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成为基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68|回复: 16

转帖 马友友“跨界”前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欣赏或认识马友友的前提是必须了解他早年在SONY录下的大量协奏曲唱片,当然他的颇有争议的巴赫“无伴奏组

曲”两个版本都非要反复聆听反复琢磨方可领略其妙。最近十年,马友友已经淡出我的视野,因为在我心目中他的多

数录音因其所达到的经典价值而使我将其列为“过往之人”而不再关注他的近况。当然他的近况便是基本偏离“古

典”的轨道,无论是《探戈之魂》、《丝绸之路》,还是《约翰·威廉斯》、《保罗·莫里克尼》,都把“跨界”的步

子迈得太大以至于我不再把他当作一位古典音乐家看待。就目前马友友的商业价值而言,他恐怕也难以完全回到古典

乐界,只因这里的发展空间已不比从前,他既“突围而去”,恐怕不大可能把“跨界”以后培养的受众群有效地领回

来,况且在旧的领域开发新曲目的动力至少一时还难以看到。在我个人角度而言,也不赞成马友友此时回归,因为无

论从价值观还是影响力,马友友“跨界”以后都开辟了另外一番天地,而且成效显著,功德无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都是喜欢马友友的,这与他还是否古典音乐家毫无关系,我从未对马友友产生过任何不良印象,在我心目

中他就是健康华人最优秀的代表。他的琴艺和人品都当得上“上上之选”,特别是他天性温和友善,平易近人,

这一点对一位顶级艺术家实属不易。马友友在“跨界”领域的成就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大概主要仰赖他的亲和力

与诚恳协作态度,对此我深表佩服。不过平心而论,我一直不认为马友友的“跨界”在艺术上具有独到魅力,特

别是我听《探戈之魂》和《丝绸之路》总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跨界”所必不可少的“激情”在马友友那里

迟迟不升温,不来电,这大概也是和他的儒雅温顺的个性有密切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我在聆听马友友去年底问世的一张唱片过程中大大扭转了我的“成见”。名为“欢乐与和平之歌”(Songs

of Joy and Peace)的“马友友和他的朋友专辑”不仅为马友友实现了一次彻底“跨界”,还达到自由欢乐并且稳

定的状态。当今古典、爵士、流行、乡村、世界等领域的绝顶高手在马友友的号召下踊跃加盟,实为有史以来最

梦幻盛大的阵容组合。随CD附赠的DVD真实记录了从马友友发出倡议到将近一年的录音制作过程,展现了一个当

代乌托邦式艺术创作图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次创举!决不同于以往屡见不鲜的“某某与他的朋友”一类的“跨界”。首先这是一个有着明确主题(意义

主题与音乐主题)的专辑,由马友友以大提琴二重奏的方式朴素呈现古老的“天赐和平”圣乐的主题原貌,然后再

将它编入每一位加盟音乐家及组合的乐曲中,最后(第22首)再由马友友的独奏引出小号手克里斯·伯迪吹出的《友

谊地久天长》,二者渐渐合而为一,余音袅袅地结束全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有必要列出马友友这些“朋友”的名字,这将有助于本专辑在吸引力上先声夺人。首席爵士女声Diana

Krall、长老级爵士大师Dave Brubeck及Matt Brubeck父子、摇滚巨星JamesTaylor、美国草根爵士名家Edgar
Meyer、最具魅力的凯尔特小提琴手Natalie Macmaster、爱尔兰天籁女声Alison Krauss、西班牙美女风笛手

Cristina Pato、巴西吉他超级二重组合Assad兄弟、古巴爵士单簧管巨星Paquito D'Rivera、萨克斯小天王

Joshua Redman、小号王子Chris Botti、歌剧女神Renee Fleming以及有吴彤等中国乐手加盟的丝绸之路乐团

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对上述明星的了解大多并非来自听觉,但我必须承认这张唱片给我带来无比愉快的听觉享受。马友友的大

提琴除了在首尾两曲占据主导位置外,其他或伴奏或协作,从不喧宾夺主,营造的是相当和谐的温暖气氛。对于

熟悉“跨界”和“世界”的乐迷来说,这里荟萃的正是近年来最聚人气的乐声,它们在此处无不打上马友友的琴

声烙印,那是可以协调一切声响的温厚的琴音,没有炫技,没有出格,没有突兀。马友友也尝试了他“朋友”的

一些表现方式,比如爵士乐节奏的拨弦、摇摆风格的运弓等。我想,在这样堪比“天籁”的音乐面前,无论是否

喜欢马友友还是其他艺人,都会被来自音乐本质的赤诚和感人至深的力量所打动。古老的主题,新颖的组合,鲜

活的声音,我们这个时代所能需要、所能接受的“音乐”在此集合,“跨界”再次显示威力,13项格莱美大奖,

数千万唱片销量,马友友再次逼近奇迹,他用他心中的音乐富于魅力地传达了和平的信念,欢乐的本意,将艺术

家的爱心播洒人间,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美好声音以他的方式广泛传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刘雪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hinelb在2009-3-22 15:48:00的发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电视上见过采访马友友的     好可爱  好率真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50多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成为基民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客户端|基点俱乐部 ( 粤ICP备16117437号-1 )

GMT+8, 2025-5-17 09:12

Copyright © 2001-2021, 基点俱乐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