月 25日,肖斯塔科维寄生于彼得堡(现在的 列宁格勒),他的父亲是化学工程师,母 亲曾是音乐学院的学生,是一位优秀的钢 琴家,也是肖斯塔科维奇学习音乐的启 蒙老师。肖斯塔科维奇九岁开始跟母亲学习钢琴,后很快就进了 格拉塞尔的音乐小学。

1917年,11岁的肖斯塔科维奇开始创作。作曲家幼年时期就 对一些重大事件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等有所 反映,此时他写了《自由领》、《纪念革命烈士的葬礼进行曲》。 在伟大的十月革命日子里,还是少年的肖斯塔科维奇经常喜欢在 彼得堡街头徘徊,他亲眼看到沙皇警察打死儿童的悲惨情景,使 他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后来并把它反映在标题为《十月献礼》 的《第二交响曲》中。

1919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同时学习两 门主科──钢琴与作曲。他在创作上表现出高度的才能,在他毕 业之前就写了十部作品,其中包括用普希金的《茨冈》写的歌剧、 钢琴曲《三首幻想舞曲》和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作品第10 号)。这部交响曲引起了国际乐坛的注意。1923年.1925年,肖 斯塔科维奇先后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钢琴系和作曲系。 1927年,他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 了奖状。

二十年代的苏联正处在艰难的发展时期,西方资产阶级音乐 的现代派、形式主义同正在形成的苏维埃音乐文化展开了激战。 肖斯塔科维奇的某些作品也受到了影响,表现了某些现代派的特 征,曾引起舆论界的争议。对这位年轻的作曲家来说,他既有令 人喜悦的初步成就,也遭受到最初的挫折。但在这一时期,肖斯 塔科维奇极力要求自己广泛地创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从中 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

1937年10月21日,在列宁格勒第一次演奏他的《d小调第 五交响曲》(作品第47号),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进入了 成熟时期。这一时期,他除了创作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外,还为 一些电影配乐,如:《马克辛的归来》(1936一1937)、《沃洛 恰耶夫的日子》(1937一1938)、《革命摇篮维堡区》(1938)、《伟 大的公民》(1938一1939)、《带枪的人》(1938)等等。

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 列宁格勒,于是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 优秀的消防队员。《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就是在 这些严酷的日子里写成的。

战争将要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于l944年 4月2日在美国初演,当时曾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国电台和九十九 家拉丁美洲电台以及加拿大、夏威夷群岛.意大利、阿尔及利亚. 等国的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美国舆论界对这部新交响曲评价 很高,1945年当全美国为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哀时又演奏了《第八 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于是在苏联重又引起一番对肖斯塔科维奇 创作的批评和争议。直至1947年,在“布拉格之春"的国际音乐 节上,这部作品再次获得了好评才算了结。当时在捷克,人们把 他的《第八交响曲》与伏契克的不朽之作《绞索套着脖子的报告》 称为姊妹篇。

战后,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顽强的、创造性的劳动创作了与 自己的人民心心相印的新作──为保卫和乎反对战争而作的《第 十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和电影音乐《易北河会师》等, 在苏联和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中间流传和演出。

五十年代以后,肖斯塔科维奇对俄国革命历史中的英雄形象 非常注意,连续写了一大批大型声乐套曲和标题性的交响乐,如以 革命诗人的诗而写作的《十首无伴奏合唱诗》和《第十一(1905年) 交响曲》。这些作品的音乐语言充满着民间音乐的因素,富有歌 唱性。

六十至七十年代,肖斯塔科维奇又创作了近四十部作品,其 中交响曲四部、弦乐四重奏九部、大型声乐套曲八部。电影音乐 两部,重新修改的歌剧一部以及其它器乐协奏曲、室内乐作品十 五部。他一生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编号为147号,其中获奖作品 为三十余部。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音乐构思和发展 规模宏大,大型的、标题性的作品(包括交响曲)占主导地位。 他的音乐语言极为复杂和异乎寻常地大胆。电影音乐和歌曲的风 格纯朴、明朗、清澈。总之,对各种各样的主题形象──悲剧性 的、喜剧性的──他都有极大兴趣,他的音乐既充满感情又富有 深刻的哲理性。肖斯塔科维奇是二十世纪以来世界上最有成就的 音乐家之一。

1975年8月9日,肖斯塔科维奇在莫斯科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5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以为是肖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5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听过一次他的钢协,没什么感觉

虽然没有共鸣,但还是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6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南柯E梦在2007-3-5 16:01:00的发言:

还以为是肖邦!

哈哈,以帅气出名的肖邦何以谈"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394500747在2007-3-5 17:11:00的发言:

以前听过一次他的钢协,没什么感觉

虽然没有共鸣,但还是顶一下

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还是很不错的作品。

“共鸣”不是永恒不变的,机缘未到吧。不经意间碰到,偶然灵光一闪,“共鸣”就可能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珊珊在2007-3-5 15:00:00的发言:

1937年10月21日,在列宁格勒第一次演奏他的《d小调第 五交响曲》(作品第47号),标志着肖斯塔科维奇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

感谢珊珊MM补充的祥细资料。

最喜欢的是老肖的弦乐四重奏。正如珊珊MM的资料中所言,37年之后,老肖的创作进入其成熟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老肖开始创作弦乐四重奏,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使这一体裁的作品成为与他的交响曲齐名的两个“十五”。十五部弦乐四重奏,除了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的海顿之外,常使人想起贝多芬。不仅是在数量上,而且是在精神上,老肖的弦乐四重奏都常常让人联想到贝多芬。我还常常在想:老肖为什么在进入了自己的创作成熟时期之后,才开始对弦乐四重奏这种“内向”的体裁发生了兴趣?并且兴趣如此之大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3-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7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肖的交响乐是相当与众不同的!有一种神秘的味道,但又是相当的迷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8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珊珊在2007-3-5 15:00:00的发言:

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 列宁格勒,于是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 优秀的消防队员。《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就是在 这些严酷的日子里写成的。

列宁格勒保卫战时英气勃勃的老肖。

 

2007-3/20073820305535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0 09:58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