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血还在烧 于 2015-9-7 17:50 编辑
上世纪(以下略)4、50年代,随着现代爵士乐的兴起,美国涌现出大量如Prestige, Riverside, Mercury, Contemporary, Atlantic,Verve等优秀的独立爵士厂牌,他们往往依靠其非凡的老板或制作人,挖掘出一大批杰出的爵士乐手,留下了大量的经典录音。成立于1939年的Blue Note「蓝调之音」唱片公司,正是其中最卓越的代表之一。
事实上Blue Note一直就以「1939年以来,最棒的爵士乐都在这儿!(TheFinest In Jazz Since 1939」为口号,理直气壮地行走江湖。早期著名的「狮狼兄弟」(创始人兼老板Alfred Lion与摄影师Francis Wolff),还有录音魔法师Rudy Van Gelder,再加上身为乐手同时也是插画艺术家的Gil Melle,这个黄金组合为Blue Note创造了不知多少将「音乐质量」、「发烧音质」与「封面艺术」这三种可贵元素合而为一的经典唱片。Blue Note的唱片封面也一直是乐迷与收藏家的讨论话题,国外甚至以专书介绍,初版的黑胶唱片在市场上更是以天价计算!
「蓝调之音」在50年代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定义了「现代爵士之音」,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大约15年现代爵士最兴盛的时期里,「蓝调之音」所发行的唱片几乎涵盖了现代爵士乐各个类型的风格,从西海岸爵士(Cool Jazz)、硬波谱(Hard Bop)、灵魂爵士(Soul Jazz)、到和弦变换更复杂的后波谱(Post Bop),再到超脱于传统的自由爵士(Free Jazz),乃至更具创新精神的前卫、先锋爵士(Avant-GardeJazz)等等,历经时代的变迁,一直被当作美学典范成为现代爵士乐的经典录音。
作为传统爵士乐迷,个人尤其(也仅限于)喜爱这一时期的经典「蓝调之音」,很多乐迷形容那个时期的Blue Note有种如烟般的特质,实在贴切至极!
鉴于Blue Note一些特别有名的专辑和曲目在基点已有上传和试听,在此我就更多地介绍些本站还不曾有过但同样经典、精彩的「蓝调之音」。
先来一首大爱之作,大家若有兴致不妨边听边读。
Grant Green - Idle Moments
p>
Grant Green - guitar
Joe Henderson - tenor saxophone
Duke Pearson - piano
Bobby Hutcherson - vibraphone
Bob Cranshaw - double bass
Al Harewood – drums
Recorded at the RVG Studio on November 4,1963
这张旷世名盘Idle Moments被全球众多死忠爵士迷列入十大荒岛唱片清单,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专辑同名曲,这是一首有着慵懶舒緩曼妙旋律的、充满蓝调味道的Ballad,Grant的吉他独奏自不用说,后面Joe Henderson深情的萨克斯演绎也足以“吹皱一池春水”!
该曲的诞生颇具戏剧化色彩,Idle Moments曲长近15分钟,但这可不是作曲兼钢琴手Duke Person和制作人兼老板Alfred的初衷,原本设定为7分钟,这也是为了符合当时一张专辑(LP)容量的需要,可由于录音前没有交代清楚,Grant把乐曲多弹了一遍,其它乐手也如法炮制,最终演绎出这个长度翻倍的版本。不过Alfred对这个录音相当满意,因此虽然后来原班人马又聚在一起重新录制了最初设定的那个“缩水”版,可大家演奏起来已经没有第一版时的感觉了,之前Grant那洋洋洒洒、充满智慧与秀美、恍若神来之笔的马拉松独奏将其他乐手的情感和灵性彻底激发出来,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体验又岂是那么容易再度还原的?
p>
Grant Green 1935年出生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受到同为吉他手的父亲影响,13岁即开始他的职业演出,1960年左右在圣路易的一间酒吧被萨克斯风手Lou Donaldson发掘,将他带到纽约并介绍给Blue Note公司的老板Alfred Lion,随即开始了他的录音生涯,他在整个六零年代录制了一系列质与量都相当惊人的作品,可以说是Blue Note公司的吉他一哥,1962年同时也被Down Beat杂志票选为年度最具希望的新人,不过在六零年代的后期,和许多杰出的爵士乐手一样,因为药物的问题休养了一阵子,七零年代复出之后虽然仍有作品推出,不过体力和创作力都已不复当年,受到毒害的身体在1979年死于纽约。Grant Green的吉他风格可以说是所有的爵士吉他手当中辨识度相当高的一位,特点在于他独特的单音弹奏风格,即使偶尔会有双音的弹奏,不过还是尽量避免和弦,反而是用吉他去模仿管乐器的特色,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horn-like”,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因素当然就是Charlie Parker,Grant Green早期所接触的音乐包括了像Boogie Woogie、蓝调音乐和福音音乐,不过到后来影响他演奏风格最深的就是两位Bebop大师-Charlie Parker和吉他手Charlie Christian,Grant Green的演奏风格事实上就是用吉他来弹出Parker式的Bop乐句,他本人也曾表示,除了Charlie Christian和Jimmy Raney少数几位吉他手之外,他所聆听和模仿学习的对象几乎都是管号手为主,这也是造成他个人独特风格的原因之一。1960年~1964年这五年当中,可以说是Grant Green个人生涯的高峰期,光是以他个人名义领军所推出的唱片就多达将近二十张,同时间他也和其他Blue Note的乐手合作,包括了像钢琴手Sonny Clark、Wynton Kelly、Kenny Drew、Herbie Hancock和铁琴手Bobby Hutcherson等人,演出的编制也都有所不同,有传统搭配电风琴的三重奏、也有和钢琴合作的四重奏或加入萨克斯风的五重奏等等。至于Grant Green演奏的歌曲内容很大的一部分是影响他很深的传统蓝调歌曲,同时在诠释通俗的Ballad或Standard方面也相当拿手。另外值得一提的,Grant Green除了是一位杰出的吉他演奏者之外,同时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作曲家,他所写的曲子多以基本的蓝调作品为主,然而他在即兴演奏时所发挥的丰富乐句,也都成为现代爵士吉他手所必要临摹的对象,通常我们在一张Grant Green的专辑当中经常可以看见超过半数以上的创作曲搭配其他少数的Standard,当然这也是Blue Note这群Hard Bop乐手的共同特点。Grant Green除了在1966年曾短暂离开Blue Note为其他几家公司录音之外,可以说他的所有重要作品都是在Blue Note发行的,最重要的时期当然就是60年代的前半段,这段时间的Grant Green可以说是每几个月就发一张唱片,唱片产量相当惊人,但是即使在这样密集的压力之下,这段时期的每张唱片在后来的评价普遍来讲都还算是相当高。Grant Green的唱片内容除了传统的Bebop/Hard Bop之外,他也试着从中加入不同的音乐风格与元素,像福音音乐、拉丁风格、西部乡村,甚至尝试了将后来流行的Funk带进爵士当中,也对后世的爵士吉他产生一定的影响。
借机再来一首“非主流”的「蓝调之音」:1969年Grant Green以Funk风格回归,1970年一张现场大碟Alive为他带来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专辑中的一首Sookie,Sookie 更是脍炙人口的神曲。老实说我对FUNK这种曲风向来很排斥,仅有个别曲目例外,自然也包括这一首!想要High起来的话不妨听听,保证每个人都会「一起摇摆」!
Grant Green - Sookie, Sookie

Grant Green - guitar Claude Bartee - tenorsaxophone Willie Bivens - vibes Ronnie Foster - organ Idris Muhammad - drums Joseph Armstrong - congas Buddy Green - announcer
Recorded live at the CLICHE LOUNGE,Newark,New Jersey on August 15,1970
注:上述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