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1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袁:我们来聊聊您喜爱的古典音乐吧?
陆:从我最喜欢的莫扎特(Mozart ○1)的音乐谈起吧。 我觉得莫扎特的作品要从钢琴协奏曲开始欣赏,我认为第十九号往后的作品最好听,第二十一号钢协的第二乐章行板,更是我的最爱!从演奏版本来说,我最喜欢海布勒(Ingrid Haebler 1929 - 奥地利女钢琴家)的演绎,我觉得她最能够弹出莫扎特的特点,表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布伦德尔((Alfred Brendel,1931年-,奥地利钢琴家)的版本演绎也不错,而且录音效果也更好一些。老一辈演奏家哈斯基尔(CLARAHASKIL 1895--1960,罗马尼亚钢琴家)的莫扎特也很棒!只是因为年代的关系,留下来的好录音不多。
袁:您有什么可以推荐给我们爱乐者的演录俱佳的好版本吗?
陆:我觉得布伦德尔和马里纳(Sir Neville Marriner,1924年-,是英国的指挥家和小提琴家)指挥的圣马丁室内乐团○2的版本是演绎和录音都极好的!值得收藏。现在还可以买到DECCA版本的小双张,价格也不贵。
袁:谢谢推荐!您觉得莫扎特的作品除了钢协是首选,还有那些作品也值得一听呢?
陆:钢琴奏鸣曲。我由于是基点音乐网(国内著名的纯音乐网站)版主的关系,在线聆听了很多莫扎特爱好者上传的季雪金(Walter Gieseking 1895-1956,法国钢琴家)、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1884年-1969年,德国钢琴家)、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1989,世界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里赫特(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1915年-1997年,德国血统(父亲)的乌克兰钢琴家,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也有人说他是最好的)、海布勒、内田光子(Dame Mitsuko Uchida,1948年-,英国的日本裔古典音乐钢琴家)、皮尔斯(Maria Joao Pires,1944年-,葡萄牙女钢琴家)等等钢琴家演绎的众多版本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我从中挑选了三套莫扎特奏鸣曲全集来收藏,第一套是海布勒后期在日本DENON公司的录音,音效极好!(袁:当然了,DENON公司就是PCM录音的发明者!)演绎得最为灵动活泼!第二套是日本钢琴家内田光子在荷兰飞利浦公司录制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全集,这套录音在英国《企鹅唱片评鉴》杂志中得到了三星带花的荣誉!这套唱片也有爱乐者吐槽,觉得有些呆板缺乏灵气!我个人倒觉得是很工整流畅的演绎,值得收藏。第三套是皮尔斯在DG公司的录音,她手下的莫扎特灵性十足还有些俏皮,音色极美,色彩不是很绚烂但层次分明,也获得了企鹅三星的评价,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拥有的版本。
袁:我也很喜欢海布勒演绎的莫扎特作品!她的莫扎特有着出类拔萃的歌唱性和女性钢琴家特有的婉约气质!除了钢琴奏鸣曲,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也是很精彩的!
陆:是的,莫扎特有5部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也是喜欢莫扎特的爱乐者必听的作品!我收藏了很多版本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包括格鲁米欧(Arthur Grumiaux(1921-1986),比利时小提琴家)、谢林(Henryk Szeryng,1918 年-1988年,墨西哥籍波兰小提琴家)。还有现在活跃在国际舞台的新生代女小提琴家费舍尔、现在很红的巴洛克小提琴家卡密诺拉等等。我觉得最合我胃口的还是格鲁米欧和兰帕德指挥伦敦交响的录音,格鲁米欧的琴声很灵动!感觉有股仙气围绕,哈哈!
袁:格鲁米欧的琴声细腻优美,具有出人意料的感染力!
陆:是的,他和谢林相比,谢林缺点贵气,但更加四平八稳,带有一种昏黄的、暗金色的音色!说到小提琴的音色,我觉得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作品里边有两个版本一定要找来听听,就是谢林和海布勒,格鲁米欧与哈斯基尔两对搭档。
袁:谢林碰到海布勒确实如鱼得水!音乐情绪一下子变得很活跃!那种仿佛水乳交融的绝妙配合令人印象深刻!
陆:是的,好的音乐家的确实会相互激发!还有一个大钢琴家的莫扎特一定要欣赏,那就是霍洛维茨的演绎,他的莫扎特特别有种灵动感,他的造句,表情极为丰富!他在晚年和朱里尼的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绝对是我听过的最顶尖演绎!… … 关于莫扎特的音乐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关注的,初期还可以把他的小夜曲等当轻音乐来欣赏。后期有些深度的可以听听他的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钢琴四重奏、五重奏等等。当然他还有很多优秀的歌剧作品,建议莫扎特的爱好者可以购买一些蓝光光碟来欣赏,都配有中文字幕,更容易理解剧情。其实,莫扎特的重要作品还有很多很多,我喜欢的包括单簧管协奏曲,圆号协奏曲等等... ...
袁:莫扎特确实是位天才!在短短35年的生命中创作出了无数充满幻想和活力的作品,很值得爱乐者去细细品味!谢谢您的热情推荐!我很想知道除了莫扎特您还有哪些特别喜欢的音乐家?
陆:莫扎特以外我最欣赏的大音乐家当属贝多芬(Beethoven○3)。他最重要的作品就是九部交响曲了,我比较喜欢的有第三“英雄”交响曲、第四交响曲(一般人容易忽略第四,我喜欢第四是因为聆听了小克莱伯○4的指挥的录音,他的演绎一气呵成!充满激情!我觉得真的是相当好!),第五“命运”交响曲(我的首选版本也是小克莱伯),第六“田园”交响曲(最喜欢的是瓦尔特○5的版本,卡尔•伯姆○6也不错!),第七交响曲还有就是第九“合唱”交响曲(演录俱佳的版本首推卡拉扬○7在63年指挥柏林爱乐的录音,合唱乐章前的一段倍大提琴演奏气势恢宏,录音效果无可匹敌!)。我觉得初次接触贝多芬交响曲的爱乐者可以选择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63年版本,其次还可以收藏汪德○8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
袁:汪德于1985到1988年间指挥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和汉堡国家歌剧合唱团合作的贝多芬九大交响曲全集,是获得最权威的英国《企鹅唱片评鉴》杂志中的最高评价,在古典音乐领域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影响!记得当初还是我给您做的推荐,哈哈!
陆:是的,我听后也作为最爱啦!
袁:哈哈!很高兴您能够喜欢!我觉得爱乐者的相互分享也是一种扩展阅读面的好办法。
陆:从发烧音效的角度,我还要推荐莱波维兹(René Leibowitz 1913-1972,法国作曲家、指挥家)指挥皇家爱乐乐团的贝多芬全集,录音由WILKISON操刀,RCA的杰哈特(Charles Gerhardt)制作。现在CHESKY已经再版了这个全集,音效极佳且价格非常昂贵。当然还有加迪那(John Eliot Gardiner, 1943-,英国指挥家,当代古乐演奏的灵魂人物)指挥革命与浪漫乐团的那套古乐版本也有独树一帜的音响效果。
袁:这个古乐团的配置出来的音效应该跟接近于贝多芬时代的乐团,听起来很轻盈!
陆:还有富特文格勒○9指挥柏林爱乐的贝多芬第九也是举世公认的好版本!但因为是年代较为久远的关系,只有单声道录音,在回放效果上还是差强人意的!
袁:作为上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大师之一,富特文格勒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以他为代表的德国酒神指挥风格兼具浪漫主义色彩,与托斯卡尼尼那客观理性、忠于原意的阿波罗式风格大大影响了后世的指挥;他演奏往往并不拘泥于音符和标记的本身,而是在深入地研究作品内涵之后,将音符背后的音乐家的本意呈现出来。所以这样的演绎在顾及原作的风格及结构上却有着更加鲜活的生命和内在统一的平衡。虽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挥手法与今日流行的精确风格相去甚远,甚至被人描绘成为不停的颤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几个动作连在一起,结果是一连串难以辨认的抖动,但他本身却有着一种难以说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乐说服力,能凝聚、刺激乐团演奏出超过其本身水平的演奏。种种,均构成了他卓尔不凡、后人难以企及、模彷的独特风格。虽然富特文格勒如此神奇,但是现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CD制品的回放质量很多都是差强人意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他的指挥艺术的正确理解。我也是在进入了黑胶唱片播放后才慢慢开始领略到他的艺术魅力!所以,为了富特文格勒,欢迎大家进入黑胶唱片的世界!哈哈!
陆: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也是我的最爱!最著名的当属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我觉得男性钢琴家更能够表达贝多芬作品比较阳刚的特点!第五钢协我要推荐米开兰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1920-1995,意大利钢琴家)的演绎,他有两个不同的录音,一个是早期和切利比达赫○10的现场演出,另一个则是和朱里尼的录音。前者乐队的协奏顺畅、贴切、乐曲中的呼吸、节奏的把握十分出彩!整个协奏曲的表情极为丰富!后者的录音虽然米开兰杰利的钢琴依然雄浑有力,极具皇者风范!但乐队的衬托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好在这次的录音更好一些!喜欢贝多芬“皇帝”钢琴协奏曲的乐友都可以找来收藏。还有一个很棒的录音是科瓦塞维奇(Stephen Bishop Kovacenich ,1940-,美藉南斯拉夫钢琴家)的贝多芬钢琴协奏曲全集的录音,也是一个演录俱佳的版本!我觉得它得到《企鹅唱片评鉴》杂志中三星带花荣誉确实是实至名归!还有一位近年活跃在国际古典乐坛的我国年轻女钢琴家陈萨演奏的“皇帝”也确实十分精彩!不过这个没有录音版本,我是在几年前上海音乐厅听的她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现场,以后要是她出唱片一定买一张来细细品味。
袁:是的,我也听过陈萨的现场,她的演绎既有细腻敏感的声音,又有雄浑、饱满而又温暖的音色!建议乐迷多多关注她的演出!
陆:她的返场曲是贝多芬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悲怆》的第二乐章,这个慢乐章虽然对技巧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极难控制的,陈萨可谓控制得张弛有度,韵味十足,真是非常好的演绎!除了以上的两位大作曲家其他如舒伯特、舒曼、李斯特、肖邦等等都有很精彩的作品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欣赏,时间不够用啊!哈哈!
袁:优秀的作品和音乐家多如皓月繁星,一次访谈实在无法一一枚举,希望有机会再次和您交流、分享美妙的音乐艺术,谢谢您的热情款待!
附注:
○1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无疑是一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在西方音乐历史中,只有他被毫无疑问地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莫扎特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此外其作曲风格同时兼具旋律及艺术性,悦耳开朗,却又不失优雅,令其作品同巴赫贝多芬同一地位,亦能让人感受到音乐风格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也因狂飙运动显露出早期浪漫主义曲风,直接预示了贝多芬式的英雄性音乐的出现。他也是第一位公开脱离保护人的自由作曲家,使其人格备受后世音乐家敬仰。
○2圣马丁室内乐团(Academy of St. Martin in the Fields)由内维尔•马里纳爵士于1959年创立,是20世纪60年代巴洛克复兴潮流的先锋•乐团在创建初期仅为一小规模的弦乐团,1959年首次公开演奏。由于这是获得伦敦Sant Martin-in-the-Field教堂人士的支援才得以组成的,因此,可以说是圣马丁教堂的乐团” 。
这个乐团创立之初,只是11名弦乐演奏家和数字低音的小合奏团而已,由马里纳兼任指挥与首席演奏家。不久,他就专心致志于指挥任务。这个很快就引发世人注目的室内乐团,随时追加枪手,也涉足大编制的作品,显示非常积极的活跃姿态 。
1978年,马里纳终于辞去指挥,改由长久以来,一直担任首席演奏家的布朗女士接棒 。
如今,圣马丁室内乐团已成长为一个编制灵活的一流室内乐团,乐团演奏者均为万里挑一的人才,他们的音乐风格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500多张唱片,让圣马丁室内乐团成为世界上录音数量最多的室内乐团.圣马丁室内乐团赢得了诸多国际著名音乐奖项,包括8项"爱迪生大奖''和一项"加拿大音乐奖''.圣马丁室内乐团还获得了英国女王授予的爵位勋章,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管弦乐团.
圣马丁室内乐团担任过多部著名电影配乐的演奏,如<<莫扎特传>>,<<英国病人>>等.后者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
○3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他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4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年7月3日生于德国柏林,2004年7月13日病逝于斯洛文尼亚的康涅斯卡村),奥地利籍指挥家。原名卡尔•路德维希•克莱伯(Karl Ludwig Kleiber),为区分于其父,常被称为“小克莱伯”。1968年起,以客座指挥身份执棒慕尼黑巴伐利亚歌剧院,合同期十年。克莱伯1982年首次指挥柏林爱乐,取得巨大成功,被认为是卡拉扬的最佳继任者,但他谢绝了乐团的邀请。1989年和1992年克莱伯曾两次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新年音乐会。其中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蓝色多瑙河》前奏颤音被观众热烈掌声打断之后,克莱伯示意乐队暂停,并转身用流利的德语说道:“Die Wiener Philharmonikern Und Ich Wünsche Ihnen:Prosit Neujahr!”(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我恭祝大家:新年好!),此后在《蓝色多瑙河》之前进行新年祝福成为音乐会惯例之一。
克莱伯与卡拉扬不同,并不热衷发行唱片,一生发行的唱片屈指可数:交响曲目包括:贝多芬的第四(ORFEO)、第五、第七交响曲(DG)、第六交响曲(ORFEO)、第七交响曲(ORFEO)、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DG)、舒伯特的第三和第八交响曲(DG)、89年/9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SONY)以及德沃夏克的钢琴协奏曲(与乌克兰钢琴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合作,EMI)、DG在他逝世后发行的纪念专辑《Carlos Kleiber》等;歌剧作品包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蝙蝠》、《茶花女》、《自由射手》、《玫瑰骑士》等。
克莱伯会说流利的德语、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斯洛文尼亚语;其身形高大、瘦削、健壮;指挥形象生动,情感丰富,细节清晰,是少数“又好听又好看”的指挥之一。
○5布努诺•瓦尔特 Bruno Walter,1876年-1962年,初名布努诺•施莱辛格(Bruno Schlesinger)是一位美籍德国犹太裔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他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
○6卡尔•伯姆(Karl Böhm,1894-1981),奥地利指挥家。伯姆被认为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的最权威的诠释者。他主要指挥德奥作曲家的作品,较少指挥其他国家作曲家的曲目。
○7赫伯特•冯•卡拉扬(德语:Herbert von Karajan audio,1908-1989),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亿张唱片约700款录音[1]),包括众多的钢管,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现代乐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8君特.汪德(Gunter Wand 1912-2002),德奥乐派的代表人物,极少数跨越到21世纪的指挥大师之一,1939年担任科隆歌剧院指挥,二战后成为德国最年轻的音乐总监,七十岁后接受北德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的邀请担任音乐总监,之后完成的贝多芬与布拉姆斯的交响曲全集获得极高评价而扬名世界。汪德对德奥音乐的重量感是架构在流动性的音乐行进上,在稳健中散发处处精妙,音乐不会流于死板或沉闷,这种特点能够使得他在众指挥家之间走出一股独特的风格。汪德是二十世纪第一位指挥时动用作曲者原手稿、以追求音乐原貌的指挥家,《企鹅唱片评鉴》更将他的贝多芬全集录音与卡拉扬1963年的经典演绎相比较,视汪德的录音为远胜于其的杰作,除了汪德本人的指挥艺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录音师在平衡上的拿捏、音色表现的细腻等,都让此录音成为爱乐者不可或缺的经典名盘。
○9威廉•富特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德国指挥家,作曲家。1906年,二十岁的富特文格勒首次走上了指挥台,指挥慕尼黑凯姆乐团演奏了布鲁克纳《第九交响乐》、贝多芬《大厦献礼》序曲及自己的《B小调第二交响乐》等复杂艰深的乐曲,一鸣惊人,开始了其指挥生涯。富特文格勒是德国老资格的指挥代言人。1922年,富特文格勒接替逝世的指挥巨匠尼基什,成为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为柏林爱乐的发展献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并兼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常任指挥,直至去世。同时,他也是瑞士卢塞恩音乐节的艺术指导。在三十年代,富特文格勒便被认为是当世其中一位最伟大的指挥大师。
○10谢尔盖•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1912—1996),20世纪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指挥大师之一,生前因个性桀骜不驯以及对于录音极其吝啬而饱受争议,身后却声名鹊起、自成一派并受到广大乐迷的追捧。切利年少成名,32岁即接替因政治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指挥台的指挥巨擘富特文格勒临时担任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一职;后辗转出任瑞典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65-1971)、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71-1977)等职务;1973到1987年还担任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指导;1979年起,切利担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直至在法国去世。
|
|