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或认识马友友的前提是必须了解他早年在SONY录下的大量协奏曲唱片,当然他的颇有争议的巴赫“无伴奏组
曲”两个版本都非要反复聆听反复琢磨方可领略其妙。最近十年,马友友已经淡出我的视野,因为在我心目中他的多
数录音因其所达到的经典价值而使我将其列为“过往之人”而不再关注他的近况。当然他的近况便是基本偏离“古
典”的轨道,无论是《探戈之魂》、《丝绸之路》,还是《约翰·威廉斯》、《保罗·莫里克尼》,都把“跨界”的步
子迈得太大以至于我不再把他当作一位古典音乐家看待。就目前马友友的商业价值而言,他恐怕也难以完全回到古典
乐界,只因这里的发展空间已不比从前,他既“突围而去”,恐怕不大可能把“跨界”以后培养的受众群有效地领回
来,况且在旧的领域开发新曲目的动力至少一时还难以看到。在我个人角度而言,也不赞成马友友此时回归,因为无
论从价值观还是影响力,马友友“跨界”以后都开辟了另外一番天地,而且成效显著,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